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秀晶邪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
與絕大多數其餘女性當事人並無不同的是,最初,在葉月春奈帶著醉意,三分內疚、七分羞赧,期期艾艾向閨密姬野亞美訴說那既詭異又美好的夢境時,
她完全未能知曉,自己已然被捲入本世紀最詭秘離奇的詐騙案件中。
是,她確實是拖了好一段時間才鼓起勇氣告訴原本無話不談的姬野的,因為這實在太令人害羞了:
一位43歲的正常職業婦女,一位受高等教育,事業平順,親子關係良好,婚姻美滿,堪稱過著人人稱羨之幸福生活的中年女性,
如何可能,就此毫無預兆地墜入對一位18歲少年偶像深不見底的迷戀之中?
對外人而言,這近乎不可理喻。或者容我們再退一步──
若僅是欣賞或著迷於一位師奶殺手小鮮肉便罷──
真正令人費解的是,何以葉月春奈竟會因此拋夫棄子,傾家蕩產,放任原有人生坍塌崩解,終至淪落至社會底層,無可挽回?
這如何可能?這樣離譜的故事,豈非僅見於**邪教**之中?
*
事有蹊蹺。然而更不尋常的是,葉月春奈的經歷絕非孤例。
事件之規模遠為龐巨;而其後牽涉之真相,則更是疑點重重,難以想像。
資料顯示,西元2196年3月,葉月春奈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為家中么女,上有一姊。
父親葉月悠良畢業於一橋大學新聞系,長期於東京大學文學院辦公室擔任雇員,主管媒體聯絡事務;
而母親宮澤大華則任職於經營衣飾與女性配件網購事業的雙堤商社,擔任行銷部門主管多年。
換言之,那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日本都會白領家庭。
據葉月春奈自述,她於此一經濟無虞,父母皆性格溫和的家庭中成長,近乎無憂無慮。
她自小姿容秀麗,資質穎異,中學時期即展露對於數學、醫學、生物與美術相關學門之天賦;隨後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就讀。
大學時代她擔任**微生物彩妝社**社長(當時曾短暫流行以章魚色素細胞基因產製之「彩妝微生物」植入人類皮下,取代原先傳統化學品彩妝;但未久即因微生物生命週期之疑慮而遭到禁用),
課餘亦以服裝模特兒身份兼職,被譽為「東大醫學之花」,數次接受媒體邀訪報導,並參與綜藝節目;堪稱校園風雲人物。
而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她婉拒經紀公司邀約,放棄演藝之路,進入佐藤榮治紀念醫院(Eizi Satou Memorial Hospital)精神科任職。
數年後她完成正統醫學體系基礎訓練,同時考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分析研究所,直攻博士。
五年後當她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與精神分析師資格時,年僅33歲。
*
「當然,不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挫折......應該沒有人的人生是真沒有挫折的吧?」此刻葉月笑得落寞:
「但我已習慣不說。非常習慣。
我這樣的人,如果還要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挫折和沮喪......你得承認,沒有人會認同你的──
「但現在會了。現在他們會同情我了。」她語帶哽咽,像胸腔內部某種壓抑的哭泣。
我察覺四周遍在的黑暗正隱沒入遠處海潮空洞而巨大的聲響中。「他們會的,對吧?對吧?」
*
西元2249年11月22日傍晚,日本福島縣相馬市近郊,海濱公路旁的簡陋咖啡座。
寒日陰霾,貨櫃屋外冷風荒涼,塵沙紙屑翻飛,彷彿某種眷戀不去的魂魄。
這是個遠離市中心商業區的邊緣地帶;估計往來熟客都是些負責操作碼頭機械人的技術工。
我與葉月春奈在此首次會面。她事前已坦率表示不願遇見熟人;於是我們自相馬市水澤市場暫離,來到此地──
