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蘇貞昌人事大風吹,派系擔心搶不到位子
蘇揆拔國營事業董座風波未平,徐國勇又上演鬥署長戲碼,表示徐背後代表的海派、英系開始展現對蘇貞昌強勢作風的反擊。府院人士直嘆:「只能說派系看到一連串蘇揆拔董座事件後,『要位子』這件事上非常沒有安全感!」
陳家欽案北檢退回內政部,幫忙「友軍」解套?
陳家欽案起源,是內政部政風處接獲關於陳家欽違法任用三名警官的人事檢舉函,而檢舉函的指控相當具體,政風處認為可能涉及刑責或行政責任,因此報請內政部長徐國勇同意展開調查,但此事在調查過程中也曾歷經波折。
蘇貞昌怒攔台數科新聞台執照,牽動派系角力?
據了解,台數科申請過關,交通部長林佳龍是關鍵,林任台中市長時,與台數科董座廖紫岑友好,當時台數科要併購東森,林佳龍以「中部需要電視台」而大力支持。台數科案也引發蘇揆與正國會角力傳聞。
中國隱瞞疫情 華為會遭英國報復?
除了武漢肺炎疫情,美國同時還面對著由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掀起的石油戰爭,以及股市與債市劇烈動盪的衝擊。連挨三記重拳,是否會讓美國國力遭受重創?但在中國也遇到大麻煩的狀況下,中國想要幹掉美國,恐怕也非易事。
武漢肺炎能助中國彎道超美?
國際社會都將疫情蔓延的矛頭指向中國,並認為奉承中國的WHO秘書長譚德塞應負起責任,顯然在疫情穩定後,這些組織在美歐日聯手下,將有一番改革。中國長久布局在國際社會的「親中」勢力與資源,恐將一一被揪出而掃除。
中俄銳實力隨病毒侵襲歐盟,義大利民粹力量按讚
面對如洪水猛獸的病毒,義大利外交部秘書長史卡法洛托反對「非民主有效率」說法,認為要堅守西方的自由與民主價值。不過,他也暴露了內閣的分歧,不只外交官員各唱各的調,外交部長迪馬尤也和總理孔堤相互較勁。
疫情風暴留學生考慮續留海外的三關鍵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約有七萬名海外留學生分布世界各國,以美國約兩萬三千人最多,其次是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與德國。疫情當前,留學生留還是不留?他們面臨兩難,而社會歧視、醫療體系與工作機會是三大關鍵。
搭黑車、借綠碼,湖北台人離鄂各顯神通
滯留湖北的台人有的包車,有人到第三地搭高鐵、飛機前往上海。據轉述,有數名台人在出湖北時,因沒有「綠碼」被攔下,他們趕緊將相關情況通報到約有兩百名滯鄂台人的微信群組中求助,有人出借綠碼供掃描過關。
親中傷黨吳斯懷靠山硬,江啟臣只能記他警告
吳斯懷上任後爭議不斷,讓黨主席江啟臣很頭痛,有意建立「立委考核評鑑辦法」,做為不分區立委去留機制。資深黨務人士說,吳斯懷牽涉數十萬退伍軍人及黃復興黨員選票流向,江啟臣話雖講得很重,但直接拔吳的可能性極低。
陳時中力挺,張上淳脫離兒子負面新聞陰影
二○○九年全球爆發H1N1流感,張上淳做為感染科專家態度認真負責,尤其疾管體系的奠基,建立北、中、南區傳染病防治的指揮體系、SOP等。而當年被找來一起打拚的衛生署公務員,如今也都成為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戰將。
拉法葉升級案捨自造,要捧千億重回法商懷抱?
