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王信文
⠀⠀
反潮的窗面駐留濕意
霧季正在孳生。公車內
透明的霧隔開
我與上班族的西裝男子;隔開
我與放學的制服高中生,與你
呼吸是最親密也是最冷漠的交換行為
⠀⠀
空氣潮濕著,搖晃著
無形的暗流讓我們保持
一種安全距離
埋入各自無色的氣泡:螢幕、耳機、
過於碩大的疲倦與晝夢
⠀⠀
入夜了,散開的魚群
流連在多風街道
攜帶自己的鰓,呼吸光害與噪音
高架橋的另一邊就是海溝
⠀⠀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
雨正凝結成積雲
再破碎成島的樣子
⠀⠀
就在這裡游牧吧,我們
在這季風帶的洋流
霓虹燈的光暈如海葵而我們曾經被魅惑
現在卻用傷感的眼神悼亡
死去的夏日
你老了,而我始終年輕
⠀⠀
廣播切換站名,雨
準備降落
提醒我:冷季就要來了,
冬日即將抵達
⠀⠀
--
◎ 作者簡介
⠀⠀
王信文。一九九七年生於臺南,現就讀東海大學中文所,想像朋友寫作會觀察員。曾獲中興湖文學獎、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
⠀⠀
--
◎ 小編珮綾(Y)賞析
⠀⠀
這首〈我們目睹冷鋒進站〉是第21屆臺北文學獎的新詩組優等獎,其敘事結構可說相當完整,詩中的主要意象也很容易被視為頗具「台北性」的詩。同時,也仍保有不只是落入「台北」地方窠臼的單薄描寫。第一次在2018年讀這首詩時,便覺得詩名使人眼睛一亮〈我們目睹冷鋒進站〉。雖然寫作者在詩中所描寫空間的是公車,作為彼時正離開台北的異地人,透過詩名第一個聯想的卻是完全屬於捷運站的場面。那幾乎可以勾起非常鮮明的記憶:捷運進站的風壓,一群素不相似,或許此生也再不會有交談的人們,一起目睹冷鋒進站。
⠀⠀
這種非常都市性的身體經驗,對長年習慣大眾運輸的人而言可以說是不陌生。詩作中呈現非自然、相當都市(也總是帶有冷漠意味)的呼氣「霧季正在孳生」也是精準的描寫。因此在詩中,寫作者召喚了那些我們能在公車上常見的景象人物:西裝男子、高中生,說明「呼吸是最親密也是最冷漠的交換行為」。公車是一種相當流動的城市方格,方格裡又有更多各自疏離、獨立、卻又那麼相像的物件「螢幕、耳機/過於碩大的疲倦與晝夢」作為更多細碎的方格。
⠀⠀
但身在其中觀看這一切的敘事者,並沒有只是停留在這些無數的方格裡加速,進而去宣稱所謂的「都市人的冷漠」為何。寫作者聰明地稍微跳脫開來,在後面的二段中描述了一些帶有魔幻氛圍的場景,以「魚群、攜帶自己的鰓、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等意象群的洄游,藉由這樣以人擬魚的描述,將原本相對緩慢、悶滯的節奏,帶入另一種輕快又不失主題的變奏。無論是「攜帶自己的鰓,呼吸光害與噪音/高架橋的另一邊就是海溝」或「車燈亮起時/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的變奏感都有塑造出有趣的韻味。惟末尾「雨正凝結成積雲/再破碎成島的樣子」從深海魚類鮟鱇魚到「島」的上岸與形塑,似乎有些過於急快,因此切換效果的處理稍有減弱。
⠀⠀
不過至下一段開始,仍然有許多水準頗高的展現。詩中出現了一些悼亡、嘆息的感傷意味,也開始有較為情感起伏更明顯的描寫:「在這季風帶的洋流/霓虹燈的光暈如海葵而我們曾經被魅惑」所以我們悼亡某個死去的夏日,也許是童年一種,或幻夢一種。但除了時節以外,敘事者「我」又有另一層似乎更隱隱的時序感受,即「你老了,而我始終年輕」。彷彿宣言,實則伏筆。
⠀⠀
在節氣的想像裡,讀者似乎很容易想像春天是一種萌芽、夏季有年輕蓬勃的感覺、而秋冬則有種從熟成到凋亡的概念。但獨特的是,這裡死去的是一種更夏季感的存在,取而代之彷彿不滅、彷彿始終年輕的是時常被視為寂靜與終結的冬天,無論是在象徵或是主動意味上,都帶著一層有趣的翻轉感。末段廣播所宣告的「雨、冷季」也都是隱約要到來的預示。
⠀⠀
無論你如何定義冷,冬日即將抵達。
--
美術設計:吳浩瑋
--
#王信文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22.htm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當 你老了 賞析 在 華視主播-連昭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昭慈作品賞析]💜💛
您知道當你老了身心會面臨什麼感受嗎?戴上特殊眼鏡、耳塞、手套、收縮帶、負重包,穿越50年後,體會阿公阿嬤的日常,才發現老人家們真的好辛苦。我還回到母校世新大學,請學弟妹們穿上「高齡模擬體驗」裝備,他們的反應實在讓我出乎意料啊!!
