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著是否要使用 #集點制度 來獎勵孩子
因為覺得有些行為和習慣,應該是建立他們自動自發去做
而不是用獎勵或誘因去push他們去做
但最近因為豆豆寫字常常因為不認真
被老師畫好多紅線
老師也在聯絡本上希望我能多督促豆豆寫字
老師說,豆豆認真寫是可以寫的很好的
但就是缺乏動機
想想,那不如來實行一次
先給他一個要認真寫字的動機
再來看能不能建立他好好認真寫字的習慣吧🥺
我查了一些資料、關於父母在使用集點制度時要注意的地方、也歡迎有經驗的爸媽一起討論分享喲~~
✅哪些行為適合用集點制度呢?
例如一些孩子們做的到,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類的行為,或是不複雜的行為建立或改善。
像是:把功課寫到老師打勾勾、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洗碗、等等…,可以透過提供孩子外在的誘因,可以增加好行為的頻率,或是取代壞行為
✅集滿了之後的獎勵,要跟孩子一起討論決定。
例如豆豆會希望集滿之後,希望我帶他去一間他一直想去的桌遊餐廳,或是買一個他一直很想要的機器人、玩電動半小時等等…,爸媽可以斟酌討論看適不適合他們,不過記得一定要和孩子們討論,確認是他們想要的、在乎的,而不是他好不容易集滿點數,結果卻換來一個他不喜歡的東西…
‼️物質性獎勵也有退場機制
實施集點制,難免也會擔心小孩會不會變得太功利、做任何事之前先問有沒有點數,或是胃口愈養愈大、獎勵愈要愈貴,所以一定要記得物質獎勵之外,也不要吝於讚美,搭配「社會性獎勵」,像是擁抱、親吻、讚美、鼓勵、微笑等,而後再慢慢減少物質性獎勵~~🤗
#物質獎勵記得勿給多給久
才能啟動孩子大腦的主動動機喲!!
#獎懲是一種過渡
終點是不需再使用獎懲~
#獎勵制度 #代幣制度 #小孩獎勵
社會性獎勵 在 活力體操·米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集點換禮物制度大概實行快一年了,我們好開心,常常看見孩子訂下「目標」然後努力達標(當然越少請假就離目標也越近)。
但是,也會遇到家長覺得點數很高、禮物項目不喜歡、點數不見要求補上的...
其實,設置點數換禮物的用意是希望孩子了解集點的用意,「成果」都是必須靠累積而來的,如:身體能力、自身智慧、生活經驗、任何的學習項目。
還要孩子懂得愛護、珍惜、負責任的態度,從自己的身體、集點本、禮物,每個環節.....都是我們最想給孩子們的人生哲學。
所以,希望家長們都能一起配合,也給我們一個讓孩子學習負責任的機會,您的一句「這禮物我們不希罕、這禮物我們不喜歡、集點是因為教室想賺更多學費」說一句這樣的話只要二秒,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是無限大。
我們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寶寶一樣,也要請爸爸媽媽們,多多用「正向話語與行為」陪伴孩子成長與學習。
Ps.盈利當然是必然,但是我們絕對不是商業化教學為導向。
❤️❤️❤️
以下擷取自:吳宜樺 職能治療師
孩子看見點數累積的過程,會產生「還差一點就完成」「我做得到」的信心。而且,將完成集點的卡或表格保留下來,「對父母來說,以後稱讚孩子時有具體行為做依據;對孩子來說,是成功的經驗,也是自我的肯定」。
「物質性獎勵可以給,但切勿給多、給久,必須有退場機制,」徐瑜亭說。除了給點數和物質性獎勵,也不要忘了搭配「社會性獎勵」,像是擁抱、親吻、讚美、鼓勵、微笑等,而後再慢慢減少物質性獎勵。
吳宜燁表示,孩子透過「環境」建立自我的認知,做了某件事之後環境給予的回饋,會形塑他對自我人格的認知。
社會性獎勵 在 B Circle - 給獎勵也要有技巧!獎勵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主動性 ... 的推薦與評價
獎勵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主動性 很多父母都到知道要獎勵孩子,但大家又會擔心, ... 原則3、社會性獎勵給點數時,還要給口頭讚美或擁抱等肢體上讚美,讓孩子加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