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的美好徵兆
農曆七月的某個星期天早上,因為行程突然改變,多了一些時間可以用早餐,我就一個人走進飯店的餐廳。馬上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年輕女生,和一對看起來像她父母的長者在用餐。令我訝異的是,這位年輕人,脖子上有氣切管,還有一條長長的管子連接她的氣切管與輪椅背後的一台呼吸器!沒錯,是呼吸器,不是氧氣機!(這表示她必須仰賴呼吸器才能夠呼吸)對於一位已經有氣切,而且是呼吸器依賴的人來說,還可以坐著輪椅出來活動和家人一起在外享用早餐,讓我感受到這年輕人的毅力、父母的關愛與付出、還有生命的力量!當時真的有一鼓衝動,很想要上前去跟她說:「加油~」
內心激動的選了一個角落的位子坐下,翻開報紙,頭版是一位名人喝酒騎重機載女友摔車,雙雙身亡的新聞。心理在想,為什麼有人這麼努力想活下去,有人則這麼輕忽自己的性命?這時候,腦海中就浮現出前陣子在加護病房的景象。
~~~~~~
這天,外院轉來一位年輕女生,叫鄭寧寧(化名),有氣喘病史,到院前心跳已停止,在外院經過CPR後,雖然恢復了心跳血壓,但仍是重度昏迷(昏迷指數只有三分),治療8天後,家屬要求轉來本院。
檢查時,雙側瞳孔已經放大、對光沒反應、抽痰沒有咳嗽反應、也沒有自發性呼吸(表示病人腦幹已衰竭無功能,很可能已經腦死)。心想,是否家屬希望遺愛人間,要來做器官捐贈的?結果不是,家屬是希望來做高壓氧治療。在告知患有氣喘重積症與肺炎的病人,做高壓氧的風險,而且高壓氧對病人是沒有幫助的,爸爸與姐姐都能理解。我們在解釋完預後(即腦死病人,一般無法活超過14天),也和他們討論後續治療的選項,爸爸和姐姐都希望能做器官捐贈,讓寧寧能夠遺愛人間。
但是,媽媽反對器官捐贈,她覺得寧寧會好起來的,要我們盡一切努力治療,當然最後也希望還要再進行心臟按摩與電擊。我們雖然覺得這麼做對病人沒有什麼幫助,但是也瞭解媽媽的不捨,只好一邊治療,一邊再與媽媽繼續溝通。
可是,往後的日子裏,媽媽在我要和她討論時,總是藉故離開,逃避討論。我們當然也很能同理媽媽的感受,所以舉凡她要用的民俗療法,我們也都讓她嘗試。媽媽就一直覺得寧寧會醒過來,說她都能感應到,也有看到寧寧在流淚。我們自然不捨直接否定她的感受,於是再做了腦波與腦部「灌流檢查」,結果也進一步證實我們的想法,就是「腦死」。
社工也無從介入,媽媽就是不和其他人談論,就是堅持要救到底!有好幾次寧寧突然發生心跳變慢,我們也擔心就必須要去進行CPR,因為我們不希望再讓寧寧接受這種折騰。但是,之後媽媽就選擇在晚上才來探視寧寧,有意的躲避我。於是,我就交待護理師,若媽媽晚上出現,就悄悄的通知我到加護病房。
這一天,我在操場運動,接到加護病房的通知,就趕快回去換個衣服,再披上白袍去找媽媽討論。就聊著寧寧小時候的事,她小時候就有氣喘,但是已經很久都沒有發作了。她說著她有多乖巧、多孝順。現在在念大學,還一邊在餐廳打工貼補家用,說著盡是不捨。「那天晚上,她覺得氣管緊緊的、有點喘,我叫她不要想這麼多,洗個澡就會比較舒服!沒想到,她就在浴室裏倒下了!都是我害了她!醫生,你一定要救她啊~」
原來啊~媽媽是在自責與內疚,其實,她也知道情況很不樂觀,只是還放不下。再和媽媽聊了一段時間後,爸爸和姐姐也到了。我想,就要再來和大家談DNR(不急救)的事了。此時,媽媽不再堅持,只是不置可否,只說由爸爸決定就好。爸爸就忍痛的同意DNR。護理同仁就讓寧寧的家人,圍繞在床邊多陪寧寧,並引導她們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臨終的四道人生。
我才回到家不久,就接到加護病房的傳呼:「寧寧走了!」
真的很神奇,我們在討論時,她的心跳和血壓還正常,就在大家完成決定後,她的心跳就突然停止了。或許,寧寧覺得她沒有牽掛了,現在能夠安心的走了~再也不必接受身體上的病痛折磨了!也能夠讓媽媽放下了!所以她很聰明的選擇了這個時間!
