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
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歷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這不是準確的研究判斷,而是一種極而言之的講法。因為正如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按掌權者意圖而撰寫的。本朝人寫上一朝的歷史,多是貶多於褒;本朝人寫本朝歷史,就是褒多於貶。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得更清楚:「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所以我有那種極而言之的想法。
近日我讀到一本由十篇書評組成的書,分別介紹十本關於近代史的另類書寫。跳出由掌權者設定的框框,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景觀。這本書就是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的毛升博士所寫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中國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充斥著被列強欺凌的敗戰、國恥、苦難和悲痛,都是「痛史」。但有一本書就講述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達方式,把當時的社會、政治寫作「連串的笑話」,作者根據這些笑話寫成「笑史」。
近代史講到二戰時淪陷區的汪政權,總書寫為「水深火熱」,管治者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但有一本書就敘述名城蘇州在淪陷區時期更加繁榮,更享有「天堂」盛名。
十本近代史的另類書寫,包括: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以笑代淚重寫近代史、以邊疆定義中國、以底層角度審視現代化,等等。撕破歷史的假面,讓我們看到部分歷史真相。
《中國近代新笑史》
在毛升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這本書中,我選其中一篇文章介紹。這篇文章講述一本叫做《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的書。
《大不敬的年代》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副教授雷勤風(Christopher Rea)的著作,2018年台灣出版了中譯本。毛升以《走出「痛史」》為題作介紹。
晚清以來的中國充斥著敗戰、國恥、割據、苦難、悲痛,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也常以「痛苦」為底色。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也記錄了十九世紀以來中國所經歷的一連串創傷,強調歷史遺留的暴力如何宰制了現代文學的主題,更有把近代中國歷史比作積累多年的一堆殘骸。在這一主流的經驗下,是否還有另類但重要的體驗呢?加拿大教授雷勤風的研究指出,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述方式,即把歷史「當作一連串的笑話」。笑與淚是硬幣的兩面,正如晚清文人吳趼人既寫了一部《痛史》,亦寫了一部《新笑史》,「不見得因為有苦難所以不需要笑聲,有時苦難甚至正需要笑聲」。
英文學術界已經出版的中國幽默研究,討論的對象主要是老舍、魯迅、林語堂的作品,豐子愷的漫畫,以及侯寶林的相聲。雷勤風這本書用了更多關於中國笑話材料,附錄列出從1900年到1937年出版的中文幽默笑話文集就多達一百多本書。此外,還有漫畫、電影、傳記資料、學術著作、辭典、廣告等惹笑的出版品。
《大不敬的年代》通過呈現二十世紀前四十年中國人的笑,重構在現代化所造成的陣痛中,一些中國人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方式,不僅熬過去,還能從中找到樂趣?
近代新笑史的起源是十九世紀晚期小報媒體的興起。義和團動亂之後,白話報紙大量出現,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就開始於清末的1901年。為達啟蒙一般人之效,精英們放下身段,在報刊內容的通俗和嬉笑上下足功夫。吳趼人曾說,「竊謂文字一道,其所以入人者,壯詞不如諧語」,寓意好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為將笑話從傳統上純粹只為娛樂提升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吳趼人提出「笑話小說」一詞,試圖利用小說,將笑話連接,以達改造時風的最佳成效。1905年科舉廢除,使得文人斷了學而優則仕的念頭,開始依賴小報媒體謀生,寫笑話是一種職業。《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從晚清到民國,一股笑話潮長盛不衰。晚清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以笑話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所謂「笑話小說」。民國報刊上充斥笑話,副刊、專欄中笑話既是賣點,亦為補白的好材料。如果說晚清的笑話主要是趣事軼聞,那麼民國的笑話則主要是文人編寫的、類型化的笑話書。
「遊戲」在1890年末成為印刷媒體的一個流行詞彙,同時也被其他大眾文化所借用。文人在印刷媒體玩「文字遊戲」,寫諷刺文章、笑話、謎語以及鬼故事。他們不再以道德模範自居,而是以賣遊戲文章為生,同時也麻醉自己。
