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即時報【2020東京奧運延遲一年疫情下開幕,王貞治擔任火炬手、大坂直美點燃聖火;台灣在第104位,由盧彥勳、郭婞淳掌旗入場】
受到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首度延後一年的奧林匹克夏季奧運「TOKYO 2020」,終於在今(23)日於主辦國日本首都東京登場,由於日本當地疫情嚴峻,不得不在緊急事態宣言下舉辦,成為奧運史上第一次沒有觀眾的開幕式。少了掌聲與吶喊,也因疫情多了悲傷氣氛,僅有不到千人的運動員、表演團體與工作人員參加,伴隨著日本電玩配樂進場,台灣代表隊則是排在第104位,由五朝元老、網球名將盧彥勳,以及舉重女神郭婞淳一起擔任掌旗官。
眾所矚目的奧運聖火,事前保密到家,國人熟悉的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讀賣巨人榮譽教練長嶋茂雄,與前大聯盟球員松井秀喜共同擔任第二棒的火炬手,接著由防疫醫護人員、帕運選手土田和歌子、宮城及福島縣的小朋友,最終交由擁有4座大滿貫冠軍的日本網球天后大坂直美點燃聖火。
在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主席橋本聖子與國際奧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致詞後,由日本天皇德仁正式宣布開幕。持奧運會旗進場的成員中,其中一位為阿根廷48公斤女子柔道選手帕雷托(Paula Paretto),本身即是外科醫師,也投身防疫之列,並把會旗交接給疫情期間奉獻的醫護人員,感謝他們對防疫的貢獻。
■沒有觀眾的奧運開幕,本屆除了「Chinese Taipei」還出現「ROC」
即使奧運主辦地東京都已經連續四日COVID-19確診人數都超過千例,22日更高達1,979例,逼近兩千大關,國際奧會與主辦國日本仍在疫情嚴峻狀態下舉辦奧運。由於在新國立競技場舉辦的開幕式禁止觀眾入場,不只少了掌聲與吶喊,運動員們興奮進入運動最高殿堂的笑容也被口罩遮住,各國代表隊只能在口罩上花心思,不少國家都把國旗或國家元素加入口罩,成為東京奧運獨特看點。
日本德仁天皇親自出席開幕式,首相菅義偉、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以及美國第一夫人吉兒(Jill Biden)則是在貴賓席上觀禮。即使主辦單位規定所有運動員進場必須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進場時間也因為要保持社交距離多延長30分鐘,但運動員興奮心情無法擋,包括來自南美洲阿根廷與歐洲葡萄牙等國的運動員,勾肩邊走邊跳,反觀亞洲參賽國家就比較安分,多數僅以揮手慢慢進場。
台灣代表隊則是排在韓國後頭進場,由已經宣布奧運賽後將退役的五朝元老盧彥勳,與舉重59公斤級多項世界紀錄保持人郭婞淳,一起共同持會旗進場擔任掌旗官。這也是本屆奧運特色,鼓勵各國分別派出男女各一名選手掌旗,台灣代表隊考量今晚的天氣炎熱,加上明天有高達11個運動項目要出賽,因此由明天輪空的輕艇激流選手張筑涵、唯一的游泳女將黃渼茜,及體操女將丁華恬參加開幕式。除了選手之外,代表團總領隊蔡辰威、隊醫林瀛洲等人也一起進場。
特別的是,這次除了「Chinese Taipei」之外,「ROC」也出現在進場隊伍中,只是這個「ROC」是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的簡稱。因為俄羅斯深陷禁藥醜聞,國際奧會重罰禁止俄羅斯國旗、國歌與國名出現在東京奧運會場,因此俄羅斯運動員以ROC來參賽,實力依舊不容忽視,預估仍有競爭獎牌排名前幾名的實力。而台灣進場雖舉「Chinese Taipei」牌子,日本NHK轉播的播報員仍以「台灣」介紹。
