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身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污染國,中國7月啟動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中國碳價首次浮出水面。
「排碳有價」概念勢不可擋,不過與大多數碳定價系統一樣,中國碳市場也將是「邊做邊學」的過程。開市過了一個月,未來他們將面對哪些潛在挑戰?碳價能否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 #碳市場 #碳價 #碳排 #污染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00 清潔能源倒逼天然氣價格 06:38 碳權可能變國際貨幣? 11:39 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過程 19:46...
碳定價 碳交易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業界都在談能源轉型…】
全國工業總會近日發表「2021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針對68個議題,提出206項政策建議,今年針對穩定供電部分,則少見的 #未將核能發電列為重點建議。
白皮書指出我國能源政策以「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為方向,但檢視目前目標,再生能源開發進度落後,應檢視太陽/風力發電進度,並加強分散式的電網管理、建立大型儲能系統,#對於核電則建議採行備而不用的策略,增加電力調度彈性。
同時白皮書也提到,目前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已受國際關注,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歐盟計畫在2023年課徵碳關稅。
我國至今卻尚未建立碳排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定價機制,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減碳目標遠遠落後國際,未來產品出口除可能遭課碳關稅外,還會因碳足跡過高而被排除於全球供應鏈外。
面對世界各國相繼訂出碳中和時程的壓力,工總建議政府應發展綠色經濟,制定新氣候法案、或大幅翻修現行法規,宣示明確的氣候政策及具體作為,引導產業轉型方向。
#重啟核四17不同意
在沒有1個縣市願意收留核廢料的情形下,核四已經是能源轉型的路上被淘汰的選項,投入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發展,才是更加永續環保的方向。
面對突如其來的缺電危機,核四重啟需花10年以上的時間,應變速度最慢的核四絕對不是解決方案。
台灣的能源轉型要成功,非核家園勢在必行,12/18的核四公投,請與綠黨一起堅定投下不同意!
延伸閱讀:
全國工業總會,2021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t.ly/KWp8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碳定價 碳交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政府不急,急死產業
這幾天利用假日看了2021工總白皮書,產業界很清楚台灣是個海洋國家,要跟上全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化。今年白皮書大量提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碳關稅、再生能源等關鍵字,企業很靈活地從危機中看到轉機,要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但政府卻好像活在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的舊思維。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
1. 淨零碳排/碳中和:今年提到40次,去年完全沒提到。
2.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地球暖化:今年提到44次,是去年7.3倍。
3. 碳關稅、碳稅、碳費等:今年提到148次,是去年16.4倍。
4. 再生能源/綠能:今年提到124次,是去年1.7倍。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排碳大國,一年排碳2.6億噸,是全世界第21名,平均每人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2.6倍。
國際大廠(蘋果、Google等)都要求供應鏈2030碳中和,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近4成,國內八大科技龍頭已經組成「氣候聯盟」,產業自我要求,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碳定價。
依照估算,2026年歐盟碳關稅可能漲到70歐元(等於每噸碳2,300元台幣),如果台灣自己不課碳費/碳稅,出口到歐盟就會白白被拿走5千億台幣,不如把錢留在國內協助企業減碳、綠色轉型。
工總的白皮書說「我國經濟命脈是出口貿易,並與國際供應鏈高度連結,對於及早因應與布局已 #刻不容緩。」「我國企業已經明確感受到 #立即的壓力,卻未見政府規劃協調完整的碳排制度,遑論碳權交易機制。」,產業界已經火燒屁股,政府還在睡覺!
但是,我在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歐盟即將課徵碳關稅,經濟部的對策是什麼?經濟部長卻回答:影響不大。政府與產業界就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恐龍時代的經濟部,遠遠落後循環經濟的全新局面!
民眾黨版《氣候變遷法》四大主張: #行政院層級統籌機構 #各階段減碳目標入法 #先碳費後碳稅 #弱勢產業與民眾的公正轉型,積極回應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碳關稅、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的迫切需求。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在英國召開,台灣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升級成《氣候變遷法》,2050淨零碳排、碳費/碳稅都應該入法,積極協助產業轉型。
政府還在睡覺,9月25日青年朋友已發起氣候大遊行,全民一起站出來叫醒政府!
-----------------------------------------
#壁如小學堂
1.碳中和:透過各種方式,仍無法減下來的自身排放量,還要用種樹、碳吸附、封存、或購買碳權憑證等手段來抵銷。
2.碳定價:每排放一噸碳,都要支付相應價格,有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市場機制,把外部成本內部化,來促進低碳轉型。
3.公正轉型:政府應協助弱勢產業、民眾的能源轉型成本。
碳定價 碳交易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00 清潔能源倒逼天然氣價格
06:38 碳權可能變國際貨幣?
11:39 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過程
19:46 碳排放商品化的背景
21:33 碳配額價格漲近3倍
💡加世光為Line好友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http://nav.cx/2NuwkCF 或是ID搜尋 @islllight加入好友 (記得前面要加@)
💡成為金鐵桿,收看會員獨享“乾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m095p7ZHRS1njmQ1wkgCg/join
*注意只有金鐵桿及以上等級才能收看每日獨享專題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9U75u7olVk/hqdefault.jpg)
碳定價 碳交易 在 【報告分享】2022年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 ... - 綠色經濟研究 ... 的推薦與評價
那就是全球碳交易的收入首次超越了碳稅。 碳排放交易機制會視市場的需求調整價格, 因此,相較於碳稅,它更能夠正確反映出環境市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