當 你老了 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信物 ◎#楊佳嫻
我給過你的
你不要再給我
歲月停下來又開走
重複的夏季裡變換過
硝煙與螢火
你沒有給我的那些
原來我當初已經
加倍給過你
你喜歡的老歌手
磨得更老,我們一直沒有
一起去過的港灣
被填得更小
重複的八號風球
變幻的地震
深埋過幾顆子彈
浮世裡難免
浮出胸膛
住過的房間
仍能清晰望見天亮
就漸次熄去的海堤
那一排燈嗎
你為我在信裡
重繪過,你把不變的
風景當作信物
你搬離了那房間
信物有信,而寫信那人
已然查無此人
你怕老的
但是你老了
我給過你的
你又轉贈給時間嗎
而時間給了你的
你卻也如此慷慨
提早給了我
--
◎作者簡介
楊佳嫻,一九七八年出生,台灣高雄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少女維特》、《金烏》等。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binhob (Pixabay)
--
◎小編R-Shu賞析
急躁的、暴戾的、憤懣的,這首詩的所有特質都給足失戀的人、被劈腿的人、對感情失望的人,宣洩的快感。
「歲月停下來又開走/重複的夏季裡變換過/硝煙與螢火」不合和浪漫,在兩人世界裡輪番上演,最終導致分手,原本因為浪漫而慢下來的歲月,也因此加速駛離。「你沒有給我的那些/原來我當初已經/加倍給過你」足見付出與接收的不對等,感情天平的失衡。
「你喜歡的老歌手/磨得更老,我們一直沒有/一起去過的港灣/被填得更小」外在世界反映內在心性,雖然失戀地球不會因你停止旋轉,但這時候就是看到什麼就靠北什麼,周身的物品景象,尤其對方沾染過的,只會更小更老更糟糕。
「住過的房間/仍能清晰望見天亮/就漸次熄去的海堤/那一排燈嗎」詩人受創的心裡,對於因為天亮而熄去的路燈,也斤斤計較。
第三段,來到這首詩最錯綜複雜的部分──「信」與「不信」的討論。給了信物的那人,失了信,給過的信物,卻仍永恆不變。信物失去承諾的意義,格外諷刺。「信」與「失信」,也呼應詩題與首段的「給」與「不給」。
「而時間給了你的/你卻也如此慷慨/提早給了我」伴隨時間而來的「感情淡了」、「人老不受寵了」、「分別」全部涵括在「時間的信物」這個意涵裡了,「慷慨」一詞的諷刺精準又快意。
這首詩是以古典意象著稱的楊佳嫻,少數非常白話的詩作,短小的詩句,讀起來大快人心,頗有《台灣霹靂火》的感覺(你如果把我惹火了,我就送你一桶汽油、一根番仔火!)又有流行歌一樣的韻調,只差來個作詞人譜曲了。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4/20160423.html
當 你老了 賞析 在 Liquid Trouse 電音誌 的推薦與評價
... 賞析【熱情不再?試著去找成就感吧!】 歌詞述說著一段缺乏熱情的關係, ... 當你因為成功而獲得熱情,這得以激發你更大的力量去 更努力,而這也增加你成功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