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0.09.W2
上週遊戲新聞觀察分享如下,
本次挑出以下五則新聞:
📺《又肝又氪的遊戲通行證你為什麼還要玩》
📺《遊戲中植入廣告引發玩家不滿,EA道歉並撤下《UFC 4》過場廣告》
📺《報告:2020年移動遊戲收入預計超1000億美元,戰鬥通行證變現效果還不明朗》
📺《溫水煮青蛙:為何蘋果推遲IDFA新政對遊戲開發者不利?》
📺《《率土之濱》正在嘗試一種更「真實」的買量思路》
====
📺《又肝又氪的遊戲通行證你為什麼還要玩》
https://bit.ly/35wS5U9
這兩週滿多文章在討論battle pass,先前才分享了「Battle Pass付費模式設計: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做才最好?」的文章,之所以會再分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這篇文章往上遊「真因」去追尋,從遊戲心理學來看,分析"為什麼遊戲通行證有用?"
內文提到幾個理論,摘要如下:
1⃣斯金納強化理論:想讓人持續地作出某一動作,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每次做出動作之後都給出獎勵。更好的方法是,是在人做出幾次動作之後,隨機給出一次獎勵。
2⃣目標動機理論:戰鬥通行證明確了你玩遊戲的目的(積累遊戲內的時長和經驗),目標難度(肝滿100級就完事了),目標獎勵(各種道具獎勵)。本應該是以沉浸式體驗的遊戲過程就這樣變成了維持人的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人為了追求預期目的的自覺意識)
3⃣多巴胺與遊戲成癮機制
4⃣邊際效應:為了解決邊際效應,在通行證設計上,開發者們也是費盡心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通行證的獎勵五花八門從而滿足玩家的虛榮心,甚至會把遊戲內的裝備放入通行證獎勵(COD的Renetti, Galil ACE這些第一梯隊的武器都需要通行證才能第一時間解鎖,戰地5的M2卡賓槍巴祖卡火箭筒解鎖機制也是這種。)
建議詳讀,可以更清楚這些理論背後的意義,我認為如果能夠善用這些理論,即使不是做battle pass,提出來的企劃應該都也不差才是。
📺《遊戲中植入廣告引發玩家不滿,EA道歉並撤下《UFC 4》過場廣告》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929.html
我覺得賣斷制遊戲不是不能塞廣告,只是與廣告商的合作應該更細膩一點,例如出現在遊戲內的場景或是道具,如果設計好的話,要達成三贏局面是沒問題的。
📺《報告:2020年移動遊戲收入預計超1000億美元,戰鬥通行證變現效果還不明朗
https://www.youxituoluo.com/525920.html
近日,App Annie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球市場遊戲報告,文章內幾個重點如下:
✅超休閒下載量達50億次,同比2018年增長近5倍
✅硬核遊戲使用時長佔總體51%,“吃雞”類60%都來自《PUBG Mobile》
✅硬核遊戲收入超225億美元,角色扮演遊戲佔比34%
✅扭蛋/開箱是主導的變現方式,戰鬥通行證份額較低
👉我認為,戰鬥通行證的目的不在於提高營收,而是在於穩定營收,因此營收份額輸轉蛋相當正常
✅美國超休閒遊戲下載量達7.8億,“吃雞”遊戲在印度獲得成功
📺《溫水煮青蛙:為何蘋果推遲IDFA新政對遊戲開發者不利?》
http://www.gamelook.com.cn/2020/09/396460
蘋果已經決定將IDFA新機制延後至2021年實施,也著實讓大家鬆了一口氣,這篇文章是遊戲開發人員從遊戲買量的角度出發,並說明政策延後不見得是件好事,其論述分享值得參考。
📺《《率土之濱》正在嘗試一種更「真實」的買量思路》
http://youxiputao.com/articles/20598
這篇文章提及的層面很豐富,從《率土之濱》最新改版推出的天氣系統,到搭配天氣系統的廣告買量,最後提到目前整個遊戲廣告生態開始趨於真實,蠻值得一讀。
內文提到:「《率土之濱》最近使用了差異化思路設計買量素材,效果相當不錯。和以往相比,他們更著重於強調遊戲中的特色玩法細節,比如實時天氣系統。這些買量廣告效果有多好?以他們圍繞實時天氣系統製作的素材為例,據第三方廣告查詢平台(DataEye)數據顯示,今年1-8月,《率土之濱》累計投放了2000多組和天氣系統相關的素材,這些素材目前累計播放量超過25億,點贊數超過700萬,真實的玩家評論數超過25萬,而且據說『點擊轉化效果位居平台前列』」。
其實讀完這篇,我認為跟我上週分享的《皇室戰爭-不斷強化弱社交的部落戰2》概念有點像,公會系統大家都知道要做,但沒多少人知道怎麼做才做得好;天氣系統也不是《率土之濱》獨創,但《率土之濱》卻能將天氣系統融入遊戲內,達到1+1大於2的效果,不是只是「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的概念」,而是真的了解自己產品特性與洞察玩家行為才能做的好。
以上就是本週的遊戲新聞觀察,下週見!
