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分剝奪這件事
有天,跟丹尼聊著聊著,我們聊到對於意見身分剝奪這件事,也因為我們彼此的生活背景文化不同,所以交換的非常熱烈。
我們時常會互相分享自己過去或現在職場與生活所看到、遇到的不同文化反應及溝通模式,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但不變的是一個準則: 尊重每個人都持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所有權,也就是說,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便他不擁有身分與資格,但前提是,不包括攻擊性及傷害人之言論。
舉些例子,當我們熱烈在討論母嬰話題或是孩子的教養問題時,若有人的建議,違背自己的意見或是不認同意見,有些人就會回: 請問你有孩子嗎?請問你當過父母嗎?請問你是專家嗎?這類的反問句。其實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沒禮貌不尊重別人的溝通行為,是直接叫人閉嘴的意思,對別人進行了所謂的身分剝奪。
沒當過父母,並不代表沒當過孩子,以不同視角提出意見與建議,也是很重要的意見分享不是嗎?
或是在討論房地產投資問題,然後劈面就問: 請問你有房子嗎?所以沒房子,代表不會投資嗎?
單身的人分享自己的婚姻觀,然後覺得人家沒資格發表意見,沒結過婚,難道就不知兩性相處嗎?
家境較優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是提出甚麼更好的社會貢獻,然後回一句:那是你家有錢?! 難道有錢人的意見就沒建設性?就一定會是跟錢相關?或許他也是窮苦出身?!
以上都是些生活例子,而且都是一種身分剝奪,因為他沒有跟你一樣的生活身分及資格,他的言論就打折就沒價值?!沒有全盤了解,就該先聆聽與尊重,這個真的值得深思。
再者,在討論每個議題時,以我的職場與生活經驗,其實文化上最大的不同是上下行溝通,在職場無論是在討論甚麼主題,當然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見,作為優化主題的目的,不過以我自身經驗為例,在德國多數的上下行溝通,無論是以電子郵件亦或是口頭述說,最常聽到或寫的幾句話是: Du hast recht, aber........意思是: 你是對的,可是.......,或是Es wäre besser,wenn........意思是: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可能可以更好......
無論是甚麼工作項目或是在上活上,若他認真對待,先肯定別人的付出與建議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現,但相對的在台灣過往的工作經歷,通常是馬上點出你哪裡做不好,哪裡有錯誤,這種長期下來,嚴重的話,很容易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上至職場,下至生活都是一樣的。我記得在德國剛學洗衣服時,把家裡所有衣服都染色了,我緊張要死,因為我自己就算了,是全家人,衣服當然有貴的便宜的,不過我永遠記得當時我公婆及丹尼的回答: 沒關係,就當一次經驗,有些也染得很好看,謝謝你幫忙大家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辛苦你了!!
無論是否身分剝奪式的回絕,或是忽略別人的付出,都是不尊重別人,總歸一句準則就是: 尊重別人,別人才會敬重自己。
夫妻、父母孩子、婆媳、兄弟姊妹相處之道也應如此!
#純屬個人生活經驗的分享
#不喜勿讀
#我們家花園裡的花
#婆婆種得真美
禮貌行為準則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母忘了要尊重自己,是教養裡危險的誤區】
「...不是父母不尊重孩子,而是父母忘記要尊重自己,以致於孩子在父母身上,學不到對人該有的尊重。這是一個頗危險的誤區,因為這會造就孩子養成不尊重環境與別人的心態。而當孩子在一個允許他對父母不尊重的家庭下長大,父母所給予他的規範與原則,自然也沒有約束性。這樣的話,又怎麼會養成有規矩的孩子呢?...」- 羅寶鴻
………………..
老師你好:
我是你香港的讀者,育有一位5歲兒子,有足感不足及前庭和本體感問題,一直用蒙的概念教養,與爸爸的教法不同,他一直不太認同因為未得到即時果效,而且兒子又不時出現很多行為問題:打父母、在課堂走來走去,踩同學東西,不禮貌待人(被老師責罵時他也能說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平日很喜歡模仿的遊戲:街市豬肉檔老闆、巴士司機、餐廳老闆⋯我知道他有些行為來自朋友和同學,但為何總愛學不好的行為呢?總不能永遠怪別人或避免見面,到底真正的問題在那裏呢?是管教的那部分出錯呢?請指導一下。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為了孩子從香港寫信給我,我感到你是一位很關愛孩子的母親,而且本身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孩子會有不好的行為原因很多,但確實跟大人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應對方式有關。
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第二章【規範篇】裡,有說明當孩子內心的歸屬感與價值感不足時,會出現的四種孩子不當行為:
1 尋求過度關注:會故意做些事情,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2 權力鬥爭:會在大人說A時,就故意B;而當大人說不要B,他就會一直B;
3 報復行為:會有意識地作出跟大人對立與報復的行為,故意激怒大人;
4 自暴自棄:孩子會表現出什麼都不會、或什麼都不想做、不願意做,覺得自己很糟糕。
從你信裡的敘述,我感到你孩子似乎是有以上所說的 1 和 2 的情況。
成人與孩子的應對,造就了孩子種種問題。要幫助孩子改變,成人必須檢視自己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孩子的問題才會改善,但總不離兩個關鍵,就是:
A 給予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當內心這份需求被滿足後,孩子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心就會萌芽。
B 提供明確的規範與堅定的原則:當環境能提供這樣的要素,孩子就會逐漸在這環境裡瞭解規範、遵循規範,最終養成自律。
給予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是蒙特梭利教育裡所強調的愛與尊重(Love and Respect),讓他覺得自己是被在乎的、是值得被愛、有價值的好孩子。
而明確的規範與堅定的原則,就是蒙特梭利教育所強調的自由紀律(Freedom and Discipline),孩子的自由必須行駛在合理的限制裡面,底線是必須要能尊重自己、尊重環境、與尊重別人。
綜合這兩個關鍵,就是Postive Discipline 正向教養(香港好像叫做『正向管教』)裡所強調「和善且堅定」的教養態度。
成人用這種態度來教養孩子,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歸屬感、有價值感,而且懂得遵守規範的孩子。
從你信中提到,目前你的孩子會打父母。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是否頻繁,但我想問他會不會在學校打老師、或打其他同學?如果不會,那可能就意味著父母給予孩子的規範,確實出了些問題了。
父母固然應該尊重孩子,但並不代表可以允許他對父母不尊重。你的孩子目前五歲還會打父母,這樣的行為已經牴觸尊重。不是父母不尊重孩子,而是父母忘記要尊重自己,以致於孩子在父母身上,學不到對人該有的尊重。
這是一個頗危險的誤區,因為這會造就孩子養成不尊重環境與別人的心態。而當孩子在一個允許他對父母不尊重的家庭下長大,父母所給予他的規範與原則,自然也沒有約束性。這樣的話,又怎麼會養成有規矩的孩子呢?
