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掛了?!】
週末在跟筋肉老爺討論我們的房貸壽險,要怎麼保才可能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比較周全。席間講著:「只保15年,萬一之後我死了,還有15年房貸你要還起來壓力很大呢。」,奶諾聽到我講到了「死亡」關鍵字,跑來抱著我眼眶泛淚的說:「媽媽,我不想要你死掉!」
自從經歷過爸爸中風後,這孩子就對於親人離別的議題非常敏感,譬如看到阿公白髮蒼蒼,他也會抱著阿公說:「阿公你要乖乖定期看醫生,我不要你死掉~」(老人家整個被孫兒的蜜語融化掉)。
於是藉著這個機會跟奶諾聊了一點保險的概念,大意告訴他:「雖然媽媽現在很健康,但是不代表未來不會有意外發生,或者媽媽不會生病。所以為了讓你和爸爸都能很安穩的生活,或著媽媽萬一生病了可以安心休養,才要做預先規劃,這樣萬一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才可以好好的。」
我家爸爸媽媽都健健康康,這輩子沒遇過什麼重大災難,他們對保險沒憂患意識,自己沒有、孩子也沒有,長大38歲我都零保險;直到家裡的經濟主支柱筋肉老爺突然中風,又發現他保險過於基礎什麼理賠都沒有,以至於我得借款度過那段歲月......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預設好最壞,然後規劃怎麼去應付那個最壞。
\
因此最近在跟房貸部門的專員,辦理房貸壽險,不知道大家在買房的時候,有沒有順便做這道保險?
我實在很ㄎㄧㄤ,去年底簽約時,對保銀行房貸部門就跟我說了這種保險,結果我拖到最近才辦理,活生生保險年齡跨到40歲,保費變兩倍!
第一種他們推薦的房貸壽險比較便宜,主要在於意外、失能等補助;在衡量未來人生當中可能的災難時,其實我把癌症列為首要,而那個保險,萬一得到癌症是無法理賠的,除非癌症然後申請到失能證明,我看非常的難。
問了才知道有另一種房貸壽險,是包含了初次罹患癌症、輕度癌症、初次罹患重大癌症都可以申請理賠,也包含了前述保險的意外與失能補助,實在是非常的讚~
房貸壽險的好處是比一般壽險便宜,如果未來真的掛了病倒了,理賠會優先以房貸償還為主,意思是:萬一我在房貸期間飛仙去,這筆保險可以用來償還房貸,奶諾與筋肉老爺就能比較無憂無慮。
這個壽險更讚的是,因為我的家族有親戚得到癌症,加上年紀老大不小,之前規劃保險時癌症險的保費真的是井噴!所以當時用重大傷病來補這一塊~~而這個房貸壽險有針對癌症理賠,還不用考量到保戶罹癌機率,不需要提出什麼證明,就是跟著房貸走,為我的保險規劃漏洞找到了解方。
只是世間是很難兩全!
計算了自己今年可以在這個當下付出去的保費,我只有能力保個15年。房貸可是30年啊~~~那萬一我是死在後面那15年怎麼辦?但是如果保到20年,保險費用是多一倍!!!!!
然後我算計了一下,15年後我買在青埔的房子相信已經增值,也還款快過半,那筋肉老爺就可以把房子賣掉,賣掉的錢拿去還清最近台中買的基期總價房子嘟嘟好,應該還會剩下一些讓筋肉父子可以好好生活。
恩~再加上我的美金儲蓄險到時候也複利滾了好多年,他們一定可以好好的。
悲傷嗎?完全不會~~
愛家人與責任,在我看來,包含著能力範圍內,去做好萬一你不在了,他們依舊能夠好好生活的預防。
#人生能有計畫_遇到困難時就不會慌亂了手腳
其實我滿自豪現在能有能力為自己與家庭做好規劃,過去的意外與傷害,其實都是生命的禮物呢!
#你們也有在購買房子時購買房貸壽險嗎?
分享交流一下讓我知道吧~
2017年民丹島.