■開幕式濃濃的日系風,音速小子、太空戰士動漫配樂登場
開幕式一開始由日本鐵肺歌手米希亞(MISIA)演唱日本國歌〈君之代〉,隨即在新國立競技場橢圓圈屋頂上施放694發煙火,放射狀的發射,象徵著歡迎各國頂尖運動員來到日本,為2020東京奧運揭開序幕。
由於這次奧運嚴重受到疫情影響,即使延後一年依舊無法排除疫情因素,因此表演項目一改過去幾屆奧運的歡樂,以弔念因為染疫過世的人們以及默哀來取代,表現項目中特別以日本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製作木製的奧運五環,傳達木匠文化。
運動員進場更是一大亮點,國家招牌是日漫風的對話框,牌子的兩面分別用日文片假名與英文字母寫下國名。由於這次沒有觀眾掌聲,日本特別以知名日本電玩組合音樂伴隨運動員進場,包括勇者鬥惡龍、魔物獵人、音速小子、太空戰士Final Fantasy等配樂。
運動員代表團進場則是以片假名為順序,由奧運發源地希臘首先入場,排名第二位進場則是繼上一屆里約奧運後,再次組隊的奧林匹克難民隊。台灣代表隊則是名列104位進場,美國由於是2028年洛杉磯奧運的主辦國,排在倒數第三位進場,下一屆2024巴黎奧運主辦國法國,則是倒數第二進場。最後壓軸則是主辦國日本,身穿米白色西裝外套與紅色褲子,將國旗顏色穿在身上進場。
■1,600台無人機襯托〈IMAGINE〉和「超級變變變」掀高潮
為反映全球面對疫情時團結一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東京奧運登場前的會議上,通過修改奧運官方格言,將原本的「更快、更高、更強」(Faster, Higher, Stronger),增加「更團結」(Together)。開幕式的表演主軸也緊扣「團結」以及跨世代的意含,由一名長年的體操選手帶大家回顧百年奧運的演變,最終對照今年新增加的新世代滑板項目,象徵奧運不斷傳承與創新的視野。
開幕式的高潮是1,600台無人機,排成本屆奧會的會徽,當約翰・藍儂(John Lennon)與妻子小野洋子共同創作的名曲〈IMAGINE〉音樂前奏開始時,無人機變換排列成一顆地球,並由日本當地小朋友,以及事先錄製的五大洲知名歌手一起演唱,象徵著超越國界的和平。
主辦單位更以日本知名綜藝節目「超級變變變」橋段,三個人以一連串毫不拖泥帶水的演示設計師創作的50個競賽項目標誌,最後站上頒獎台分別獲得金銀銅牌,獲得全場運動員的熱烈掌聲。
(文/嚴文廷;攝影/AFP)
#延伸閱讀
【陳子軒/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https://bit.ly/3iGkvAg
【2020東京奥運魔術數字:10張圖掌握東奥與台灣之最】https://bit.ly/2UvAedj
【沒有煙硝的戰爭──奧運的歡呼與悲鳴】https://bit.ly/3zmoxnY
#報導者 #2020東奧特輯 #東京奧運 #東奧 #奧運 #中華隊 #開幕 #聖火 #盧彥勳 #郭婞淳 #王貞治 #大坂直美 #TeamTaiwan #Tokyo202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戲劇史綱」介紹 訪問作者: 黃宣諭 內容簡介: 歌仔戲、南北管、京劇、崑曲、布袋戲、傀儡戲、車鼓陣、採茶陣、番婆弄、桃花過渡、布馬陣……無論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永不停歇的在地「歌」、「舞」、「演」、「樂」 自漢人來到台灣,戲曲及戲劇活動與庶...