你說當他被老師責罵的時候,會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我想這就代表著他不是「不知道規範是什麼」,而是他心裡覺得「規範不需要遵守」。因為,在家裡他或許已養成規範不需遵守、權威不需聽從的習慣。
我見過很多孩子,在我的教室裡有規有矩懂得尊重老師,但只要媽媽一來,就會馬上變成另一個人般,對父母不尊重且毫無規矩,不斷跟他們情緒勒索。看著這些在孩子面前使不上力、被逼得節節敗退的家長,我都會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明這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大人的問題。
我想,這是非常值得省思的問題。
這個年頭,大環境都提倡愛的教育、蒙特梭利、正向教養...;這些教育方式本身都沒有問題,問題往往是在大人本身,對「和善與堅定」的理解不夠清楚,對準則的拿捏無法抓到重點。
另一個可能是:父母本身是講求規矩、對孩子有要求的,但因為情緒比較不穩定,容易生氣,或是受到原生家庭習慣打罵孩子的影響,所以在孩子不乖的時候,常會無法控制自己地責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以致讓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變得越來越匱乏,因此逐漸出現不當行為。常被大人用情緒來管教、缺乏歸屬感與價值感的孩子,也是比較難學習到自律的。
若是以上情形,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第三章【內在篇】有詳細說明,可以怎麼幫助自己內心變得安定,改善自己衝動的教養方式。
總之,在孩子目前這年紀、還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我們對孩子還是很有影響力的。當我們改變,孩子就會改善。
希望你在香港買得到我的書(聽說誠品有);在Youtube上搜尋「羅寶鴻老師」,也會找到我很多配有中文字幕的教養影片,而且有一系列是廣東話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若有機會,希望我們能在香港見面。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更多教養好方法請看:https://cplink.co/yab6nz9d
禮貌行為準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post @cuz_ngan with @get_repost
・・・
聽到「林作」呢個名大家第一時間會好討厭佢,原因係佢個形象,妄語,甚至乎抽水嘅性格,久而久之大家開始對佢有一個定型,喺未認識佢之前我同大家嘅諗法都係一樣,佢溝到麥明詩簡直係執到,每次有死人新聞佢就抽水提及保險,直到有一次佢同七師傅做嘅FB live,我就開始留意佢多咗,跟住到佢同鍾培生嘅記者會,佢嘅表現的確有類似Mr. Bean 嘅幽默,我自己都有做好多主持又或者幕前嘅工作,我絕對明白鏡頭前嘅形象唔等如鏡頭背後嘅性格,其實娛樂圈如果冇新聞嘅炒作,記者其實對你一丁點興趣都冇,要有新聞就要製造話題,要製造話題就要做一啲出位嘅行為,有啲人會露肉,有啲會製造是非新聞,我只可以講各式其式,大家都係用唔同嘅方式去曝光,每個人去衡量別人嘅尺都唔同,所以真係冇一個準則,鍾意你嘅人自然會鍾意你,唔鍾意你嘅人就點都唔會鍾意你,不過有好多事情都唔好只係睇表面,同佢傾過計之後就發覺其實佢都係一個好有禮貌同埋腦筋轉得好快嘅聰明人,正所謂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預祝九月拳賽中能夠勝出,加油
#林作 #Sor9ry #Cuz #百萬擂台戰
禮貌行為準則 在 GitHub 活动行为准则 的推薦與評價
行为准则. 鸣谢. GitHub 活动是旨在加强技术社区中的交往和协作的社区活动。 ... 在GitHub 环境举办的所有活动中,所有参与者都应表现出对其他参与者的尊重和礼貌。 ... <看更多>
禮貌行為準則 在 輔大聖心高級中學附設國小- 6A、6B晨禱活動中心德目 的推薦與評價
6A、6B晨禱活動中心德目:禮貌行為準則禮貌小故事兩則: (1)習慣說謝謝(2)孔慶翔的故事對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同學勉勵要持續有好的表現要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品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