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贈書
期許像新宿二丁目般,成為夜裡守候的燈
二○一六年,臺灣同婚議題浮上檯面。不再是作家白先勇的小說《孽子》裡,同志只能偷偷摸摸的在二二八公園探索,追求一個邂逅與慰藉,同性戀這三個字,大量出現在各大新聞、社群媒體上。
那時支持方與反同方,兩方吵得沸沸揚揚,甚至曾發生力挺婚姻平權的參與者,途經中山南路,只因手持彩虹旗,竟遭高唱守護家庭價值的不明人士攻擊,肋骨硬生生被踢斷。
同志運動一刻不得閒,首先是追求多元平等真愛的婚姻平權大平台(現為合法立案之彩虹平權大平台),以「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在立法院青島東路上集會,期許婚姻平權直播公聽會能被重視。接著則是下一代幸福聯盟在凱道發起的反同婚大遊行,以及大平台號召的「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每一場活動,都讓同性戀三個字,深刻的被認識。
夫夫之道YouTube頻道,就是在這樣撕裂的社會氛圍下,於一堂時任世新大學廣電系江亦瑄副教授所開設的社群媒體選修課中誕生。當時老師還憂心的再三詢問,真的要以男同志伴侶為主題創立頻道嗎?擔心我們會受傷。
我的伴侶里歐回應她:「同志朋友在生長的過程裡,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不理解與攻擊,從外型、聲音、氣質乃至於性傾向,只要你與他人不同,身上任何地方都能成為被傷害的理由。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想藉由頻道,讓大眾好好認識我們,認識同志或者LGBTQ的所有人,與大家都是相同的。」
時光匆匆,轉眼間臺灣同志婚姻專法已邁入第二年。越來越多的LGBTQ朋友們,從夜晚的二二八公園,走到白天的各行各業。從雜誌與網路初期的試探,到現今各種多元的社群林立,出櫃不再是避而不談的禁忌,喜歡同性,也不再只是長輩嘴裡戲謔的鄉野逸事,而是實實在在的活著,正正當當的被理解。
《我離開以後,請把我撒在新宿二丁目》書中的人物與故事,能讓你一探日本對於多元群體風氣的轉變,乃至於每位人物的選擇,與選擇後的結果,但都離不開新宿二丁目。縱使在他們眼裡,乾淨明朗取代了夜晚的多彩與淫靡,迅捷的科技使人感嘆再也回不去當時的純樸與真摯,然而新宿二丁目,就像他們心中的烏托邦一樣,是永遠守在那裡,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在夫夫之道逐步向前的這段旅程,不論是網路或現實的相遇,人與人之間,也藉由自媒體多了交會與交心的所在。那些只敢說給自己聽的話,對自我認同的不安與疑慮,都在這裡傾訴和釋懷,我們不一定相見,但我們得以互相照顧。
然而平權這條路仍有許多未竟之事需要繼續努力,我們也會用各種方式陪伴在大家身邊,如同新宿二丁目陪著那個時代的LGBTQ,從過去到現在直至未來。在每個人茫然失措、對生活感到氣餒時,一轉身,還有一盞燈守候著。
----------------
以上文字,收錄在《我離開以後,請把我撒在新宿二丁目》一書當中。
也是夫夫之道第一次收到撰寫推薦序的邀請,別具意義也謝謝任性出版願意給予我們機會。
這本書7/27正式在各大通路出版,非常好看,能體會到日本在LGBTQ+這條道路上的各種故事與歷程。
也因為是第一次寫推薦序,我們爭取了三本想要送給小洋蔥們!
