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辨識 IC 廠神盾公告,已透過盤後鉅額交易,處分所有敦泰普通股,處分利益達 53.26 億元,遠遠超越上櫃以來的累積獲利 28.74 億元。
#神盾出清敦泰持股
#賣股比本業還賺錢
神盾本業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外資續買一場誤會嗎
昨天大盤重挫給大家上了堂震撼教育,我記得昨天早上就有提醒大家,台積電外資出現連續賣超,鴻海外資怎麼買都上去,可能有漲不上去的疑慮,但有趣的是下午四點看到三大法人進出,也是狠狠打臉,外資還買超32億,而且期貨外資未平倉口數也沒有大幅減少,連賣兩天的台積電甚至轉為買超1132張,鴻海(2317)更是不離不棄,買了43582張,簡單來說台股指數跟台積電的走勢幾乎如出一轍,台積電遇到300的整數關卡與月線的支撐,大盤也是在前波起漲區與月線的支撐,只要台積電不破300,大盤大概也會撐在月線,但是上櫃指數已經連跌了四天,今天回測141.21的季線,我認為如果之前有強勢股,已經預先回測半年線的位置,其實反而蓄積搶短的能量。
如何看財報
昨天盤前幫大家分析PCB族群,果然昨天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財報的威力,外資昨天積極買超的華通,我說過在三率三升的狀況,今年提高到3.3元,明年更有券商調高到接近四元,挑戰前年的高點,也帶動欣興(3037)的比價,而PCB股王的健鼎(3044)外資也大買了4735張,周六的演講也有跟大家說,不過連續大漲兩天,追高宜慎。
其實怎麼解讀財報真的是一門學問,就像一樣是財報不好,我對可成的疑慮就比較大,原因是毛利率竟然回不去去年的四成了,但是今天有一家重量級公司也出現地雷式的財報,就是鴻海集團的GIS(6456),單季毛利率跌到6.54%只賺1.13%,都是近年的新高,只看數字大家一定嚇死,但是內行人看門到外行人看熱鬧,原來是提列12億的FORCE TOUCH的設備損失,第一不影響現金流,第二又是一次性的損失,如果你把一次性損失加回來,你才會發現GIS第四季本業幾乎快賺了4元,十月營收又持續增加,今年雖然因為一次性提列,可能只賺一個股本,但明年理論上會回來12元的實力,所以今天的財報利空,就不失為撿便宜的機會,所以大家都在看財報,但如何看就變得很重要。
好數字要看內涵
就像大家今天會發現媒體大幅報導威剛(3260)與群聯(8299)的獲利大幅跳升,其實威剛與群聯或是旺宏(2337),第三季獲利跳升的原因都一樣,就是庫存的價格回升,但大家仔細想想,第四季記憶體的報價還會再漲嗎?那是不是第三季就是最好的一季,所以獲利絕不是單季財報乘以四,反而要考慮如果位置在高的地方,會不會跟旺宏一樣出現利多出盡,當然這兩檔位置不算高,所以也許還有慶祝行情,但要了解獲利的重點。
就像最近有一檔飆股是我們在底部就提醒大家的IC設計轉機股,就是九暘(8040),因為媒體報導前三季賺2.34元,股價連續跳空漲停,在底部的時候我們就寫過,公司進行減資獲利轉虧為盈,當時股價十元不到,現在都快20了,要不要追,當然不要了,為什麼,因為前三季的營業淨利只有218萬,也就是2.34元幾乎全都是業外,當然公司毛利率提升,本業轉虧為盈都是事實,但是如果漲到20元以上,大家不妨冷靜地思考,一個財報多重解讀,就看大家夠不夠認真去看期中的內涵
今天一樣會在盤後解讀財報與法說,昨天GOOGLE發信系統有問題,所以請上周有購買演講的朋友,直接點連結,絕非我們沒錄,今天我會一口氣參加櫃買的神盾、茂達跟精測的法說,會再回來錄影跟大家報告,祝大家操作愉快。
神盾本業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自 @Michael yen 之文章
錯認本益比,賠錢不甘心;
買在高本益比時,賣在低本益比時。
我文章中常常鼓吹 “基本面才是股價最忠實的朋友 “,就有網友寫文來投訴,他說他就是誤信「基本面」,才讓他賠了一屁股。
