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小說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同名電視劇十分樸實好看,雖然我不是那年代人,但倒也看出父母小時候可能會生活的樣貌。此書也是詼諧有趣,作者將還是小女孩時的所思所想呈現在書中,在歡笑中帶出傳統社會的種種壓力。
電視劇版本加了許多書中沒有的劇情,如弟弟是同志那段,但不變的是家人的羈絆及親情看得很令人感動。作者文筆簡潔有力,將古早時期人人講臺語的懷舊情懷表現得很到味,閱讀時我在心裡默默翻成臺語讀完,甚是有趣!
橫跨「古早時代(臺語)」與現代科技巔峰時期的長輩們,許多觀念已不適用,更多想法將被推翻。很難想像八年級後段班的我也將邁入30,猶記昨日才穿著制服、背著厚重的書包下課,怎麼就要跨過一旬了!。(好啦,這是提外話了。)
總之這是本能給你一些時代共鳴的書,你一定有經歷過以下情形(「」內為書摘):
1.對性的避談,到走入婚姻後的必談:
「大多數忙著架構無性世界給女孩們的人,心裡面並沒有一刻放下過性。知道這個事實以後,再聽到貞操兩個字更覺得非常荒謬。」
2.「塑化劑」敏感時期:
「當年沒有方便外帶的免洗餐具,如果不自己準備容器,店家只能拿塑膠袋裝熱湯,大人說這樣有毒。倒也奇怪三十年後的今天,大家反而全都無所謂了,熱湯怎麼裝怎麼喝,可能是塑膠技術進步了,人心也無畏了。」
3.親身經歷,被老父告誡過多次,結果他自己倒是吃得很開心:
「有一次她看煮麵的老闆娘走開去,便壓低聲音對我說,這肉燥都是用人家賤賣的豬頸肉做的,豬打針都打在脖子,吃多了不好,不能常常吃。」
其實此書看得意猶未盡,期待電視續集的播出!
-
-
-
-
#俗女養成記#江鵝#大塊文化#心理學#犯罪側寫#破案神探#韓國文學#好書#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閱讀 #閱讀日常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書蟲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破案神探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書閣&生活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書閣&生活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微雷-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大推破案神探Mindhunter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 S01全有原著雷-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EAseries - [心得] MINDHUNTER S02 破案神探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 - 둘러보기|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的費用及心得,FACEBOOK、PTT和網友分享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的費用及心得,FACEBOOK、PTT和網友分享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 (微雷) ernie0615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 S01(雷)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MINDHUNTER S02 破案神探- 看板EAseries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 S01(雷) - 歐美影集板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 前導預告– Netflix [HD]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 S01全有原著雷- EAseries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Re: [討論] 破案神探s2有個問題(有雷)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破案神探 心得 在 Fringe imdb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書閣&生活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點成長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書名/ #殺人魔名冊
