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班甘苦談】
我的天~是有多久沒發生活文了啊! 現在終於靜下心來聊聊天了!
雖然說目前台灣疫情似乎已經相當穩定,算是「守住了」,但最近身邊還是有幾位朋友在家上班,有的人適應,有的人覺得更忙碌,今天就來聊聊已經在家上班長達將近3年的我,其中鮮為人知的甘苦談吧!
對我來說,在家上班絕對是好處多過於壞處,而且是優點多很多! 最讓我喜歡的莫過於睡眠時間可以更彈性的分配,當天如果很累的話,送完孩子上學後還可以回家小瞇一下,睡回籠覺的感覺真的好幸福啊!
再來讓我很喜歡的就是可以不用打扮,很輕鬆地穿著洗過500次的軟爛睡衣在電腦面前工作,會有種工作與家合而為一的感覺!
還有不用趕著下班去接孩子也是超棒的地方,如果孩子有不舒服也可以直接在家休養,不用擔心沒人照顧,這一點對爸爸媽媽來說也很方便!
另外比較有深度的好處是,因為在家工作,所以人和人之間不會面對面接觸,沒有主管會罵我,頂多就是用簡訊文字催促,沒有同事間互相產生的壓力,生活也自在許多!
而苦的地方也是有,我覺得最嚴重的就是自制力的問題了! 像我這個人超懶的,加上寫文和拍照的工作其實有一點需要靈感,說穿了就是要有fu才寫得出來、拍得好,這時候自制力就很重要了!
我就經常拖到最後一刻才有fu,導致常常遲交稿件,在家上班沒人盯,有時候還會花不少時間去全聯買東西,的確比較會有這種延遲的問題!
另外一點依然是有關自制力的問題,因為沒人管、隔天也不一定要七早八早提起精神上班,所以有時候會拖到夜深人靜才在拚了老命的趕文章,或是更懶散的是,偷偷趁著孩子入睡後追個劇,舒緩一下身心,雖然知道對身體不好,但就是偶爾會享受一下這種自以為大學生的夜貓子生活,生活不正常,應該也是在家上班的壞處吧!
無論是否在家上班,還是希望疫情快點全面落幕,也來說說你在家上班的甘苦談吧~
#照片中我悠閒的喝著咖啡打著電腦_事實上在家的我經常都超邋遢啊!
睡回籠覺的壞處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剛好有鳥友提到這篇我遺忘已久的文章XD
順便報告Hero近況~
殘破的飛行羽在今年漸漸汰換掉,目前這小呆瓜已經能夠亂飛搗蛋(但還是習慣讓人抱著走,根本小懶蟲😀😀😀)愈來愈有自己的個性,不再總是黏著我~有點欣慰又有點寂寞?!除了還是有一些神經質的過度理毛外,基本上健康有活力!和我家其他寶貝一樣,不主動回籠,但放回去也不會反應激烈,頂多鼓翅,有時甚至會講話自娛娛人,讓我每天都感到幸福💓💓💓
(更新:他痊癒後已改站臺不上鏈,讓他在家裡自由活動了~)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前陣子Hero咬毛一直困擾著我,不過最近有了顯著的進步,想和大家分享經驗,作作參考,其中也包含某些錯誤示範,希望能給各位作為警惕。
Hero是在去年五月中旬來到家中,當時他約莫35天大,尚未斷奶。第一天就剪了指甲送驗,兩天後雙病毒確認陰性,也知道他是個可愛的小帥哥,帶給醫生檢查,結果也良好,非常健康。和他見面之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上網查詢資料以及請教鳥友,發現灰鸚鵡的心思極為細膩,需要加倍地陪伴以及關心,因此一有空閒,我就讓他和我黏TT,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完全沒想到這竟是錯誤的第一步。
2015年年底,第一次發現Hero咬毛,剛開始在籠底撿到斷毛,我以為是他自己玩玩具折斷,未多加留意,沒想到接下來連續兩天發現折斷的飛行羽,直覺不對,趕緊帶給醫生檢查。先表明他並未感染雙病毒,醫生一面查看,一面默默聽我描述平時和Hero互動的過程,最後得出的結論讓我跌破眼鏡──原來問題全出在我身上!正是因為我讓他太過依賴,導致一關籠,他不開心便咬毛表示抗議。按醫生所述,站台鳥反而不會有咬毛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站台是屬於外面的一部份,這對我而言,實在是一大打擊,因為其他鳥寶(月輪/玄鳳/橫斑)從未出現類似問題。而且我一直認為鳥兒長時間鍊在站台上很可憐,沒想過要把Hero鍊在上面,總是讓他自由活動,抱著他走來走去,他吃用都是我所能提供最好的,完全不知道自以為地百般疼愛可能反而害了他。
