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聊武術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巴西柔術」以及其中的代表「格雷西家族」。(建議搭配我分享得影片)
現在大家提到徒手搏擊,很容易提到近十幾年快速崛起的綜合格鬥。所謂綜合,就是指參賽者使用的格鬥技術非常繁雜,舉凡:站立在地板上的「立技」(這其中又可粗分拳腳擊打以及抱摔擒拿),還有纏鬥於地面的寢技(綜合格鬥的寢技除了關節技或是壓制,也允許加上拳腳的擊打)。能讓觀眾看到眾多技術的對抗以及組合變化,是該項競技的魅力,也是綜合格鬥能蓬勃發展的動力。
不過凡事都需要時間演進,在綜合格鬥的早期,雖然讓不同流派且風格差異甚大的選手同場格鬥,成為吸引票房的噱頭,但早期的參賽選手因為學習的武術較為單一,所以面對脫離習慣的規則時,往往沒有打出原有實力就迅速敗陣。格雷西家族的「巴西柔術」,就是在這段探索期里大殺四方,建立起赫赫威名,並且深遠影響之後綜合格鬥選手的技術學習。
先解釋何謂「柔術」?
柔術是日本的格鬥技之一,有別於用拳腳直接擊打(像是:拳擊、跆拳道),柔術使用貼身搏鬥的摔技、關節技、固定技來降伏對手(具體代表性招數像是:過肩摔、十字固,甚至是利用衣服絞殺對手)。
日本柔術的派別很多,但最著名的莫過於「柔道」。柔道之所以有名,在於它的實用性以及驗證其實用性的實戰經歷。簡單來說,柔道的創立者─嘉納治五郎,他屏除掉大量繁雜但很難在實戰中施展的古典招式,化繁為簡後,讓門下弟子常利用實戰進行訓練。
最初很多其他柔術門派非常厭惡這種革新,並且宣稱這種簡化過柔道不具備戰鬥力。結果後來日本警視廳想要讓警察習練能夠制服犯人的柔術,但又不知道該使用什麼派別,所以乾脆讓各流派進行比試,結果柔道橫掃狂勝其他古典流派,不但讓日本警察自此習練柔道,同時也證明自身革新的成功。
那既然柔術是日本武術,怎麼又會流傳到巴西呢?
簡單來說,19世紀的美洲國家由於欠缺勞動力,於是開放亞洲移民(這在我國近代歷史也有出現,就是所謂的「豬仔華工」,代表人物莫過於跑到美國把自由女神像打爆的華英雄啦),而日本國內部分生活不下去的民眾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前往美洲,而其中一個較大的移入國家就是巴西。
所以嘉納治五郎的傳人(前田光世),後來移民巴西後,將柔道傳給巴西人,這其中就有格雷西家族,而格雷西家族則進一步將所學進行改造。
巴西柔術跟柔道差別在哪呢?
簡單來說(好的,大家似乎很常看到這個字眼,這一方面家饋敘述節奏而將繁雜的內容進行梳理,另一方面......我之前就表示過我自己只是個武術愛好者以及很初學的習練者,柔道我也只有跟人討教一二,所以無法說得太精深,而是以一個入門級的科普概念向大家介紹。因此我再一次的告訴觀閱本文的高手,如果我說的不全,甚至是有錯,一定要不吝嗇的留言打臉我,讓這個分享的學問有機會獲得更大的完善),柔道比較重視站立技,但格雷西家族卻很重視寢技,也就是地板上的纏鬥。
到底有多重視呢?格雷西家族有這麼一段發言:「戰鬥,從躺下開始。」
好的,我知道這句發言乍聽之下非常廢,你都躺下了還怎麼戰鬥?但實際上,當時大部分的武術都很忽視寢技。像是我個人很有興趣的中國武術,我曾經拜訪過八極以及形意的拳師,向他們詢問有哪些中國武術是專攻寢技的(補充一下,我請教的人都有練過很多流派的武術,其中一位甚至有練過巴西戰舞,所以他們的眼界絕不算狹窄),但他們都搖頭說:「中國武術很少有針對地面的招式。」
忽視代表什麼?那就是因為陌生而無法應對。
