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非常非常長喔,你要靜下心,拿杯咖啡或紅茶在旁邊細細品味。
#學歷史看台灣 #1948美國總統大選
#現任總統的逆轉勝
#杜魯門如何從民調落後兩位數華麗翻身?
這篇文章非常、非常長,但是,非常值得台灣人一看。如果當下的選戰局勢令人感到萬分沮喪,或許,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點啟示與希望。
如果問美國人,哪一次總統大選最戲劇性?很多人會告訴您,是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作為現任總統的杜魯門,一路被人看衰,眾家民調都顯示他落後對手兩位數,還面臨執政黨內分裂成三派的領導危機。但他鴨子划水,藉著精準的政治判斷與努力不懈的下鄉走透透,選情谷底回升,最後一刻跌破所有人的眼鏡。1948年大選,不但是政治學界的經典案例,也是型塑了往後七十年的美國、世界局勢的重要轉折點。
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回顧杜魯門總統是怎麼「逆轉勝」的。
🔹 虎口下的總統
1945年春天,羅斯福總統中風過世,副總統杜魯門依法接任。相較於羅斯福的聲望崇隆,杜魯門顯得沒啥存在感。他沒有顯赫的政界資歷,口才平平,貌不驚人,不像羅斯福一樣有著與生具來的個人魅力。華府政界看他看得很扁,很多人覺得他不過是個「過渡總統」。
這時二戰進入收官階段。杜魯門面對的,是戰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國際上,他必須為戰爭收尾、成立聯合國、實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畫,與最最重要的,擋住共產蘇聯趁亂向歐亞擴張的野心。在國內,他則要面對大批退伍軍人復員的問題,重振戰後衰蔽的經濟,並處理物資短缺與工會罷工等問題。
杜魯門處理外交問題果斷明快,深獲英、法等盟友的信賴。但在內政方面,新手上路的杜魯門屢犯錯誤。尤其跟工會處不好,礦業、運輸業上演全國大罷工,成了杜魯門第一個任期的致命傷;也讓民主黨在1946年的期中選舉大敗,參眾兩院的主導權一口氣輸給了共和黨。
每個人都覺得,杜魯門這下是完蛋了,連任之路渺茫。民主黨內亂成一團。有人甚至提議「逼宮」,敦請當時人氣超旺的艾森豪將軍出來代表民主黨參選,不過艾森豪認為時機未成熟,婉謝了民主黨的徵召。
在領導危機之下,民主黨群雄並起,大致分裂成了三塊:
◼ 進步派(Progressives):政治光譜偏左,在黑人民權、社會正義等進步議題上採取急進態度。國際上,主張對蘇聯忍讓換取和平。代表人物是杜魯門前一任的副總統亨利.華勒斯(Henry Wallace)。
◼ 南方民主黨人(Dixiecrats):政治光譜偏右,對社會進步議題不甚熱衷,尤其反對黑人民權,主張各州可以自行決定種族隔離政策。南方各州從1880年以來,就是民主黨的大票倉;丟失南方州對民主黨而言是重傷害。代表人物是南卡州的聯邦參議員瑟蒙德(Strom Thurmond)。
◼ 杜魯門為首的民主黨中間派,則夾在左右之間;左拼不過華勒斯,右拼不過瑟蒙德,在諸項議題上屢屢處於挨打局面,是不折不扣的沙包黨。
🔹 「選邊站」-精準的政治判斷
一邊是對黑人民權與社會正義的呼聲,一邊則是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黨大票倉。夾在中間的杜魯門,深深感受到兩派選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定得選邊站才行。
杜魯門很正確地認識到,隨著戰爭結束,美國社會轉型期已然來臨。他必須站在時代的前沿,領導國家實踐黑人民權與社會正義。這也是他個人參政以來一貫的核心價值。