只要將這則文章【公開分享】出去,於【此圖文標註一位朋友並留言】,
我們就會抽出三本書並附上我們的祝福小卡。熱血追奧運的日子,讓我們也同時沉浸在閱讀的美好世界裡吧!(活動於8/6晚上2100截止)
#我離開以後,請把我撒在新宿二丁目
「禁忌時代邂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夫夫之道Fufukno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普雷] 禁忌世代:邂逅Afte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After 觀後感(微雷 -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After (2019) 禁忌世代:邂逅預告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_ 線上看- Gimy劇迷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after線上看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after線上看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的彩蛋和評價,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的彩蛋和評價,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 - 探索| Facebook 的評價
禁忌時代邂逅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當「腐」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 #BL文本的系譜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李長潔 😍
.
這一集的標題被兩部BL日劇佔滿<3 雖然我完全不是腐世界的人,但也因為近年的幾部BL(boys’ love)電視、電影作品,被開發出一條新的道路。從前看過中國的網路劇《#上癮》才接觸到這種以女性為主要收視群眾的同志作品(到底可不可以叫同志作品呢?),而在BL原生地製作的《#大叔之愛》(2018)、《#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2019)、《#昨日的美食》(2019)、《#腐女不小心跟gay告白》(2019)、《#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2020)等。
.
從文化研究的觀點來看,圍繞著BL文本所構成的腐文化社群,有著某些特定的身分認同、文化實踐,像是「可見」與「不可見」的現身,而閱讀BL文本則是一種對傳統、固定的性別互動的逃逸和抵抗。更有趣的是,BL文本在台灣的發展是與言情小說、少女漫畫、漫畫王、租書店密切相關。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是30歲的魔法師(?)
▶ BL文本的起源
▶ 日本現代文學奇書 - 少年愛與A感覺
▶ 腐文化裡的身分認同與實踐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從漫畫租書店開始的台灣BL羅曼史
▶ BL次文化的大眾化
▶ 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u1qkokj0r0875i8aqkdyj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Z8MHglWFr5CtmvuE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QoXWGTZkP3iZWmK6CZ6lM?si=qqdfvszSQLu4GGW3Gz99T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V3KKvZ
|
///// 完整論述 /////
.
▓ #BL文本的興起
.
近年的動漫影視作品吹起一股BL風(boys’ love),無論是日劇《大叔之愛》、《如果30歲還是處男 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還是台劇《紅色氣球》、《越界》,或是有點久以前的中劇《上癮》,更有一堆泰劇。耽美男色的作品,成為某種大眾流行文化的類型,也擁有大量的女性觀眾(姨母們、腐女們…),甚至跨域到更廣大的閱聽眾。談到BL文本,就不免地還是要回到日本文化的脈絡中來理解其生產。
.
一般來說,日本女性小說家森茉莉的《戀人們的森林》(1961)、《枯葉的寢床》(1962)可以說是BL文本的濫觴。雖然在60年代的少女漫畫裡,就有性別越界的例子,例如池田代理子、手塚治虫。但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1976)才可以說是少年愛漫畫的骨灰鼻祖作品。該作品帶有古典、西歐風情,以尚未發育第二性徵的少年為主角,劇情相當煽情。也就是說,在70年代,日本少女漫畫的領域接納了少年愛文本,進而80年代時,少年愛類型漫畫正式成為少女漫畫的子類型。
.
直到90 年代日本《B-Boy》雜誌為與先前沉鬱耽美或具有情色元素的男性同性愛作品區隔差異,提出「ボーイズラブ」(Boys' Love)一詞企圖將出版品設定為明亮輕快喜劇收場的男性同性愛漫畫,雖最後未能收效,卻使得BL一詞成為後來所有男性同性愛作品的代稱(楊曉菁,2005)。若說耽美與BL有甚麼區分,可能有「名稱」、「風格」、「敘事」三種區分,甚至,BL指稱更加通俗的文本流行。
.
▓ #少年愛的文學起源
.
然後再來看一下少年愛概念的系譜,可從稻垣足穗《少年愛的美學》(少年愛の美学)裡見到軌跡,其指出作家森茉莉,是耽美小說的起源,她的小說《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寢床》,開啟了女性描寫男同性戀的文學類型。稻垣足穂,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提倡感受生活中的一切,躍入事物本身的直觀與觸發。1969年以《少年愛的美学》獲得由新潮社推動的「第一回文學大賞」。
.