#圖文同步部落格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目標 動機理論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過度重視成功的裝飾品,以為那些才能為我們帶來快樂。
因為那些裝飾品非常顯眼,常是眾人注目的焦點。
例如更高的薪水、更尊貴的頭銜、更豪華的辦公室等別人欽羨的目標,有了這些,家人和朋友就知道我們是「成功人士」。
然而如果你只注重這些,到頭來便會像我的同學,變成追逐幻影。
你以為下次加薪,就能真正感覺到快樂。
但這只是空虛的追尋。
動機理論建議你用另一套問題來問自己:我目前做的工作有意義嗎?這個工作是否能給我成長的機會?我可以學到新東西嗎?我有機會得到認可、獲得成就嗎?我能擔負更多的責任嗎?這些才是真正能激勵你的因素。
一旦你能想通,其他可以具體衡量的層面,如金錢和地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閱讀全文:
https://pgfinnote.com/how-will-you-measure-your-life/
目標 動機理論 在 呂昇達老師的烘焙市集 Professional Bread/Pastry Mak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試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對這一輩子滿意嗎?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不斷被用「數字」來衡量,從小開始的考試成績、就業後的薪資、五子登科達成了幾項,一直到死後的財產,人們總是無止盡地以數字來評斷優劣好壞,少了一些似乎人生就不那麼圓滿。但,我們的人生真能用一連串的數字來衡量嗎?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Clay Christensen at TEDxBoston
短期的勝利,就是一輩子的常勝軍?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發現畢業五年之後,自己的同學都是人生勝利組,穿著體面、事業有成、擁有讓人羨煞不已的配偶,但過了十年、二十年後,當中卻有許多人已跌落谷底,過著不愉快的生活,有人失去幸福美滿的家庭,以離婚收場,親子關係疏遠;有人為了致富而鋃鐺入獄;還有人的資產不再,負債累累。
這些人在踏出哈佛校門的那一刻,肯定沒料到自己的人生計畫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也從未將這些事件放在人生目標之列,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而導致日後過著出乎意料之外的破碎生活。
人生三問
Clayton Christensen 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各種理論來檢視各個企業與國家的興敗,以及評估它們的未來走向。他提出,我們也應該運用同樣的理論來預測自己人生的未來,並且透過三個問題來審視自己的人生:
1.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2.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3.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
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這三個針對人生的重要問題,讓你能在人生啟程之前,設立自己的準則、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檢視自己是否背離自我的信仰。並針對三問以自身經歷分享,提出達成目標的建議,幫助大家能了無遺憾地走完人生旅程。
第一步:找到能帶來快樂與成就的職業
在選擇要做哪一份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以薪資來衡量何者勝出,但是根據研究顯示,金錢誘因不是創造快樂工作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的動機理論包含了「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保健因素」指的是能消減工作中不滿的問題,像是薪資、工作環境、穩定度或公司政策。擁有這些要件能降低你對工作的不滿,但無法為你創造熱情。
真正讓你能樂在工作的是「動機因素」,像是從中獲得學習或成就感這樣進一步讓你感受到工作意義的關鍵,而這些激發熱情的動機,會讓你更加投入工作,帶領你邁向成功。
第二步:把人生的資源分配在對的地方
許多人為了功成名就而把資源放在可以快速獲得回饋的事物上,在職場上獲得晉升、加薪這些事業有成的證明,往往是許多人的重心所在,為了能擁有更成功的人生,而將大多數的資源放在工作上。
然而擁有美好的家庭生活是快樂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家庭的投資卻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看見成果,因而時常被排在優先順位的後方。Clayton Christensen 提到,我們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投入在什麼地方,我們的人生就會呈現相同的樣貌。與家人的關係是人們快樂的泉源,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的生命一天天在消逝,把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將資源放在家人身上,會帶給你更多的快樂。
第三步:謹守原則
一步錯,步步錯是許多犯下重刑者的共通之處,像是政治人物的貪污事件、運動員服用禁藥,或是商人使用劣質食材,這些原來不在人生藍圖中的錯誤,可能因此帶你步入地獄。許多違背原則的人,都是從告訴自己「下不為例」開始。然而當有了第一次之後,第二次、第三次便隨之而來,過去謹守的原則往往會在一次的破例之後,成為永遠無法挽回的事。
Clayton Christensen 說:「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只要意識到有問題,就應該斷然拒絕,永遠不違背原則,以免牢獄之災降臨。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許多人以賺多少錢來當做衡量人生的尺標,但財富並不能論定一個人的人生好壞。Clayton Christensen 認為透過一生中影響了多少人,讓他們擁有更快樂、更好的生活,是他在生命盡頭時,衡量自己人生的方式。
在生命終了之前,你想用什麼來衡量你的人生?若你還沒有答案,可以試著透過描繪美好的人生圖像,來找出自己衡量人生的尺標。想像你希望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構畫出最美好的人生藍圖之後,訂立出自己衡量人生的指標,採取行動,並將人生三問謹記在心,讓時時刻刻都無悔無憾。
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clayton-christ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