醫生提供兩個解決方案:
一、讓他繼續和我黏在一起
二、放手讓他獨立
第一點我直接表達不可能,我沒辦法二十四小時和他待在一起,所以答案理所當然只剩下一個。醫生說他的鳥寶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們都是有時間才互動,單隻養也沒有咬毛的問題,要我更改和Hero的互動方式,再繼續觀察。其他則是該斷奶就讓他斷奶、咬手指時要制止他等等。
回到家後,忍痛把他關進籠子,聽到他的哭聲和挖籠子的聲音真的很捨不得,但為了他好,只能不定時放他出來玩。(定時的壞處:鳥寶的時間觀念比人類準,哪天不準時他會抗議得更厲害)也訂了鍊子,讓他下午可以長時間待在站台上玩。然而,儘管是出來玩的時間,他仍舊當著我的面咬毛,右側的飛行羽幾乎都沒了,無法正常飛翔……接著,嘗試將籠子的位置從原先的50公分抬高到離地一公尺左右,上方不再疊加籠子,並於其中兩側(人走動會經過的地方)用厚紙板遮蔽,增加他的安全感以及個人時間,很快地他不再吵鬧、挖籠子,開始玩起玩具,咬毛次數逐漸減少。下一步,增加玩具的型態,以往我都是買現成的玩具給他,但在和鳥友請益後,決定自己動手DIY增加變化性。把玩具拆開、重組,並搭配衛生紙捲筒、厚紙板與鈴鐺球,使玩具有更多樣式。將這些玩具掛在籠內以及站台邊觀察,發現他非常喜歡這樣多變的玩具,尤其喜歡鈴鐺球搭配衛生紙捲筒,此時他幾乎不咬毛了(只咬胸口)。再來,將餵奶次數減至一,除了睡前外,下午的奶取消。第一天觀察他的排便量,發現他下午幾乎沒主動進食,每次都只有一點點小便,體重掉至435g左右;第二天持續如此,並未吃蘋果外的食物;但到了第三天,他開始在站台吃種子飼料,排便量增加;第五天,無論在籠內、籠外,他都能很自然地吃飼料,甚至開始享受吃飼料的樂趣,不再像以往「玩為主,吃為輔」的模式,體重亦上升為450g正常值,排便量正常。到這個階段,他已經完全不咬毛,也不再那麼排斥回籠,進到籠子內,便會自己找樂子;在站台上也不須上鍊,他會自己玩自己的,無聊便主動下來找人抱抱,不再亂咬人,也能乖乖待在肩膀站好。看到他這段時間的轉變,真的覺得很欣慰,也了解到放手的重要性,不是自己覺得好,對他就真的好。醫生說今年有換飛行羽的機會,期待換羽季到來,目前的新展望是和他一起出門曬太陽散步。(還在讓他慢慢熟悉新買的外出繩,欲速則不達)
總結:
一、鳥寶生活不要一成不變(不規律)
二、讓他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要黏TT)
三、適當的教育(冷靜彈嘴,不過度反應)
四、調整籠子位置(至視線附近,提供兩面遮蔽)
五、增加玩具變化性
六、斷奶(該斷則斷)
七、增加生活新鮮感(外出)
沒想到會這麼長一篇,謝謝大家看到這裡,也感激醫生和所有提供建議與鼓勵的熱心鳥友,雖然個性因鳥兒異,還是希望能藉由經驗分享,給有同樣煩惱的朋友參考,也能給欲養鳥寶的朋友作為警惕。
(本來有想過增加鳥伴,但依經驗這可能不是根治的方法,還是得找出原因才可以,不過作為輔助應該不錯,至少對群居的鸚鵡而言,有朋友應該比較快樂吧XD)
睡回籠覺的壞處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更新:他痊癒後已改站臺不上鏈,讓他在家裡自由活動了~)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前陣子Hero咬毛一直困擾著我,不過最近有了顯著的進步,想和大家分享經驗,作作參考,其中也包含某些錯誤示範,希望能給各位作為警惕。
Hero是在去年五月中旬來到家中,當時他約莫35天大,尚未斷奶。第一天就剪了指甲送驗,兩天後雙病毒確認陰性,也知道他是個可愛的小帥哥,帶給醫生檢查,結果也良好,非常健康。和他見面之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上網查詢資料以及請教鳥友,發現灰鸚鵡的心思極為細膩,需要加倍地陪伴以及關心,因此一有空閒,我就讓他和我黏TT,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完全沒想到這竟是錯誤的第一步。