原本每日傍晚,她會在水澤市場東側近出口處擺攤,賣些從友人處批來的舊款長短襪、毛帽、織物與不帶溫度調節功能的廉價拋棄式內衣褲。
我隨口詢問購入價格與生意狀況;但她含糊其詞,不願多談。
我有種直覺:或許那並不涉及真正的商業買賣;而所謂「友人」,對她也僅是單純接濟而已。
而後我問起她的家人。
*
「他們都還在東京吧。」她簡短回答。
「姊姊也在東京?」
「應該是吧。」
「很久沒見面了嗎?」
「嗯。」她看著自己的指甲。
「那父母呢?也很久沒見了?」
她遲疑半晌。「我不打算見他們。」
「為什麼?」
「你也知道吧。我這樣子──」她苦笑,輕輕搓了搓手。「我......我沒有臉見他們吧?我想他們也恨不得忘了我......」
*
平心而論,葉月春奈的「樣子」或許並不像她自以為的那麼糟──
她畢竟曾是「東大醫學之花」,一位上遍各大綜藝節目「高學歷美女」單元的業餘模特兒。
此刻室內燈光昏黃,神情疲憊的她儘管已年過半百,眼周與嘴角難免歲月痕跡,
然而她五官精緻,輪廓深邃,不難想見年輕時的清麗。
是的,或許她確已不再年輕貌美──
眼前的她素著一張臉,身著寬鬆運動服,體態浮腫,亂髮半白,似乎未曾梳理。那明顯帶著自棄意味。
當然,並非所有外貌崩壞的男人或女人都曾經歷過某種自棄;我的意思是,我能感受到那種外在形貌的崩毀其實根源於內在的空疏與荒蕪。
我或可如此斷言:那等同於一座**心的廢墟**。
然而事實上,於此「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案」中,葉月春奈並不特別──
她僅僅是眾多被害人之一而已。
統計顯示,受害者中女性佔比85.8%,且不乏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外型亮麗,甚或婚姻或情感關係良好者。
當然,各人受害程度不一;然而如葉月春奈這般近乎喪失一切所有者亦不在少數。
資料顯示,此詐騙事件自2238年間初露端倪,歷時六年,於2244年秋宣告偵破──
該年9月15日,日本警視廳與東京地檢署大動作召開聯合記者會,宣佈逮捕情侶檔嫌犯星野颯太與伊織‧柯內留斯(Iori Cornelius),隨即起訴二人。
然而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由於案情複雜,疑點重重,犯案手法神秘難解,傳聞日增。
二個月後,經《日本產經新聞》追查披露,確認二位嫌疑人均為日本共產黨黨員。消息傳出,揣測與聯想不脛而走......
───〈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零度分離》
*
*
神秘的事件、難以靠近的心智、不可思議的犯罪(不可思議到,連「罪行」究竟為何都是個難題),而總是停留在那個不可能處。他走到想像力的邊界,邊界之外了。
──朱嘉漢(小說家)
‧
這是繼《噬夢人》之後的野心之作。私心認為,入選二○一九年年度小說選的書中首章〈再說一次我愛你〉是台灣當年最好的短篇小說。
──張貴興(小說家)
‧
《零度分離》令人震撼。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了不起。
──韓松(小說家)
‧
在科技世界中注入感性,一方面暖化柔化科技的冰冷,另一方面又讓情愛顯得涼薄虛幻,是伊格言從《噬夢人》以來的獨特筆觸,新作《零度分離》尤其發揮極致,溫柔旖旎又絕望。未來世界的荒蕪莫過如斯。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
此書終將在歷史留名。
──黃健瑋(演員)
‧
每個故事都說不出地好看......如果有同為寫小說的頂尖對手問我,我最「平凡人」的回答,就是「厲害!」「真是厲害!」
──駱以軍(小說家)
‧
伊格言是台湾最重要、最前卫的作家之一。我几次见到他,他都仿佛在修行,沉静地待在一边。具体说就是对外在世界的活动反应迟缓,整个脸都因为内心在想什么而微微颤栗。当时我想他或许有些抑郁。现在看来,他是在像炼金一样,锻造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啊,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书。它如此危险而美丽,真像是拍一个巴掌就会震碎的精致的水晶宫。