眼中風保險理賠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載文章 22—2020/09/01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但至少,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目前依照建商和住戶達成的協議,原先在這裡的住戶,在改建完畢之後,得以一戶換一戶,同樓層換同樓層,每一戶再加送一個機械式停車位。未來的新大樓從原先的十層樓變成二十五層,整棟建築用鋼骨SRC建構,離公園離捷運站又都非常近﹔另外,更不用說改建期間,每一戶可以領到的搬遷費(遷出、遷入各給三萬)、蓋多久領多久的月租屋費(一戶二萬元),實在太令人滿意了。建商預計花四年時間改建完畢,也就是未來五年,我在這裡將會有兩戶,每一戶三十八坪的房子;我媽媽一戶,我自己一戶。五年的投資報酬率時間,換來利潤多增加了一•五倍。
喔!我忘了說,每一戶除了汽車停車位之外,還會再加碼贈送一個摩托車停車位。各位你們發現了嗎?這些讓你瞪大眼睛的結果,統統只來自一個觀念的改變。
養兒防老,不如養房最好
正如我說的,觀念轉個彎,連世界都跟著轉彎。
曾經有一位保戶帶著兒子來找我。我們聊著聊著,聊到人生七十歲以後要怎麼半?如果不幸生病了,醫療保險真靠得住嗎?
這又是一個多數人的迷思:因為有了「保險」這項產品,所以人們認定,在發生意外或是疾病時得靠保險才能得到幫助。那如果今天這個世界沒有「保險」這樣東西,怎麼辦?還是得想辦法啊!這時,只有一個顯而易見最實際的需求-錢。看病的錢從哪裡來?救助的錢從哪裡來?很簡單,但也是問題的本質,事實上,我認為不一定要靠保險公司賣的醫療保險。
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說:買房子可不可以養老?他說可以。我接著說:既然房子可以養老,它可不可以治病?萬一我患有慢性病、中風,要請外勞的時候,房子有沒有用?他想了一想,「好像可以。」我說當然可以,我們現在花幾千塊錢買個住院一天理賠一千的險種,等到我七十歲的時候,鈔票都縮水了,理賠金也還是一天一千,有什麼用?難道我們應該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通通放在保險裡?錯!我個人認為,錢,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房地產,就是個可以把錢放到這裡的好東西。
有了自己的房子以後,萬一生病了需要用錢,為什麼不拿房子跟銀行抵押?記住!是抵押,不是賣掉。假設抵押個一百萬。有這一百萬,你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愛住什麼醫院就住什麼醫院,這一百萬可以提供的服務不也跟醫療保險一樣?這難道不是另一種醫療保險?至於為什麼只能抵押不要賣?因為如果以抵押方式向銀行貸款一百萬,按造現在的利率,本利攤還,一個月還五千多元就可以了,稱個五年、十年,搞不好房子又漲了,為什麼要急著賣?你用貸款貸出來的錢治病,比靠保險公司的醫療險治得更好,為什麼?住院保險還有理賠,一旦出了院,不但花費可能比住院多,甚至連一毛錢都領不到。
「那也要有房子才能貸款啊!現在年輕人連買房子都買不起了,哪能想那麼遠?」原來這位保戶的兒媳婦,一直想買一間新房子,但是看來看去永和有電梯、管理員和漂亮公設的新成屋,少說一坪也要六十萬,買個三十坪也要一千八百萬,誰買得起?
「為什麼一定要買附有公設的新房子?」我提醒他,「附有公設的房子大約有百分之三十都是公設坪數,算下來買三十坪的房子,加加減減,實際坪數只剩二十坪。住二十坪,卻付出去三十坪的錢, 一坪六十萬,六百萬就這樣不見了。」再加上一個月一、二千的大樓管理費又是一筆開銷、一年下來要付多少?別忘了還有房屋貸款,就算頭期款繳掉三百萬好了,剩下一千五百萬,未來每個月要再付上七、八萬的貸款。再說,年輕夫妻如果生了兩個小孩,一男一女怎麼辦? 二十坪的房子夠住嗎? 現在新房子愈蓋愈好,建材幾乎都採用SRC,沒有七、八十年是沒辦法改建的。也就是說,如果三十歲的年輕人現在買了新房子,到死都要被套牢在這間房子上。誰負擔得起?就只因為兒媳婦喜歡?
