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詩人 #曹馭博 專訪廖偉棠《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人們必須「正眼看詩」,
直到社會看到「詩人」兩個字的時候不會發笑。
詩人用不同的思考方式顛覆大眾,甚至讓人們的感官到達新境界,也難怪柏拉圖會想將詩人逐出理想國。我想糾正,是因為詩歌美好,就像古人作詩要求「哀感頑艷」,「頑」指的是感受力一般的人,「艷」指的是天性敏感的人,#好的詩歌 能夠讓兩種人一起感動。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想做的,就是「勾引」對詩歌猶豫不決的那些讀者,他們的內心肯定能理解、感受、意會到詩的魅力,但他們不知道從何找起,不知道一首好詩是怎麼成立的。#詩絕對可以言說,如果你不信,就來讀讀這本書吧!
📍完整文章收錄於幼獅文藝809期(2021年5月號)
#詩是什麼 #心中有詩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幻景街道] 三上家路地,#文本裏的西陣 / 李長潔 . 很喜歡川端康成的《#古都》,這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流露出一種懷舊與追求,掙扎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反映著戰後知識分子對現代性的疑慮,更鮮明地透過「#京都」城市作為某種文化衝突的具體化,表現濃厚而華麗的鄉愁。的確也是,我從一開始討厭京...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書上市 l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開箱與試讀
40堂詩意講座 X 63首現代詩經典。廖偉棠帶路,說新詩也說詩人的故事,開啟人們對情感節奏的感知,走近文字蘊藏的詩意。
#發現詩意(摘自作者新書序言)
杜甫說過「不薄今人愛古人」。詩應該是寬容的,至少我期待它更加寬容,接納更多讀者去愛它。我從自己的喜好出發,挑選喜歡的幾十首傑出詩作,包括周夢蝶的〈善哉十行〉、瘂弦的〈乞丐〉、北島的〈一切〉、張棗的〈鏡中〉、余秀華的〈我養的狗叫小巫〉等名作。再以十個最常見的對新詩的質疑來展開,來拉近讀者跟新詩之間的距離。再用四十講去解剖所謂的現代詩意從哪裡來,是怎樣的存在。它將寫詩的人和讀詩的人帶向怎樣的境界。
讀過這幾十首詩,掃除了對新詩的疑慮或偏見之外,也許不會變成詩人,每個人都變成詩人並不是好事。寫了四萬三千首詩的乾隆皇帝,或是「文革」後期天津一個叫小靳莊的村莊,那裡的人每天都寫詩、賽詩——詩的泛濫,有時會變得令人毛骨悚然。
不寫詩,卻能成為心中有詩、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我的好朋友、優秀的漢語詩人黃燦然,他就用自己的詩,表現出發現城市詩意的狀態是怎樣來的,他這首詩叫〈全是世界,全是物質〉。
世界全是詩,物質全是詩,
從我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
我的赤裸是詩,窗簾飄動是詩,
我妻子上班前的身體是詩,
我上班前穿衣服穿襪子穿鞋時
小狗小小的不安是詩,
我對她的愛和憐憫是詩,
我來到街上是詩,水果檔是詩,
菜市場是詩,茶餐廳是詩,
小巷新開的補習社是詩,
我邊走邊想起女兒是詩,
路上比我窮苦的人是詩,
他們手中的工具是詩,
他們眼裡的憂傷是詩,
白雲是詩,太古城是詩,
太古城的小公園是詩,
小公園躺著菲佣是詩,
她們不在時是詩,她們在的地方是詩,
上班是詩,上班的人群是詩,
巴士站排隊的乘客是詩,
我加入他們的行列是詩......