然而,除了理念,還有政治精算的現實面。杜魯門的選戰幕僚克拉克.克利弗(Clark Cllifford)指出,北方、中西部大城市裡面的黑人工薪階級的票源,遠比南方那些食古不化的民主黨鐵票有潛力。
因此,杜魯門做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政治判斷:我要轟轟烈烈打一場進步派的選戰。這是一場政治豪賭;進步派的話語權早被華勒斯佔住,而瑟蒙德為首的南方民主黨人必定離他而去。但杜魯門早已下定決心,他很清楚,兩邊討好最後只會落得一場空。有人勸他,對南方大票倉要好一點。但杜魯門認為,雙方理念相差太大,「不樂之配」終招失敗。因此就連副總統的人選上,也沒有表示妥協。
面對來自黨內左右兩派的明槍暗箭,杜魯門也「絕不怯戰」,見招拆招。但也正是黨內激烈的路線辯論,樹立了杜魯門的品牌形象。左派說「要跟蘇聯和平一家親」,恰好突顯了杜魯門不向共產陣營低頭的決心;右派說「杜魯門枉顧南方保守民意」,則突顯了杜魯門社會進步的立場。
選擇總要付出代價。結果就是1948年的民主黨全代會,杜魯門順利獲得提名,但場面非常難看。華勒斯老早就脫黨另立「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以第三勢力為標榜。瑟蒙德則在全代會上來了個政治突襲,率領包括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與南卡羅萊納等的民主黨鐵票州黨代表中離,在場外宣佈脫黨成立「南方州權黨(States’ Right Party)」,參選到底。
🔹 清理戰場與內政衝衝衝
所有人都同意,杜魯門在外交上做得不差,但內政屢犯錯誤,導致1946執政黨大敗。因此杜魯門痛定思痛,要在內政議題上扳回一城。
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清理戰場」。之前跟工會鬧得太僵,一度要出動軍隊鎮壓工運。1946敗選後,杜魯門立刻放下身段,在罷工事件上讓步,挽回與工會之間的關係,成功在勞權問題上止血。
而在其它內政議題上,杜魯門也一掃之前拖拖拉拉、多頭馬車的作法。在關鍵的行政位置上起用年輕戰將,並且親自領導黨內決策小組座談,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辯證中,重新聚焦政策,而且以雷厲風行的速度,將他的進步派理念付諸實踐。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評價杜魯門道:論個人魅力,杜魯門跟死魚沒兩樣。但是他有堅定的價值觀與信仰,而且執政中後期,他領導的政府團隊執行力堪稱歷代第一。杜拉克因此評價道,杜魯門算是美國兩百年來最好的總統之一。
🔹 「絕不怯戰」-與共和黨國會的正面對決
雖然杜魯門政府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變,但一時之間民調數字還上不來。杜魯門這時又下了一個重要的政治判斷,就是他不能怯戰,必須找個機會與反對黨正面對決。
於是行政部門主動出擊,列出了一大串帶有社會進步色彩的法案,要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它。這些法案包括擴大社會安全網、興建社會住宅、禁止對黑人私刑、國民健康與教育改革等,都是攸關美國戰後社會轉型的法案。
但是共和黨佔優的國會,被民主黨的總統硬塞法案,國會哪裡嚥得下這口氣?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這些進步法案給退回去。這樣一來剛好中了杜魯門的下懷,他立刻高調嘲笑共和黨國會只講黨意,不講民意,是個「沒路用(do-nothing)」的國會。
而共和黨國會的不智之舉,也傷害到同黨參選人杜威的形象。中庸溫和派的杜威,在政見上其實有不少繼承自羅斯福「新政(New Deal)」的路線,也與杜魯門政見相互重疊。自己政黨的國會議員,卻拘泥於黨派之爭,把所有裨益民生的法案都丟進垃圾桶。更顯得杜威無能,政策白皮書有如空談。
