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雜談閒聊到哪?產業的樣子,這周來談教育業。
認識我的人,尤其是後輩,記得的應該都曉得,我常說經驗很寶貴,多跟現場的人請教,職場的前輩請益,態度低一點,絕對有幫助。
我其實是學人的,因為前輩跟學長當年也是這樣,越謙遜的跟人請教,知道的人才會想教你。想想現在我也是,來一個態度不佳的小鬼,要我把狀況都教他,誰要理啊。
後來比較常碰教育業,就對實況與偏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偏見指的是,你一定見過有人,認為老師就是那個樣子,死守著退休金,什麼都不會,誤人子弟怎樣的。但實況跟這相差甚遠,多數老師都很清楚教育現場的狀況,沒有不想改革,也沒多少死守舊教材的想法,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這十多年的感想是。
第一,大多數人沒有進入學校,不知道老師對外人跟自己人,講話的內容通常不一樣,尤其是技術性細節,沒幾個人會對外講。這點在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多數人不會對不懂的外人講太多,會講太多的自己常常也…呃,怪怪的。
第二,有偏見的往往是有創傷,或是見過受創傷的人,或根本是自己有點被害妄想,或或或者是正好認識幾個老師,剛好都那副德性,就以為所有老師都如此。但這是比例問題,像我跑過10間學校,前後遇過的老師上百個,統計上來說渾球有但不多,可是萬一你遇到的就是那個渾球,就會覺得全部都是。
第三,系統性問題往往大過個人努力,不是不知道要改變,更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你改變不了,只好在自己努力範圍內,儘量幫助個別學生。系統性問題指的是,教育界的派系問題,哪個人當到局處長,誰在哪些位子,要推什麼政策,最後都是政治問題。
簡單說就是,跟其他產業沒有區別,只是教育大家都經濟過,以為自己很懂產生的錯覺,太多人有類似經歷共鳴的誤差。
我幾乎每間學校,都會遇到1、2個大學長姊,現在不少已經退了,你只要誠心詢問,全意的請教問題的本質,都會跟你講。人家人生經驗很豐富,你是真心還是假意,可是一清二楚,會講到哪裡就看自己的態度。
舉兩個例子,這數十年教改本身可以說是台師大跟北教大兩個大系統對抗的結果,雖然點火的是410運動,但這比較偏向是面對現實的反應,畢竟進入電子業興起的時代,不改也不行。但真的就只能區分這兩大陣營?完全不是,細分下去,是要看哪個教授教的,以及哪些人的徒子徒孫,進入到教育局或是教育部,還是在國教院擁有一定影響力。
易言之,全部看個人,我運氣很好,前幾年正好遇到幾個教育界次長級的「老同學」,學長姐很直接地說,當年這些政策是哪個教授去提的,然後哪一個學長或是同學在那個位子,就執行了這相關政策,甚至更極端的,是同學想要寫論文拿博士,就把政策拿去推,自己直接拿到全國實驗數據。
你說這是在開玩笑喔,並沒有,就是這樣,你說15年前那個扁時代的官員是渾球?也不是,再怎樣也不會這麼露骨,拿全國學生的前途開玩笑,所有可以推行的政策,都一定會經過小規模施行,確認結果可行後才拿去推。整體來說還是對學生有益,只是不見得是最有益的做法。
差異在於,同年代如果正好有三派人,三種理論跟做法,為何是某一派的推了,其他人的難道就都是錯的?都不是,比較偏向因時制宜,有的政策考慮到未來,需要多元化人才,有的則是著眼產業界實際需求,以及台灣大多數中間程度學生的就業,而這些背後都有數據支撐。
最終,要推行下去,就得要找政治人物支持,這些結果才會化為我們檯面上看到的鬥爭,而鬥爭最後導致參與者不停地翻寫故事,故事最後都成了善惡大對決。有時候也不見得全是政爭的過程,只是結果,好比扁時代的某一些教育界人士,找上馬英九這個政治明星去推政策,但要政治人物聽,就得要講他相信的話,導致出現很好笑的現象,挺教改的人把政策修成很像聯考復辟,馬系的人不明所以去推,還真以為可以回歸聯考洗腦教育。實際上埋了一堆地雷跟陷阱,通通在蔡英文上來後炸掉,挺聯考復辟派幾乎崩潰。
然後那個年代的大學長姊,說的都是一派輕鬆,你問他明明程度更好,為何不去走那條路?實際改革教育?