**** **** ****
熱愛現代詩創作的廖偉棠,透過四十個角度與主題,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重新認識「詩意」,認識現代詩與文字的美。全書含括近百年來的經典詩人和詩作:周夢蝶、瘂弦、洛夫、夏宇、北島、顧城、西西、梁秉鈞、黃燦然、張棗、余秀華、洛爾迦、宮澤賢治、保羅·策蘭、奧登、布考斯基、辛波絲卡、胡適、卞之琳、廢名、穆旦……廖偉棠文情並茂地引詩論藝,除了是一本了解詩歌的完整論述,也是展現廖偉棠豐厚詩歌教養的創作,是現代詩的入門書。
🌹
#詩是什麼 #心中有詩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 40 條小徑》5.12上市✨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書預告|《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 40 條小徑》
#廖偉棠 40堂詩藝講稿x63首現代詩經典
詩是什麼?是文字美感。
美感是肉體感受,不是理性判斷結果,
當波赫士要說明詩歌時,他引用德語詩人西萊修斯(Angelus Silesius)的一句話做總結:#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
「新詩」誕生超過一百年,熟悉古典詩文,又熱愛現代詩創作的廖偉棠,透過四十個角度與主題,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重新認識「詩意」,認識現代詩與文字的美。全書含括近百年來的經典詩人和詩作:周夢蝶、瘂弦、洛夫、夏宇、北島、顧城、西西、梁秉鈞、黃燦然、張棗、余秀華、洛爾迦、宮澤賢治、保羅•策蘭、奧登、布考斯基、辛波絲卡、胡適、卞之琳、廢名、穆旦……廖偉棠文情並茂地引詩論藝,除了是一本了解詩歌的完整論述,也是展現廖偉棠豐厚詩歌教養的創作,是現代詩的入門書。
◆推薦語◇
駱以軍|作家
「我們說電影電影,其實現代詩感覺才更像那個一瞬之電、一瞬光影。許多現代詩,它在那電流通過的詩人體腔發出陌生如在人造衛星上看地球的光,那是廖偉棠可以把中文現代詩講的那麼迷人,讓人心醉之處。」
馬家輝|作家
「我曾經寫過一堆詩,沒有發表,我把它們列印了一部分給廖偉棠來看。他看完沒說好,我覺得他心裡覺得是不好。我是很遺憾,他那麼久才推出這個教大家欣賞詩、讀詩,甚至寫詩的講座,假如他早一點推出來,我一定會寫得好。」
周雲蓬|詩人 歌手
「廖偉棠是我所喜愛、敬重的當代好詩人。他的詩寫得非常好,並且有很深厚的詩歌學養。聽他講新詩,你一定會茅塞頓開、心領神會。」
🌹
◆活動募集◇
公開分享本貼文,選擇下列讓您有興趣的篇名,留言:「我想讀〈XXXXX〉!」,即可參加抽獎──
●港味的玄奧──鹹魚在鹹魚的氣味裡游泳
●像說明書一般地,動物感傷
●量詞革命──一家豬,一頭訓導主任
●滑倒跌倒,山也寂靜
●沒有活路的地方,有時陽光一閃而過
●在南方的庭院裡坐井觀天
●世界末日對人類來說沒有意義
●在世俗的雨裡
●尋找詩意的路上
......
新經典將抽出兩位讀者各贈出一本《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 40 條小徑》新書,限寄台灣。活動改至5.17中午12點止,當日下午公告獲獎名單。
🌹
#詩是什麼 #心中有詩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 40 條小徑》5.12上市✨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幻景街道] 三上家路地,#文本裏的西陣 / 李長潔
.
很喜歡川端康成的《#古都》,這部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流露出一種懷舊與追求,掙扎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東方與西方之間,反映著戰後知識分子對現代性的疑慮,更鮮明地透過「#京都」城市作為某種文化衝突的具體化,表現濃厚而華麗的鄉愁。的確也是,我從一開始討厭京都,認為它像是一場日本傳統文化的迪士尼劇場;到真正喜愛京都,感受到城市內在裡所存有的,極為細緻的矛盾拉扯。才猛然領會到川端康成的心情。
.
▓ #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
.
《古都》分別在1963、1980、2016年被翻拍成電影,其中又以1980年山口百惠的版本最為人樂道。後來的電視劇《#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京都人の密かな愉しみ),我認為簡直便是向《古都》致敬。運用大量的城市考察與文化紀錄,穿插於「身為京都人」的故事中。主角們同樣掙扎於傳承與創新的矛盾抉擇上,但另方面又自信、自溺、自傲於各種日常生活的繁複細節。
.
你知道的,那是一種「樸實無華且枯燥的快樂」(誤)。
.
▓ #充滿西陣風情的小巷子
.
西陣,大概就是《古都》、《京都人的私房雅趣》這類文本中,最能代表京都日常生活的地區。像是「#三上家路地」,此地頻繁地作為媒介文本中的西陣再現。三上家路地,是目前西陣保存建物中,最古早、也最完整的一條巷子,是早期西陣織品發展的原點。這裡只能以步行通過,看著低矮的町屋,木窗一橫一豎地畫著嚴謹又優雅的生活風格,居民於門前掃灑除塵,有節奏感地忙進忙出,此一切使我感受到京都的速度與深度。
.
出了三上家路地,轉進「本隆寺」旁的上立賣通,沿著寺院的瓦土塀,散發出一種只有西陣才能擁有的空氣感。另一旁的「#北向山雨寶院」是賞櫻秘境,雖然不是櫻花季節,但院內靜謐氛圍與豐滿的草木,反倒挺有詩意。
.
西陣並不是一個馬上會令人喜愛的地方,欣賞它的樂趣,在於城市的生活感本身,多來幾次,多花點時間待著,都可以有更深一層的發現。
____
#三上家路地: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紋屋町323
#雨寶院:京都市上京区聖天町 智恵光院上立売西入る聖天町9-3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發現城市有詩意的人 在 好集慣- 【習慣欣賞】城市詩意,盡在香港人的正體字每天看著香港 ... 的推薦與評價
每天看著香港,很容易把所有東西take it for granted,忘記欣賞它的美麗。法籍攝影師Romain Jacquet-Lagrèze來了香港很多年,用一個異國人的眼光,卻發現了這兒最獨特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