🔹 「三萬哩長征」-競選列車全國走透透
杜魯門也知道,當自己丟失了南方鐵票州後,有必要去開拓新的票源。這個過去較少引起注目的新票倉,就是中西部的農業州。
雖然貴為現任總統,杜魯門並沒有選擇坐著總統專機「獨立號」到處飛來飛去。而是請民主黨選對會幫他租了一列火車(當時坐火車遠比坐飛機便宜)當做「行動競選總部」,上山下鄉四處去。不只去大城市宣講,他也深入內地農村。
過去中西部鄉村天高皇帝遠,與政治活動是無緣的;但這次杜魯門的選舉列車就直接開到小鄉鎮,甚至是平常罕人見煙的招呼站(whistle stop)。美國大總統本人,就站在車尾的簡陋講台上開講,就好像鎮上的居民大會(townhall meeting)一樣,十分有親切感。
杜魯門的口才不是頂好,但是他深入農村與鄉民直接溝通,透過媒體報導與口耳相傳,感動了不少中西部農民的選票。短短三個月的競選期間,杜魯門的競選列車全國跑透透,哩程達到三萬,也算是美國政治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了。
🔹 盡人事聽天命
杜魯門跑完最後的選舉行程,便回到密蘇里州鄉下的老家投票,並靜待選舉結果。
直到選前一刻,眾家民調還是預測杜魯門會輸得一塌糊塗。連杜魯門自己的丈母娘也覺得女婿是在浪費時間。大報《芝加哥論壇報》甚至連「杜威擊敗杜魯門」的頭條號外都已經印好了。
結果出來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杜魯門贏了,普選票贏杜威將近百分之五,更囊括了近三分之二的選舉人團票(electoral vote)。原先以為會對民主黨造成毀滅性衝擊的南方州權黨,最後也只拿下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與南卡等四州,無關大局。
(《芝加哥論壇報》那張太早印出來的頭版,成了社史上的一大恥辱,至今還被裱框高懸在主編室裡,作為警惕。)
從1946敗選以來一路被看衰的杜魯門,至此華麗翻身。
🔹 奇蹟的背後是正確的選擇與不懈的努力
從人人不看好的弱勢總統,選前民調落後兩位數的窘境,到華麗逆轉;杜魯門的1948選戰,堪稱是民主政治史上最振奮人心的經典案例。
勝選不是憑空而來的。奇蹟的背後,是正確的政治判斷與鍥而不捨的努力:
1️⃣ 清楚定位自己的選戰光譜,理念站在時代前沿的一端。黨內保守勢力始終都存在,但是選舉面對的是全體民意。想在黨內兩邊討好,終將一事無成。
2️⃣ 始終以黨內團結為念。但是如果理念相差太大,導致出走,也不可以太遷就。當捨則捨。
3️⃣ 絕不怯戰。領導人的品牌,是在對黨內,與對反對黨不斷的路線辯證、交鋒當中塑造出來的。怯戰只會讓領導人的形象更模糊。
4️⃣ 內政出問題,不是理念不正確,而是做事三心兩意。先清理戰場,再重新聚焦政策,提高決策效率,讓人民看得見。
5️⃣ 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與選民直接溝通的機會。講清楚,說明白,選票自然來。
6️⃣ 最後,不要被民調所迷惑。就算民調只剩百分之一,也要全力以赴。天道酬勤。
現在我們也遇到了現任總統氣勢低迷的狀況。很多人都說,時間只剩不到一年,還來得及嗎?但別忘了,杜魯門獲得全代會提名(七月)到選舉日(十一月初)之間,只有不到四個月呢!但是,把握住這短短的時間,奇蹟,是有可能上演的。
固然七十年前美國的例子,不見得能直接套用到2020台灣總統大選上頭。但是,希望以上所說的「杜魯門逆轉策略」,能給執政黨,與廣大關心台灣命運的民眾們,一點希望與啟發。
台灣,加油!
(作者: #C編)
盡人事聽天命中庸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歷史看台灣 #1948美國總統大選
#現任總統的逆轉勝
#杜魯門如何從民調落後兩位數華麗翻身?