《少年愛的美學》裡蒐集大量東方與西方的少年愛(Knabenliebe)、同性戀資料,也對其進行詳實的解說、細微的敘述,尤其是描繪男性對少男的慾望,少年愛大抵也與日文中的「若眾道」相稱(劉靈均,2019)。《少年愛的美學》的核心論述是「A感覺」,他認為,人的快感包含肛門(A=anus)感覺、陰道(V=vagina)、陰莖感覺(P=Penis)、口腔感覺(O=Oral),廣援博引古今中外對於性快感的描寫比較,並且將其用以解釋對美少年的愛之美好(高橋孝次,2010)。
.
「A感覺」的論述,明顯運用精神分析師Sigmund Freud的「反覆說」,他將人做為一個由口到肛門的構器,A感覺是快感的原初,V感覺則是A感覺的派生,P感覺是V感覺的翻轉,那O感覺的進食行為也是性快感的一環。
.
所以,稻垣足穗論證到具有A感覺的少年是性的基礎。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到底在講什麼(@@)。總之稻垣足穗認為「A感覺」是「失去的」,其正是「對某種失去的東西的鄉愁」,無論是性的歷史性、現代人的快感、日本傳統中的若眾道。無論他的理論架構你能不能接受,或是感到貶抑女性不合乎性平,這本「奇書」的確理論化了日本現代的美少年文本,奠定男色審美的趣味,也提供了某種具有歷史地位的文學解讀。
.
▓ #BL文本與腐女社群
.
記得好幾年前上社會學課的時候,有一組同學彙整了100大重要的BL動漫作品,我只認識《純情羅曼史》、《世界一初戀》,並且對這些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分析。口頭報告時,她們雙眼燃燒出灼熱的視線,說明為何某些作品是「必看」。那時我第一次見識到「腐女」的力量。
.
所謂「腐女」(應該不用解釋了吧),源自於日文中的「腐女子」(fujoshi),最早出現在2000年時的「2channel」網路論壇上,延伸著90年代愛好閱讀耽美小說的女性。
.
腐女,指稱喜歡將萬事萬物都解讀為男男同性關係的女性。2005年後,日本媒體開始注意到腐女群體,腐女的名詞正式出現在大眾媒體中。後來,在課堂上,可能是因為我對日本文化的愛好態度,讓很多腐女BL同好們紛紛跳出來討論BL作品,我才驚覺,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喜愛BL。
.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為什麼某些女性讀者會熱愛閱讀 BL?臺灣地區已有若干研究為上述問題提出解答,例如鍾瑞蘋(1999)的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同性戀漫畫閱讀者的閱讀動機包含好奇心、流行感、偷窺感、感官刺激等,閱讀經驗愈多者也可能因社交動機持續閱讀;楊曉菁(2006)、張茵蕙(2007)、及葉原榮(2010)以小規模樣本進行深度訪談,發現女性讀者喜歡 BL 的理由包含對性別刻板印象及父權社會的厭倦與抵抗、對男男曖昧情愫衍生浪漫想像、得以窺視男性/體及性愛情節但可迴避女體成為男性情慾目標等。(轉引自林奇秀,2011)
.
周典芳(2010)的訪談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她指出 BL 故事中的四種關係性
以及三種性表現(性愛描述的特徵)是吸引女性讀者的主要理由:在關係性方面,「對等性」係指戀愛雙方常表現出權力關係的平等感;「多樣性」是故事情節設定與角色屬性相對複雜,充滿各種可能性;「禁忌性」是指悖德的同性之愛具有淒楚美感,讀之可獲得感動與勇氣;「現實性」則是指 BL 讀者對女性向讀物中條件優秀男性搭配條件低劣女性的不認同,相較之下,虛構的 BL 故事反而顯得真實(意謂「條件相當的兩個人在一起才是合理的」)。
.