老屋比新屋值得投資
「比起新成屋,何不買問傳統舊式的五層樓公寓?」我用另外一個角度為他分析,這種房子一坪可能都還要二十五萬左右,但是好處是第一,沒有公設,你買三十坪實際上就是三十坪, 一坪三十五萬的話,總共一千零五十萬, 二十坪總共也才七百萬﹔第二,不用付大樓管理費﹔第三,不管是二十年還是三十年的傳統舊式公寓,這些老房子久一點再過三十年,一定會遇上「改建」。
改建代表什麼意思?意思是,如果一棟五層樓的公寓,每一層面積三十坪,上面
一共住了五戶人家﹔三十坪除以五等於六,就是一戶擁有六坪的土地。到時如果改建,每一戶的「持分」就是六坪。根據我之前海砂屋得來的經驗,五層樓的舊式公寓改建,一戶可能可以換到兩戶!那時房子就不是一坪三十萬了,你現在買的舊公寓才花不到一千萬,經過二、三十年以後,房子升值又加戶,而且又變成兩間新房子,多美好的事情。
至於唯一無法跟電梯豪宅相比的就是大樓管理員,沒有管理員也可以裝不鏽鋼鐵窗啊,省下來的錢,還可以再加裝一個保全系統咧。所以我不僅僅建議這位爸爸和他的兒子,更建議他們去說服這位未來的媳婦,儘早換個觀念,讓錢途轉向更寬闊的道路。
從民國七十幾年負債二百多萬開始,我從負數往上爬。雖然進入保險界剛開始賺不到錢,但是在途中不小心發現了另一個契機,讓我決心去做大家都不願意著做的事情﹔做著做著,又不小心接觸到更冷門的外勞仲介、認識了一些老聞,再從賣外勞仲介產品,變成賣也很冷門的個人意外險、個人一年期壽險、個人一年期癌症險......。賣著賣著十幾年過了,現在,我賣保險賺到多餘的時間,讓我比別人有了更多時間和機會,再去做更多的事情。
人生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完美了,真的很感謝。所以,在此要奉勸很多年輕人,不要急著要賺錢,平常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一旦有機會,總有一定一天輪到你。
慢慢來,成功才來得快
現在很多年輕朋友,遠從四面八方來找我諮詢,我從他們身上發現了一個相同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想要快速致富,心太急,所以走錯了一些一路。
過去,台灣跟現在也遇過一樣的情形﹔房地產一下暴漲,大家必須不吃不喝存下幾年的薪水,才能賺到第一棟房子,物價波動不穩,民眾當然會怕。再加上不管是書店還是媒體,暢銷排行榜上最熱賣的都是財經書﹔電視頻道轉過來轉過去,每台都在講財經、講賺錢,賣得民眾心裡都亂了方向。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剛出社會、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會怕,怕找不到未來在哪裡?既然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有些人甚至乾脆不工作了,但不工作是非常錯誤的選擇,尤其是現在這樣的大環境底下。
很多人說台灣失業率很高,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也有很多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營造、做組工的、做高速公路的、做傳統黑手的,都沒人去做﹔逼不得已,我們必須請外勞來做。前一陣子電視上有個名嘴說年輕人不可能沒工作,沒有工作的人去找他,他幫你找,只怕你不做而已。沒有錯,只怕你不做而已!
以前我住的地方有一個水電工人,我看他每天開一台破破的小發財車,裡面塞滿滿的電線水管,還有一些工具,身邊帶一兩個小徒弟,每天早上出發上工一直到傍晚才回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起來他好像全身髒兮兮的,後來我才知道,他有三棟房子。那時大約是民國八十五年左右,不要看他只是做水電的,既沒有公司行號也沒有店面,就這樣一路做下來,也累積到了大錢。
我也看過有些人,不願意屈就自己接受薪水比較低的工作,結果一事無成。
眼中風保險理賠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知改變,人生就轉彎了!】
去年,我體驗最深刻的話就是:「明天與意外,不知道誰先來。」
我今天聽了一個故事,一個大公司的老闆,努力創業的幾十年,有一天在自己的蛋黃區旗艦店開幕當天,卻中風了,導致這麼重要風光的一天,無法親自出席。
我的回憶也被拉回老公中風那一天......
當他中風了、倒下了,其實隔日,本來有個全家一起拍攝的汽車廣告工作要進行,原本是充滿了期待要和兒子老公一同拍攝演出情境劇,連劇本都早已寫好,好興奮全家又多了一個歷程與紀錄!於是,我以為全家拍攝廣告的那一天,會跟其他的每一天一樣,睜開眼睛就到來。
我們的生命轉了彎,所以我們所期待的那一天沒有來。
心情很難言喻,是一種難以相信、不願意承認、期望只是一場惡夢,但現實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不會改變,那一天,意外就是先降臨了。
老公中風這件事,已經半年了,徹頭徹尾改變的,倒不是我的生活模式,而是我的「認知思維」。
那些過去我堅持認為正確的事、對人生規劃的邏輯,都在一刻之間,被顛覆掉了。原來很多事,在生命脆弱時,一點價值都沒有!