晚清的遊戲文字催生了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和李伯元的《新石頭記》。這兩個作品涉筆成趣,想像奇特,但論旨卻是嚴肅的政治話題。
辛亥革命前後,遊戲文字流傳到了各大報,打趣式的口吻成為當時時評的主要風格,揶揄是上海小報的重要特色,機智的笑罵文章也為各大報紙編輯所喜聞樂見。
接下來是石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報紙副刊出現了大量的漫畫。漫畫在有關政治議題的表達上更為直接、有力。
晚清以降,中國的政治文化論壇就充滿了尖刻的諷刺與惡毒的謾罵。
《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各種政治事件中,都是謾罵在主導輿論,如排滿運動中罵滿人、五卅運動中罵西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罵日人、1945年光復後討伐漢奸。文人之間的鬥嘴、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文人互罵,更在1920年到1930年出版的文學雜誌中成為常態。白話報刊的發達給了罵人以登報的機會,同時文人的筆戰更是銷量的保證。文人都以批評謾罵作為辯論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旦有人罵到自己頭上,則絕不嘴軟,一定要罵回去。雷勤風特別提到一本充滿粗言穢語的小說《何典》,指出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人,反對用典,以粗俗為美,反認為雅是中國產生不了好文學的禍首。
《何典》以「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為廣告語,因其風格粗俗又具極高文學價值,在1920年代重版後,受到了文人積極的回應,並成為教人如何粗鄙地罵人的範本。
到了1920年代,「遊戲」一詞逐漸失去了喜劇性,報紙期刊也紛紛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漸培養出了一股滑稽風。滑稽風創造了一個惡作劇的世界。笑話、遊戲、罵人、滑稽,發展到惡作劇,逐漸激起人們的厭惡、鄙視、焦慮甚至是慎防被戲弄的恐懼。不安情緒逐漸匯成一股輿論,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一詞的翻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喜劇形式,開始改變之前惹笑的各種粗鄙。林語堂通過《論語》雜誌,將這種講究「同情」、「有理」、「從容」的「幽默」加以推廣,並試圖說服中國人,幽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學影響了多位作家,影響力持續了至少十年,並引發文學界的討論:什麼是幽默?孔子幽默嗎?中國需要幽默嗎?需要怎樣的幽默?如何從幽默的角度,重新評價、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幽默」理念在當年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有人提出,對文學家來說,1933年不是「憲政年」,不是「國貨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國近代史的「痛史」翻轉,書寫出笑史,寫得妙趣橫生。除了豐富的材料、細節、圖像,睿智的觀點,精心設計的章節,作者在寫作風格上也在努力復原當時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國小報的風格寫序言,大量使用中國笑話中常見的雙關語。本書原是英文著作,中譯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賴語言,讀原文常比讀譯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風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這句不是笑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不敬的年代》
作者:雷勤風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2364&year=2021&list=1&lang=zh-CN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WiKPZbdSQ0g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相聲香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十年的江雲暗戀》
本週《茜問》,來賓是四十年前在台灣創造劇場奇蹟《暗戀桃花源》的導演賴聲川。從《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寶島一村》⋯⋯《如夢之夢》,表演工作坊即不斷創造奇蹟。
其中《暗戀桃花源》不斷重演,第一代女主角丁乃竺,接下來高潮是林青霞及和她演對手戲的金士傑。悲劇的暗戀,説著時代如何撕裂人的一生,情感,命運,記憶。即使重逢,也如湖水倒影,美而不真實。喜劇的桃花源,説著明代通姦偷情的男女,其慾其情,大鬧一場,沒有了時代的糾葛,情愛不必太當真。
同一個舞台,同一齣戲,不同的時代,説的都是愛戀,一個悲,一個荒唐之間卻也充滿了喜劇感。
四十年了,賴聲川永遠有他無窮的創意。他不再重複舊戲,而是對話舊戲。那些曾經扮演雲之凡的,四十年了,他曾經如此入戲,有沒有什麼話想對這個似曾相識,似乎真實存在的「人」,説什麼?