在性表現方面,「逆轉性」是指讀者在 BL 閱讀中扭轉了一般女性「被觀看」的經驗,成為觀視性愛與男體的主動者;「人間性」是指 BL 故事中的性是有情感、人性化的,不僅是感官的刺激;「配慮性」則是性愛雙方會體察並關心對方感受(即使是虐待式性愛的描寫亦然)。(轉引自林奇秀,2011)
.
而林奇秀(2011)則以「踰越的愉悅」來做為解釋。她以「逾越」概念為基礎,歸納六種「因逾越而愉悅」的閱讀快感。在悖德的愉悅中,讀者逾越以一男一女為主的異性戀體制與社會常規加諸在愛戀雙方身份的箝制;在反抗與逆轉的愉悅中,讀者逾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規範、與桎梏;在控制與匡正的愉悅中,讀者逾越傳統作者相對於讀者、訊息傳送者相對於被傳送者的文本理解模式,奪得積極解讀文本、擺佈文本、改寫文本、或創造新文本的主動權,同時也在這些行動中積極地定義她們心中可愛可親的男性。
.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透過作品與討論,腐女似乎擁有一個想像(也是真實)的文化社群,社群中的人們有種隱藏的規則:低調地喜歡BL,不要讓他人發現身分。在岡部大介(2008)的〈腐女的身分遊戲-可見與不可見的身分〉中,描述了腐女群體的次文化樣態與身分認同。他用Erving Goffman的劇場理論解釋,腐女的現身,不只是一種對自我的看法,同時是社會關係的反映。岡部認為,腐女身分認同在「可見」與「不可見」的戰略實踐中被構成。
.
他們一方面會偽裝(隠れ)成「普通女子」、「低調」,來躲避主流社會、親戚家長、同伴好友的觀察,像是《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ウチの娘は、彼氏が出来ない!!)裡的水無瀨空。但另方面卻會運用「萌語」(萌え語り)、「妄想」(張瑋容,2013),來暗渡自己的喜愛與實踐,像是「攻」、「受」、「總攻」、「總受」的描述,或是描述劇情類型「下克上」、「攻攻」,很多時候也會藉由作品的「類型」(genre)與角色的「配對」(coupling)來表達自身與確認腐認同的存在。
.
學生很愛探詢一個問題,腐女群體究竟跟非腐女群體有何不同?沒想到,還真的有人做這個研究。宋佳的〈腐女的形象調查〉,以大學生358名(男性106 名、女性250名)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腐女們容易受到非腐女與一般男性忽視,但他們接受自己,不在意他人眼光,他們的生活因為BL作品的愛好而感到豐滿充實。我們可以見到岡部所言的「腐女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延伸,腐女的「可見」實踐,有時候是一種對「汙名化」(stigma)的抵抗,也展現腐文化對腐女所產生的意義豐沛世界。其他還有相關延伸出的腐類型還有「腐男」、「腐人」、「腐死鳥」,「腐教」、「BL腦」,也是蠻有趣的討論。
.
從前日本的腐文化社群常遭受批評,愛情至上論展現的,其實只是她們利用來逃避困擾女性的性別議題。不過,直至今日,在性別運動更加顯著的現在,透過對BL文本的接觸、對同性愛的BL式認識,讓許多腐女、腐男們願意更進一步地去認識同性戀群體的真實生活與權益。
.
▓ #90年代的租書店 #台灣的BL文本殖生
.