觀看我分享的影片連結,大家不難發現,立技的選手一但戰鬥被帶入地面,完全無法施展所學(我舉一個著名的搞笑橋段,斷水流大師兄可以爆打菁英中心眾多部門的垃圾......說錯了,是主將;但遇到中國古拳法的皇牌防守絕技─金蛇纏沾手,就因為貼身而無法發揮實力,甚至只能跟著一起擺出有傷風化的姿勢)。
而格雷西的選手卻利用精心研究的槓桿原理,加上大量的體力訓練(如果你有投入過格鬥訓練,你會發現纏鬥的體力消耗遠大於拳腳揮擊),要不輕易降伏對手,要不活生生地把對手給熬死(像最後的冠軍戰中,對手也是有學過一些寢技的,但在進行一小段的抵抗後,最終因體力不支加上實在無法施展出破解招式而認輸)。
因此格雷西家族又說出一段著名發言:「地板是大海,吾等是鯊魚!而很多人連游泳都不會。」
靠著強大的寢技,格雷西家族主宰早期的綜合格鬥賽事,甚至被尊稱為第一格鬥家族。而巴西柔術乃至寢技,成為後來綜合格鬥選手的必修科目。
話說到此處,所以巴西柔術是最強的格鬥技......嗎?
其實我前面就有提到,巴西柔術之所以在早期橫掃四方,是因為其他人對寢技,甚至是對綜合格鬥規則的忽略及陌生。
我先岔出去提一下影片中有出現一個相撲為主,同時也是那場賽事中噸位最大選手。他不強嗎?絕對強!但為何他卻短時間之內被人打的潰不成軍?那是因為他無法轉化自己的技術去適應其他賽事規則。他最擅長的相撲,原本的格鬥場地非常狹小,所以相撲選手在開賽之初很少做閃避動作,因為那等於讓自己在開賽時就退到邊緣而處於站位不利的劣勢。但綜合格鬥的場地卻比較大,讓選手還有一些可以迂迴的空間,加上鐵籠的設計也是相撲場地所沒有的(拳擊好歹有類似的擂台邊緣繩線),這讓那位選手完全煞車不及而撞在鐵籠,並在身體受到阻礙下被靈活的選手施展踢技(又要順帶一提,相撲應對擊打技的經驗也相對薄弱,這又是一個面對陌生規則及精力而吃鱉的因素)。
所以當大家都開始研究並具備寢技的經驗及技術,過度強調地板的格雷西家族,後來表現就下滑了。
另外影片也有提到,寢技在特定環境下的施展很強大,這句話大有深意。什麼意思?那就是「強」是因時因地制宜的。像是今天如果比賽場地換成是柏油路,那強調地面的巴西柔術就會被削弱,因為一但施展失敗,那就是讓自己撲街撞地板呀!同時在柏油路纏鬥,只怕皮都給磨破了。在這種情況下,強調立技的柔道反而優勢大增,試想在軟墊上摔人都能讓人頭暈目眩,那如果把人摔在柏油路上......大概要馬上送急診室吧。
還有,寢技是一對一的強大格鬥技,但在多人混戰時,主動倒地的寢技卻是將眾多破綻主動賣給敵手。有可能我正在對一個人十字固時,對方的同伴一腳就往我頭上踩下來了。(這裡也解釋,為何中國傳統武術很少提寢技?我找到的人很多都是回答,以往傳統武術很常出現在村莊間的械鬥,也就是多人混戰,在粗糙的地面以及四面八方敵我交雜的情況下,使用寢技無疑送頭,所以這很可能是中國武術忽略寢技的主因之一。)
但我並非要貶損巴西柔術,事實上,我前面也提過,它極大的影響綜合格鬥,同時也是綜合格鬥選手直至現在都必修的課題。
同時格雷西家族除了戰績的另一個偉大之處,在於它的訓練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格雷西挑戰」。意思是今天我開發出一個我覺得更強大的招式,我可以無需顧忌輩分而提出理念並在實戰中驗證,家族其他人則會陪我驗證,甚至會從旁觀察並提出改善。這種勇於挑戰、群策群力、實事求是的氛圍及行動,讓格雷西家族得以技驚四座,並且至今都保持競爭力並持續改善,真是讓我相當景仰。
(與之相對,一堆所謂的傳舞大濕,不是在打敗之後辯解說「術高莫用」,要不就是講「我大意了沒閃開」,要不就是找一群徒弟完什麼隔空打牛或觸電十八跌,這不但是沒本事,在教學上更是沒品德了,真是希望這些妖魔鬼怪能耗子為汁。)
以上就是我對巴西柔術的粗淺介紹。看官同意嗎?不同意嗎?有疑問嗎?有學過金蛇纏沾手的嗎?