林青霞當年走出大銀幕,挑戰舞台劇。那一刻的林青霞已經看出她日後的改變。她在香港大學旁聽龍應台的課程,如學生般大量閲讀蔣勳、白先勇的小說及散文。
她不只是庭院深深,窗外的女孩。
林青霞在東方不敗中,轉換了自己的角色:在舞台及文學的追求中,她希望自己可以更「深」刻一點。
扮演了暗戀桃花源女主角近四十年後,林青霞寫下一連串的信,給那個她心疼、她為其扮演過、她有那麼多話想對這個被時代把什麼都剝奪的女孩説的話。
在《江雲之間》賴聲川的老戲新詮釋裡,重逢的人,永別了。四十年來不斷演繹他們的所有男女主角,卻重逢了。
本週《茜問》:來賓:賴聲川,賴梵耘
「暗戀之信與戲」
林青霞 黃磊 賴聲川 串起40年暗戀桃花源【茜問完整版】
https://bit.ly/3weNIIe
相聲香港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年間,亞洲靠太平洋的這一側接連發生了群眾抗議威權以及非民主決議的運動,而且不幸地都演變成為有人傷亡的事件。在這之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類似2010年以來的「阿拉伯之春」之現象,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而且是熟悉並依賴網際網路以及智慧型手機吸收與傳遞訊息的群體。儘管緬甸的局勢尚未穩定,在東協幾個國家以及美國的呼籲下,還不知道何時才會有軍政府與民眾以對話來找到緬甸未來的出路。但是,這些訊息表達的很清楚了,現在世代的年輕人跟上個世紀的亞洲年輕人不一樣,他們有不同的管道吸收與理解訊息,他們也願意挺身反對拒絕對話的威權意識形態。現在的亞洲,雖然還不完美,但已經不再是過去被動接受統治或威權意識形態的亞洲了!
—————
「死去的年輕靈魂,在不同城市燃燒...」緬甸自2月1日發生政變以來,在3月3日爆發民眾和軍方衝突的最高點,一天之內至少38位示威者死亡,數百人身受重傷或被軍方逮捕,被聯合國形容為「最血腥的一天」。而死亡的38名示威者當中,不少是年輕人,甚至是不滿15歲的兒童。圖中左下方身穿黑衣的女子,是19歲華裔的示威者Ma Kyal Sin(華文名:鄧家希,英文名:Angel),其生前走上街頭抗爭——堅定不移的眼神與姿態——照片被拍下廣泛流傳,也因為她的死亡,引發全國憤怒。政變發生至今,已有至少50幾人死亡,當中不乏是在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Z世代,這一場以他們為主導的抗爭,又如何一步步影響著他們?
政變以來,Z世代已成為這一場抗爭運動的核心。《德國之聲》報導,緬甸的Z世代範圍之廣涵蓋各行各業,上街的年輕人包括醫生、護士、藝術家、LGBTQ社運人士、學生等等,而這一些凝聚起來的力量讓軍事獨裁變得不再容易。Z世代雖然沒有經歷過1988年8月8日(俗稱8888運動)的民主抗爭運動,不過他們經歷過緬甸逐漸轉型的過程——被軟禁的翁山蘇姬於2010年被釋放、2015年緬甸大選文人政府當政、2020年成為緬甸首投族——因此,軍政府的控制對他們已完全不再適用。
儘管這一些Z世代不一定清楚他們想要的、想像中的「緬甸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一定會嚴厲拒絕軍事獨裁。而回顧這兩年於亞洲各地爆發的社會運動,包括香港、泰國、印尼、印度等,各地的Z世代互相聲援,且彼此之前的串聯與連接是流動且有強烈共感的。例如,緬甸的三指抗爭手勢就和泰國的一樣,而香港的民主派人士除了會比出「五一手勢」之外,同時也會比出三指聲援緬甸。
「這是我參加示威的第一天!」鄧家希的死最終促使18歲的San Yay Aye決定上街。她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儘管母親試圖阻止自己,不過她堅定地告訴母親:「當其他人為緬甸而死之時,我不能只呆坐在家裡了!」
3月3日的血腥鎮壓是這場抗爭運動的另一轉捩點,包括接下來是否會引起更多憤怒的示威者上街,尤其在一位警察身亡後,軍方表示接下來將對「暴動的示威者」採取行動,這是否意味著軍方將採取更激烈的鎮壓手段?而這場政變要多久之後才可以落幕,又會以什麼方式落幕?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294660
相聲香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WiKPZbdSQ0g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日本福島核災發生近10年,日本政府有意短期內拍板,將核災現場積存的逾百萬噸「核污水」排放入海。日方強調有關污水經過濾處理,已「去除大多數輻射物質」,排入大海稀釋不會有安全問題,云云,然而不僅當地漁業組織強烈反對,韓國等鄰近國家亦密切關注。福島核災爆發以來,日本當局與東京電力公司(下稱東電)很多說法,屢被批評不盡不實,兩年前東電承認有污水在過濾後仍驗出危險放射物質超標,需要公開道歉,如果日方真的認為核污水已經「安全無害」,大可拿來在國內作其他用途,毋須排入海中。輻射無形無影,公眾普遍擔憂,日本將百萬噸核污水排放大海,除了惹來環保人士責難、會打擊當地漁農業,更可能引發外交風波,東京當局需要三思。