康定級巡防艦(拉法葉艦)作戰系統升級政策急轉彎。全案原交由中科院執行,卻被按下停止鍵,擬轉向法國泰勒斯公司採購。如果定案,軍方評估規模應達千億新台幣,並可能編列軍事採購特別預算支應。海軍有意對法採購,也勾起當年尹清楓案、非法佣金案回憶。
永豐餘、元太舉債持永豐金,鞏固經營權卻遇股災
兩年多來,永豐金大股東何壽川家族發動旗下所有相關企業,大力買進永豐金股票,「超前部署」全面圍堵來勢洶洶的寶佳集團。然而,近期遇到武漢肺炎引發的全球股災,永豐金股價大跌,持有永豐金的企業承受巨大損失。
川普反擊反助習近平擺平黨內異議
太子黨藉著疫情風暴蠢動,使中南海政爭傳聞甚囂塵上。但習近平不愧是毛澤東的徒子徒孫,依循老毛的「矛盾論」哲學應對中美戰略博弈,背後盤算即是把「人民內部矛盾」轉移成中美的「敵我矛盾」,意圖化解正當性危機。
鍾南山變宣傳機器?發言成北京抗疫指標
鍾南山頂著抗煞英雄名號,其言談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動見觀瞻。但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說的「病毒不一定來自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讓專家權威分析沾染了政治宣傳的色彩,不免令人懷疑成了北京的傳聲筒。
北京關緊大門,強擋境外疫情倒灌
在中國多省份實現確診「清零」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境外輸入病例激增的「第二次考驗」。北京做為受境外輸入病例影響最大的城市,政府不僅規定所有進京人員均需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隔離受檢,全流程皆採取閉環式管理,全面嚴堵境外輸入。
解放軍對台的文攻武嚇復工,多機編隊、潛艦出沒
三月中旬,中國空軍不僅恢復多機編隊飛行,還實施夜航,接近台灣西南方的防空識別區。根據國防部說明,疫情期間,中國核潛艦也在南海附近出沒,監控美軍艦隊演習。隨著疫情減緩,解放軍對台的文攻武嚇也開始復工了。
徐國勇自認依法辦署長,被蘇揆公開臭罵
台灣史上首見內政部法辦警政署長事件,引爆政壇震撼彈。蘇貞昌怒批徐國勇未事先報告又三次改口,府院高層則痛斥徐在防疫關鍵時刻「犯眾怒」。對此,徐透過幕僚發出聲明自清,強調政風業務一條鞭、未介入調查,並表示一切依法處理,他尊重長官與體制。
肺炎疫情下變調的美中爭霸戰
從中國隱瞞不住武漢肺炎疫情的大爆發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過去了,最早的重災區中國,疫情逐漸穩定,反倒是輕忽的歐美受害甚深。
疫情讓建立近30年的歐盟可能面臨崩解,也讓「全球經濟單引擎」的美國遭受重創,全球企業損失達12兆美元。中國即使疫情如北京宣稱的趨緩,在失去歐美市場的情況下,恐怕經濟也很難樂觀,今年的預期成長率已被對中國友善的經濟學家下調到2.6%。且之前因隱瞞疫情讓病毒全球蔓延,將可能引發各國政府的貿易報復。
疫情入侵初期備受批評的美國總統川普,在宣布聯邦接管抗疫和簽署紓困方案後,民調支持度反來到新高;而政權遭受內部威脅的習近平,則巧妙地煽動人民仇外心態來穩固自己的統治權,甚至意圖對外輸出「中國模式」,建立新強權形象。
疫情發生前,美國對中國的霸權保衛戰如火如荼進行著。如今疫情也影響著中美兩強的對決。這場疫情恐成為二戰後最嚴峻的全球危機。防疫已成為非典型戰爭,各國的敵人都是病毒,誰能先戰勝病毒,能領導全球抗疫,就能展示實力和制度優勢,在新一輪洗牌中占據有利地位。而關鍵目標在於誰能先大規模生產疫苗和藥物,成為最後救世主。
疫情助滿意度創新高,川普到底做了什麼?
武漢肺炎疫情無疑攪亂了川普連任布局,但危機也是考驗國家領導人的契機,掌握龐大行政資源和話語權,就是川普得以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經過不到一個月的緊急危機管控,川普防疫表現的民調獲得近五成美國民眾的肯定。
馬、韓力撐江啟臣,擠掉吳、王、朱
江啟臣上任國民黨主席的黨務人事安排底定,從中可窺見黨內各派系的勢力消長。挺韓力量集中於組織及地方,但馬英九潛在影響力則更為廣泛,從江當家的黨中央到立院黨團,放眼望去不是馬團隊就是友馬軍,幾乎未見反馬人士。
科技監控上路要等明年,但可先借鏡超狂韓國經驗
韓國一開始就確定由公部門建置及管理科技監控中心,這項科技監控措施讓再犯率從一四%斷崖式掉到二%。反觀更早施行電子腳鐐的台灣,遲未訂出科技監控施行細則,且系統建置及人力預算分配仍待討論,最快要到明年才有機會上路。
何家退出永豐金董事會,保權力還不用負責任
永豐金此次提名的董事名單,原占有三席法人董事的永豐餘投資控股已不在名單內,改由何家上誼文化、行遠投資擔任法人董事。此舉表面上是落實「產金分離」,實質上是用家族公司控制,更深化何家掌控永豐金經營權。
政府急降房貸利率紓困,救民眾還是救建商?
