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職業教育的次等觀念
作者:李臻 (Oscar Lee)
2019年6月29日刊於《信報》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本身的建築設計已很有特色,但這些年來都是前一陣子才第一次去。事緣在朋友邀請下,今年專程到調景嶺參觀HKDI,以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院校設計系學生的年度展,看看不同年級學生的設計作品。
出乎意料的是,就算是基礎課程文憑,即只讀了數個月設計的學生,作品也很有水準和創意。到讀了兩年高級文憑課程的畢業同學,作品就更有些專業的味道。
像小弟試坐的「Second Space」座椅就很有創意,一系列座椅的設計概念,是在香港的狹窄居住環境中,只要拉上拉鏈,就可以有一個小小的私人空間。其他設計作品,無論時裝設計、商品設計或電玩遊戲多媒體設計等,都可說達到專業水平,很難想像是由中學畢業才兩三年的年輕人創作出來的,想必他們及老師都付出了相當努力。
擺脫對「神科」的執着
讀完高級文憑,可以銜接學士課程,讀多一年就可拿到英國大學的學士學位,可算是另一條大學之道。有學院老師說,雖然進入HKDI或IVE的門檻比大學低,但時代不同了,不應因此簡單視之為次等選擇,又或入讀不到傳統大學才選讀的「水泡」。事實上,不少學生是因為對設計感興趣才選讀HKDI,更有個別例子是學生為滿足父母期望而讀完法律系後,再到HKDI讀設計追夢。
近年很多教育家和學者反覆強調,大部分現時的工種在可見將來都會被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取代;相反,很多未來的工種現時還未出現,而未來最需要的技能是創意、溝通技能、獨立思考及與別人合作等。不過事實是,很多家長甚至是教育工作者,仍然對傳統所謂「神科」有一種執着,和對「實用」的科目有些偏見。
有老師說,自己的女兒想選修音樂,他覺得一點問題也沒有,反而女兒的老師建議選讀一些「更好」的科目。但什麼才是「更好」呢?這正正反映社會仍普遍存在某種偏見。
HKDI畢業生就業率達九成
只要有學習興趣和動機,又對所學事物充滿熱誠,讀什麼和做什麼根本不是大問題。如果社會仍對設計等創意科目存在偏見,我們又怎去發展創意之都?事實上,HKDI畢業生的就業率達九成,更未計算那些追求打散工的「Slash」一族,反映香港對設計人才有一定需求。至於人工和前途,其實每個行業都視乎個人奮鬥與努力,起碼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上班也不會變成苦差。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早前公布諮詢文件,指自從2015年推出連串推廣職專教育措施後,公眾改善了對「職專教育」的觀感。不過相對以學術教育和研究為主的大學學位課程,職專教育仍被視為較次等的升學途徑。小組建議在專上教育提供更多誘因,鼓勵中學生選擇職專教育路徑,以及建立職業資歷等,為畢業生和在職人士建立明確的進階路徑等策略。
這雖然是向前踏進了一步,但有教授職專課程的老師指出,如果職專學位以「Vocational Degree」來命名,仍然會給家長和學生「次等」的感覺,改稱「Applied Degree」或可消除部分偏見。無論如何,如果香港重視人才培訓,要提升整體競爭力,並給予年輕人多些出路,就應該消除只有學術教育和研究為主的課程,才是王道觀念。如果真是喜歡音樂、藝術、設計等科目,而努力在這些方面發展,肯定會比為了滿足父母或師長的期望而入讀自己不喜歡的科目為佳。
但願香港社會能為有志的同學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及更少的偏見與標籤,不單可令競爭力提升,年輕人也會更開心、更少憤怒和怨氣也說不定。
要打破職業教育的次等觀念,政府、教育專業人士和家長應攜手朝正確方向努力。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打破職業教育的次等觀念 #HKDI #HKIVE #education #design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空間設計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李臻 Oscar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Tsang Lok Tung 曾樂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Re: [心得] 室內設計業六年心得-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室內設計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家具設計科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設計系分類、多媒體設計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設計系分類、多媒體設計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翔宇文教事業- 《各群科出路-餐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問題] 想問景觀設計系的出路? - 看板CareerPl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閒聊] 設計系的待遇???? | WomenTalk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一代設計展 已正式開始,這個亞洲罕見、聚焦全台灣學生設計焦點的設計展會,近幾年來卻開始出現許多討論聲音。不管是前幾年喊出「#錢盡心已怠」口號、學生在馬路上自主舉辦的「#心已怠 論壇」,或是抗議多媒體系不該被直接安排在世貿3館、故意模仿金點新秀設計獎入圍貼紙仿製「未入圍獎」的貼紙貼在自己作品旁幽自己一默,亦或是被質疑新一代設計展已成為各校比拼排場的招生大會等,諸多討論聲音其實在在顯示新一代設計展的確是在台灣念設計的學生最在意的展會。
但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公允,因為新一代設計展最初是針對工業設計系學生舉辦,後來逐步擴大招商範圍,才逐漸納入視傳、多媒體、室內空間、時尚設計等範疇。因此並非所有設計系學生都會參與新一代設計展會。
在這樣的前提下,今年 2017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年度畢業設計展 l 設計背後 在學校支持下,首度不參加新一代設計展別有一番歷史上的意義。只是媒體多半聚焦在「費用」字眼,模糊了成大工設同學們努力跳脫制式常規獨立策展的心意。從他們所製作的畢展形象短片中可以發現,本次畢展主題回到設計本質上的討論,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除此之外更應以貼近使用者需求進行設計,才容易讓設計在日常生活裡實際落地發生。也因此他們開始思考,「展覽」是否真的是表現畢業製作成果的最好方式?而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是否又是唯一解?