——阿乙(作家)
‧
伊格言有一种迷人的说服力。这些猜不透原因和动机的故事,这些“零度分离”的人物,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的对话,以及没有被回答的追问,都能让读者感动不已。
——小白(作家)
‧
虚构中的虚构,迷狂中的迷狂。伊格言以骇人想象与磅礴笔力构建出未来历史篇章,在那样的一个未来,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现实与梦境也不再泾渭分明。
——陈楸帆(作家)
*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秀晶邪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心靈雞湯——黯然及受身的修行 | 盧斯達 on Patreon】
47人被國安法控告那件事,很多人在外面看,反而忍不住哭。哭泣是健康的生理渲泄,在此事觸發之前,現實和網絡的低氣壓已經持續很久,只等一個金屬疲勞,繼而爆破的點。反送中沒有具體的完結點,大約記憶只知道是後來示威日漸高風險、人人數日少,後來武漢肺炎就侵襲全球。政治運動之後的感傷和壓力,就一直累積,一般人陷入不知道自己是痛苦的痛苦狀態。直至標誌性的 show trial在鏡頭前映出來、香港「法治」如何展現真實一面,這一股持續將近兩年的戰爭情緒才找到一個爆發點。
一直以來,特區對這件事也沒有甚麼交代,沒有高級官員或者執法人員下台問責。在官方的論述中,那一切只剩下「社會事件」、「黑暴」等概括詞,十分模糊。「國際」在拜登上場之後,也就如此了,終於七百萬人不論政治立場,都要面對「如果很努力地做,但世界還是沒有改變」的失敗。
人生經常要面對失敗,有些世代甚至一出世就是失敗和多餘的。上一代像蕭生還能侃侃而談上一代電影業如何黃金時代,這自然是他們的福份。回歸前後,以及之後出世的一代,很早就要面對失敗,以及自己是狗的現實。你看,他好像一條狗。生命,和自己,都很像一條狗。能哭出來就好,但如果已經哭不出來,那就可能會變得怨毒,或者在精神性、社會性上無法生還。
這一點,就算沒有政治的對立,當代中國人也很難理解。這二三十年,中國經濟在上升,近來很多外國民調和田野調查都發現,中國人在全球人口中,對未來特別樂觀;反觀在香港,政治經濟沒有好過。有一代人一畢業就遇上沙士,有一代人一畢業就遇到金融海嘯,有一代人一畢業就遇到雨傘 (我那一代),更不談更多所謂的結構性矛盾。香港年輕一代,和中國年輕一代,精神面貌就因為客觀形勢不一樣,而永遠不可能同理。你的肅靜只有自己才懂得。
後來發生了 2016 年第一波 DQ 事件,那時他們不打泛民的,事實上就是政壇只留給舊人玩,給中老年人玩,年輕人止步。青政本民前,以及眾志姚劉等等,不是年輕,就是素人。連政治也變成大富翁了。大富翁的玩法就是先到先得,後埋檯的,你怎麼優秀都玩不到,會被結構性剝削和陰乾。要痛苦,當時就很痛苦了。
當年的痛苦又多一份寂寞,因為當年 DQ 沒打到泛民,他們的支持者就不會分享到同一份感受,甚至惡言相向,彼此種下仇恨。很多人就此回不來了。
約莫是 2016-17 年,一次失敗就已明明白白擺在很多人面前。政團解散、知名人物流亡或入獄,受千夫所指。有很多本來高調的人,轉為低調,或者離開去讀書,或者準備移民。一時間你覺得很熱鬧的世間,不再熱鬧。甚至公民社會有人很理所當然地說,本土派不是已經收皮了嗎?
甚至再遠一點,佔領運動反而有貝體的清場時間,但大家都知道在清場之前,內部早已因為退場還是留守、旺角還是金鐘而有了各種想法。激烈血氣並沒有隨清場而終結,之後變成了反水貨行動,變成思想上更進取思考香港前途,但那不是所有人一起受苦。2017-19 年的前期,主流政界也曾經跟政府關係要好。後來我訪問很多光譜比較主流的年輕人,他們都不約而同說,曾俊華選特首萬民呼應的時候,他們最難受。那時,2014 年的事情都未解決,卻整個社會都(看似) 是向前走的氣氛。現在未解決的事情又更多了。
萬籟俱寂的時候,你要怎麼處理自己內心的翻騰呢?