這篇文章非常、非常長,但是,非常值得台灣人一看。如果當下的選戰局勢令人感到萬分沮喪,或許,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點啟示與希望。
如果問美國人,哪一次總統大選最戲劇性?很多人會告訴您,是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作為現任總統的杜魯門,一路被人看衰,眾家民調都顯示他落後對手兩位數,還面臨執政黨內分裂成三派的領導危機。但他鴨子划水,藉著精準的政治判斷與努力不懈的下鄉走透透,選情谷底回升,最後一刻跌破所有人的眼鏡。1948年大選,不但是政治學界的經典案例,也是型塑了往後七十年的美國、世界局勢的重要轉折點。
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回顧杜魯門總統是怎麼「逆轉勝」的。
🔹 虎口下的總統
1945年春天,羅斯福總統中風過世,副總統杜魯門依法接任。相較於羅斯福的聲望崇隆,杜魯門顯得沒啥存在感。他沒有顯赫的政界資歷,口才平平,貌不驚人,不像羅斯福一樣有著與生具來的個人魅力。華府政界看他看得很扁,很多人覺得他不過是個「過渡總統」。
這時二戰進入收官階段。杜魯門面對的,是戰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國際上,他必須為戰爭收尾、成立聯合國、實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畫,與最最重要的,擋住共產蘇聯趁亂向歐亞擴張的野心。在國內,他則要面對大批退伍軍人復員的問題,重振戰後衰蔽的經濟,並處理物資短缺與工會罷工等問題。
杜魯門處理外交問題果斷明快,深獲英、法等盟友的信賴。但在內政方面,新手上路的杜魯門屢犯錯誤。尤其跟工會處不好,礦業、運輸業上演全國大罷工,成了杜魯門第一個任期的致命傷;也讓民主黨在1946年的期中選舉大敗,參眾兩院的主導權一口氣輸給了共和黨。
每個人都覺得,杜魯門這下是完蛋了,連任之路渺茫。民主黨內亂成一團。有人甚至提議「逼宮」,敦請當時人氣超旺的艾森豪將軍出來代表民主黨參選,不過艾森豪認為時機未成熟,婉謝了民主黨的徵召。
在領導危機之下,民主黨群雄並起,大致分裂成了三塊:
◼ 進步派(Progressives):政治光譜偏左,在黑人民權、社會正義等進步議題上採取急進態度。國際上,主張對蘇聯忍讓換取和平。代表人物是杜魯門前一任的副總統亨利.華勒斯(Henry Wallace)。
◼ 南方民主黨人(Dixiecrats):政治光譜偏右,對社會進步議題不甚熱衷,尤其反對黑人民權,主張各州可以自行決定種族隔離政策。南方各州從1880年以來,就是民主黨的大票倉;丟失南方州對民主黨而言是重傷害。代表人物是南卡州的聯邦參議員瑟蒙德(Strom Thurmond)。
◼ 杜魯門為首的民主黨中間派,則夾在左右之間;左拼不過華勒斯,右拼不過瑟蒙德,在諸項議題上屢屢處於挨打局面,是不折不扣的沙包黨。
🔹 「選邊站」-精準的政治判斷
一邊是對黑人民權與社會正義的呼聲,一邊則是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黨大票倉。夾在中間的杜魯門,深深感受到兩派選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定得選邊站才行。
杜魯門很正確地認識到,隨著戰爭結束,美國社會轉型期已然來臨。他必須站在時代的前沿,領導國家實踐黑人民權與社會正義。這也是他個人參政以來一貫的核心價值。
然而,除了理念,還有政治精算的現實面。杜魯門的選戰幕僚克拉克.克利弗(Clark Cllifford)指出,北方、中西部大城市裡面的黑人工薪階級的票源,遠比南方那些食古不化的民主黨鐵票有潛力。