皇 民 化運動 介紹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在左翼思潮下 (李怡)
1948年春,我們一家告別北平,在上海稍作停留,再坐載客輪船經數日航行到香港。之後六年,即從我12歲到18歲,我所接觸到中國局勢的消息,所閱讀的中文書,包括那時候廣泛流傳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作家作品,中共延安時期的作家作品,艾思奇著的通俗簡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讀物《大眾哲學》,我進入左派學校香島中學所接受的教育陶冶,形塑了青年時代的我,並以這樣的思想、身份、面貌走進左派文化圈。
那時候當然不知道,新文化運動以來左翼思潮的氾濫,包括文藝創作和思想理論的傳播,它的社會意識基礎,是國共兩黨在政治上的主導和鬥爭,並共同扭曲了北洋時期和汪政權南京政府時期的真相所形成的,也是在日本侵華的背景下,愛國主義的救亡意識壓倒了啟蒙、社會主義新思想壓倒了自由主義的傳播所導致的。總之,我和許多追求進步的青少年一樣,被這種左翼思想洗腦了。
近日接到《九十年代》時的專欄作者殷惠敏的來訊。他介紹我看兩本書,一本是今年98歲的老記者龔選舞的回憶錄,另一本是南京曉莊學院教授邵建在台灣出版的書《倒退的時代》。殷來訊說:「汪精衞治下的上海、南京,龔選舞的回憶錄有細緻深入的描寫。1946年審判漢奸戰犯時期,他是剛出道的《中央日報》記者,在審判汪政權的行政院副院長周佛海時,他進入南京高院特別審判庭去聽審、採訪。據他說當時數以萬計的老百姓在庭外為周聲援,周答辯時一番為了百姓生存福祉的慷慨陳詞,也令庭內旁聽者為之動容。龔不能不承認,那是『人心思漢(奸)』。他看得心驚膽顫,當晚寫稿時,也曾閃過學洋人的新聞報道一五一十和盤托出的念頭,最後還是秉持了『春秋大義』。龔自己也承認,如果他做了如實報道,一來恐怕無法登出,二來可能提早三十年就被炒魷魚了。」
《倒退的時代》有一段講自由派學者周德偉1937年同汪精衞就抗戰問題談過兩次話,汪當時擔任國民黨政治會議主席,多次發表主張議和的言論,受到中共和左派的攻擊,周問他為何不稍作緘默。汪回答說:「日軍實力及裝備均遠優於國軍,故國軍每戰必敗,國際聯盟及英美只作壁上觀,……左傾分子,高唱抗戰,實欲師列寧故智,以德軍之力量消滅沙皇之俄軍,然後奪取政權。共產黨亦欲假日本軍隊之手,消滅國軍,然後奪取政權,再圖後計。……共產黨之為禍,更甚於日本。余不忍孫先生之事業毀於一旦,故余寧跳火坑以救國。」
日後歷史證明了汪精衞的先見之明。中共果然成功地「師列寧故智」,而且毛澤東還因此感謝日本侵華呢。
據周德偉的兒子說,他父親抗戰後在上海理髮,隨口問理髮師對蔣介石和汪精衞的評價,這位居住在淪陷區的理髮師說了十個字:「蔣介石愛國,汪精衞愛民。」汪政權的成立,使淪陷區人民減少了日軍的破壞和擾亂,汪政權的「保境安民」,淪陷區的人民是感受到的。
國難當頭,「愛國」與「愛民」孰重?見仁見智。中國古代典籍說:「民為邦本,本固邦興」,「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重人民的權利、福祉,如何能固國興邦?
當時,我得不到這些資訊,也沒有這樣的認知。在內戰烽火熾烈燃燒的時期,1948年在香港每天接收的大陸資訊,都使我感到腐朽的舊中國會成為過去,充滿希望的新中國將誕生。(24)
皇 民 化運動 介紹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P38 拯救你的日本LOSS!——牛年走春,一起去尋訪台灣各地的神社吧】
#不要懷疑照片中的神社真的是在台灣
你也因為疫情不能去日本玩,而感到鬱悶嗎?
經歷過50年日本統治的台灣,至今仍留有許多日式建築,包括遍佈各地的神社遺跡,可以稍稍彌補一下大家的「日本LOSS」;不過講起這些神社,你或許也曾經想過以下這些問題——
➤ 日本在台灣興建這麼多神社,究竟是想要達成什麼目的?
➤ 當時這些台灣的神社,在整個日本神社的社格系統裡地位有多高?
➤ 中華民國被日本侵略了幾十年,為什麼不有仇報仇,在戰後馬上把這些神社拆光光呢?
➤ 現在竟然還有一個神社仍在祭祀中!它究竟在哪?
