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認真看了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來自硫磺島的信」,這部電影跟「硫磺島的英雄們」可以稱作「硫磺島二部曲」。
兩部電影的拍攝是從兩個不同的陣營開始,「來自硫磺島的信」是從日本的角度,試著去描述日本軍隊、士兵、軍官到最高指揮官的心境;「硫磺島的英雄們」是從一張美方發出,可以說是半虛構的照片開始說起。
「來自硫磺島的信」目前在IMDB上拿下了7.9分的高分,「硫磺島的英雄們」目前僅有7.1分,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這兩年看了不少克林伊斯威特的電影,不得不承認他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可以看出故事本身的尖銳的一個小角落,這一個小角落往往就是讓電影從普通變成經典的差異所在。
「來自硫磺島的信」是根據史實改編的,描述二次大戰「硫磺島戰役」所改編的電影。
硫磺島據日本東京僅有一千多公里,屬於小笠原群島的一部分(哥吉拉迷表示:聽到主題曲),等於可以說是日本本土,所以硫磺島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日軍在馬紹爾群島被美方拿下後,開始加強硫磺島的防禦工事,並且派了曾經前往美國擔任武官的栗林忠道中將擔任硫磺島的指揮官。
這個角色是由「末代武士」裡的渡邊謙所飾演,從「末代武士」「藝伎回憶錄」到「來自硫磺島的信」以及「明日的記憶」,有一段時間我對渡邊謙這個演員非常的著迷,他確實有某種日本舊時代的氣息存在於他的眉宇之間,又有一種新時代紳士的優雅之感。
栗林中將極度反對跟美方開戰,這個人在歷史上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在電影之中,他一到達硫磺島就開始勘查地形,然後要日軍放棄灘頭,在山上挖洞。
但是受到許多阻礙,因為在地的軍官根本不聽從栗林的命令,認為他根本就是美方的走狗,所以不斷地陽奉陰違。
但在電影中跟歷史上,栗林的戰略都十分地成功,最終他不僅以兩萬人的兵力、落後的裝備,抵擋了美軍超過七萬人的攻擊,還拖延了將近三十六天,才失去硫磺島。
電影的細節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這部電影裡有非常多知名的日本演員參與演出,包括像是傑尼斯的二宮和也,還有前一陣子也非常紅拍過很多香港電影的中村獅童。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兩個地方描寫得非常細膩,第一個就是對於日本軍人的內心世界,但或許不見像電影所說的完全符合,但從電影本身與史料看起來,必然有許多細節是貼近的。
比方很多電影或是史料都會描述日本兵有多麼地勇敢,多麼地視死如歸,但電影中並不是這樣描述的,很多人根本一心想要投降,想透過這種方式回到家鄉。
再來栗林忠道這個角色不論是電影中還是原型,也都頗為顛覆我們以前看二戰電影的那種感受,栗林忠道其實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一方面很愛自己的家人,另一方面熟知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與可怕,最後是他不主張無謂地自殺式的犧牲,而是主張作為一個軍人效忠國家到最後的價值。
二宮和也在電影裡演一個根本不想打仗,卻硬被徵招的西點師傅,他在戰場上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幾次差點死掉,都剛巧被栗林忠道所救。
最後電影也巧妙地安排栗林死在他的面前。
整部電影透過這些真實的人物描述戰爭的無情,以及戰爭中人們的渺小以及無奈,確實很適合那些離戰爭非常遙遠,也不曾拿過槍枝的浪漫主義者用心看看,細細的反省自己對於戰爭的體認是不是太過無知。
我覺得電影最大的意義以及價值就在於此,透過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人們去體會其他你永遠不可能真實體會過的人生,去感受那個場域下的世界是如何的快樂或是傷悲,然後透過那些反思,回扣到我們的生命本身,從中提煉出面對真實世界的養分,或是純粹當成某種借鏡。
「來自硫磺島的信」,確實是一部有意思的二戰電影,就推薦給大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