因此,杜魯門做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政治判斷:我要轟轟烈烈打一場進步派的選戰。這是一場政治豪賭;進步派的話語權早被華勒斯佔住,而瑟蒙德為首的南方民主黨人必定離他而去。但杜魯門早已下定決心,他很清楚,兩邊討好最後只會落得一場空。有人勸他,對南方大票倉要好一點。但杜魯門認為,雙方理念相差太大,「不樂之配」終招失敗。因此就連副總統的人選上,也沒有表示妥協。
面對來自黨內左右兩派的明槍暗箭,杜魯門也「絕不怯戰」,見招拆招。但也正是黨內激烈的路線辯論,樹立了杜魯門的品牌形象。左派說「要跟蘇聯和平一家親」,恰好突顯了杜魯門不向共產陣營低頭的決心;右派說「杜魯門枉顧南方保守民意」,則突顯了杜魯門社會進步的立場。
選擇總要付出代價。結果就是1948年的民主黨全代會,杜魯門順利獲得提名,但場面非常難看。華勒斯老早就脫黨另立「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以第三勢力為標榜。瑟蒙德則在全代會上來了個政治突襲,率領包括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與南卡羅萊納等的民主黨鐵票州黨代表中離,在場外宣佈脫黨成立「南方州權黨(States’ Right Party)」,參選到底。
🔹 清理戰場與內政衝衝衝
所有人都同意,杜魯門在外交上做得不差,但內政屢犯錯誤,導致1946執政黨大敗。因此杜魯門痛定思痛,要在內政議題上扳回一城。
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清理戰場」。之前跟工會鬧得太僵,一度要出動軍隊鎮壓工運。1946敗選後,杜魯門立刻放下身段,在罷工事件上讓步,挽回與工會之間的關係,成功在勞權問題上止血。
而在其它內政議題上,杜魯門也一掃之前拖拖拉拉、多頭馬車的作法。在關鍵的行政位置上起用年輕戰將,並且親自領導黨內決策小組座談,在一次又一次的對話、辯證中,重新聚焦政策,而且以雷厲風行的速度,將他的進步派理念付諸實踐。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評價杜魯門道:論個人魅力,杜魯門跟死魚沒兩樣。但是他有堅定的價值觀與信仰,而且執政中後期,他領導的政府團隊執行力堪稱歷代第一。杜拉克因此評價道,杜魯門算是美國兩百年來最好的總統之一。
🔹 「絕不怯戰」-與共和黨國會的正面對決
雖然杜魯門政府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變,但一時之間民調數字還上不來。杜魯門這時又下了一個重要的政治判斷,就是他不能怯戰,必須找個機會與反對黨正面對決。
於是行政部門主動出擊,列出了一大串帶有社會進步色彩的法案,要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它。這些法案包括擴大社會安全網、興建社會住宅、禁止對黑人私刑、國民健康與教育改革等,都是攸關美國戰後社會轉型的法案。
但是共和黨佔優的國會,被民主黨的總統硬塞法案,國會哪裡嚥得下這口氣?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這些進步法案給退回去。這樣一來剛好中了杜魯門的下懷,他立刻高調嘲笑共和黨國會只講黨意,不講民意,是個「沒路用(do-nothing)」的國會。