回到台灣的BL文本,其興起與日本的耽美文學有極大的直接連結。對於台灣的少女來說,言情小說是很重要的浪漫啟蒙、性愛啟蒙。這個文學領域,讀者、作者、編者都是女性,性別化產業的特色得以令其充分演繹台灣當代女性的愛慾想像(有別於瓊瑤)。自1990年代初期,這個產業成熟完備,然後以「租書店」、「網咖」、後來有「便利商店」作為重要的傳播場域。有著時代性的意義。(楊若慈,2012)
.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與日本 BL 文化之所以產生聯繫,乃是因為二者共通的主要傳播與流通場域,也就是台灣獨有的漫畫租書店使然。女性讀者們在漫畫租書店,閱讀消費這些平價、淘汰率高、收藏價值低、故事公式化的文學商品,BL類型的漫畫文本也影響到言情小說的閱讀嗜好,開始有日本BL輕小說出現,也有台灣作者出版BL言情小說,例如知名的《烈火青春》系列。台灣的女性讀者亦逐漸發展出看BL漫畫的喜好。(楊若慈,2012)
.
而言情小說的BL文本,並非與同志文學相同,白先勇的《孽子》、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吳繼文的《天河撩亂》。同志文學某個程度上,還是比較真實地、寫實地表達著同性戀主體與群體的內心刻劃與社會處境。但BL文本則聚焦在男男之間的戀愛關係,較不牽涉到社會處境,各種阻礙困難都可以在愛情的力量中,被迎刃而解。
.
▓ #BL文本的大眾化 #推一部日劇
.
近年有許多電視劇推出以BL為主題的作品,或是原著,或是改編漫畫,也造成了一股「賣腐」風潮,這個賣腐以異性戀男主角為CP,打造各種BL浪漫幻想,也更將BL文本從次文化推向主流。
.
BL劇不是同志劇,可以想想那些歐美的同志電視劇,如《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那是真真實實給同志族群欣賞的戲劇(不過,這個時候應該要問問腐人類們,看到同志劇的感覺是甚麼)。
.
談談最近看的一個奇妙的BL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這個設定實在是太神奇了。故事中的異性戀直男男主角,身處在以BL為架構的世界中,為了防止自己陷入戀愛,因此努力的在避開各種 BL 漫畫裡的套路,避開一切有可能會被「掰彎」的場景。有時候想避卻避不了,套路與反套路的攻防戰,就在男主角戰戰兢兢的防堵中出現趣味。
.
只要兩個男人對到眼,就會展開命運之戀的世界!小混混和乖乖男餐廳的邂逅,明明不怎麼美好卻會被腐腦和戀愛濾鏡看成浪漫的狀態。其他像是「路倒的陌生人」、「聚會裡跟你一樣無法進入狀況的男子」、「隔壁跟你借筆記的男子」,看著男主角不斷地解釋各種腐場景,也讓我好好地學習了一番。
.
可以更令人深思的是,如果我們把劇名改成「絕對會變成異性戀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異性戀的男人」,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同理心地思考身處於異性戀世界中的同志朋友呢?
|
#參考文獻
.
1. 高橋孝次. (2010). 『少年愛の美学』 とフロイトの反復説. 千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1), 1-14.
2. 劉靈均. (2019). 從東亞少年愛到台灣同志: 吳繼文《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與須永朝彥. 台灣學誌, (18), 43-64.
3. 楊曉菁. (2005). 台灣 BL 衍生 「迷」 探索.
4. 岡部大介. (2008). 腐女子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ゲーム: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可視⁄ 不可視をめぐって. 認知科学, 15(4), 671-681.
5. 宋佳. (2015, September). 腐女子のイメージ調査. In 日本心理学会大会発表論文集 日本心理学会第 79 回大会 (pp. 2AM-025). 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心理学会.
6. 楊若慈. (2012). 性別權力與情慾展演: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研究 (1990~ 2011).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150.
7. 張瑋容. (2013). 從 [BL 妄想] 看另類情慾建構-以台灣腐女在 [執事喫茶] 中的妄想實踐為例. 女學學誌: 婦女與性別研究, (32), 97-133.
8. 林奇秀. (2011). 腐女的閱讀逾越/愉悅感 BL (Boys’ Love) 女性讀者閱讀經驗分析.