都歡迎留言一起討論,高手們更望能不吝賜教呀!
#巴西柔術
#格雷西家族
#地板是大海吾等是鯊魚
#如果我使用少林功夫的金蛇纏沾手那真是棋逢敵手
#疑問為何金蛇纏沾手是少林的_沒聽過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嚇壞人嗎
https://youtu.be/6r5sNBqu9Rk
相撲 戰績 在 毛毛遊戲城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桌遊團中場戰績報告
目前銷售排行榜底加(不含魔塑粒粒黏土)
1.昆蟲幾何拼圖
2. 超級水果派
3. 弗烈達的水果樂園
4. 奶油鬆餅
5. 冰淇淋學習寶盒
6. 彈跳兔兔
7. 我會看時鐘
8. 溜溜軌道
9. 小松鼠的橡果爭奪戰
10. 大嘴河馬記憶遊戲
/
4/8~4/14 桌遊大集合&全新品魔塑粒粒黏土
♥三大品牌近百款桌遊聯合團 🎯魔塑粒粒黏土 新品駕到!
🔺下單網址→https://tomali.tw/bdjmj
#最完整桌遊分類整理
🎯最新一篇 https://reurl.cc/L3my79
本篇內容是新品 -魔塑粒粒黏土全系列!
(適合全年齡)
-
🎯圖文分享1 https://reurl.cc/48l1L
本篇內容有 : (約2~4歲)
奶油鬆餅 (排列/圖案認知)
瘋狂穀片 (數量/顏色/分類)
超級水果派 (分類/顏色/形狀/數量)
字母+數字+形狀磁鐵 (基礎認知)
-
🎯圖文分享2 https://reurl.cc/23amr
本篇內容有 : (約2~4歲)
冰淇淋學習寶盒(顏色/數量/排列)
開心農場學習組(數量/分類)
可愛小樹配對組(手眼協調/形狀認知)
三合一變形交通組 - 火車 火箭 直升機 (組裝/認知)
ABC字母拼圖 (拼圖 / 字母)
轉轉機器人 (組裝 / 手部穩定)
-
🎯圖文分享3 https://reurl.cc/bxd23
本篇內容有: (約3~5歲)
昆蟲幾何拼圖 (七巧板/ 拼接 / 邏輯)
我會看時鐘 (認識時鐘)
溜溜軌道 (STEM / 方向 角度 速度等原理)
法蘭奇的食物卡車 ( 形狀配對 / 視覺辨識能力)
兔兔的快樂野餐 (專注力 / 記憶)
小狗雪碧的零食大戰 (數字1~5/簡單加減法)
無尾熊換裝秀 (觀察力/記憶)
小松鼠的橡果爭奪戰 (策略 / 轉盤遊戲)
-
🎯圖文分享4 https://reurl.cc/eap3Q
本篇內容有 : (約3~5歲)
弗烈達的水果樂園 (認識字母A~Z / 賓果遊戲)
小蘇菲找貝殼 (顏色花紋 / 配對 / 決策)
布朗尼派對 (記憶 / 翻牌 / 數量配對)
彈跳兔兔 (熱門桌遊) (策略 / 記憶能力)
快手BBQ (記憶 / 手眼協調 / 記憶)
三合一變形交通 (組裝玩具)
-
🎯圖文分享5 https://reurl.cc/ZM2ba
本篇內容有 : (約4~8歲)
機器人博特力 (程式編碼 / 邏輯概念)
STEM挑戰賽 - 飛球風火輪 (STEM遊戲)
STEM挑戰賽 - 飛球鐘擺 (STEM遊戲)
STEM挑戰賽 - 飛球蹺蹺板 (STEM遊戲)
-
🎯圖文分享6 https://reurl.cc/DDx3j
本篇內容有 : (約4~8歲)
大嘴河馬記憶遊戲 (記憶遊戲 / 專注 / 社交)
轉轉太空梭 (認識離心力 / 專注 / 大動作穩定)
骰子先生搶奪戰 (數學邏輯 / 奇偶數 / 加減 / 大於小於)
數學沼澤大冒險 (簡易加減法 / 奇偶數)
找找機器人 (觀察力 / 耐心與細心 / 顏色)
從2歲到8歲以上
分佈年齡最廣 款式選擇最多的團 就在莫莉媽這裡啦!