成大工設公關詹士賢 James Johannes Chan說:「我們想要試著找到一種展覽方式,可以讓觀者自己慢慢地隨著我們規劃的方式探索作品,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考量。希望透過『體驗使用者的情境』,一方面讓資訊更好吸收,另一方面是傳達設計背後的在乎與關心,進而更能輕鬆與自在地直接感受我們的設計;也期待可以因此與觀展者的觀點作更深層的交流,進而創造更多的可能。」
新一代設計展的確有其優點,人潮眾多,如果presentation(展演方式)設計得夠好,一夕成名並非難事。但獨立策展也能讓參觀者更為聚焦在每個設計作品上,進而與設計師互動交流,對於每位皆付出長久心血的同學們來說,跳脫獎項光環的虛榮感,或許更能找到自己作品未來最好的出路。
同學並非要杯葛新一代設計展,而是希望找到最適合自己作品的表現方式。(其實有些同學作品更適合參加當代藝術展),就像我舉辦 #新一代後浪賞 也並非要抵制 #金點新秀設計獎,而是希望獨立於評審眼光之外,給同學另外一種我自己的觀點。希望同學們可以好好思考究竟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學校大大們也請支持同學的決定),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設計師之路吧。
#聽說今年其他校大三同學正在串連明年要一起退出新一代設計展
#似乎明年會變得很好玩阿
#但我要跑很多不同地方的展場會變得好累…=口=
成大工設 設計背後
台北首展┃ 5.27(六) – 5.30(二)
松山文創園區 二號倉庫
導演 Director|蘇郁庭
編劇 Screenplay|陳以婕
動畫師 Animator|蘇郁庭
原畫 Lead Animator | 楊涵荃、楊舒涵、陳亭潔、呂祥熙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陳以婕
配樂作曲 Composer|詹士賢
聲音設計 Sound Designer|詹士賢
混音師 Sound Mixer|詹士賢
對白錄音 ADR|詹士賢
英文翻譯 English Translator|Marco Villela
出品 Presenter|2017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年度畢業設計展
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Tsang Lok Tung 曾樂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篇(三):認真對待1mm】
教育工作是什麼?Christo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徘徊於大學、大專、夜校和中學各處體驗,最近才終於感覺自己找到了答案。
她不是典型教院出身的老師,大學是讀理大設計系的。畢業後因為怕悶,一直以兼職維生;設計、廣告、媒體和研究工作都做過,也兼教過理大和坊間的設計學校。
留得最久的地方是IVE設計系(現轉型為HKDI,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但她發現在那裡找不到滿足感,「對住學生的時間只有四成,六成都係出去派卡片。因為IVE的目標是職訓嘛,要為學生搵出路。佢請你是因為你有業界的人脈網絡,你要請嘉賓講talk啦,要不斷碌友情卡,我就覺得跟在商業世界工作無乜分別,唔想要這樣的生活,於是就辭職了。」
.