9. 張茵蕙(2007)。薔薇纏繞十字架:BL 閱聽人文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10. 葉原榮(2010)。王子的國度:台灣 BL(Boy’s Love)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11. 鍾瑞蘋(1999)。同性戀漫畫讀者之特性與使用動機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禁忌時代邂逅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3月號 電影訪問預告||
這個時代,同性戀不再是禁忌,與同志議題相關的影視作品頻出,越來越多年輕的性小眾勇敢「出櫃」。大抵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同性戀性行為非刑事化在香港才過了30年。那麼,1990年代前身處香港的那群同志又是否擁有從「深櫃」中跳出來的機會呢?香港同志影展創辦人楊曜愷導演深受書籍《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以下簡稱《男男正傳》)打動,希望拍一部與香港年長男同志有關的電影:「社會中有一群男同志長者,他們一生備受歧視,有的至今在『深櫃』裡,很令人心酸。但這樣的故事很少有人說,所以我想把它們拍出來。」於是,他找來了太保和袁富華,演繹高齡男同志的愛情故事《叔.叔》。
.
準確地說,《叔.叔》講述的不只是兩個年長同志的愛情,它呈現更多的是角色徘徊在中國傳統觀念和反叛之間的種種抉擇。太保飾演的計程車司機阿柏邂逅了袁富華飾演的退休單親家庭父親阿海,兩個大半生受社會傳統和家庭倫理綑綁的男同志,年過半百終於有機會做自己,談起黃昏戀。然而,歧視與束縛從未消失:「這班長者遭受的歧視不只來自社會,甚至是家庭。比如阿海,連他的親身兒子都歧視他;又比如,阿柏的太太內心知道他有外遇,他們如何若無其事地一同生活下去?我希望電影不只是說他們相愛,也能探討人物周遭的事情。」楊導演本身是同志,在社會裡也曾遭受過許多異樣的目光,因而尤為想為性小眾人群發聲。
——〈傳統和反叛之間的抉擇〉
《叔.叔》
.
文 / 林雨欣 @yuxin_lin
攝 / Ken @klckin
.
3月號將刊登完整訪問內容。
.
3月號準備中,敬請期待。
.
#叔叔 #suksuk #楊曜愷 #袁富華 #太保 #藝文青3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禁忌時代邂逅 在 禁忌世代:邂逅After 觀後感(微雷 - Netflix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稍微吐槽一下中文名稱翻的很不是很優,禁忌世代:邂逅? 哈囉?好好一個校園愛情片把它套上禁忌兩字且選用邂逅!我真的滿滿的黑人問號❓ 電影海報的 ... ... <看更多>
禁忌時代邂逅 在 After (2019) 禁忌世代:邂逅預告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fter (2019) 禁忌世代:邂逅預告片 ... 小伙受神秘诅咒被血手折磨,根据命运指引与天命之女邂逅《恋爱不可抗力》. 米虫看剧 New 26K views. ... <看更多>
禁忌時代邂逅 在 [普雷] 禁忌世代:邂逅Afte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著龍魚大昨天發文的「全美民選獎」片單,好像很不意外地就是漫威迪士尼一面倒,正當我看得哈欠時倒是發現剩下幾部居然大多在 Netflix上都有,而且都是少年偶像 YA 片?怎麼感覺在給這投票的彷彿都是少年觀眾、大成本投迪士尼小成本投 Netflix?或是陽剛外向的投漫威、陰柔細膩的投 Netflix?我好像不該胡亂揣測,但這現象實在也挺有意思,反正就打開 Netflix來看看這些我平常沒在碰的 YA 片單趕一趕流行。