蘋果頭條
泰國示威者爭取他們訴求之餘亦不忘為港人發聲,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在facebook留言對「泰國手足」表示感謝,說「在共同對抗暴政的路途上,不同面對暴政的抗爭者互相聲援,是構成國際壓力相當重要的一環。希望我們都能繼續留意白羅斯、泰國等地的抗爭,守護我們共同珍視的價值」。外界將泰國這輪反政府及王室特權示威,與香港去年爆發的抗爭運動相提並論,而泰國抗爭亦「師承」香港抗爭運動的「無大台」模式與「Be Water」策略。
東方正論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深圳剛慶祝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剛得到國家領導人的祝福,國家發改委即急不及待公布首批四十條授權事項清單,支持深圳建設綜合改革試點,目標在五年後基本完成。細看四十條授權事項,不乏與香港正面競爭,甚至說是看準香港來出拳也不誇張。一橋之隔,兩個天地,深圳朝氣勃勃,如虎添翼,香港則連抗疫都要政治化,一味內鬥內耗,除了捱打,還能有甚麼作為?作為經濟特區,深圳四十年來的路並不平坦,由小漁村到「老翻」和色情事業林立的香港後花園,再到銳意轉型向高新科技發展,跌跌碰碰,摸着石頭過河,好不容易才踏出自己的青雲路。
星島社論
為加快住屋土地供應,發展局今年五月推行土地共享先導計畫,希望推動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惟一直未見有任何申請。不過,據悉計畫「開齋」有望,來自地產界的消息指,屬於新界大地主之一的新地,正考慮率先提出申請,因旗下Park Yoho系列項目附近一帶的錦田用地,已有一定基建配套,料有機會通過計畫加快釋出有關土地;一旦成功獲批,料可新增三千至四千伙,當中七成撥予政府作公營房屋或首置上車盤。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亦承認,該集團暫時有一至兩個項目可以與政府合作,並透露近日已經與政府「初步摸底」,雙方正在探討合作的機會。
經濟社評
土地供應是本港的老大難問題,各式在內地借地、填海的建議,近月再次沸沸揚揚,各有優劣,若可借鑑深港開發河套區的互利共贏模式,或有望帶來積極的改變,令跨境合作更為順遂。要解決這個根本而重要的難關,無論境外借地,抑或境內棕地,土地規模是大是小,港府應悉數仔細考慮,並啓動所有可能的選項,多管齊下,才能逐步紓緩住屋的燃眉之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指出,早前建議中央在大灣區撥地建設香港新社區,已收到非常正面及積極回應,相信廣東省政府與港澳辦將着力研究,暫無選址,但他認為深圳、中山、珠海等靠近香港的地區最好。

相聲香港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日本群馬縣有一個關於性愛的成人博物館,叫「珍寶館」。日本綜藝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月曜夜未央)」,把一大群潛藏在日本民間的奇人奇事奇物逐一介紹,而群馬縣這間叫做「珍寶館」的成人博物館的事跡,在2016年的節目上被播出後多次被提及,人氣激增,現在已經躍升為群馬縣炙手可熱的B級旅遊景點。
「珍寶」也有秘寶的意思,即隱藏起來的寶貝。珍寶館是成人向博物館。不過真正的名物還另有其人:珍寶館館長清水ちん子(ちんちん就是小丁丁,ちん子直接取其意)。專門為了看ちん子來的人佔大多數。
ちん子既是館長,也是解說員。每15分鐘就有一場解說,這在15分鐘裏,ちん子既能一本正經地介紹收藏品,妙語連珠,像在聽單口相聲,同時也是個黃腔高頻噴射器, 每句話都不離開黃腔。「濕了吧」、「硬了吧」更是常掛嘴邊,和略顯威嚴的神態又形成鮮明反差。「這個館長不得了」,是所有人對ちん子的第一印象。
整個館內都展覽着以性愛為主題的展品,大家可以個人或團體入場。成人門票為1300日圓,40人以上的團體票1200日圓,殘障人士1000日圓(未成年人也可以入館,初中生以下免費,在成人陪同下也可入館)。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日本 #博物館 #日本性器官博物館 #珍寶館 #群馬縣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