這讓我很詫異,經過一番了解後,才知道他所認定的 "基本面" 就只有本益比,而且還是去年的本益比;於是找到病根,大惑終解,我想很多自以為用基本面為選股考量的投資人,對本益比的誤解,會讓他慘賠的莫名其妙,所以今天來跟大家談談“本益比” 這個話題。
本益比是股價除以每股獲利得到的數字。若是一家一般股份公司本益比的倒數,就是投資這家公司的年度投資報酬率,收益率越高的公司,表示越值得投資。
本益比是代表一支股票它長期賺錢的能力,請注意到是長期,而非指的是某一年或是某兩年;因此台股中,有資格用本益比來估量投資價值的公司,只有很少數的績優股,如台積電、
鴻海、大立光、台塑、統一超 …,因為不論景氣好壞,甚至金融海嘯,他們每股的獲利數字有一定基底, 絕不至於豬羊變色;而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的股票,如之前所提的景氣循環股,供需失衡股,以及有大筆業外收益的股票,都不要誤用正常的 "本益比”來估算股價,否則會死得很難看。
我們對”本益比” 要具備的正確認識是 :
1. 本益比的計算基礎,是用今年甚至是明年的每股獲利估算,而不是去年或是前幾年已經公告的數字。
2. 估算本益比要以本業獲利的數字為主,而業外收益的部分要分開計算。 例如 : A 股的本業獲利今年預估有 EPS 3 元,因 A 有土地交易或處置子公司股票的獲利達 EPS 5元,法人給予這
支股票的本益比認定是 12 倍,因此這支股票的合理股價應該在
3 X 12 + 5 X ( 1- 2 之間 ) = 41- 46,而非 ( 3+ 5 ) X 12 = 96 元, 所以當股價來到 50 多元的價位,還有人喊便宜,EPS有 8 元,股價可以上看百元時,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南亞科股價恰巧可用此法,千萬別把華亞科的釋股獲利當作本業獲利來合併計算。
3. 有技術優勢,所作的客戶與市場也都是市場的主流,業績與獲利都能每年大幅成長的個股,可以給予較高的本益比,例如大立光。 而像營建,國內實體通路,電信服務業者,銀行業,將面臨由於台灣內銷的消費力下滑,市場規模受限,服務差異性有限,本益比也會有下修的風險。
4. 對於新興的產品、技術、服務趨勢,不可以用正常的本益比來估算股價,否則會錯失股票大幅上漲的獲利空間。
如 : 生技開發股,新藥股,有特殊智慧財產權的股票,以及有未來龐大應用前景的科技股,如去年的神盾股。
5. 毛利率高的股票,代表這家公司具有強勢的訂價權或是特殊有競爭力的成本結構,所以會被評予較高的本益比。
6. 股本較小型的股票,較有股本擴張成長空間的聯想,所以一般會被評予比同類股票較高的本益比。
7. 具有強勢的客戶或通路,甚至有名人的加持 ( 郭董, 川普 ),會被評予較高的本益比。 如 : 蘋果概念股應該比 OPPO 概念股的本益比高; 另外,如特斯拉概念股。 華廣的血糖測試機,也因為有大陸的騰訊的微信網商通路加持,而股價有強勁支撐。
另外,面對低本益比的股票,千萬要了解它之所以低的原因,是因為獲利提升所造成,才可以考慮投資;千萬不要因為是,大盤不好所造成的股價下跌,導致的本益比變低,而動念想去投資它。 因為 “可憐之人總會有可恨之處” 的,不要到時發現,才追悔莫及。
我想在市場待得比較久的人,會有一個壞處是,投資人不知不覺會對自己曾經投資的或是知名度高的股票,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價位概念。 如果哪一天大立光跌到 2000 元,或許很多人會以為很便宜了而去買進,沒想到股價卻一去不回頭; 之前的 TPK,宏達電,也是曾經的鳳凰落入平常百姓家,至於他們能否重返榮耀呢 ? 想想他們曾經的好哥們 勝華,NOKIA、MOTO,如今安在 ? “此情可待常追憶,只是現在已惘然 …” 做股票,永遠向前看才是王道 !!
PS : 以上只提供個人的觀點,由於所知有限; 請投資人務必獨立判斷, 自負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