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近年不斷升溫,暴雨洪水、森林大火、創下最高溫、乾旱等氣候事件造成的衝擊也愈發巨大。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碳排放去年其實下降了大約7%,但影響地表均溫的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卻在去年達到418ppm新高,預計今年就會突破420ppm。
也就在去年COVID-19疫情中,各國陸續宣布國家層級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或「淨零排碳」(net-zero carbon emission)目標,比如日本南韓宣布2050年、中國宣布2060年達到碳中和,若加上2019年就宣布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的歐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0個國家宣告達到碳中和時程,超過100個國家在政策中提及,而2050年是大部分國家設定的目標年。
什麼是碳中和?
簡單說,就是一個國家或企業用各種方法抵銷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排放量,達到淨碳排放為零。
方法有哪些呢?
比如購買碳信用(carbon credit)或碳權,植樹造林,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使用低碳、零碳排的能源,甚至是使用把碳從大氣中捕捉回來的技術。
舉例來說,今天辦一場符合防疫計畫的碳中和會議,參加人數20人。
1.計算所有活動中會產生的碳足跡,從食物、電力、場地布置、交通到會議使用的耗材,並避免一次性裝飾。
2.提出碳足跡中和計畫書,經第三方確認。
3.購買本土或境外碳權抵換,註銷碳權額度,再經第三方確認,達成碳中和宣告。
未完,待續。
#農業民生立委
#碳中和會逐漸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
圖片:DH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