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WAY|「這看起來似乎無關重要,但其實衣服的功能不僅僅在於禦寒,它會改變我們的世界觀,也改變這個世界對我們的看法。」取自《奧蘭多》的句子,正是 KIM JONES 今季對高訂乃至於服裝的想法,亦剛亦柔的設計,這也許是高訂的未來走向,也是 FENDI 於高級時裝的新方向。
內文:https://bit.ly/3cjDUW3
#MINGS #MINGSHK #MINGSRUNWAY #SS2021 #FENDI #HAUTECOUTURE #高訂周
相關文章:
➜【時裝札記】「這就是未來,沒有性別界限,沒有界限可言。」PIERPAOLO PICCIOLI 打破界限,令人目不暇給的 VALENTINO 春夏 2021 高訂系列 https://bit.ly/3poecn0
➜【時裝札記】CHANEL 春夏 2021 高訂系列:VIRGINIE VIARD 為 CHANEL 舉行一場戶外婚禮 http://bit.ly/2M7MKL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目不暇給句子 在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Insight Po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所有決策都面臨取捨,什麼可以被捨掉,反應了決策者的價值判斷。
#什麼代價你無論如何絕不付出 #什麼界線別人絕對不能跨越
最近發生了很多國內、國際的事件,有點目不暇給。但總結了一下,發現可以用雷根這句,在1964年演說的句子,貫穿最核心的觀念:什麼代價你絕不願付出?什麼界線別人絕不能跨越?這篇分享包含國內與國際政治。
#民主共和兩黨大會後_川普民調拉近
在民主共和黨分別開完全國大會後,川普的民調支持度明顯拉近拜登。同樣高舉各自左右派價值,共和黨凸顯執行的能力,極可能是成功關鍵。
#黨產會釋憲案
在大法官會議宣判,針對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條例合憲。在15位大法官當中,有4位大法官提出不同意見書。兩派看法癥結在於,司法權究竟應不應該涉入轉型正義的進行,或是應該維持中立,專注在確保人權。
-
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詹森林,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立法者及行政機關激情地高擎轉型正義的大纛,大法官不但不應接棒揮舞,更應中立、冷靜。
#美豬美牛案
有別於前任總統馬英九,宣示不會用行政命令開放美豬美牛,會透過國會審議;蔡總統表示,開放美豬美牛並不涉及修法,行政命令即可執行。其後是撲天蓋地的網路、府院黨機器宣傳肯定開放美豬美牛的政策。
-
先前訪台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也被發現,就任衛生部長的前一個職位,就在生產瘦肉精的藥品集團。
-
我們能理解外交談判有所交換,但回到雷根當年演說的名言,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有什麼代價我們絕對不願意付出,有什麼界線他人絕對不可跨越?
#國家不安全研討會
「首戰即終戰」的說法,馬英九被罵翻了。臺海的確是首戰即終戰,只是誰輸誰贏要看戰備跟國際情勢。
-
為什麼馬英九跟蘇起講的話,被罵成「投降主義」,但從釋憲案到美豬美牛的決策,蔡政府還是穩如泰山?
-
價值的宣示還是關鍵。因為蔡陣營早把「抗中保台」的價值論述深烙民心,因而人們較難質疑其決策是否取捨掉了國家利益。反觀目前的各在野黨,對價值論述大多沒有興趣,於是偶爾撿到槍就很高興,但絕多數的戰場都被民進黨打假的。
-
什麼代價你絕不付出?什麼界線他人絕不可跨越?