而共和黨國會的不智之舉,也傷害到同黨參選人杜威的形象。中庸溫和派的杜威,在政見上其實有不少繼承自羅斯福「新政(New Deal)」的路線,也與杜魯門政見相互重疊。自己政黨的國會議員,卻拘泥於黨派之爭,把所有裨益民生的法案都丟進垃圾桶。更顯得杜威無能,政策白皮書有如空談。
🔹 「三萬哩長征」-競選列車全國走透透
杜魯門也知道,當自己丟失了南方鐵票州後,有必要去開拓新的票源。這個過去較少引起注目的新票倉,就是中西部的農業州。
雖然貴為現任總統,杜魯門並沒有選擇坐著總統專機「獨立號」到處飛來飛去。而是請民主黨選對會幫他租了一列火車(當時坐火車遠比坐飛機便宜)當做「行動競選總部」,上山下鄉四處去。不只去大城市宣講,他也深入內地農村。
過去中西部鄉村天高皇帝遠,與政治活動是無緣的;但這次杜魯門的選舉列車就直接開到小鄉鎮,甚至是平常罕人見煙的招呼站(whistle stop)。美國大總統本人,就站在車尾的簡陋講台上開講,就好像鎮上的居民大會(townhall meeting)一樣,十分有親切感。
杜魯門的口才不是頂好,但是他深入農村與鄉民直接溝通,透過媒體報導與口耳相傳,感動了不少中西部農民的選票。短短三個月的競選期間,杜魯門的競選列車全國跑透透,哩程達到三萬,也算是美國政治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了。
🔹 盡人事聽天命
杜魯門跑完最後的選舉行程,便回到密蘇里州鄉下的老家投票,並靜待選舉結果。
直到選前一刻,眾家民調還是預測杜魯門會輸得一塌糊塗。連杜魯門自己的丈母娘也覺得女婿是在浪費時間。大報《芝加哥論壇報》甚至連「杜威擊敗杜魯門」的頭條號外都已經印好了。
結果出來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杜魯門贏了,普選票贏杜威將近百分之五,更囊括了近三分之二的選舉人團票(electoral vote)。原先以為會對民主黨造成毀滅性衝擊的南方州權黨,最後也只拿下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與南卡等四州,無關大局。
(《芝加哥論壇報》那張太早印出來的頭版,成了社史上的一大恥辱,至今還被裱框高懸在主編室裡,作為警惕。)
從1946敗選以來一路被看衰的杜魯門,至此華麗翻身。
🔹 奇蹟的背後是正確的選擇與不懈的努力
從人人不看好的弱勢總統,選前民調落後兩位數的窘境,到華麗逆轉;杜魯門的1948選戰,堪稱是民主政治史上最振奮人心的經典案例。
勝選不是憑空而來的。奇蹟的背後,是正確的政治判斷與鍥而不捨的努力:
1️⃣ 清楚定位自己的選戰光譜,理念站在時代前沿的一端。黨內保守勢力始終都存在,但是選舉面對的是全體民意。想在黨內兩邊討好,終將一事無成。
2️⃣ 始終以黨內團結為念。但是如果理念相差太大,導致出走,也不可以太遷就。當捨則捨。
3️⃣ 絕不怯戰。領導人的品牌,是在對黨內,與對反對黨不斷的路線辯證、交鋒當中塑造出來的。怯戰只會讓領導人的形象更模糊。
4️⃣ 內政出問題,不是理念不正確,而是做事三心兩意。先清理戰場,再重新聚焦政策,提高決策效率,讓人民看得見。
5️⃣ 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與選民直接溝通的機會。講清楚,說明白,選票自然來。
6️⃣ 最後,不要被民調所迷惑。就算民調只剩百分之一,也要全力以赴。天道酬勤。
現在我們也遇到了現任總統氣勢低迷的狀況。很多人都說,時間只剩不到一年,還來得及嗎?但別忘了,杜魯門獲得全代會提名(七月)到選舉日(十一月初)之間,只有不到四個月呢!但是,把握住這短短的時間,奇蹟,是有可能上演的。
固然七十年前美國的例子,不見得能直接套用到2020台灣總統大選上頭。但是,希望以上所說的「杜魯門逆轉策略」,能給執政黨,與廣大關心台灣命運的民眾們,一點希望與啟發。
台灣,加油!
