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一家冷儲存媒體的廠商大做廣告,其中提到「磁帶保存不易」,指磁帶的壽命「通常」只有 5 到 7 年⋯⋯
這種說法也不能說錯,如果在一個不受控的艱難保存環境之下,不只磁帶保存不了 5 到 7 年,可能連磁碟的資料可靠度都會受到影響!
但事實上,「現代的磁帶技術,擁有比傳統磁碟機更好的可靠度。如果比較 BER(Bit Error Rate,位元錯誤比率),光碟是10的-12次方,磁碟是10的-16次方,快閃 SSD 是10的-17次方,而 LTO 是 10的-20次方。」純就資料可靠度來說,企業用磁帶是最好的。重點在於「這取決磁帶本身的品質與保存磁帶的環境因素,磁帶保存環境的優良與否對磁帶的正常運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考量到資料長期保存,那麼儲存媒體保存的環境是務必要規劃、而且絕對重要的因素!
「磁帶儲存」的推薦目錄: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新聞] 磁帶不死:IBM與Fujifilm開發單匣220TB容 的評價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伺服器為什麼要用磁帶機儲存??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YES先生愛花錢|磁帶機|LTO|花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問題] 卡式錄音帶有容量嗎?? -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磁帶儲存 在 [問卦] 光碟片484越來越少人用了? 的評價
磁帶儲存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TO 磁帶使用概況調查的 ESG 報告下篇,因為有其它較具時效性的資訊插隊,所以與上篇隔了稍久的一點時間。
這些年來的發展,對大部份的企業資料中心來說,雲端儲存幾幾乎已經成為磁帶儲存唯一的競爭對手(在某些特定的應用/產業光碟儲存似乎更為普遍)。但無論經過多久的時間,雲端儲存的成本、效能與安全性,似乎依舊是企業用戶最在乎的考量因素,但這些因素從雲端儲存的第一天開始,就始終沒有變過。
但有趣的是在一般企業資料中心互為競爭對手的技術,到了超大型資料中心反而成為互補的合作夥伴。所以任何一個技術端看它是否適用? 從 ESG 這類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與應用某一項技術的,參考別人的觀點,也許自己會產生一些新的、不同的看法!
磁帶儲存 在 台灣企業儲存技術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假日早上好,我的朋友們!
今天的 #假日讀書時間 繼續來吹水一下磁帶儲存!原本在我的認知中,未來的磁帶儲存大概只會存在於(超)大型企業中,不過日前跟 Mr. Yes 的一番聊天後,大大巔覆了我的想法!
不可諱言的,一般的中小企業是不太可能會有數百 TB 的資料需要被保存,數位影像本來就是一個儲存消耗量大的市場。但同樣地的產業,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認為保留大量的原始影像資料是必須的,這完全取決於「資料是否具備長期保存的價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資料量極大的話,磁帶儲存肯定是一個高性價比的選項。例如在人工智慧運算平台上,台灣杉二號就有極大量的磁帶儲存用來長期存放運算結果的資料;即便理論上這些資料並非完全無法重製,但重製需要時間與運算資源,直接將結果保留在磁帶上會是一個更佳的方式。
磁帶儲存 在 伺服器為什麼要用磁帶機儲存??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磁帶 必須妥善保存於合適的環境中,不然可能會讀不出來...硬碟雖然有本身機械故障的風險,但似乎還是遠比磁帶穩定。 3. 以今天sata 硬碟的價格來看 ... ... <看更多>
磁帶儲存 在 YES先生愛花錢|磁帶機|LTO|花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每次都拍這麼多素材怎麼辦?YES先生提供有質感的作品同時所產生的數位檔案也不少10年來這麼多對新人的回憶終究要有個穩定的 儲存 的方案才完整今天就帶 ... ... <看更多>
磁帶儲存 在 [新聞] 磁帶不死:IBM與Fujifilm開發單匣220TB容 的推薦與評價
磁帶不死:IBM與Fujifilm開發單匣220TB容量的磁帶儲存技術
IBM及Fujifilm再度展示最新的磁帶儲存技術,可在每平方英寸的磁帶上儲存1230億位元的
未壓縮資料,一個手掌大小的磁帶匣便能存放220TB的資料量(2的40次方),是最新磁帶
儲存標準LTO6(Linear Tape-Open, LTO)可儲存容量的88倍。
雖然磁帶儲存裝置的存取速度很慢,但這卻是最便宜的儲存方案,相較於硬碟儲存,磁帶
的成本約只有1/15,因此有些企業仍然利用磁帶來儲存大量且不常用的資料。而雲端儲存
的價格隨然逐年降低,但尚難以與磁帶儲存相抗衡。根據Coughlin Associates的估計,
現階段全球約有500EB(2的60次方)的資料量仍存放在磁碟儲存系統上。
220TB大約是1.39兆的行動文字訊息,或是2.2億本書的文字,大概要長達2200公里的書架
才能裝滿這些書。
IBM一直沒有放棄磁碟儲存技術,該公司的科學家與Fujifilm持續共同研發磁帶儲存技術,
以提昇磁帶的儲存密度,從2006年迄今,雙方已4次公布在相關技術上的突破,不論是在
磁帶匣的尺寸或是可儲存的容量皆日益精進,從2006年的8TB 、2010年的35TB、2014年的
154TB到今年的220TB。
不過專家認為,相關技術可能在幾年內都不會商品化,就算商品化可能也無法達到原型機
所呈現的最高儲存容量,但此一結果的確展現了磁帶儲存密度未來也許還能繼續增加的潛
力。
IBM則指出,位於瑞士的ETH Zurich大學已使用IBM的磁帶技術提供備份及回復服務,該公
司也計畫在今年5月舉行的Intermag會議對外展示及說明此一技術。(編譯/陳曉莉)
iThome
https://www.ithome.com.tw/news/95124
心得:
話說以前還真的在某個單位的機房看過磁帶機呢
雖然磁帶機對一般消費級市場比較陌生就是了
不過單匣220TB還蠻強大的就是了
--
「知足常樂,笑口常開。」
Don't forget to Smil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16.1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428760560.A.673.html
※ 編輯: defeatshame (36.232.116.148), 04/11/2015 21:56: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