本集節目將詳細介紹神社在台灣的歷史、經歷不同時代的變遷,並且盤點八座值得推薦的神社,包括你意想不到、埋沒在台北市區裡的隱藏版神社,以及正在修復中、未來值得期待的神社!牛年走春,就跟我們一起去尋訪各地的神社遺跡吧!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所有平台收聽連結請點此 ltsoj.com 或者直接搜尋「旅行熱炒店」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38
FB: facebook.com/lifetimesojourner
IG: instagram.com/travel.wok
✅ 本集重點:
00:20 新年快樂,關於clubhouse與節目電子報
05:02 為什麼想推薦大家造訪台灣各地神社
07:46 台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神社?主要目的可能不是宗教⋯⋯
12:11 神社大爆發的時代:「內地延長主義」與「皇民化運動」,社格制度簡介
17:05 為什麼神社沒有在戰後馬上被拆光光?神社末日的1972年
20:49 神社格局簡介,與台灣各地神社保存狀況概述
24:43 桃園神社:原汁原味,保存最完整的木造神社
26:10 嘉義神社:最大殘念,卻是文創開發最成功的神社
28:25 台南神社:殘蹟不多,但卻被其他古蹟環繞的神社遺址
30:10 通霄神社:小而美,意外保存至今的地方神社
30:56 玉里神社:遠望花東縱谷風光,遙想當年清幽
31:43 高士神社:唯一有在運作的神社,八瑤灣事件與牡丹社事件
34:47 __神社:埋沒在台北市區裡、內部保存良好的隱藏版神社
36:35 __神社:正在修復中,未來最令人期待的神社
37:47 結語
(節目總長39:23)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台灣 #日治時期 #大日本帝國 #明治維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內地延長主義 #皇民化運動 #社格制度 #國家神道 #神道教 #神社 #台灣神宮 #圓山大飯店 #琉球 #八瑤灣事件 #牡丹社事件 #明治神宮 #伏見稻荷大社 #貴船神社 #嚴島神社 #日本
皇 民 化運動 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戲劇史綱」介紹
訪問作者: 黃宣諭
內容簡介:
歌仔戲、南北管、京劇、崑曲、布袋戲、傀儡戲、車鼓陣、採茶陣、番婆弄、桃花過渡、布馬陣……無論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永不停歇的在地「歌」、「舞」、「演」、「樂」
自漢人來到台灣,戲曲及戲劇活動與庶民生活便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每逢歲時節慶或迎神酬神往往可見到各類戲曲演出,如梨園戲、亂彈戲、皮影戲、傀儡戲、掌中戲、歌仔戲、高甲戲、車鼓戲、採茶戲、京戲等。不但是民間地方的風俗與特殊表演展現,也是傳統社會最興盛的娛樂休閒活動。
清領時期,戲曲的盛況甚至牽動官府頒布禁止演戲的規約。顯見戲曲在日常生活上受到民眾歡迎的程度。
而日治時期雖見民間戲劇被迫轉型為改良戲,服膺於皇民化運動。仍無法改變戲劇與常民的連結。其次,新劇的加入,更是讓西方的戲劇類型進入台灣民眾的觀劇活動中。雖然型態會因應時空而改變,但是人們看戲時的內心,那源自古老的慶典祈福與當下的情感淨化卻永恆不變。
了解戲劇史除了可以增加賞析深度外,本書更採地毯式走訪,搜羅了全台灣在地戲曲、劇團、老戲院、特殊慶典等綜合藝術文化介紹。堪稱第一本圖說台灣戲劇發展史書。
作者簡介:黃宣諭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研究所。專長:戲劇教育、劇場編導、演員。曾任道禾實驗學校戲劇教師。現職:童顏劇團副團長、台灣體育大學體育系兼任講師。2015年劇本《媽祖的眼淚》獲選台中市媽祖文化節劇本甄選,傳統戲劇組優選。2016年童顏劇團年度製作《綠野幻想曲》編劇、導演。道禾實驗小學畢業演出《童年心事》編劇、導演。教學專長:現代及傳統戲劇劇本創作、技術劇場概論、西洋戲劇發展史、台灣劇場發展史等。
作者粉絲頁: 圖解台灣戲劇史綱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皇 民 化運動 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