作者/ Jack Rosewood & Rebecca Lo
出版/ 感謝 #高寶書版
今日介紹七月新書,超過600頁的內容,翻開每一頁都感到沈重。收到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畢竟都是歷史上真實的殺人及凌虐事件,讀起來肯定會不太舒服。但期待的是能一窺這些案件的內幕,或許能藉由深入瞭解殺人魔的個人背景以預防慘案再次重演。
此書收錄了150名世界各國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詳細記載他們的生平、受害人數與姓名、犯案及逮捕日期、現在狀態、語錄……等等。受害人數達百人者,整整好幾頁都是受害者姓名。而犯案特徵平繁出現性侵、分屍、食人、戀童等字眼,實在恐怖。單單文字就叫人害怕起來,受害者當下有多麼痛、多麼無助?不敢想像。
在此列出書中有影視化的殺人魔事件,也都是我有看過的,一一與各位分享。(除了貝茲旅館,其餘片皆能在NETFLIX找到。)
▲《破案神探》:山姆之子(鄰居的狗命令他殺人)、艾德蒙·肯柏。
▲《泰德·邦迪訪談錄》:泰德·邦迪。
▲《貝茲旅館》中諾曼·貝茲的原型人物:艾德·蓋恩。
▲《緝凶:飛機炸彈客》:大學航空炸彈客的席爾多·卡欽斯。
▲《失蹤的女孩:長島連續殺人事件》兇手仍逍遙法外。
▲《陌生的孩子》:戈登·史都華·諾斯考特。安潔莉娜·裘莉飾演失蹤孩子的母親。
書中另外也寫進了知名案件:開膛手傑克與黃道12宮事件。圖片往左滑節錄一些殺人魔語錄。
他們的瘋狂或許是其來有自的,書末有《連環殺手的養成》一章,除了寫出犯罪側寫方式外,也分析他們的心理狀態、徵兆與簽名,此部分很像破案神探,能讓我們更加瞭解與預防。絕大多數的殺人魔都有不美好的童年,家庭或學校給的排擠、冷落或羞辱,讓他們種下憎恨世界的根,也無力拔除。甚至成長成分不清幻想與現實的狀態,仿佛凶殺時所濺的血只是在進行藝術創作。
最後再來分享長期觀察下來〔社會性病態〕所具備的三個特徵:縱火、尿床、虐待動物。此前在其他書中也看過此說法,在此記錄一下。但也不是每一位童年不幸的人長大都會變成怪物,有任何特徵也不代表一定會長成十惡不赦的人,尋求協助與他人適時的關心,不讓童年的暴力陰影持續往下一代擴散。
-
-
-
-
#犯罪#犯罪側寫#破案神探#翻譯文學#連環殺人魔#好書#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閱讀 #閱讀日常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書蟲#書單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登登登!
推薦推薦我跟 @jackill0501 最愛的Netflix影片!!
附上一些我們小小的心得
第一名:六人行
可能很多人看過了
但是我想有很多新小朋友一定沒有看過
所以這個是我的首推!
他曾經在完結篇造就了紐約街上無人的光景!(真的hen厲害!!!)
故事因為是從1994年開始
所以有了一點年代
但是六個人的友情故事
非常的生活
一定可以讓你想到某個朋友
有歡笑、有眼淚
還有超級多大明星客串
(這些大明星年輕的樣子真可愛)
很多英文單字是他們「發明」造成流行的
甚至還被編到字典
一開始我男朋友看的時候我真的看不懂
結果後來我認真看以後
雖然有十季但我大概也看了三遍
第二名:我的章魚老師
今年奧斯卡得了最佳紀錄片!!
恭喜啊真的是2020最感動的影片
主角是一個電影工作者
經過工作以及生活的一些不順遂
決定暫停一切回到家鄉南非
並且三不五時去家鄉的海藻林浮潛
前後花了八年的時間紀錄那片水域
某天遇到了一隻章魚
一開始他只是好奇
所以紀錄、觀察這隻章魚
漸漸的他投入了感情
跟這隻章魚有了特別的聯繫
有了不需言語跨物種的信任
請大家務必去看這部!!
在這個充滿混亂的時刻
喜歡這種溫暖又真摯的紀錄片
第三名:盡爆女子監獄
音樂棒、劇情難以捉摸、結合時事、角色個性鮮明、真人真事改編
荒謬但是非常寫實
製作組用不太嚴肅的方式來敘述這些「事實」
沒有像其他影集一樣
當發生重大事情的時候會有很傻狗血或者是渲染情緒的鏡頭
導演刻意的把它帶過了
表達了這就是這裡的「日常」
而且我上網查過關於女子監獄的一些訊息
事實比播出的這些更來得悲傷
他跟另外一個影集「第二聲鈴響」都有帶出當地西班牙、墨西哥非法移民者的困境以及不得已
甚至裡面的演員曾經就經歷過父母直接被遣返只留他一人的真實故事