~~~~~~
這時,侍應生已經把餐送上,站在我眼前,露出陽光般的笑容:「先生,祝你用餐愉快~」
此時,我抬頭看到她的名牌寫著:「鄭寧寧!」竟然有這麼巧的事!!!
寧寧,那真的是妳嗎?
真的是妳的笑容嗎?
你現在快樂嗎?
妳是要來給我們傳達什麼訊息嗎?
有人說,這是農曆七月,怎麼會發生這種巧合的事?
我倒是覺得,這是寧寧要帶給我們的美好徵兆~
此文寫於 2013.10.05 ,每年七月我都會再拿出來看一遍。
從這個事件開始,更加強了我的信念
「面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別忘了要救家屬,協助家屬解除內疚自責」
「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ICU重症醫療現場》
病人瞳孔放大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機智醫生Hospital Playlist其中一集好有感受
腦外科住院醫生許善彬發現病人在活組織抽檢後發現右瞳孔有輕微放大,擔心可能有術後出血的機會,希望進行腦部電腦掃描。
但向研究醫生(Fellow)商討後被打發,更「教育」了一番,認為她不應該那麼「滕雞」,再觀察一下。
但許善彬仍然心感憂慮,大概是醫生的直覺吧,便每15-30分鐘檢查病人一次,發現瞳孔放大情況愈來愈嚴重,清醒程度更開始惡化。
為了病人的安全,許善彬再次向研究醫生商討但同樣地被打發。最後許善彬按捺不住在電話中大聲反擊
「我認為病人有腦出血的跡象,病人如果出事是不是你負責?」
最後成功安排腦掃描並發現腦內出血,急需進行緊急手術清除血塊及止血,成功救回病人一命。
許善彬其後向研究醫生就態度不良,大聲向資深醫生說話而道歉。及後許善彬向主角之一的蔡頌和教授debrief,教授向許善彬說她做得不夠好,起初許善彬以為自己大聲向研究醫生說話態良不良,開罪了前輩。
但其實教授想帶出的是,如果擔心病人生命安全的話,應該據理力爭,不應該害怕前輩的壓力。病人的生命永遠是最優先的考慮,他/她是某人的家人,是重要的生命。
這其實對所有初級醫生來講真的感受很深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不是每個資深醫生都如蔡頌和教授或機智五子一樣那麼隨和又沒有架子。很多時候初級醫生的疑問或憂慮都會被高級醫生以一兩句便打發,或高級醫生說
「你幫我安排A, B, C」便掛電話,連提問的時間都沒有
「總之他需要ABC,你去處理」,令你不敢問下去
又或者一副極為condescending的語氣去回答你的疑問或憂慮
久而久之,不少初級醫生便會變得愈來愈保守,深怕問錯問題會被標誌為「問題醫生」或那「不聽話的Junior」。
醫學界仍然是非常重階級觀念的地方,得罪senior雖然未必會令你做不到想做的專科,但絕對會令你的路比別人難行。
事業vs病人
這看似反射般便能選擇的答案,在這醫療系統裡卻非想像般的簡單。
病人瞳孔放大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真的要及時!」
(謝謝作者,愛心護理師的授權轉載)
分享急診人生~
昨天是一個很溫馨很偉大的日子。
母親節❤️
當大家都在慶祝的同時,從外院轉來了一位女病人因自發性腦幹出血,意識評估為3分,瞳孔均放大。
病人的家人表示病人在母親節的傍晚主訴頭暈、冒冷汗、想吐,隨即失去意識。
隨後看到病人的母親和病人的女兒相擁哭泣,令一陣心酸…..。
童言童語的妹妹說:「媽媽怎麼變成這樣,好可怕。」
我摸了孩子的頭,說:「媽媽不可怕,媽媽很愛妳。」
我拉了個椅子在病床旁給妹妹坐,牽了妹妹的手來握住媽媽,叫妹妹跟媽媽說:「我會乖、我會聽話、我會乖乖長大……。」
妹妹自己接著說了一句:「媽媽我愛您!」
頓時在場的人都濕紅了雙眼⋯⋯
愛,真的要及時!
請珍惜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