不管你是甚麼人,總會在不同的時空面對這樣的冰冷或者失敗。你可以拉長接受的過程,但終於事實是擺在眼前。現實一旦夠真,就夠震憾,社教化便是讓你打上精神的烙印,讓你知道武學再深,深不過地,以後你就不自由了。真正的習得無力感,要靠行刑圍觀來傳播。2016 年那一波,骨幹力量像泥石流一樣流散的情景,令人難忘。活在真實中,是了解呼天搶地都沒有救助,所有希望熄滅之時,你只剩下自己這個空殼,世界變得流形的,彷彿不再真實,因為自己的世界觀被現實撞散了,但你會知道有其他人不是這樣看,他們的感受完全正常,這些人的存在,令你更加感到痛苦。
知道很多人在處境艱難時,總會找一些事來做,例如去做一些宣傳,例如去捐錢,或者去食黃店則是近一兩年發明出來。這些本質上不是壞事,但過於依靠燃燒悲情來持續。這時大家自然又形成新一波的盲信,於是曾俊華的黃特首熱潮,就是初嘗絕望的香港人移情的對象。之後會不會又出現第二次第三次呢?這些年來出了那麼多捉鬼和 blame the victim 的意見領袖,都是因為民間的需求存在,有人投其所好而已。點閱量和贊助金說明一切。
人通常都是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偷懶,當感受出現時,我們很少精確地觀測它,對自己描述那種感受的前世今生,而是急著移情,將事情轉移到別的狂信之中。人通常會這樣做,因為痛苦和被現實打倒,是一秒都不想停留的地獄。凝視困境一秒,靈魂都如入火聚,於是痛苦就無法沉澱,人在轉移視線的時候,層次就會變得單薄。如果抗爭失敗,那就移民,而且說是打國際線、為誰人留後,那種急不及待,便是在轉移自己的痛苦。所以他們是失言的,但也是真心痛苦的,痛苦得無法處理,在一個又一個的議題趕場中失去自己。
為甚麼不讓痛苦多折磨自己一點,直到自己更加理智、更加堅強、更加對得起失敗的光臨呢?於是人們總是急著下定論,香港已死、XX已死,因為他們下了結論,心理上就能 move on。然而生命永遠在生長,為甚麼要下結論呢? 2016 年有一小撮人收皮了,但那件事以另一個形式在石牆裡長出花,說它成功不是,但說它失敗也是武斷,只會困擾當下的自己。老莊學派說困於過去、困於未來,都是無法在當下活著。進一步說,沒法在當下活著的人是在虛渡生命。努力活著的人,總是不斷地假裝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才能擠出氣力來。
當然,我也是在虛渡和迷失的角落跟你說這些話。人不可能經常征服痛苦,在它的蹂躪中仍保持一種理智已經算是不錯。
讀歷史的人都會知道,一百幾十年的事情,可以幾句就說完,甚至可以塑造另一個定性,一切都變得權力流動和「觀點與角度」。例如說西班牙經歷了白色恐怖數十年,你看,我們說這「數十年」,就三個字,但當中實際影響了多少家庭、親友、鄰里,有多少人因而移民或者流亡,都壓在那簡單的「幾十年」的寫法之下。歷史和世界就像茫茫大海,你投入了一個瓶子,不知道它循環多久,不知道瓶子會不會到達另一個國度的沙攤上。甚至你會看到被迫害者,可能遙身一變成為迫害者。生命的意志超過時間,也超越善惡,但首先你要渡得過彼岸,讓點連成線和面。我有這種意志嗎?我經常問。
面對那黑暗大海,人們拼命為自己創造希望,但同時希望會使人失望。用希望來治療自己是飲鴆止渴。你試過失望,你就知道那毒藥有多毒。例如人們就把希望過度投資在領袖、在特朗普 (或拜登、兩黨共識 or whatever)、在意見領袖、在司法制度……之類。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被希望引誘。