先從這獎的「年度劇情電影」,在今春國際廣告打很兇但台灣沒消息的 After《禁忌世代:邂逅》開始,然後再看這獎的「年度喜劇電影明星」得獎者的片The Perfect Date《限時完美男》。前者令我看得好氣又好笑、後者倒是令我眼睛一亮覺得餘音繞梁,不過事後想想其實這兩個故事架構如出一轍都是老梗的模板,怎麼拍出來的效果如此大不同?我想,這恐怕不是品質與功力問題,而是產品定位問題了;而我看完後要對這兩片作出評價的話,大概也是針對產品定位來評價。
https://cdn2.hercampus.com/hero-images/2019/03/10/hardin.png
先看兩片結構,其實都是基本少年愛情故事:
1. 男主角是個家有創傷的男孩,很有危險魅力但正誤入歧途走火入魔中,遇上女主角拯救了他;女主角家也有點難唸的經,但基本不是什麼大問題,使她可以當個健康清新的玉女。
2. 這個高三/大一的十八九歲社會,是目眩神迷的,充滿迷惑與夢想、也充滿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背後不為人道的少年小社會不斷影響著主角。
3. 主角身遭一定有個好哥兒,還是個無害的黑人;上面一定有個單親長輩,主角一開始一定毫無敬意看不順眼,但走過一遭受過傷有過體悟後終會看見而和解。
4. 男女主角在片中偏末經過誤會、而在結局誤會冰釋終於在一起;走火入魔男主角也必痛定思痛重回人生正道。
只是在同一公式結構下,兩片選擇的處理方式大不同:
1.《限》片以那有創傷的男主為主角,以第一人稱仔細爬梳他的執念與墮落,遇見女主角是他成長旅程中的重要過程;《禁》片以那雲淡風輕的女主為主角,遠觀一個墮落魅力男的浮光掠影。
2.《禁》片男主周遭的老鳥社會,有很多乖乖女主高不可攀的酷男辣女,可惜都只是沒有背景沒有故事的看板,純嚇女主並作球給男主英雄救美用;《限》片女主周遭的菁英社會,有幾個小康男主高不可攀的富家男女,他們有投射男主的想像、有帶出男主的盲點、也有揭露男主看不見的苦衷。
3.《禁》片女主身旁陪伴的黑人男同學、以及室友學姊,兩個角色都是圍繞著她轉的肩膀,只在她需要時出現、不需要時不見、沒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人生甘苦;《限》片男主身邊的黑人哥兒們,也曾被男主當成是個陪伴的側翼,但男主的自我中心遲早刺到他,也是會痛會反擊、需要男主努力彌補的。
4.《禁》片男主玩世不恭的過去,終究燒到自己和女主的美好戀情,不過也不用多說什麼只要寫篇散文送個禮,佳人自動在湖邊等你;《限》片男主偽裝自己的過去,終究燒到自己和女主將萌生戀情的真心,男主是真要痛定思痛把每件事都沒彌補回來、真正煥然一新才能回到女主面前把握第二次機會。
還是談回《禁》片吧,我覺得這片與《限》片最大的差異在於:《禁》片把可以具體談人生談成長談品德談心情的戲份,通通該讓風花雪月的粉色浪漫取代掉了,說難聽點就是用炫目的 MV 取代基本的劇情 XD 但真要說它故事說不好嗎?我覺得未必,我相信它是能把故事訴說完整、把感情醞釀起來、把品德談論出來的,只是它擺明了志不在此。
它真正用心做的,是拍女主的清純可人、小家碧玉、甚至天真呆萌、從身到心都是個不識人間煙火的處女,也是拍男主的酷炫帥氣、我行我素、甚至黑暗憂鬱、從身到心都是個走火入魔的墮落心靈;它在發展的不是故事,而是精選流行金曲的一首首 MV ,有老梗的真心話大冒險、有老梗的湖光山色袒裎相見、有老梗的違反校規給校警追、有老梗的泳池舞會只有我倆、有老梗的枕頭大戰羽毛紛飛、有老梗的第一次浪漫性愛、有老梗的互藏秘密驚天揭穿、有老梗的沉痛分離各自傷心...