後來朋友介紹了她去新界一間傳統中學教初中視藝科。「係一間好正規的學校,同學又好乖啦,老師又好循規蹈矩。」Christo的出現,令這間學校亂了一陣。
第一堂她就發覺同學們都不喜歡這科,因為以為視藝就是畫畫,他們自覺畫得不漂亮,充滿挫敗感。為了打破同學對創作的成見,她就跟他們玩遊戲,要用最輕、最少和最環保的物料,設計一套保護雞蛋的包裝,令雞蛋從四樓視藝室掉落地面都完好無缺。
「學校知道就話『好危險喎,萬一擲到人點算呀?』我話已經有幾個同學在下面照應,而且係某個範圍之嘛,唔會掉到周圍都係。但佢地就好大陣仗,拉晒繩咁,又有人勸我,『Miss Lau呀,你啲嘢呢,好似啲同學都幾開心,但係可唔可以唔好咁刺激呢?』」
她又不肯著裙上班,「學校原本規定阿Sir要著恤衫西褲、戴皮帶,Miss就要著裙。咁我show比佢睇我著褲都可以好端莊囉,要formal唔一定要著裙架。」後來副校長讓步,說像Christo那樣穿都可以。「我諗係因為佢發現有啲Miss條裙好短,又see through咁,佢就意識到唔係著裙定著褲的問題。」
.
Christo覺得學校待她算包容,仍跟她續約,「我諗因為佢地見到有啲好曳的班級同我一齊又ok,都肯學嘢。」但第二年Christo卻為了保護一個學生而中途辭職。
「有個中一生,喺我堂上跟另一位同學爭執,擸起張櫈『你做咩呀!』好惡咁兇人。」Christo制止他後,和他談了一場,學生也跟同學道歉了,她以為事情了結。「但原來這個同學在其他堂都好唔合作,同老師的關係好差。其他老師就話佢有心想打人、用攻擊性武器,所以要記過,仲要我去做這件事。」
「我覺得無這個必要,小朋友發脾氣,settle咗就無事啦。我唔肯簽名記佢過,但多方面都要我咁做,於是就嘈到上校長度。我話個同學仲有偈傾,唔係惡劣到無得救,係咪咁樣懲罰就可以令佢改呢?」
但校長也不支持她,Christo唯有辭職。「因為這個地方唔適合我喇。講得難聽啲,原來你地要煮死個學生,會用盡辦法想佢唔喺度存在,我覺得這不是教育的宗旨。」
-
之後她又回復兼職生活,其中一份兼職是教創意書院。她對這間學校的第一印象就是「亂」,「好似樣樣嘢都得架喎,你諗到就可以做,無乜規限。同埋啲同學比較比較多variety,出面學校的同學你可以大致分成幾類,但這裡你好感覺到佢地唔想被倒模出來,入學半年後便越來越明顯,會搵返自己的identity。」
書院讓年輕人尋找自我、鼓勵個性發展;但Christo所見,規矩的不明確和執行不一致,也會令他們較難培養正面價值觀。比如同學不懂珍惜學校物資、又會隨手「借走」別人的物品來用,Christo借出工具時會特地提醒「要還架喎」,「若他意識不到有借有還的責任就好大鑊。點解學校咁多失竊?因為佢慣了嘛。我們這三年是培養緊佢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是會跟佢一世的。」
在一般學校顯得另類的Christo,去到創意書院反成為少數的嚴師。她總會在第一堂便說明課堂規則:玩電話會被沒收、不要在課堂期間自出自入,不要講粗口;但她會說明理由,「粗口都是生殖器官和性愛動作,有無必要用這樣的助語詞呢?我想佢地明白說話要謹慎,諗清楚用字的意思。」學生知道她的想法,亦很少會故意挑釁。
.
她在創意書院任教「空間研習」(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Studies),即建築設計、環境創作等,是校本課程的其中一科。Christo期望這科可以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敏感度、並尋求改善生活空間的方法。「而家個城市係好多屏風樓,總唔可以趕走晒啲人、拆晒佢再起過,但你點樣喺一個咁屏風的環境裡玩一啲野呢?我希望佢地可以多一份善良地改造世界的心。」
由於大學建築系門檻頗高,她的學生未必能成為建築師,但她認為更重要是他們面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過了高中,人格便大致成型,佢係一個點嘅人,會決定了佢人生點走、佢未來的高度去到邊。揀咩工作都離不開這樣野。佢可以係一個好有責任心、好smart的sales,亦可以係一個好hea的sales。」
但憑空講人生道理,學生不會上心,創作練習是一個更好的媒介,「比如我要佢地切割一個25 x 25cm的正方形,差1mm都唔得。我話差1mm的模型,比例放大後可以是10米、20米,如果間屋多了一條10米的空隙,可以跌好多個人入去喇。咁佢會意識到,係喎,原來有些事情係要好認真對待的。」
.
