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倒數 1 席,最後機會。
「曾經一直以為,這輩子會安份的做個小鎮醫生。但隨著時空變遷,慢慢知道終究只是個理想。除非自己開業,若要一直待在區域醫院裡,儘管住院病患照顧的再好,門診病患檢查業績再多,還是會被醫院管理階層或是醫研部門逼著走上『為了配合醫院評鑑的研究(不寫論文就將減薪)之路』。」(彰化秀傳醫院 神經內科 徐敏獻 醫師)
-
💪 踏實、有結構的規劃,才能逐步完成。
起初發現講師以外科系為主,本以為會不符合身為內科系的期待,處於「鴨子聽雷」的狀態。但上完課發現,#這正是我所需的。
猶如兩位吳醫師的開宗明義閳言:#醫學研究六大能力、先求有再求好;從個案少的研究初心者等級開始,記得自己的動機,規劃逐步達成的目標,或許比較不會讓自己有好高騖遠的幻想。
-
💪 透徹 editor 與 reviewer 的心
感謝昭慶醫師的分享,一步一步從 editor 的內心真實 os 開始,講到 revision 時,與對方該如何往來應對,最後總結國外的研究學者,為何能夠獲得學術上的尊重,重點就是在領域上專注的程度。
感謝青陽醫師的分享,不吝惜的將自身與國外 reviewer 交手的經驗全部公開,講到研究如何從無到有,並且別小看個案報告等,儘管目前是一個資源稀少、台灣醫療界超飽和的時代,重點是同質性的重要。
-
💪 這是什麼讓人做出統計的魔法!
最後是傳說中的蔡校長講解統計互動實作時間,讓完全是統計等級如同一張白紙的我,經歷只不過兩個多小時的按表操課,也能做出一張張名稱既嚇人又饒舌的統計圖表。
看到自己親手在電腦上畫出熱騰騰的統計圖表存檔,還是忍不住會說出一聲:what’s amazing!(翻譯:這是什麼巫術?)
這堂課,給不知從何下手的初心者,一個開始的鑰匙;給已有些許經驗的半老鳥,提供翻過小小學術研究山頭的最後一哩路。或許大家都能夠各取所需。
-
【🚨 最後 1 席】2021 年,給自己一次發表的機會。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
✓ 怎麼做才最好,成敗關鍵 revision!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
✓ 提供過去的 revision letter,讓你學習參考!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
2021 / 1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了解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秀傳神經內科」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聞] 詹宏志捲入高嘉瑜事件總統府:顯然-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請益] 彰濱秀傳神經內科醫師推薦- ChangHua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神經內科詹博棋主任|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黃丹尼ft. 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陳致霖醫師【543男方基地】 的評價
- 關於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聞] 詹宏志捲入高嘉瑜事件總統府:顯然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除非自己開業,若要一直待在區域醫院裡,儘管住院病患照顧的再好,門診病患檢查業績再多,還是會被醫院管理階層或是醫研部門逼著走上「為了配合醫院評鑑的研究(不寫論文就將減薪)之路」。』(彰化秀傳醫院 神經內科 徐敏獻 醫師)
一開始查閱課程內容,發現講師以外科系為主,本以為會不符合身為內科系的期待,處於「鴨子聽雷」的狀態,但上完課發現,這正是我所需的!
猶如兩位吳醫師的開宗明義閳言:醫學研究六大能力,先求有再求好,從個案少的研究初心者等級開始,記得自己的動機,規劃逐步達成的目標,或許比較不會讓自己有好高騖遠的幻想。
這堂課能給不知從何下手的初心者,一個開始的鑰匙;給已有些許經驗的半老鳥,提供翻過小小學術研究山頭的最後一哩路。或許大家都能夠各取所需。
🚩 2020 / 4 / 12(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有!
✓ 成敗關鍵 revision,怎麼做才最好,有!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有!
