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倉庫」經遷移保存重新化身為「記憶倉庫」站在西區門戶計畫地標位置
今(31)與柯文哲市長共同參加市府文化局舉辦「三井倉庫開幕典禮」。台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大橋悟先生、市府陳景峻副市長、文化局鍾永豐局長、許淑華議員、光復里王麗美里長、黎明里鄭燕宗里長、本案建築工程團隊福清營造黃大欉董事長及多位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及公共藝術審議會委員等共同出席。
興建於日治時期1913年的紅磚造倉庫建築-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為目前臺灣少數還保留三井集團菱形商標的建築物。隨著西區門戶計畫正式啟動,忠孝橋高架匝道拆除,三井倉庫與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八廣場作為臺北城西區的最後一片地景拼圖,重新以「記憶倉庫」為核心概念,作為串連周邊總督府鐵道部、臺北郵局、撫臺街洋樓等文化資產群的前導資訊站。歷經兩年多的修復,如今建築物本身以及相鄰廣場整體場域化身成為一城市身世的展示空間,於2018年10月31日上午舉行開幕典禮,宣告「記憶倉庫」的試營運正式啟動。
開幕典禮特別邀請臺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三井集團相關企業夥伴、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等眾多協助籌備三井倉庫場館營運的單位參與,開幕儀式並由臺灣三井物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贈予「授權書」予柯文哲市長,象徵其無償授權「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相關文獻資料,作為三井倉庫開幕展出之使用。
臺北市西區以北門為核心,過去曾是商貿往來重要之地,因而匯聚了多元且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物。未來三井倉庫將以臺北北門意象、鐵道歷史及周邊古蹟群活化發展作為館舍營運定位及任務,進而達到行銷臺北之效益,並讓背負歷史意義的西區,可以寫下首都門戶新意象。「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自2012年5月7日公告登錄為臺北市歷史建築,長久以來損壞情況嚴重,屋架倒塌、地板塌陷等,未能妥善保存。直到2015年西區門戶計畫以營造國門意象為目標,規劃進行國定古蹟北門周邊廣場改造,及進行忠孝西路路型調整,進而提出「三井倉庫」遷移保存計畫。隨後歷經4次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及透過公聽會平台充分討論,最終於2016年5月通過三井倉庫案暫時移置保存之決議,於原址東側約51公尺旁重組。期間(2016-2018年)臺北市政府辦理三井倉庫歷史建築保存統包工程、再利用工程及景觀工程,盡可能保留原建物之磚瓦及木料,並設法取得同時期黑瓦及磚,以補充原材損毀之不足,並保存原山牆牆體為場館展示重點。同時考量未來遷回原址之可能,以及避免受到車輛行駛之振動及地震影響,三井倉庫的重組修復工程特別增設隔震系統,將基礎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地樑結構,耐震能力由五級提升至七級,確保三井倉庫建築物安全無虞。
文化局主政三井倉庫歷史建築的保存與再生計畫並表示蛻變後的三井倉庫,將以「記憶倉庫」及「Info House」作為核心概念,將串聯周邊文化資產群,包含北門、鐵道部、臺北郵局、撫臺街洋樓等,作為前導資訊站,述說臺北西區周邊歷史發展與空間演替。記憶倉庫自2018年11月1日開館,一樓以數位科技虛擬實境(VR),作為設置主軸,藉由VR導覽列車的方式,融入北門、鐵道部、三井倉庫三大地標,讓使用者能環顧體驗場景與建物之美,一樓另有書城展示,展出周邊商圈發展之時間軌跡及以老照片瀏覽臺北西區的今與昔。二樓則以北門地區文化資產群的歷史脈絡,以及相關文件、影片作為展示規劃核心,將歷史時空的多元特色,呈現於三井倉庫內,向民眾述說一步步精采的臺北回顧。
福清營造 總經理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慧生活 安心好宅-臺北市率先發布公共住宅智慧社區建置規手冊暨採購策略】
今(29)由都市發展局與臺北市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共同舉辦【臺北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建置規範手冊暨採購策略說明會】,資策會何寶中副執行長、智慧城市既物聯網產業聯盟林郭文艷會長、臺北市政府智慧城市委員會陳光雄委員、神通科技丁玉成副總、華碩雲端吳漢章總經理、凌群電腦張耀乾總經理、宏碁通信沙舟總經理、迪森科技吳偉杰總經理、NEPII蔡孟伸教授以及工研院4G智慧城市辦公室、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華電信等60家ICT科技廠商、80多位業界代表蒞臨指導。
公共住宅不僅是居住正義的實現,還包含多元混居、帶動周邊產業、同時實踐智慧社區等多重意義,透過智慧科技之應用達到節能、節水、社區安全等基本功能及提供入住者相關創新服務。市府推動公共住宅智慧社區,歷經一年多努力,率先訂定【臺北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建置規範手冊】及【智慧服務建議書】,主要是作為公共住宅發包內容的依據,並提供給設計單位、ICT科技廠商參考遵循,考量智慧科技應用日新月異且涵蓋範圍廣泛,規範手冊與服務建議書是透過跨界整合,包含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NEPⅡ等合作,手冊內容秉持【開放性】、【可相容】及【可擴充】三個原則,本次推出的第1.0版是臺北智慧社區的第一步,是現階段知識累積的建置,未來將與時俱進,邁向實質場域驗證。