一般人的內心折騰不起世界觀破滅的。當我聽見社會賢達問,現在香港究竟還有沒有司法獨立,因為我沒見過香港黃金時代,我感性上無法跟他們同調,但理性上我知道他們已經到了存在危機,世界觀被完全打碎,內心的痛苦、頭腦的混亂,可想而知。
歷史進程,每次形勢不妙,大家就自然會急著說,不要這樣做,要如何如何做。儘管只是發泄情緒,但這不是太著急了嗎?為何那麼早就定論去安撫自己呢?世界的本質將會是混淆,預測未來和定論是為了安撫自己,卻進一步吸光人的續航力。
三十年前,沒人想過台灣會那麼好,在國際上穩住了腳步,全世界都要跪求他們的晶片業。誰想過呢?在幾十年前他們在受難的過程中,應該沒人想像過吧。我們也無法想像香港會死而復生,但如果香港人急著下定論,未來就沒可能性可言,你的人生也會變得痛苦而膚淺。苦是人類最古老的敵人和朋友,多數人只會痛苦而膚淺,好嬲好嬲好驚好驚,但結不出其他果子,但我們的先輩都因為痛苦而深刻而活了下來,才有下一波的文明,他們是文明和民族的脊椎,他們受的苦我無法想像,但他們有從痛苦和受身中學到甚麼則是肯定。
香港是被歷史優待的,在全世界都在反殖鬥爭之時,我們被凍結在某一個時空,當中是中國還是英國還是香港人自己佔多一點,已經不可考,但我們就像小孩子一樣,文明的痛苦一直跟我們絕緣,導致見多識廣,本應老辣的社會賢達也經常真心發表天真無邪的言論,這便是我們整體稚氣的表徵。
痛苦光臨時,聽音樂是其中一種深潛的空間。跟痛苦經常扯上關係的其一個樂隊是日本的 X Japan。我聽他們大概是從高中大學開始,直到現在還是 playlist 的常駐品。這隊偉大樂隊,命運多舛,經歷過主唱被邪教洗腦導致解散,後來又有兩個原祖成員因故而死,後來重組都已經只剩下「生還者」。雖然他們也有商品和煽情成份,但讀得越多他們的故事,包括傳記故事和紀錄片,就越看到人類的意志力沒有極限。他們解散前有一個日本音樂會叫《The Last Live》(1997),當然在很早前就我就看過,但後來在主音的自傳才讀到,那時他受邪教猛烈的精神控制,身體也被虐打,但最終也撐著去參加,因為沒有主音就基本開不了唱。
當時的粉絲不知內幕,但多少將樂隊解散歸咎他,可以說是被歌迷憎恨著。他當時的身不由己和痛苦,是後來脫離教團之後才陸續發表出來。十多年之後,你才知道他們現場演出時的表現、細微動作藏著莫大的故事,但那個 live 也充滿異常的力量。後來他們經歷莫大的損失、不幸、疾病、工傷手術等等之後,仍然重組了起來,一切都變得洗煉,雖然不再年輕,但作為活著的心靈戰場,還是活了下來,再次發光發熱。每次我有問題,我就去聽他們的歌,不會得到答案,但得到撐著的能量,對他們一路走來的韌力還是心馳神往的。我有這種意志嗎?我經常問。
沒有任何大道理在其中,我渡了我自己。以上。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秀晶邪教 在 哇我們秀晶的屁股真大!方力申女友曾被韓國邪教攝理教鄭 ... 的推薦與評價
哇我們秀晶的屁股真大!方力申女友曾被韓國邪教攝理教鄭明析蹂躪? 1.1K views · 5 months ago ...more. 高手少. 3.29K. Subscribe. ... <看更多>
秀晶邪教 在 [新聞] 邪教紀錄片曝光韓國教主變態錄音「高潮50次」 受害者 ... 的推薦與評價
... 邪教紀錄片曝光韓國教主變態錄音「高潮50次」 受害者是港星女友:完整新聞 ... (拍打聲)我們的秀晶屁股真大。」還頻問她高潮了嗎,內容不堪入耳。 :另 ... ... <看更多>
秀晶邪教 在 [新聞] 韓邪教主打屁股喊「高潮50次」錄音檔曝-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