上學年起她轉做全職,把一間課室佈置成空間研習科的Studio,自己在裡面做事,同學也可以進來做功課或聊天。「只要一有時間留喺位,就會有學生找你,傾人生問題、人際關係、成長、情緒,咩都有。雖然少了私人時間,但如果做老師是指『傳道、授業、解惑』,正正是這些空檔,最能做到解惑。」
「教大專的話,大學生普遍會認為自己知道如何解惑了。現在喺書院,如果每年可以影響到一個人,我都覺得係好成功嘅事。」
-
[圖:上年度中四空間研習的期末創作,要設計一套裝置,為社區提升正能量。有同學造了一套流動韆鞦,組裝容易,可以帶去不同地方玩,而且四角都有座位,讓人邊玩邊聊天。]
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室內設計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本人剛從室內設計系夜間部畢業,以下經驗分享給你。 我畢業前的工作是在一個做BOT的公司上班,跟我讀的科系其實也沒很大的關聯XDD後來離職 ... ... <看更多>
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設計系分類、多媒體設計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室內設計科出路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oolcamel也提到公司名稱,統編:駿暘科技有限公司45135806 公司註冊地址:806高雄市瑞北路120巷25號公司辨公室 ... ... <看更多>
空間設計系出路 在 Re: [心得] 室內設計業六年心得- 看板Salar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etitiacate (短短)》之銘言:
想藉這篇說一下空間設計業界的情況
: 大家好:
: 我待在室內設計這行六年多快滿七年,就當六年經驗吧,
: 想跟這行道別所以來提供一些小小的心得。
: 這六年來換了三間公司,薪水也不過差8000吧,從22K→30K這種薪水等級。
台灣的空間設計業 無論景觀 建築 室內 建築系畢業的背景比其他科系都吃香
(是"建築系" 如果只有國內"建築所" 幫助反而小很多)
如果考到建築師 那起步會更穩 景觀 建築 室內案子都能接
(至於背景知識是否能應付 就看個人 但法律上給建築師的權限很高)
所以如果是建築系畢業 又考到建築師 只有1~2年經驗的新鮮人
在台北要拿到薪水36k~46k的工作蠻有機會的 (而且有機會找到有加班費的事務所)
如果沒有考到建築師 薪水直接少8k (簽證另外算 但剛考上沒兩年經驗也不能開業)
不是建築科系畢業 起步基準點會更低 在台北可能介於最低薪資到28k之間
只有表現前10%的人有機會談超過這薪資 而且9成沒有加班費 (好運一點有補休)
通常業界年資1~2年會有一半的人轉行 通常這時候轉行的薪資大概在22K~25K
有些人會在前兩年因為小加薪2~3k這樣的小確幸而留下
另一波離職高峰在年資5~7年 這時候大約會有超過一半的人轉行
因為這時候眼看就要30歲 但薪資卻過不了30k 產生極大焦慮
而且會發現另一個可怕的事實
其實在都會區 要找到30k 但工時比空間設計業少的工作 其實不難啊.......
對空間設計沒熱情的人 在第一波離職潮大多離開了
有熱情但天分或機運不足的人 很多人會在第二波離職潮時離開
有熱情 有天分 家境不差的人 一開始就不會在低於30k的環境待超過2年
這很殘酷 但就是現實.... 很多人花了5~7年才認知到這情況
: 第一間公司待了兩年,前兩年還是個助理懵懵懂懂,但很熱於學習,
: 遇到不懂的就勇敢發問,真的學到很多建材上跟施工上的知識,
: 第一個老闆也很願意教,很感謝他,不過好景不常,沒什麼案量他就倒了。
設計業 如果沒有極佳天分或很好的家庭背景
第一間公司跟對老闆 未來的起跳點和天花板就會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千萬要慎選.....
在校要努力作作品 早點實習 累積多一點選擇公司的能力
另外血海市場 不是有慈悲心就能存活
這個業界在台灣拼到遇到公司遵守勞基法好像看見奇蹟的程度
很多事情都已經越來越扭曲
: 第三四年可能是職業倦怠,要負責的事情變多了薪水卻沒有明顯成長,
: 用設計助理的薪水要你做設計師的工作,福利當然也是設計助理等級,
: 慣老闆自有天收,他也倒了。
有些黑心的設計老闆 某些案子他把公司倒掉反而比較划算
員工也不知道是真的賠錢倒掉 還是捲款倒閉......
: 第三個老闆更是慣老闆中的極致,加班沒有加班費,因為他說你接到案子就有獎金!
: 油資、電話費沒有補貼,因為你有工地跑就代表之後結案會有獎金!
: 老闆說出口的幾乎沒給過員工,剛進來時說滿一年會有旅遊補助,
: 不管公司有沒有賺錢都會有!但是當真的要滿一年會計要幫大家申請時,
: 老闆說:我們沒編這個預算唷!