(作者: #C編)
盡人事聽天命中庸 在 愛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錄:塔羅牌中的哲理名言
0. 愚人
——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賽在乎終點,而旅行在乎沿途的風景。只是,旅行一旦開始,自己選擇的道路,就算跪著也要將它走完。
解:愚人,作為塔羅中的0號牌——或者說無號牌,在整副塔羅大牌中充當了“愚人之旅”的主角。所謂愚人之旅,就是以愚人為主角,對其餘21張大牌的經歷和學習,每多經歷一張牌,也就多了一份認知和經驗。這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如果把生命同樣看作為一次旅行的話,在別無選擇地降臨於這個世界後,我們與其掙扎生存,不如好好享受。所以,生命重在於經歷,而不在於終點,這是旅行與比賽的區別。當我們經歷於生活中的每一個階段,則可以從每個階段中獲得經驗、得到成長,這樣的點點滴滴便構成了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生命之旅和愚人之旅最為接近之處。當然了,生命旅程中沒有後悔藥,旅行的道路如何走都取決於自己的選擇,無論選對選錯,就是跪著爬也是要爬完的。因此,當愚人不知前方斷崖下方是何方景物時,最好想想清楚,因為一旦前行便不得後悔。
I. 魔術師
——不要等待機會,而應創造機會
解:無論從魔術師的性別(男性、陽)、還是從姿態來看,都呈現著積極主動的態勢,主動爭取、積極而為是魔術師的關鍵詞。當一個機會出現在眼前時,你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於機會的把握。守株待兔、等待機會的態度往往只能眼見機會從眼皮下溜走。相反,爭取機會、乃至創造機會,將大大加強你把握機會的能力。
II. 女祭司
——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解:女祭司是智慧的代言。但女祭司的聰慧帶著謙卑與內斂,絲毫沒有張揚跋扈之意。一個聰明的人往往能在關鍵時刻運用智慧死裡脫生。而不讓別人知道你更聰明,除了體現一個人的人品之外,還能明哲保身,避開妒才嫉能之人的暗算。“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這句名言出自蘇格拉底,不在智慧中夾雜傲慢,不在謙卑中缺乏智慧,這點恐怕女祭司做的最好了。
III. 皇后
——懂得生活的人會合理利用已有的資源而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解:一個人活的是否快樂、是否幸福,不在於多麼的富有,而在於如何合理利用手頭的可控資源將自己的生活營造的有聲有色。所謂幸福發自內心,知足者可常樂,不知足者亦可常樂,任何懂得生活的人都可以幸福。
IV. 皇帝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但他卻下決心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解:皇帝可以視為一代偉人的象徵,而偉人之所以偉大,除了擁有過於常人的能力之外,意志力則是一項重要因素。不要去羨慕偉人的運氣,更應想想他背後的付出與艱辛,而支撐他一切偉大行為的內因就是意志,正是堅強的意志推動他一步一步下定決定實現目標。
V. 教皇
——信仰來源於信念,所謂的信念就是自己認為可以去相信的一種看法。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一個信念者所開發出來的力量,會大於99 個只有興趣者。
解:信念是一種認定,其堅定性無容置疑,一旦認定便很難改變,否則就不能稱為信念。因此,信念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推動一個人去做任何事,甚至捨棄自己的性命……
VI. 戀人
——和:惡語難消,忍過事堪;和睦相處,萬事諧通。
解:這句話取自曾國藩三十六字訣,中心為“和”,和諧的和。將對立二元的矛盾雙方予以融和,則會產生出比原先更大的力量。調和二元,是一個溝通融洽的過程,正如戀人牌中代表對立二元的男女兩人,而上方的天使則是他們調和他們的關鍵力量。
VII. 戰車
——征服畏懼、建立自信之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解:踏上戰車,無外乎出征,走向戰場。這裡的戰場是廣義的,可以引申為人生道路上的需要攻克的一道道關卡和挑戰。挑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想要提高成功率,除了事先做好完全的準備與對策之外,走向戰場那一刻的自信心也尤為重要。如果說自信心可以提高成功的機率的話,那麼反過來成功同樣也可以來回更大的信心。如此提升信心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攻克自己害怕的事,一旦成功,今後再遇同類事情便多了一份自信。
VIII. 力量
——所謂方圓之道,即為沒事不惹事,來事不怕事。
解:正如力量牌所描繪的那樣,一個內心堅強的人能夠正確接受自己的陰暗面,能夠適時應對外界的困難,方圓之道永存於心。內心堅強的人不需要通過惹事來證明自己,而到了遇事的時候絕不會像個懦夫一樣躲閃逃避,總能想出有效對策來解決。
IX. 隱士
——當你走到頂峰的時候,你的敵人便是自己,戰勝自己才是此時最後的目標。
解:當一個人踏上最高峰的時候,他的能力已經超越了天下所有人,這個時候無需獨孤求敗,因為還有最後一個敵人等待你超越,這個敵人就是你自己。