中央部會大舉挹注經費紓緩房貸族付款壓力,因利率超殺又沒排富條款,幾乎是人人有獎,因此又被部分外界人士質疑,是否有圖利建商之嫌。儘管官員出面澄清,但「降息是救民眾還是救建商」的討論聲四起。然而,房產專家卻提供截然不同的見解。
矛盾對決救世主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小時候看《數碼暴龍》會想像自己是被選中嘅細路,到大個才發現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渴望,渴望自己是那位The Chosen One。為甚麼我們都想「被揀中」?幸運兒情意結?
Matrix象徵世界,十億計個體中只得一個The One成為全人類的救世主,那末也太不公平了吧!為甚麼是Neo,而不是我?
這齣戲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剖析:Smith才是The One。你若比較Neo和Smith兩條生命線,就發現Neo總是被外力催迫他採取行動,不由自主,而Smith則是全賴內力驅使,為了尋求存在目的不斷前進。
Neo本來是Matrix一個沉悶的打工仔,忽然有天一個黑人來到,他自稱是來自另一個世界,並跟Neo說你就是我們一直尋找的救世主The One。Neo信以為真,登出Matrix,接受訓練改造,但去到Oracle面前檢測自己是否那一位時,他卻發現自己不是The One。Oracle的意思是由於Morphes 頑固地相信你就是The One,所以令你成為了The One。隱喻當全人類渴望世界出現救世主時,這期望就會揀選一人成為救世主。因此,Neo是被說服成為The One,而無內在呼召可言。
Smith相反,當他從系統逃脫出來的時候,他由程式成為了人類,但同時察覺到人類這種存在所附帶的不安,他將之理解為「對目的之無明」。於是,Smith內心感到強大的呼召,驅使他尋找存在目的,想把Neo吸收,想把Matrix內所有個體都變成自己,像病毒般增殖,又想把Oracle的預知能力據為己有,以了解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他最終預視到自己跟Neo將有一場終極對決。
但Neo不知道,他被困在車站。一個救世主正等待門徒拯救,還算是救世主嗎?由於Matrix被Smith搞到失控,系統派出機械八爪魚軍團消滅錫安,Neo不得不挺身而出跟忿怒的Architect講數,求他准許自己返回Matrix搞定Smith。
Smith感受到呼召(Calling),主動尋索,Neo卻相對有點隨波逐流,Oracle叫他去東就去東,找Architect就去找Architect,「自覺性」比起Smith弱多了。所以,最後把全人類繫在一起的不是Neo,而是Smith,他把全人類都同化成自己(me)了。
終極對決有60億個Smith圍觀,但只派出一個Smith應戰,為甚麼不像上一集採取圍毆戰術呢?因為Smith得到了Oracle的力量,見到自己一定獲得勝利,其他Smith就只有食花生看他揍扁Neo的份了。
大戰尾升炸出一個大坑,有一刻令大家誤會Neo把對手打敗了,因為Smith被打進瓦礫。Neo已筋疲力竭,抬頭一望,見到無數的Smith依然圍觀,觀眾應該感受到Neo當時的無力感,打死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但這一幕的意思不是這樣,眾多Smith見到一個Smith被打敗怎會不衝前幫拖?怎會依舊作壁上觀?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知道Smith不會輸,預知自己一定把Neo擊倒,結果真是如此。Smith站着,望着倒地的Neo,說:「啊!我一早見過這一幕了!我正正站在這裡,說:一切都有開始和終結。」Smith找了一輩子存在目的,最後道出了他的答案:The purpose of life is ending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滅世。
可是,Neo竟然站起,竟與他的預言有所出入!於是Smith慌了:Get away from me!