✓ 提供範例論文的 revision letter 讓你學習參考,有!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有!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有!
臨床中的每個機會,都是發表的可能。
立即報名 ☛ http://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學員匿名回饋
「早點上課就好了,越早上越少走很多冤枉路。統計實作非常有幫助,有用有效好上手,對我的統計及製表都幫助很多!」
「直接命中初學論文寫作的人想 / 該知道的東西,課程精準度、精緻度讓人驚艷!」
寫到 reviewer 的心坎裡,才會有更大的機會在國際上告訴別人我們的研究。
秀傳神經內科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鼻胃管bye-bye"記者會
民以食為天,吃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對於生病的人,都會希望病人能多吃才有營養,致使九成以上無法進食的病患都會被插上鼻胃管;但反觀歐美,則是有接近九成的病人都不會選擇鼻胃管。
台灣已超過20萬人使用鼻胃管,為何這麼多病人選擇鼻胃管?究其原因有三點:首先,鼻胃管的便利性,對於需要長期管灌飲食的病人,因為價格便宜、放置簡單,加上在照護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使用。其次,因為健保給付多,每年健保在鼻胃管使用支出平均高達1億2600多萬。再者,家屬認知有誤,普遍認為:「一定是因為營養不好,沒有體力,病才不會好」、「沒有放鼻胃管,病人會因為沒有進食結束生命」。但太多營養和水分反而會造成身體多餘的負擔,使病患更不舒服;且國外研究也證實,放置鼻胃管和生命的長短沒有必然關係。
事實上,不裝鼻胃管還有其他方式,包括使用胃造口也能明顯改善營養攝取、提升生活品質。再者,也可以透過吞嚥肌肉訓練,讓長期依靠鼻胃管的病患恢復由口進食的能力。而當吞嚥功能回復至可接受範圍時,也可移除胃造口,恢復由口進食。
今天參加立法院厚生會舉辦的「無管人生、快樂咀嚼--吞嚥障礙者美味年菜分享」記者會,由蔣萬安委員和我一起示範食物調理方式,提醒家有咀嚼吞嚥障礙者的家庭,也能選擇合宜的半固體食物,讓吞嚥困難者享有進食的幸福感。
此外,我也介紹一套【吞嚥健口操】給大家練習作為保養或復健,無論吞嚥功能正常或衰退的人,都可以藉由訓練吞嚥肌肉、改善吞嚥機能及發音、增加唾液分泌、減少口中食物殘留。會中也邀請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魏誠佑主任提供專業資訊,讓民眾對"無管人生"有更多的認識。
台灣高齡者平均有7.3年在失能長照生活中渡過,為了降低我們老年要面對失能、痛苦與折磨的風險,除了加強醫療照護復健、長期照護之外,實不能忽略以鼻胃管灌食浮濫的問題,為此,立法院厚生會成立鼻胃管插管及拔除評估推動委員會,提醒社會大眾、衛福部官員、醫師及醫事人員、醫療及照護機構人員,應正視咀嚼吞嚥障礙以及鼻胃管問題的嚴重性。未來我也將督促衛福部針對法規進行檢討改善,並提供有效的指引、健保支援及支援措施,希望幫助更多人跟鼻胃管說bye-bye!
秀傳神經內科 在 [請益] 彰濱秀傳神經內科醫師推薦- ChangHua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推薦與評價
家人(20歲男性)最近臉部肌肉不舒服兩三週前在診所被診斷是貝爾氏麻痺吃了一陣子的藥,但情況沒有改善想到彰濱秀傳看診不知道板友有沒有推薦的神經內科 ... ... <看更多>
秀傳神經內科 在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神經內科詹博棋主任|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神經內科詹博棋主任. 動態時報相片 · 2016年9月13日 ·. 全尺寸檢視. 卓丞和其他8 人都說讚。 陳甄如,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秀傳神經內科 在 [新聞] 詹宏志捲入高嘉瑜事件總統府:顯然-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