過去最在乎的是創業與賺錢,但現在在乎的是「掙出時間」與「生活」;
過去認為賺進來的錢都是收入,但現在發現能有命花的才是「自己的錢」;
過去覺得精品五星飯店才是生活享受,現在覺得「平凡健康」才是人生;
過去不好意思推開應酬交際,現在寧可被說孤傲也只想「多陪家人」。
認知改變了,價值觀就變了,於是,生活方式也轉彎了。
今年病毒搞得人心惶惶,我想逐漸的,許多人,對價值的認知也會開始改變。譬如說,好事一件,大家都開始覺得「養身與運動很重要」,畢竟免疫力是對付惡劣環境最好的武器之一
既然提到運動,許多朋友最近都在討論到底該不該去健身房,以及去健身房到底要不要戴口罩。運動的時候,當然可以戴著口罩!但是仔細想一想,許多人現在發現自己心肺能力很差,是因為居然帶著口罩走路都會喘……那麼就可以想像,當你戴著口罩運動的時候,的確會增加呼吸的難度,因為心肺能力還不太強;但換個角度想,就像運動有一種器材叫做減氧面罩,目的為幫助提升心肺適能,所以大家戴著口罩運動,或許心肺能力可能會提升更快呢!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洗手功,不要在運動的時候揉眼睛與接觸口鼻,假使健身房空調差,就可以考慮居家與戶外健身,未來我也會分享更多居家運動的方法。
我呢,因為目前是一家之主兼任家庭看護同時是媳婦、是女兒要養好多口,所以其中還有個認知的改變,就是多了許多「自我疼愛與保護」的意識。
老公邁入康復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幫兒子買保險、並且找更適合自己的保險,因為要是連我也倒下了,或者因病無法上班賺錢,那整個家庭都會失序沒有倚靠。人生有太多的不明確,為了夢想中理想藍圖在努力的同時,也必須為了最壞打算做好防備。
為各種壞狀況做好準備後,也就不至於如我們家去年一樣,頓失經濟支柱又沒什麼存款和保險,每天都在且看且走的生活中水深火熱。
對於保險我懂的不多,更現實一點,能做功課的時間也不多;但我知道一件事,就跟投資理財一樣,如果不自己做點功課只相信業務專員,那到頭來損失的、失落的都還是自己。所以近期我有時間時都在研究一些簡便的「線上保單」。
去年跟和泰線上網路投保平台合作過,才知道現在又推出了貼心的「健健美」專案,把去健身房、戶外運動時可能會有的狀況意外預先設想到,再貼心拉出幾項意外險,變成了保費負擔不高卻實用的小保單。然後我發現他們家還有幾張保單,對於現在的我好實用!像是:
針對家中有0-15歲孩童的家長、想要補足小朋友的意外醫療實支實付保障,所專門設計的意外險保單;實用性諸如,孩子去露營玩耍戶外奔放時,太調皮導致的受傷意外有相關理賠;發生意外時(1-3級失能)萬一需要專人看護好讓爸媽繼續賺錢的看護費用保障、受傷導致要照顧孩童無法工作之時,可以透過保險的保障舒緩經濟壓力
另外,和泰線上「女性專屬」的女力保單超級貼心吸引我,沒有人當後盾時,保單與投資規劃可以是我們家的後盾!
這份保單針對了女力時代,女性要上養爸媽下養小孩的狀況,抓出了許多可能發生意外後會需要的保單項目,除了身故失能/實支實付(未以健保身份就醫,全額理賠)/住院日額,可以選擇投保-像是特定失能生活扶助(1-6級失能)400萬/特別看護費用(1-3級失能)400萬(不然萬一垮掉了誰養家給自己治療)、皮膚外傷手術六萬(女人顏值還是很重要的職場力)/重要器官肢體失能200萬(萬一子宮摘除之類的女性病)、子女教育保險金/父母奉養保險金各200萬(這個不正符合現況嗎?我太需要了啦~),一年最多4000多元的保費,是能力範圍內,為自己設置後盾的超棒方法。
其實我有時候會有點羨慕單身的友人,他們有時候寂寞,但心裡牽掛也相對少了許多;有了家庭雖然幸福,相對肩膀要扛的也瞬間變多變重!再也不是獨身一人,有很多責任在身上,所以不能再跟單身一樣,不去為自己的生活做好更多設想。
再不願意也必須要長大,這是每個人真實的人生過程。
於是我開始重視保險與投資,在38歲這一年。利用線上投保的即時與便利,也沒有業務會在一旁遊說你,在一個方便為自己規劃投保的平台,大家可以在適合的預算與需求下,多增加一份保障喔!(最後這句話我以前無感現在超有感)
給大家參考我認真想買的女性專屬意外傷害險:
https://ec.hotains.com.tw/news-detail-A/index.html?id=4
#和泰線上 #和泰產險 #女力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