-
🎯Ridley's game歡樂桌遊 https://reurl.cc/k5Kkaq
本篇內容有 : (適合全年齡)
瘋狂酪梨 (反應速度 / 專注力)
仙人掌疊疊樂 (大動作平衡 / 冷靜與專注力)
相撲擂台 (力道控制 / 分數加總)
相撲 戰績 在 王文華的童話公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陣子很懷疑自己的記憶力
很多明星的名字記不住
喜歡的球隊戰績想不來起來
有時還要背誦小朋友的名字當做練習
除了是年紀漸長之外
我都懷疑是不是老年癡呆的前兆呢
但今天
我看著他:「課本?」
「忘了。」
我想起來:「昨天課本也沒帶啊。」
「我從上個禮拜五就忘了放進書包。」
一講到上週五,我又更氣了:「作文呢?那天也說忘了帶。」
「我跟課本放在一起。」一講到這裡,他記憶又明顯轉好了。
「那你欠的唐詩還有兩首,對了,上回在自然科教室玩相撲的處罰你也還沒來,」我越說越覺思路清楚了:「對對對,上學期,沒錯,你上學期也是這樣連續三天沒帶課本,那時你說如果你再這樣……」
他的眼睛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老師,你怎麼都記得啊?」
我一定還沒老,也沒有什麼癡呆症,每天要跟他們奮戰,怎麼能記不住呢——
相撲 戰績 在 台灣相撲觀戰情報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專為台灣相撲迷、以及為擴大台灣相撲粉絲層所設立的非官方粉絲專頁。以日本大相撲為主,業餘相撲情報為輔,小編們將盡力將日本的消息中文化以利大家更容易接近相撲的 ... ... <看更多>
相撲 戰績 在 53連勝還滿身筋肉,他是日本最凶猛肌肉型橫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53連勝還滿身筋肉,他是日本最凶猛肌肉型橫綱,連勝 戰績 22年無人超越 ... 794勝!18歲干翻千代富士打到朝青龍爆粗,日本 相撲 最後一位強力橫綱. ... <看更多>
相撲 戰績 在 [普雷]《相撲道SUMODO》力士的武道-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世界第一部相撲紀錄片,力士們的武德
國際奧運賽事會因主辦國新增比賽項目,例如近期的日本東奧就新增了五項,又以滑板和
衝浪項目最為新鮮,這也使人好奇關於日本的國技相撲為何沒有出現在這次奧運項目內。
其實相撲有投遞申請卻第一階段就被刷下,但這絲毫不影響相撲的熱度,依舊受到日本國
內國外群眾的歡迎。
日本紀錄片《相撲道Sumodo》是世界首部以日本相撲為主題的紀錄電影,拍攝日本國技相
撲選手的訓練過程、日常與排名階級,並也展現出緩慢但也逐步改變的相撲圈,並且真實
拍攝日本相撲殿堂兩國國技館賽場的佈置與相撲選手奮鬥的全過程,讓電影的觀眾也能體
驗到這項日本傳統技藝的魅力。
《相撲道》是什麼電影?