: 上面說的獎金呢,之前的設計師有拿過,因為那時有會計幫忙爭取,現在帳由老闆娘來管,
: 非常可能是拿不到了,前會計說他要離開時發現幫我送審的獎金分紅可能沒了,
: 因為老闆把單子上的簽名劃掉。
: 那案子4月中結案,5月請獎金時說業主還沒付尾款,業主5月份付了照理說6月份可領,
: 他說公司手頭緊可不可以給他方便,7月發薪一起給。今天是我最後一天上班,
: 只能將有利證據都蒐集好帶走,靜待7月見證王八蛋現形。
: 這行要懂的東西很多,遇到爛老闆的機會也滿高的,
: 如果你是剛進業界的助理,應該就是協助丈量、平面圖放樣、立面圖結構空圖(畫好給設計師)
: 3D製作(依設計師立面)、報價單項目及數量編列(價錢由設計師填)、依設計師要的材料詢價
: 還有不斷的改圖跟報價單項目,設計師跟業主的想法會不斷不斷的變,改到你懷疑人生。
台灣設計科系最糟糕的就是沒有把設計業務和契約列入課程
太多在國外必須計價的項目 在台灣都變成銷價甚至免費服務 血海競爭
另外也導致業主不正確的心態越來越普遍
像是大家去餐廳吃飯 不管難不難吃 吃完點的餐就得付錢 (吃到蟑螂另一回事)
但室內設計往往做到 設計改到滿意 業主才付錢
你去餐廳會要求廚師把菜做到你說好吃你才付錢嗎?
(所以為什麼台灣廚師薪水平均比設計師高不少 這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很多不合理的契約 為了接案居然老闆就這樣簽下去 害死底下做事的人
: 設計師的話除了上面工作外要知道工法,這樣畫能不能做出來、工序安排、
: 跟業主洽談、陪業主挑材料、家具(看公司)、有時要協助驗屋等等
: 有些公司會要求要多家廠商報價單才可以發包,有些只管你回饋給公司的利潤有沒有達標,
: 如果是第一種你會很辛苦,因為很多時候業主會壓交屋時間,鬼月前、農曆年前,
: 或是他房子只租到幾月,時間到他就是一定要住進去的。
: 另外的情形是你每次都找很多家報價,但最便宜的可能就那1、2家,
: 其他廠商到後來一定不會想報價,然後老闆/老闆娘就會一直電你。
: 這行工時很長,付出的心力跟得到的薪水我認為不成正比,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為付出多少
: 就該得到多少,那這行不適合你我,趁早轉系/轉行比較好。
因為契約管理的根本問題在血海市場已經無解.....
當然高端或藍海市場還是存在 但又有多少人能進入?
另外可怕的問題是 台灣空間設計業的效率其實不高....
當然一半原因是不合理的要求造成
但另一半原因則是業界忙到沒時間處理提升效能這件事
前一陣子稍微有空 無意中發現某個工作流程可以因為寫個小外掛大幅降低工時
(6小時作業可以降到1小時 寫外掛加測試只要花3小時....)
後來仔細思考 如果合約和工作流程都能重新調整
有些專案可以只用1/4的工時完成.....
當然這也得花時間和成本做調整的準備
但公司就是沒有這種時間和權限可以進行調整 (很多人也有想過 但一忙就忘了)
以前認識遊戲設計產業的設計師 聊到某些作業環節時
才發現台灣遊戲產業的工作效能比空間設計業高出很多
(大量樣板 半自動化 程序化設計 資訊科技輔助......)
空間設計產業忙到沒時間 也沒錢 提升自己的謀生工具......
: 喔對了,我待過的這幾間都在新竹市,前2間確定倒了,最後一家在104上還有開缺,
: 如果有想知道可以站內信問,我一定會好好幫牠們推銷的(沒打錯字!)
: 題外話,我們這批要走的人相約要去當作業員,說福利跟薪水的穩定度都更勝這行。
: 祝福要踏入這行的新肝們,加油~!
空間設計之所以在台灣血海市場還能運作
就是因為有源源不絕心中充滿夢想的新血想投入這領域
無論是1~2年離職的 或是撐到5~7年的人
對血汗公司來說都是賺到 很多設計公司也調整成 高流動率也能活下去的模式
(如果要求台灣設計公司 福利比照便利商店或速食店 相信會倒掉8成的公司)
希望原PO下個工作能入對行~
也希望想在台灣走空間設計的新鮮人能再多想一想
----
五年前還會笑說 設計業拼肝這一行賺的 不夠給醫生
五年後發現 市場惡化迅速 剛入行的新鮮人以後不要說看醫生了
連買咖啡和能量飲料的錢恐怕都不夠 幫空間設計的大家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36.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60514670.A.45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