2015年年底,第一次發現Hero咬毛,剛開始在籠底撿到斷毛,我以為是他自己玩玩具折斷,未多加留意,沒想到接下來連續兩天發現折斷的飛行羽,直覺不對,趕緊帶給醫生檢查。先表明他並未感染雙病毒,醫生一面查看,一面默默聽我描述平時和Hero互動的過程,最後得出的結論讓我跌破眼鏡──原來問題全出在我身上!正是因為我讓他太過依賴,導致一關籠,他不開心便咬毛表示抗議。按醫生所述,站台鳥反而不會有咬毛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站台是屬於外面的一部份,這對我而言,實在是一大打擊,因為其他鳥寶(月輪/玄鳳/橫斑)從未出現類似問題。而且我一直認為鳥兒長時間鍊在站台上很可憐,沒想過要把Hero鍊在上面,總是讓他自由活動,抱著他走來走去,他吃用都是我所能提供最好的,完全不知道自以為地百般疼愛可能反而害了他。
醫生提供兩個解決方案:
一、讓他繼續和我黏在一起
二、放手讓他獨立
第一點我直接表達不可能,我沒辦法二十四小時和他待在一起,所以答案理所當然只剩下一個。醫生說他的鳥寶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們都是有時間才互動,單隻養也沒有咬毛的問題,要我更改和Hero的互動方式,再繼續觀察。其他則是該斷奶就讓他斷奶、咬手指時要制止他等等。
回到家後,忍痛把他關進籠子,聽到他的哭聲和挖籠子的聲音真的很捨不得,但為了他好,只能不定時放他出來玩。(定時的壞處:鳥寶的時間觀念比人類準,哪天不準時他會抗議得更厲害)也訂了鍊子,讓他下午可以長時間待在站台上玩。然而,儘管是出來玩的時間,他仍舊當著我的面咬毛,右側的飛行羽幾乎都沒了,無法正常飛翔……接著,嘗試將籠子的位置從原先的50公分抬高到離地一公尺左右,上方不再疊加籠子,並於其中兩側(人走動會經過的地方)用厚紙板遮蔽,增加他的安全感以及個人時間,很快地他不再吵鬧、挖籠子,開始玩起玩具,咬毛次數逐漸減少。下一步,增加玩具的型態,以往我都是買現成的玩具給他,但在和鳥友請益後,決定自己動手DIY增加變化性。把玩具拆開、重組,並搭配衛生紙捲筒、厚紙板與鈴鐺球,使玩具有更多樣式。將這些玩具掛在籠內以及站台邊觀察,發現他非常喜歡這樣多變的玩具,尤其喜歡鈴鐺球搭配衛生紙捲筒,此時他幾乎不咬毛了(只咬胸口)。再來,將餵奶次數減至一,除了睡前外,下午的奶取消。第一天觀察他的排便量,發現他下午幾乎沒主動進食,每次都只有一點點小便,體重掉至435g左右;第二天持續如此,並未吃蘋果外的食物;但到了第三天,他開始在站台吃種子飼料,排便量增加;第五天,無論在籠內、籠外,他都能很自然地吃飼料,甚至開始享受吃飼料的樂趣,不再像以往「玩為主,吃為輔」的模式,體重亦上升為450g正常值,排便量正常。到這個階段,他已經完全不咬毛,也不再那麼排斥回籠,進到籠子內,便會自己找樂子;在站台上也不須上鍊,他會自己玩自己的,無聊便主動下來找人抱抱,不再亂咬人,也能乖乖待在肩膀站好。看到他這段時間的轉變,真的覺得很欣慰,也了解到放手的重要性,不是自己覺得好,對他就真的好。醫生說今年有換飛行羽的機會,期待換羽季到來,目前的新展望是和他一起出門曬太陽散步。(還在讓他慢慢熟悉新買的外出繩,欲速則不達)
總結:
一、鳥寶生活不要一成不變(不規律)
二、讓他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要黏TT)
三、適當的教育(冷靜彈嘴,不過度反應)
四、調整籠子位置(至視線附近,提供兩面遮蔽)
五、增加玩具變化性
六、斷奶(該斷則斷)
七、增加生活新鮮感(外出)
沒想到會這麼長一篇,謝謝大家看到這裡,也感激醫生和所有提供建議與鼓勵的熱心鳥友,雖然個性因鳥兒異,還是希望能藉由經驗分享,給有同樣煩惱的朋友參考,也能給欲養鳥寶的朋友作為警惕。
(本來有想過增加鳥伴,但依經驗這可能不是根治的方法,還是得找出原因才可以,不過作為輔助應該不錯,至少對群居的鸚鵡而言,有朋友應該比較快樂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