台灣人喜愛日式要素和日本觀光已經幾乎是快要成為常態,甚至連旅台的日人都有所感觸
。但對於日本一些傳統技藝和文化難勉還是有些生疏,例如日本的國技相撲就對於台灣人
相對陌生許多。
但說陌生其實也不全然,在台灣日治時期1923年就在武德會前舉辦第一次學生相撲賽,並
在桃園大溪中正公園中,還有一座日治時期就保留到今的相撲場,目前整治過後皆可使用
,並且在2001年就有旅日的相撲教練與選手還有社會人士在台成立台灣相撲協會。
《相撲道Sumodo》是目前世界第一部以跟拍當代日本相撲選手的日場、訓練與賽事為主軸
的紀錄電影,以境川部屋的豪栄道、妙義龍和高田川部屋的竜電等,三位相撲選手為主軸
拍攝。
從相撲部屋裡的訓練、吃、住到師傅的身教言教到受傷與上戰場的戰績,並近一部的挑戰
比自己更強更高等級的強者大關、橫綱強者,可以看出從百年留下的相撲力士文化與在現
代日式選手培育一些當年退役教練在心態上轉變,和選手自身怎麼看待自己身為一位相撲
力士和對未來自己的賽事和發展有何期許。
《相撲道》探討、分析與延伸:
日本相撲過去其實並非競技運動而是神道教祭神儀式的,相撲力士的角力勝負其實算是占
卜事件的其中一環。根據《日本書紀》紀載,最古老的相撲出現於西元前23年,而日本神
話紀載則是取於雷神與狩獵神的力氣競爭。
日本過去相撲寫做「捔力」,跟柔道、摔角與角力等運動有著選多淵源。在世界各處雖也
有著各式各樣類似的運動,例如蒙古、沖繩、韓國摔跤,連台灣南島語系的原住民也有著
自古的摔角文化。日式相撲注重瞬間爆發力和底盤的穩度,只要讓對手身體碰觸地面或出
界,皆可獲勝。
另外這部電影也請到原相撲選手的漫畫家琴剣淳弥來繪製電影過場動畫,與漫談關於相撲
的一些事由。雖然導演是憑著對相撲的喜好來拍攝這部紀錄片,但表現不俗,紀錄片導演
坂田栄治同時也是日本熱門深夜節目《松子不知道的世界》的總導演。
這部相撲紀錄片是他用特休的時間花費半年拍攝剪輯而成,自己籌資從企劃到組織團隊拍
攝,最終完成他對於相撲興趣的獨立電影。但很可惜的是影片裡的漫畫家琴剣淳弥2021年
在醫院去世,享年60歲。
《相撲道》值得一看嗎?
如果你認為《相撲道Sumodo》這部電影很有日本綜藝感,那你一定是位熟悉日綜或喜愛日
綜的觀眾。在電影裡很多鏡頭拍攝,跟呈現方式有著綜藝節目的效果,差別只在於放上效
果字而已。
例如導演請部屋的相撲力士吃燒肉,並想看最終可以吃下多少與總花費金額,結果相當驚
人。另一面也拍攝如相撲選手與另一半的日常和婚禮,還有國技館內職人修建場地和開場
時一票難求的熱鬧氣氛,並用簡單易懂的小動畫說明相撲選手位階的差異和爬升的過程,
這點在冷僻的題材下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和興趣。
但我認為這部記錄電影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著重在訓練與綜藝化的調味雖然沒有問題,
但這部紀錄片其實推廣多於去了解相撲本身體制的問題,著重在選手訓練、比賽、私生活
,但是對於近年來相撲這項傳統運動的過於守舊不符合時代的問題,卻沒有過多的描繪。
在不久曾經有遇過相撲選手發生意外,女性急救員到台上救人,卻被硬請出場延誤就醫時
間,這件事情也被日本社會拿出來探討關於傳統是否該隨時間做出適當的轉變,就像如今
日本相撲圈也慢慢有女性力士出現,讓這百年國技不只剩傳統,同時也多元接受各方新一
代的革新,《相撲道Sumodo》未現革新部分這點,讓電影稍顯可惜了。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85.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5724846.A.55A.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11.241.185.163 臺灣), 06/03/2023 00:54: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