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防疫是我相當關心的事情,防疫作業不僅是病蟲害防治問題,更因農藥使用而成為重要的食安議題。我除了持續追蹤農委會在當前的緊急防治第二階段時,確認緊急防治藥劑的藥效、施藥技術評估外,於即將進入第三階段時,更應建立本土資料庫、提出能讓農民學習的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整合防治技術)策略,協助農友進行自主管理。
✅在此我有件事情要向各位多加宣導:有機農友也可以配合政策做防疫,而且配合政策防疫而補作驗證的費用,#政府會全額負擔!
👉6月14日農糧署已經發文說明,有機農友如果配合政策整體防疫,而需使用非有機農業允許的化學物質,農友需事先通報驗證機構有關施作範圍、藥劑與方式,由驗證機構判定管制範圍與期間,並且該期間與範圍內之產品不得以有機名義販售;另外,只要是配合政府政策做防疫,有機農產品驗證通過資格就不受影響。
👉7月4日農糧署再度發文說明,為了讓驗證作業的費用不致成為農友的負擔,避免影響經營者的意願,驗證的每場次費用、差旅費的交通與住宿金額等,都將由該署「有機農業生產及驗證輔導計畫」全額補助,讓農產品經營者可以更無後顧之憂。
👉另外,除了非允許的化學物質外,#有機農友可使用的玉米秋行軍蟲防治用藥有苦楝油與蘇力菌(2種品系)。我要再跟大家提醒,用藥時請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三次、避免產生抗藥性,並且更建議有機農友與農改場的專家學者合作,確定施藥方式、建立自身農場的IPM系統,讓防疫作業可以有效率、確實地規劃與完成。
其他連結:
有機田區秋行軍蟲防治(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
http://info.organic.org.tw/8255/…
秋行軍蟲防治 蘇 力 菌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本島發現秋行軍蟲成蟲,亦即登陸於台灣的第一代秋行軍蟲,已在本地繁衍第二代。農委會宣布,明(18)日起防治措施正式進入第二階段:發生蟲害地區不以「焚燒」或「掩埋」,而是直接「噴藥」殺蟲
國內昆蟲專家、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許如君日前受訪曾指出,秋行軍蟲比其他夜蛾更容易產生抗藥性,就連有機農友常用的蘇力菌,也可能產生抗藥性,建議同一種藥不要連續使用三次。
面對當前國內陸續發現多起第二代秋行軍成蟲,防治上不得不啟動強制噴藥措施,共開放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蘇力菌等共11種產品可用於防治玉米秋行軍蟲。
「大家都知道要用藥,但有沒有抗藥性管理概念才是重點。」她指出,為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噴藥時上要輪替用藥,且不是只有更換不同名稱的藥劑使用而已,而是依據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品去輪流使用。舉例來說,公告的「護賽寧」和「依芬寧」皆屬於合成除蟲菊,「如果用了五支都是合成除蟲菊的農藥,那也不算輪替用。」
雖然國內農民對於田間常見的多種夜蛾類(例如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皆防治有年,但因為這些蟲害能使用的藥劑產品品項較多、約30多種,因此輪替使用上比較不容易產生重複性,但是她還是提醒,這些夜蛾類(包含秋行軍蟲)的抗藥性當是相對嚴重的,不能不謹慎用藥。
此外,有機農民在當前公告可用的玉米秋行軍蟲防治用藥上僅有苦楝油和蘇力菌可選,「他們的選擇更少,就必須更看到蟲子再用,以及知道要往哪裡噴藥。」
#先通報再噴藥
#易產生抗藥性請輪替用藥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1472/
秋行軍蟲防治 蘇 力 菌 在 黃秀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民防蟲害!確保台灣糧食安全!共同防範[秋行軍蟲]
秀芳要求農委會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會負責災害預報、災情蒐集和處理通報等相關事宜,秀芳也要強力提醒民眾👀如果看到「頭部呈褐色,帶有黃色Y字型頭縫線、末節有四個點呈方形分佈」的秋行軍蟲。
☎️立即通報防檢局專線0800-039-131。
🤔苗栗通宵飛牛牧場的玉米田中,發現了秋行軍蟲的幼蟲,若該蟲害嚴重影響全台45%的禾本科作物面積,演變成比禽流感還嚴重的蟲災。
😨秋行軍蟲全球預警的農業害蟲,寄主範圍非常廣泛,多達76科、353種作物,主要危害玉米、水稻等,還有高粱、棉花、十字花科(花椰菜、大白菜、青江菜)、葫蘆科(黃瓜、南瓜、絲瓜)、茄科(番茄、青椒)等經濟作物也容易受害。
💪防檢局公布針對秋行軍蟲防治施用的農藥: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蘇力菌。
#共同防範秋行軍蟲
#勿忘荔枝椿象蟲害全民共同防範
#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