就不願意啊,個性不適合啊,有的老師就是只想安靜教書,不想涉入政治,連個主任都不想當,最後在一間學校變成扛霸仔,新來的校長都要對老老師態度尊敬。不去當主任,往備用校長,教育界的高階事務官之路,純粹是不想,跟能力無關的在教育界多如牛毛,每一個放到教育局長的位置能力都夠,他就不想當是要他怎樣,頂多每幾年被推去當個主任兩年就好,人生教書看學生成長,快樂無比。
我講這個的意思是,實際聽到這些故事,你會更理解為何許多的改革方案,例如我這幾年罵的翻轉,或是不大認同的多元素養,事情不是那麼單純。並不是我罵,就代表這些方案一無是處,或是全盤否決,推下去對學生一定都是好的,俗話說沒有好老師只有好學生,只要老師態度正面,學生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
問題是,數量、時間、比例。
前幾年台北狂推PISA,為何講素養考題講那麼久,現在都不講了,直接變成素養教育,這當然跟潘文忠部長知道怎樣推政策的優秀手腕有關,但誰敢說這跟公行系主導無關。
馬英九時代推PISA為何注定失敗,並不是PISA是錯的,而是PISA本身只能針對特定的學生,是一種能力指標,類似我們做性向測驗。但要拿PISA成績當作教學標準,強迫大家依靠這個標準教學,變成實際的政策就是胡搞了。
就好比中國的PISA成績超棒,我就問過好幾個大學長姊,到底他們怎麼做到的?回答的很有趣,「作弊」。
蛤?
對,作弊,做法很簡單,理論上是隨機抽選抽考,實際上因為有時間差,所以學紅葉少棒隊,把該區的第一名學生集中在一起,例如你叫做王小明,但記得現在座號是5號,姓名是陳大華,給我記住不得有誤…
一個人講,我還可以說是偏見,複數的人而且完全不同的學校,彼此沒有交集的老師,可以講同樣的狀況。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有參加過台灣70-80年代的類似考試,都經歷過很接近的狀況,當時的國民黨教育人士靠作弊來拿好成績,方便繼續申請經費,推動既定政策來牟利。
台灣在阿扁後就已經不可能這樣國家級作弊了,所以成績必定會掉下去,那為什麼馬時代的一些教育官員,完全相信這是台灣教育失敗的結果?
一個大學姐跟我說原因,因為他們沒遇過,所以不相信這種國際級的還可以作弊,我們遇過所以知道。問他為何不出來反對,告訴大家實情?
答曰:為什麼我要?再說也改變不了什麼。
呃,想想也是,都變成政策,還有大量的利益團體介入,印教材的推補習的,一個人對抗整個產業,人家還有大量媒體跟網路公關洗,一個人是要怎樣解決。
所以最後,這些很厲害的老經驗學長姊,就跟我5年前遇到的大學姐一樣(還跟我同一間高中),心態就跟唱空空歌的空劫半僧功一樣,開心過好每一天就好。
只要看到學生沒有變壞,在街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日子可過,就心滿意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識素養考題:自然科 https://cplink.co/Ovwu3Oyu - 出門去玩被蚊子叮成紅豆冰, 是因為愛吃肉體質比較酸? - 愛吃糖長不高? 中暑的時候要喝電解質水? - 以上的訊息你和孩子是否都曾聽過 但我們能判斷這些訊息是否正確嗎? 或者跟我們的生活哪裡相關呢? - 對生活現象的觀察...
「真 假 素養考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請益] 所以素養到底是啥???????? - 看板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如何分辨真偽素養題型- Jelajah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新課綱下的真假素養「學習歷程檔案」養出代工產業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國小二年級數學素養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國小二年級數學素養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國小二年級數學素養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法律人板 的評價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秋烤題之國文科】
Good morning !
#不如寫寫文字抒發一下心情
#拜託你們留言
#留一句消除10趴憂鬱
#一起打破一早發文都沒人要理小編的魔咒
#連出五天題目小編頭腦已燒壞
#f請問老闆_可以再放一天假嗎
----
【認真的】完整認識素養考題
>> cplink.co/BehqAWVG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連假出遊、邊玩邊學習】
在旅行中、生活中,你也可以這樣找有趣的素材,與小孩一起互動。
Q:如何從生活中找到有趣的素材,讓小孩有興趣研究討論?