看完這一步影片以後我覺得自己省思最多
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
只有不得已的人
我真的覺得我看完以後人性都變善良了(笑
第四部:破案神探
真實事件改編
導演大衛芬奇是早期少數願意與Netflix合作的電影工作者之一
劇情步調緩慢冷靜
靠著大量的角色對話
堆疊出神經緊繃的情緒以及角色形象
不像一般的警匪片
沒有大量的槍戰或高潮迭起
另外主角也是真有其人
是第一位使用「犯罪側寫」的警探
第五部:sense8超感八人組
故事描寫了八位住在世界各地的主角們
突然有了共感的能力
他們開始有了感知有了交集
八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線
每個人遇到危險時可以透過其他共感者的能力
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是非常少見的科幻設定
題材新穎
因為主角來自世界各地
所以可以看到多元文化
以及這些文化會在故事中帶起的社會議題
另外推薦
米家大戰機器人(動畫)
愛死機器人(動畫)
海洋陰謀
良善之地
寄生上流
俗女養成記
機智醫生生活
日本沈沒(動畫)
謀殺入門課
新世界福爾摩斯
怪奇物語
上面有沒有提到哪支影片你也喜歡呢
或是有其他好看的影片也歡迎推薦給我唷❤️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LxHXn9Jvo/hqdefault.jpg)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SqAUiDEmsk/hqdefault.jpg)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羅娜把堂姊玻莉留在家裡,一家四口出門家庭旅行;
旅途回程中,羅娜一路提心吊膽,始終擔心玻莉將自己吊死在後院裡。
隨著關鍵時刻逼近,答案即將揭曉,恐懼與歉疚在羅娜心中翻騰,
驅使她在心中展開和上帝的協商,一場討價還價,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的投機禱告」。
羅娜心想:該拿什麼來換呢?
小孩嗎?她的老公布壬登?
還是,她自己?但她隨即又領悟,對了,
「也許在這樣一種情況,由不得你選擇。由不得你設條件。碰見時就會知道了。你必須答應兌現承諾,在無知於是什麼的情況下。」
結果羅娜好容易捱到到了家,撞見的居然是來諾和玻莉的邂逅──
對,玻莉沒自殺;
而且來諾意外來訪(對,就是那個正和羅娜精神出軌的秘密情人來諾),
遇見了獨守家中的玻莉。他們正彼此調笑,
看來如此愉快,情事正在醞釀,幸福彷彿唾手可得。
羅娜突然恍然大悟:
對啊,那就是,那就是上帝自她懷中取去的代價啊!
代價就是她和來諾之間的小祕密,隱密而終未實現的純真之戀。
所以從此以後,伴隨著她對先生布壬登的微小不滿,
她將徹底沉落入婚姻生活的墓穴,深埋其中;
她的美貌將再無用處,不會再有韻事,不會再有追求,不會再有戀曲或任何戀曲之暗示。
而她如此年輕;
在未來,在她的美貌與青春逐日凋萎的漫長時日裡,不會再有任何事發生。
那將是她的冀盼,她的失落,
她的幸福與不幸福,她向上帝討價還價的最終結算。
然後她聽見她的女兒(四歲的伊莉莎白)的聲音,隔著窗戶,隔著庭院──
彷彿隔著他們長日漫漫的後半輩子傳過來。艾莉絲‧孟若這樣寫:
伊莉莎白又叫了:「媽咪。來。」然後其他人也叫──布壬登和玻莉和來諾,一個接一個,叫她,取笑她。
媽咪。
媽咪。
來這裡。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在北溫哥華,他們住在柱樑式房子裡。那時她才二十四歲,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
對,週日下午,天光晴好;
她如此年輕,風華正茂,
然而她的一生居然已經結束。伊格言如此分析:
這收尾極端恐怖:許多年後──「這發生在很久以前」,
作者孟若將時空突然擲向一遙遠而無可逆反之未來,若無其事地暗示時間已過了很久;
「那時她才二十四歲」──
也許,她現在已六十四歲,或七十四歲,或八十四歲,
數十年光陰飛逝,沉重至幾乎若無其事;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就那麼一句話一個句點嘎然而止,
無解釋,無延伸,這是真正的舉重若輕。
許多年後,當不再年輕的羅娜回想起這一切,
當我們終於領悟我們當年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一切已然太遲。
這是〈柱和樑〉,孟若老太太的時空技術。
這突如其來的時空切換讓我們瞬間對一輩子裡和上帝的討價還價進行了結算。
事實上,也唯有把時空尺度拉大,
才能真正對一個人的生命進行結算,不是嗎?