X. 命運之輪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知天命。
解:命運的無常常讓人望而興嘆,隨緣,不是捨棄自身的努力而僅聽於天命,而是在盡到自己努力的情況下聽天由命。
XI. 正義
——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解:做事不認真,馬馬虎虎,可能眼下看不到後果,但日積月累,必將造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XII. 吊人
——丟卒保車,沒有犧牲,沒有勝利。
解:有的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失去大局,有的人為了眼前的芝麻捨棄日後的西瓜,這些人都不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XIII.死神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解:死亡所引申出的任何形式上的結束,往往令人絕望,於是一了百了、自暴自棄。殊不知,讓你絕望的並不是這一個處境,而是你自己。此時必須牢記: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非沒有曙光,只是自己沒有察覺。
XIV. 節制
——修身養性,志存高遠;舉止留心,內方外圓。
解:若將熱水與冷水互相傾倒在一起,其產物便是不燙不冷的溫水。服藥時,藥量不夠達不到效果,過量則有害。所以中庸之道便是去把持好那一個分寸。
XV. 惡魔
——你沒有背叛任何人,你背叛的是你自己
解: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任何誘惑,只有自己接受才會陷入其中,就這點來說,從接受誘惑的那一刻起、在你對不起其他任何人之前,你先背叛了自己。
XVI. 塔
——有的人在逆境中崩潰,有的人在逆境中創造奇蹟。
解:逆境有時是一個契機,庸人視逆境為災難,智者視逆境為機會,一個展示自己、突破自己的機會。
XVII. 星星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解:當一個人滿懷希望時,他極富動力,充滿幹勁。當一個人深陷絕望時,他心灰意冷,百無聊賴。所以,希望是內心動力之源
XVIII. 月亮
——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解:當一個人陷入迷宮走不出來時,內心將充滿恐懼,如果他一直逗留原地,那麼他將永遠被困其中直到死亡,而如果他開始行動,那麼至少他滿足了脫出迷宮的首個條件。
XIX. 太陽
——經受過嚴寒的人才懂得太陽的溫暖;飽嚐人生艱辛的人,才懂得生命的可貴。
解:把一塊煤炭送給一個溫飽富足的人,他會嫌棄;而當這個人身處大雪漫天的野外時,他便會非常願意看到這塊炭,這就是雪中送炭的道理。生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的道理就在於此。
XX. 審判
——成功的信念在人腦中的作用猶如鬧鐘,會在你需要時將你喚醒。
解: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這源自我們內在的聲音。我們經常會聽到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提醒我們該怎樣、要如何。只不過,有的時候自己惰性、慾望的一面掩蓋了這一個聲音,讓我們置若罔聞。
XXI. 世界
——再長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永遠也不能抵達。
解:愚人之旅的道路究竟長嗎?其實想要去走,即使十萬八千里都能走完。而不想去走的人,即便一步之遙都永遠走不到。
出處: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b44f9480102ecp8.html
#小分享之必要
6/25-6/29 出國在外,每日開放少量遠距塔羅與靈氣名額,來訊洽詢。
盡人事聽天命中庸 在 隨緣(go with the flow)- 中國書法藝術欣賞- 長安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隨緣是盡人事、聽天命(孔子《中庸》)的豁達,是“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曾國藩)的氣量。中國書法藝術欣賞- 長安-Appreciation of Chinese ... ... <看更多>
盡人事聽天命中庸 在 佛禪:盡人事,聽天命,凡事不爭,人生才能過得順心如意 的推薦與評價
佛禪: 盡人事 , 聽天命 ,凡事不爭,人生才能過得順心如意.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盡人事聽天命中庸 在 家齊易經- 內心強大, 在於盡人事,聽天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內心強大, 在於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曾與弟子談及這世間的制勝之勇,他說:「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為聖人之勇也。」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戰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