「我自己的個性,本來就喜歡觀察這些細節。你今天早上是買麥當勞的咖啡,我就會想說,這個咖啡會做這樣子的設計,有一個對話框,是希望增加人際的互動,思考咖啡不是在賣咖啡本身,賣的有時候是生活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在這幾年,其實也有增加我這種好奇心的比例。是因為素養考題,真的會去考這種東西。有一年是考食品營養表,要你去對這樣吃了 100 克,你會吃到多少反式脂肪?(講者舉例)要去乘、要去算。
有時候是直接給你一張說明書,讀了說明書之後,你認為這個是一個什麼樣的器具?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功能?
我們自己有時候可能以前在考試的階段,已經被訓練成對不考的東西沒興趣,以前教育帶給我們的一些缺陷,我們要試著改變。
其實什麼東西都會有它的故事,我們試著跟小朋友感到好奇,小朋友很有好奇心,而且他喜歡你問他問題,我們可以從生活中一些東西,去跟小朋友互動,尤其是他們喜歡的,他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一起討論,就可以找出一些很有趣,可以跟他互動的點。」
--
《素養教育工作坊》講者陣容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現職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蔡依橙部落格 小孩教養專欄 作家、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專頁管理人。兩個孩子的爸。女兒小六,兒子小二。跟老婆一起帶,一起討論,一起努力。
--
「素養」是最近很夯的詞,尤其關心十二年國教課綱方向的家長,多少都有聽過,卻都不清楚其定義以及「該怎麼做」。但又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未來公民在面對未知世界時,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簡單歸納,「素養」就是「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周遭的環境。」
素養的英文,是 literacy,過去常被認定為「識字」,但在現代社會,只「識字」顯然是不夠的,而是必須能整合各種能力,去面對變動快速且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本質。
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教小孩哪有那麼複雜,就跟我們以前一樣長大就好了啊!」但我們長大的年代,電視只有三台,報紙只有兩家;現在的消息來源多到像宇宙大爆炸一樣,從 PTT 到 Facebook,從新頭殼到 CNN,甚至還有大量內容農場。我們長大的年代,「聽話」是核心價值,但孩子面對的世界,需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時代進步 30 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素養」教育,正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核心。
《素養教育工作坊》最新活動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識素養考題:自然科
https://cplink.co/Ovwu3Oyu
-
出門去玩被蚊子叮成紅豆冰,
是因為愛吃肉體質比較酸?
-
愛吃糖長不高?
中暑的時候要喝電解質水?
-
以上的訊息你和孩子是否都曾聽過
但我們能判斷這些訊息是否正確嗎?
或者跟我們的生活哪裡相關呢?
-
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力與思辨力,
就是科學素養。
看見一個問題或現象,你是否會產生疑問?
關於疑問,你是否有工具或方法找到解答?
如何對驗證疑問提出假設?怎麼嘗試從實驗中找到真相?
這些,就是學習「自然科學」最重要的素養!
--
認識素養考題:自然科
生活現象的觀察力與思辨力
https://cplink.co/Ovwu3Oyu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如何分辨真偽素養題型- Jelajah 的推薦與評價
聯合報新媒體中心整理出 👉 「#如何分辨真偽素養題型」的專題報導,文章裡面提到:「素養是未來的趨勢,就算有人不理解,老師還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多碰課外文本,認識不 ... ... <看更多>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新課綱下的真假素養「學習歷程檔案」養出代工產業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課綱下主要有2大亂象,一個是 素養考題 又臭又長,不會速讀就怕被淘汰;第二是學習歷程檔案成了「軍備競賽」,甚至滋養補教、代筆產業蓬勃發展。 ... <看更多>
真 假 素養考題 在 [請益] 所以素養到底是啥???????? -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108課綱出來好一陣子了
大家對素養導向有概念了嘛??
在我看來......素養導向在考試方面,好像就只是單純把問題弄得又臭又長嘛!!!!!
好像在比誰的題目敘述最多誰就最有素養一樣?
這就是素養的答案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33.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cher/M.1637361355.A.D9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