放棄一輩子所有的風流韻事,你感覺如何?
你覺得可惜嗎?但有穩當可靠的家庭生活不好嗎?
那算是幸福還是不幸呢?
那其實既幸福又不幸福,對吧?
然後伊格言說,他額外想到的是,
孟若老太太會不會對自己的生命進行結算呢?他這樣寫: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出生於1931年,幾乎一輩子生活在加拿大南安大略小鎮。
六十年來她維持著規律的寫作生活,日復一日。
她或許不是具有狂野爆發力或想像力的那型,她過得與她筆下那些小人物們的凡常哀喜並無二致。
但她知道生命的祕密就在其中,喜悅與悲傷,快樂與無奈,滿足與遺憾;那是常態。
在生命的長流中,或許即便是諾貝爾獎皆如此輕盈,輕得不值一提,
幾乎沒頭沒腦像個隨機事件。
或許孟若老太太在年輕時也曾試圖和上帝討價還價過──
我想至少在當時,上帝不曾允諾她什麼,或即使有也拒絕透露。
她不會知道。
那時,她對討價還價也還是個新手。
我們每個人都是。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cI9V7BXm0U/hqdefault.jpg)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大推破案神探Mindhunter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破案神探 Mindhunter 目前看到第6集其實是無意間在Netflix 看到上映所以就點來看看以下心得有些許劇情介紹在看之前並不知道是大衛芬奇執導其實整體步調非常慢但卻不會令 ... ... <看更多>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破案神探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問一下,有沒有類似Mindhunter 的美劇,剛剛看完後,想追類似的推理劇,可以偏剖析心理層面那塊,都可以。心得大概是買本書,再去細細閱讀未來要拍的部分了。 ... <看更多>
破案神探 心得 在 [心得] 破案神探MindHunter微雷- 看板EAserie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解說版:https://youtu.be/tPrCPMTiszo
《破案神探》Mindhunter是Netflix的原創影集,第一季一共有十集。由
大衛芬奇和莎莉賽隆監製,大衛芬奇還親自執導了頭兩集和最後兩集。
我看完之後非常的喜歡這部電視劇,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大衛芬奇導演
的電影,特別是《索命黃道帶》或《龍紋身的少女》還有《火線追緝令》
的話。你一定不能錯過。
改編自《 破案神探:FBI首位犯罪剖繪專家緝兇檔案》這本書。它記載了
犯罪剖繪專家約翰道格拉斯的破案故事。將一些理不出頭緒的重大案件,
像是通靈一樣的找出線索也記載了他將這套側寫系統帶入現代科學辦案體
制的過程。
電視劇的部分由強納森葛洛夫Jonathan Groff和赫特麥卡倫Holt McCallany
主演。故事的內容大致相同,也是在講這套辦案方法誕生獲得發揚光大的過
程。而主要情節則是看這兩個主角去訪問在監獄中的連續殺人犯們。藉由分
析研究這些人犯案的動機,成功地處理了找上門來的棘手案子也獲得了罪案
上的突破。
這部《破案神探》沒有《犯罪心理》那樣神氣地去逮捕犯人的橋段,也不是
像《雙面人魔》那種詭異又令人糾結的華麗情節。它的好看是在主角身上的
劇情,而且沈穩的讓這兩個主角的故事被我們一步一步發現。我們像是偵探
一樣看著主角挖掘那些殺人犯的秘密時,也在挖掘主角身上的秘密。節奏算
是緩緩的,也會刻意的避開那些刺激的動作場面,完全以對白為主。聽起來
這部影集極度的無聊,但卻有一種抓得住人的魔力。你會慢慢的沈入這部影
集的節奏和情節。
這部影集到底有什麼精彩的地方呢?讓我來告訴你五個破案神探最精彩的要點
一、未知的冒險
就算沒有一集破一個案件,這個神探在第一季也沒有多神,但劇情中他們一直
在冒險。在那個時代FBI一開始是相當屏棄所謂的行為科學,認為這根本沒
有用。也沒有人會想知道這些連續殺人犯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人