這個問題,你可以問川普、問蔡英文、問國民黨,也可以問你各位。
目不暇給句子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https://reurl.cc/RdMdXx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血的預感 by 胡淑雯
「人就像淺灘上的魚,口裡不斷吐出膠質,來黏補分離親人,有時膠質稀薄,再也黏不上了。」父親說。
父親成了數學教員是光復以後的事。歷史教了兩年以後,因為國語實在太差,經常詞不達意,或則心中的一番話無法如意吐出來感到焦慮而痛恨自己,於是改教起代數和三角來,一身的熱情漸漸被架空的幾何圖形和方程式的符號緊緊鎖住。他戴上了冷峻蕭瑟的表情。起先以為那是一個面具,母親說,可到後來脫下來後面的臉也是一樣的嚴冷。人要變成另一個人是多麼容易的啊……
-\-\-\-\郭松棻〈驚婚〉,二○一二
《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卷收錄的,並非郭松棻這部未完成的遺作,而是解嚴前,於一九八四年發表的〈月印〉。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的發明,一個飽含象徵意義,時而意義超載,於是不斷更新靈魂的數字。在一九八四之前的一九八一,臺灣發生了「陳文成命案」,再前一年的二二八紀念日,「林宅血案」。將近四十年過去了,懸案依舊是懸案,亡者的血早已乾了,謀殺依舊是「無解釋」的謀殺。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在一九五○年代大殺大捕的高峰期,槍決了多少人?關押了多少人?至今依舊是一個模糊不定,彷彿有數,卻無法蓋棺論定的謎題。我們只知道,被槍決者,至少有一○六一人,在獄中死亡者,大概是五十四名。至於戒嚴時期的政治犯總數,國防部在二○○五年呈給總統府的一萬六一三二人,可能是比較接近,然而保守的數字,但其中只有九千多人有刑度,另外六千多人簽結或不起訴,這還不包括那些「未經審判程序」,被送往「反共先鋒營」進行思想與勞動改造的,數百名海軍受害者。(注一)
威權政體帶來的傷害,遠大於它所欲防止的危險。為了「反攻」,「反共」,為了一場即將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的戰爭,人民首當其衝,成為國家的戰犯。本書裡收錄的五篇作品,為我們寄存了二戰之後,國民黨政府來臺接收至五○年代,白色恐怖高峰期,傷殘與抵抗的精神面貌。
〈月印〉銘記的是「罪」,一個少女由初戀的至貞至純,走向告密與背叛的罪。不同於陳映真筆下俊朗的革命少女,〈月印〉中的少女文惠,是一個被革命事業排除,孤寂而心生黑暗的少妻。陳映真的少女千惠,其形象,封存於當年「那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終究失敗卻不忘初衷,呼喚著「請硬朗地戰鬥去罷」。而郭松棻的少女文惠,其形象,則失落在「她逐漸感到,生活或許本來就是這樣寂寞的」心事裡。付出的青春無法兌換成世俗的幸褔,她也曾經想要趕上大家,趕上她的摯愛,趕上那吸納了丈夫身心的新人物,新思想,與新時代,「把病中那段空白的日子補回來」,但猜疑的心讓她不由自主提早做了行動,她告發了丈夫的祕密,本以為可以把生活要回來,卻無法預料,這小小的個體行動,引致了一連串的死亡。在那危險的關頭,被歷史選中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在那大逮捕剛要啟動的歷史時刻,革命的參與者與旁觀者,還來不及覺察國家暴力的殘酷,就硬生生撞上了它。直到九○年代,各種口述歷史出土以後,身為後人的我們,在受難者的陳述中恍然驚覺,怎麼,被特務帶走的許多人竟然以為,自己「去一趟問話就會回來」。
〈月印〉中另有一個女性角色,楊大姐,是一位從事地下工作的外省女性。她總是穿著旗袍。那一身旗袍,標誌了革命女性動盪中依舊雅致的女性魅力,她高尚的人品,也召喚著文惠學習「漢民族」的認同,是文惠曾經嚮往,繼而嫉妒的女性形象。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則帶領我們回到戰後接收的歷史時空,以「學穿旗袍」這樣的「光復姿態」,描寫了臺灣人對新政權的困惑。這篇小說,在緊接著二二八事件後的一九四八年,以日語發表,在當時造成極大的轟動,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在這份中文的譯本中,讀到日語句法輾轉新鮮的趣味。這是一個外省籍特工,改換了名字與身分,來臺從事接收工作,搜刮圖利的故事。也是一個本省女性心向「祖國」,努力學習國語,婚嫁於外省官僚的風采與氣勢,進而瞭解「劫收」之內情,於日常中緩緩頓悟的過程。借女主角玉蘭的話說,那是一種獲得國家,獲得婚姻之後,發覺「所得者並非所求」的徬徨。小說在批判省籍情結的同時,試圖理解並超越省籍情結,為臺灣社會至今未解的政治矛盾,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