市府選定六處智慧社區示範場域,合計總費用約3百億元,並以營建經費外加3%~5%規劃建置智慧化設施。包括:大同區明倫公共住宅、萬華區青年營區基地、信義區六張犁營區AB街廓基地、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內湖區瑞光市場基地。其中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是本府第一個落實智慧社區構想之公共住宅,已經在施工中,由福清營造、中華電信及宏碁公司參與本案智慧社區之規劃建置;其它基地大同區明倫公共住宅、萬華區青年營區基地、信義區六張犁營區AB街廓基地、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內湖區瑞光市場基地等5處基地刻進行規劃作業,各處基地總計約6000戶之工程標將於今年年底前陸續上網,期盼各位踴躍參與。
歡迎各界先進持續針對【臺北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建置規範手冊暨採購策略】提供建議,相關資訊已於臺北市居住資訊服務網http://www.housing.taipei.gov.tw/ph-ae/smart-community 開放下載。
福清營造 總經理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北市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智慧社區統包工程簽約典禮 春節後動工 2018年底完工】
今日(2016/01/15)由柯市長親自主持【臺北市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智慧社區統包工程簽約記者會】並與承攬團隊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黃大欉董事長、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馬宏燦總經理及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沙舟總經理一行代表舉行簽約典禮,共同促使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如期如質興建開發,此為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作為智慧社區之標竿計畫。都發局林洲民局長、社會局許立民局長、勞動局賴香伶局長、就業服務處游淑真處長、自來水事業處陳錦祥處長亦共同出席見證。
柯市長致詞時,除說明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外,特別強調未來東明公共住宅將納入智慧三表即電表、水表及瓦斯表,Acer也會進駐打造智慧社區,東明公共住宅會成為市府打造的第一座智慧住宅。台北市公共住宅政策,除了要解決高房租高房價的問題,實現居住正義,另並增加其他的附加價值,也就是增加城市美學,以及高科技產業的實驗場域,促進科技產業發展,並引進新的社會模式,納入托嬰托幼等社福設施。期盼未來東明公共住宅完工後,能成為典範。最後,柯市長特別感謝臺北市議會預算的支持以及營建署大力贊助,本計畫作為中央與地方齊心推動公共住宅的良好示範。
【南港區東明公共住宅】基地位於南港區南港路二段38巷周圍3筆土地(鄰近東明公園),面積合計約為8,348平方公尺,預計興建地上21層三棟、6層一棟,共計四棟建築物,總戶數約700戶,預計2018年底竣工。本案統包工程契約金額為26億6,600萬元,並獲內政部104年度「內政部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補助工程費約7.6億元,於2015年12月28日決標,由福清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攬,該公司對於公共工程具有優良實績,包含完成花博公園新生三館及市立天文館的興建,並曾修復北投溫泉博物館及臺北當代藝術館等。黃董事長表示全案規劃以300日曆天辦理建築設計完成請照,754日曆天施工,並會與市府團隊合力,在品質與安全第一前提下,將如期如質完成。
此外,中華電信及宏碁(ACER)合作,提出智慧社區整體規劃,導入國內最先進的智慧社區設計方案,將建置太陽能、智慧化停車管理系統、可視化管理中控中心、能源資訊顯示系統、社區雲端網路管理等,另外地下停車場也將設置U-Car智慧電動車共乘及租用系統。再者,未來東明公共住宅亦包含區民活動中心、社會局所轄管之「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公辦民營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臺北市就業服務處所轄管之「就業服務站」等公共服務空間,將可有效照顧弱勢團體,促進社會公平與福祉。
最後,感謝南港區東明里曾漢祺里長全力支持市府推動公共住宅政策。市府都發局除東明公共住宅的興建,包含增加建設經費1%的公共藝術,亦會同步將其週邊環境進行整頓,包含東明公園環境整修,以提升公共生活環境品質。而本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規劃6處,共計興建6000戶,未來將逐步與中央科技部、經濟部工業局合作,擴展智慧電網及電動車系統,其中透過【智慧雲端】之【建築數位模擬系統(BIM)】,可提高市府公共住宅管理的能量,也能有效將管理成本給降低。不過,市府都發局以住宅服務科掌理2萬戶公共住宅之管理,仍顯不足,在組織上進行調整成立公宅公司刻不容緩。而市民朋友關心的公共住宅租金,仍是比照公共住宅所處區位,以其週邊市價租金的85折計,不會因為智慧社區興建所增加成本而提高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