神共憤的事情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主角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會
有什麼用處。第一次訪談時,他甚至跟犯人坦白說我不清楚來訪問你要幹嘛。
而就憑著直覺和運氣,在過程中不斷得到意外的收穫。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幫
助。這是第一個好看的地方。
二、他人的秘密
雖然叫破案神探,但重點不在破案而在查探。查出這些罪犯犯案的動機,與動
機生成的原因。我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有遠因有近因。這些可怕的
罪犯犯下罪行也是有的。在看破案神探時我們不斷發現,這些人做出一般人做
不到事情的原因。每一段都蠻精彩的,很大的滿足我們觀眾想要知道別人秘密
的慾望。
三、主角的變化
由強納森葛洛夫飾演的主角霍頓,從一開始是一個失敗的現場談判專家,後來
遇上另一位行為科學組的老鳥而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也展開了他的蛻變。他從一
位剛入門菜鳥到後來自詡為專家變化是相當大的。在整個過程中他越來越確定
他的目標,也越深入在這些犯罪者的內心裡。除了工作的劇情之外還有很多他
和女友生活的片段,這讓我們不斷看到這份工作對主角的影響。霍頓在每一次
和犯人的訪談之後聽完他們的故事,是會給人產生很大的心理情緒和衝擊的。
而每一次他們的發現都會讓人反問自己,檢視自己。或許電視劇也暗示了,這
些殺人魔跟主角跟我們一般人之間都是有共同的人性在。
而像是預告片中那句「我們不知道瘋子的想法,怎麼去抓到瘋子呢?」霍頓越
來越了解這些瘋子後,他就越來越上手,真的可以在關鍵的時候突破罪犯的內
心世界。不過這也是有危險在的,霍頓在後期越來越沈迷在這件事情上。我很
喜歡第八集的一位校長的事件,很挑戰我們的內心道德。也讓我們看見主角過
於膨脹自大後所造成影響。到最後一集的時候,我們看到霍頓在分析別人已經
是相當拿手了。不過當他看別人越看越清了,看自己卻越看越不清了。
四、三人小組
主角之外的兩位配角和霍頓組成的三人小組還蠻特別的。目前看起來不是合作
無間的配合,反而有種互相牽制的感覺。但這種互相牽制似乎造成一種平衡感。
彼此提醒對方,不會有人衝過頭。而且這三人的下班後的生活支線都很好看,
除了霍頓和女友的性生活,比爾的家庭和溫蒂的單身生活都告訴我們在工作上
都有著各自的強硬的兩人,背後不同的比較柔軟的一面。也讓我們更認同這兩
人。比爾跟小孩的關係解釋了他這些罪犯常常呈現拒絕的態度。溫蒂跟洗衣房
出沒小貓的小故事,則透露了她內心的渴望,也似乎暗示了她和FBI合作的關係。
五、真實的犯人們
第五點就是這裡面一個一個真實存在的殺人犯了。每一位都配詮釋得相當生動,
都有各自不同的類型個性,也造就每一次會面都有不同的劇情發展。當中最精彩
的當然就是第一位的訪問對象,艾德肯培Edmund Kemper。這個還原度超高的女
大生殺手。他表現得冷靜又友善,配上他高大的身材非常有著一種看不透他的恐
怖感。看似親切又無法讓人看穿他心裡到底在打著什麼算盤。冷冷地說著自己的
變態行徑,侃侃而談自己和母親的關係,長大後和女性的關係,和在性上面的挫
敗。相比於主角,我們看到一場又一場的床戲。性的不被滿足這點可以說是這些
殺人犯幾都有的共同點。
破案神探,是一部充滿著懸疑氣氛又穩紮穩打的劇情類型警匪劇。在大衛芬奇的
監製之下相當精緻又有著接近電影的高品質。如果你喜歡描述心理層面的劇情片
,那這部今年最棒的新影集一定會讓你愛上的。演員的表現精彩、畫面也都是高
水準的。雖然娛樂性和聲光效果不是那麼高,不過只要看完前兩集習慣了它的節
奏之後,你會不自覺的愛上這個故事,並期待著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
https://robbielintw.blogspot.tw/2017/11/mindhunter.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24.16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10134536.A.B9E.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