接續著〈波茨坦科長〉的心理與物質寫真,迎來了葉石濤的四個短篇,取自《臺灣男子簡阿淘》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這是政治犯書寫的白色恐怖小說。在鐵窗中度過一千多個日子的小說家,以素描般輕快的質地,描繪了獄中的生活,一幕接著一幕,簡直目不暇給:囚禁的歲月中,一方可以得到日照的角落(可以免除皮膚病)。觀看女犯從牢房前走過,所得的撫慰與快樂。「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傳說。「鹿窟案」爆發的一夕之間,單一囚室湧入的三十幾個新囚,那一張張農民與礦工的,文盲的臉。發霉的美援奶粉,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食物。獄中種種,葉石濤寫來輕盈幽默,那是一種歷劫歸來,倖存者獨有的豁達。除了出獄後謀生的艱辛,他還為我們記錄了一間,偽藏於妓女戶的特務訊問所。最後,在〈邂逅〉這則短篇中,他偶遇了過去的戀人,「他向來連她的手也沒摸過」,然而他記得,「他曾經傷過她的心」。幾年後重遇的女人,已然成為一個「老公被槍決,大哥被抓的『不吉祥』的女人」,即將再嫁某個喪偶的男子,當兩個孩子的後媽。而小說是這樣走入尾聲的,「在她堅毅的告別裡,藏著挽救不了的脆弱與某些躊躇。」是的,就算心有渴望,他們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了。
而那些逃出去的人呢?他們逃到了香港。
一九五五年,邱永漢以日語發表了〈香港〉這部中篇,並獲得同年的「直木賞」。這本小說在臺灣的視野中一度閃現,又消失,如今,這部作品在長期的沉默之後,重新呼吸,並且加入了此刻,當前,全世界目光爍爍凝視且深情關注的,香港的抵抗運動。以虛構逼近真實,豐富了此時此刻,「由當下所充盈的時間之中」(借用班雅明的句子)。為了保有原作剛出爐的光澤與氣息,也為了讓讀者跟隨角色的命運,一路陪著他們走到最後,親臨政治的創傷與生命的頹敗與韌性,我們決定遵從藝術的「任性」,全文收錄。這可是一九五○初期的,逃犯的香港啊。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成功」的小說,它關心的是挫敗。挫敗是現實所能給予的,無可迴避的真實。這說明了自由的艱困。自由從來都不是飛翔般天馬行空的「天賦」,自由的艱困,展現在生存的艱困之中,而生存的痛苦,體現在尊嚴的失敗裡。優秀的小說無意成為革命文宣,那不是藝術的責任。流亡者之精神潰敗,本身,就是「野蠻與欺騙的實錄」。
至於那留下來的人呢?他們「戴上冷峻蕭瑟的表情」,如郭松棻筆下的父親,再也無法黏補分離的親人。女人則無名無姓無面孔,流落在市井間,在李渝的〈夜琴〉中永恆地勞動著,也許在麵店擦桌子,問你,「要不要來盤小菜?」也或許,在某個公寓打掃,在附近的教堂裡打雜。你只當她是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婦人,無從發現她的身世:「父親沒有再回來,丈夫又是不見了的。」此後僅剩餘生。女人在宗教的寬慰中,「第一次明白了安定感是什麼。」在下工後的課禱中,學習,「不離棄自己的終向,不失落超性的生命,不隱瞞自己的存在,不背棄自己的過去。」這是一篇不容易解讀的小說,角色通過意識滲流至字句的回憶,有的像夢,有的像幻,男人回來過嗎?怎麼好像又不在她身邊?創傷記憶本就帶著如此曖昧的「不穩定感」。這篇小說發表於一九八六年,下一年,臺灣解嚴了。然而直到今天,許多人依舊並不知道,小說家告訴我們的事,「黑暗的水源路,從底端吹來水的涼意。聽說在十多年以前,那原是槍斃人的地方。」
-\-\-\-\-\-\-\-\
去年,我跟童偉格一起,花了很多時間,選編了一套「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以上是我為第一卷寫的導讀。
全書四冊,名為《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冊叫做「血的預感」。
注一:參見《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一清理威權遺緒,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著(新北市:衛城出版,二○一五),第一二四頁。另,根據周婉窈所著的《轉型正義之路》(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九),一九八八年時任法務部檢察官陳守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高達兩萬九千多件,魏廷朝據此預估受難人數約達十四萬。但這個數字至今無法證實。
目不暇給句子 在 目不暇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目不暇給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目不暇給、引人暇想、自顧不暇有關 ... 歷史故事-2021年8月tw沿途造句_用沿途造句大全(5-300个句子) - 造句网(在线造句. ... <看更多>
目不暇給句子 在 Ie文理補習班- ❄️IE兒美天冷讀句子2021完美 暴龍級寒流來襲我們 ... 的推薦與評價
IE兒美天冷讀句子2021完美 暴龍級寒流來襲我們用力朗讀句子驅寒 !口罩 也擋不了我們的熱情! ... 用課程逛世界排名2nd大的國家,果然目不暇給! ... <看更多>
目不暇給句子 在 目不暇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目不暇給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目不暇給、引人暇想、自顧不暇有關 ... 歷史故事-2021年8月tw沿途造句_用沿途造句大全(5-300个句子) - 造句网(在线造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