有趣的是,這一段段當下召喚觀眾一起揪心的美麗短片,接在一起往往情緒不連貫、轉折不清楚、甚至彼此八竿子打不著 XD 更糟的是,有太多細節老梗精準到每一步都是老梗、觀眾都看多了幾乎可 100% 預測,譬如一場戲男主先說「我不值得妳」就去泳池喝悶酒、女主問「你不是不喝酒嗎」想要來拯救、男主帥答「以前不喝現在喝了」更帥氣地把瓶子放手摔碎、女主「你不可以這樣子」忙撿玻璃撿到刺破手、男主馬上憐香惜玉幫女主包紮順水推舟和好如初 XD 有時候這種彷彿外科手術般制約觀眾的技巧大剌剌現形,我都不知是該批判它廉價狗血、還是讚嘆它巧奪天工了。
當劇情鋪陳、感情醞釀、品德論說都被一場場浪漫撒花的 MV 與老梗細節取代時,這個故事的基本架構之脆弱就赤裸裸現形了,而且電影中幾乎沒有什麼元素要去為它辯護。這基本架構就是:一個小家碧玉小處女進入大觀園、看見壞壞總裁富二代馬上被電到,口嫌體正直身心都交給他去破處了,破完處後從玉女轉聖女要來拯救墮落脆弱的憂鬱男子。這種故事,且別說它對當代年輕觀眾的 gender portrayal 有多糟糕,甚至它擺明只是投射一種高中升大學進入花花世界的浪漫想像、而不意在再現任何高中升大學的現實生活。
而很弔詭地,它又很喜歡讓男女主角浮淺地引經據典耍文青,最諷刺的是談《大亨小傳》時評論的「這一切只是場夢」與「不,這一切只是個謊言」。其實「夢」與「謊言」對高中或大學的花花世界不切題嗎?非常切題!今年在「全美民選獎」同樣拿獎的《禁》片與《限》片都在談這個。所差者,是《限》片有意識地讓主角在這場夢中越陷越深、最終是要主角衝突反省自我檢討跳出這幻夢,而《禁》片也是很有意識地讓主角一路在夢中越陷越深優遊自得、一切衝突疑惑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波瀾、這美夢終究是要在大銀幕上灑花成真的!
我也不禁好奇這種故事的原著暢銷小說會是什麼樣子,稍微上網做了做功課,好像不少網友稱之為「少年版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而它的類型不是「少年浪漫小說」Young Adult Romance 而是「新成人小說」New Adult (NA),內容好像還有許多性愛甚至性虐等少年不宜的特色,剛好也符合《禁》片女主角 Tessa Young剛升上大一的年紀... 我不曉得,是否小說也像《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有些相愛相恨的成人黑暗情懷呢?
我所能知道的只是這部片本身,它並沒拍成有痛楚與衝擊的成人風電影,卻拍成了粉色浪漫的少年風電影,它儘管一次次想要營造一種男主角又痞又壞又黑暗的危險感,但每每很快地揭露這男主角 Hardin 其實也沒什麼黑暗的深度而只是一隻其實也很單純的小黑貓而已。總之,這樣一部不痛不癢沒有什麼成長與勵志、沒有什麼衝突與超越、甚至沒有什麼主題與風格、主角在學校連學習體驗都付之闕如的純耍浪漫電影,我是有點難理解它怎麼會在 2019 這種年代出現、而且還挺受歡迎的?
不過當然它男帥女美鏡頭唯美選樂精心,那也都是它的功力啦(攤手),兩位主角做他們的耍浪漫工作也是做得很紮實,如果去演些有內容的電影我猜應該也有機會表現不俗?不過這片本身呢,我只推薦閒閒沒事想放空一下、看看帥哥美女心花怒放灑灑花的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5KissegON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3.1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3658383.A.864.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43.137 臺灣), 11/14/2019 01:01:22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75.151 臺灣), 01/19/2020 00:44: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