Neo說:「你永遠是對的,永遠都對。」這句對白是編劇對Oracle的直觀能力之解釋:Smith怎樣想,就會出現怎樣的結果;他覺得自己會贏,就打贏了Neo,但現在信心動搖了,覺得自己會輸,於是便敗在對方手上。Smith才是The One,成敗都繫於他一人身上。
最後,Neo容許Smith跟他同化,萬有合而為一,兩個人的Connection得到完滿。Smith從Neo身上得到了他沒有的愛與恩,Neo則解答了抉擇的矛盾與直觀的奧秘,全人類藉着他們兩者的同歸於盡得到重生。
Smith從來不叫Neo做Neo,而是Mister Anderson。Ander在古希臘語解作人,Anderson的意思是「人之子」。電影想帶出人需要救世主,這個救世主雖然有點像耶穌,但不是「神之子」般的存在,而不過也是一個人而已。他需要學習、引導、犯錯、尋索,他需要跟世界重新建立關係,也要改寫理解世界的慣常方式,重新定義真實,愛世人甘願犧牲一切……The One的偉大不是出於耶穌般的神性,乃是Neo般的人性。
Matrix系列,到此為止,謝謝收看。
https://youtu.be/9wWl506JVms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現已接受網購,歡迎洽訂,亦請期待下一本《捉姦》面世。
矛盾對決救世主 在 堂前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6立會選舉評論:王維基--投基份子
王維基長達九十九頁、四萬字的政綱聽起來很把炮,但一看之下真係得啖笑。整體質素就是大學生趕工粗製的presentation,感覺是一群人brainstorm出一堆點子然後上Google和Wiki找點數據就成一章節,粗疏空泛,滿篇陳腔濫調,談到關節眼上就以「理性溝通、做實事」一類含糊其詞的說話蒙混過關。我很少見有人寫四萬字卻沒有多少實質內容,大概那也是一種特長。
這裡重點談他政綱裡的三章:政治與管治、人權自由,以及中港關係,因為對當下香港社會而言,這是重中之重,但偏偏王維基寫得最差。
王維基的政綱有種強烈的一男子情意結,他幾乎是將香港所面對的一切問題都算到梁振英頭上。這是一個很取巧,卻一點也不聰明的做法。以梁振英為箭靶——同樣也是他參選的口號,打倒梁振英,換特首——聚焦到梁振英一個人身上,整件事就變得很personal,變成兩個人的對決。於是他可以肆意批評梁振英,同時不必對中港政治制度的問題作表態,並且迴避了中港的利益衝突,這是一種充滿投機份子味道的做法。
的確梁振英需要為一些罪名負責,但更多的罪名,甚至其實是梁振英本身,或者不那麼personal地說,選出壞特首以及香港社會的眾多問題,其根源乃是中國政府。談香港政治政制,談管治,談換特首,談自由,卻絲毫不談中共是很荒謬的,而在王維基長達四萬字的政綱裡,談中共的篇幅――其實甚至談不上有什麼篇幅,不過是係咁意提過「中國」兩個字其餘都避而不談。就算是在中港關係一章,除了將港獨抬頭算到梁振英頭上,也不過談談限制自由行一類,彷彿解決了梁振英就解決了所有中港矛盾了,王生,這是什麼新玩法?
另一個問題是王維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以及對民主中國的希望。雖然他說以香港為先,但這並不妨礙他重蹈司徒華等人的覆轍,並且在同一類問題上發現自己變得手足無措:怎樣應對中港的根本性利益衝突?或者直接一點,如果否決香港民主和普選的不是梁振英,而是中共,像人大831決定,那身為中國人的王維基怎樣以香港利益為先?又或者,如果緩和中港衝突的唯一方法就是中港區隔,那他又怎樣回應這種中港利益矛盾?
好了,personal一點,如果梁振英所做的一切,包括否決HKTV的電視牌照申請都得到中共認可或至少是不反對,或者更糟一點,一切根本是中共所決定,那王維基又打算怎樣?這是他的政綱裡所欠缺而偏偏又是最重要的一環,四萬字卻找不到片言隻語,猶如文不對題。
在這十多年的政治衝突中,香港人並非一無所獲,而是在過程中發現了中港之間的根本利益矛盾以及一國兩制的缺憾。也許目前無論溫和還是激進翼均未找到解決方法,但我猜大部份人都同意香港的問題不是因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而是整個制度。今天再談打倒誰誰誰就可以令香港重回正軌是走回頭路,我們已經花了太多的時間去證明這一件事,而當今天王維基還在堅持他的一男子情意結,可以說他的思想與當下香港社會有著十年的差距,拿著這份政綱回到十年前,至少大家會認同是曾蔭權和董建華的錯,但今天,政綱趕不上變化了。
其實我最感興趣的不是駁斥王維基,而是他產生這些想法的原因。王維基想以一個華生突破盲點、一個政治救世主、一個他的商業傳奇的政界翻版形象出現在公眾前,他順手拈來一些社會熱議的議題,順從民意大談理想爭取支持,開出四萬字的空頭支票。但在每一個,是每一個核心議題上,從中共破壞一國兩制到中港利益衝突均不肯越雷池半步,連對中共作一個字的批評,不要說批評,連意見都不敢提,又想爭取政治光環,又想明哲保身,考慮到他作為政協和自由黨黨員的過去,有這種投機份子的行為,其實不令人意外,但世上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纍纍四萬字,滿紙荒唐言,煩請零分重作。
#堂前燕16立會選舉評論
#堂前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