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
「颱風、地震、土石流等天災來臨時,你知道如何自救救人嗎?
跟著可愛的哆啦A夢一起為『未來』做好準備吧!」
側耳傾聽,六、七年級生熟悉的旋律響起:
肚子圓圓~鼻子紅紅~噹!噹!噹!大家都叫我…抱著酒瓶唱「我無醉我無醉無醉~請你不用同情我」之中年醉漢…呃不對啦!!是人見人愛的小叮噹(哆啦A夢)來了~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是一系列很棒的知識性漫畫,內容圖文並茂、豐富充實,深入淺出且寓教於樂,藉由輕鬆學習獲得實用知識,對成年人與小孩皆大有助益。
最大的益處在於,我們終於能實現學生時代的心願!不再躲躲藏藏在課本裡夾漫畫,聽聞母親輕巧如甲賀忍者的腳步聲,便快速使出金蟬脫殼術,而是大大方方在父母師長前看漫畫,被質疑時,可義正詞嚴推眼鏡道:「請不要打擾我!!我正在進行知識的淬鍊與昇華!!」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完成大家的兒時夢想,多少人曾信誓旦旦:「如果教科書改成漫畫,我就能考一百分啦!」現在機會來了!假如看完本書,防災知識沒有獲得一百分,來自未來的貓型機器人就會用任意門把你丟進活火山口,體驗沸騰如岩漿般的學習熱情與動力!!(不要栽贓哆啦A夢)
咳咳咳好的抱歉,今日咖啡因過量有點太high。如前言所述,《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是本介紹天然災害與防災知識的科普漫畫,書中以多篇幽默風趣的哆啦A夢故事帶出天災形成之原因與對應策略,結合知識性與娛樂性,且針對臺灣當地狀況,聘請專家重新審定內容,提供因應本土災害的準確資訊。
例如講到「颱風」,便以大雄和寵物颱風「風子」為主,敘述颱風喜食熱空氣,以及兩個颱風撞在一起可能會形成雙颱效應,或勢均力敵、相互消弭。隨後於說明單元帶出颱風結構、形成緣由、從氣象預報的數字辨別颱風強度、台灣的防颱措施、可運用的APP,以及颱風後暫時不要買高麗菜(並沒有最後一項)等學問。
書中提到地震、海嘯、洪水、颱風以至於防治傳染病等切合當今時事議題…咦你問有沒有關於「仙人跳」的單元嗎?不好意思這位爸爸,仙人跳是人禍,人必自救而後人救之,這塊主機板送你拿去跪,更大的人禍馬上就在後頭了good luck!!
除了熟悉可親,陪伴我們長大的哆啦A夢漫畫,本書亦輔以多幅照片、浮世繪、圖表、年表等,以多元方式輔佐說明災害的歷史來源、軼聞與現代科技防災應用,融古貫今,於科學知識中穿插人文關懷,大幅提高本書的運用層面與可讀性。
雖然書籍原旨是作為孩子防災教育之啟蒙,但老實講,沒知識又不常看電視的阿姨我發現,許多知識以往都未接觸過,譬如日本戰國時代開始發展土木工程技術之淵源、海嘯與暴潮的差異,以及特別容易在災害出現的病症和應急處理方法,可謂獲益良多。
當然,提到天災,不免聯想到彗星撞地球、明天過後等世界末日情節,身為隨隨便便就能從四次元口袋掏出地球毀滅炸彈的哆啦A夢,書中亦有講述末日來臨的章節,並貼心提供緊急避難必備之災害儲備清單供讀者參考(日本人果然專注完美近乎苛求講究細節)。
不過與其去大賣場搶購,私以為世界末日時大家還是放棄吧!先去賞老闆兩巴掌或跑到街上裸奔一圈也不遲(結果末日還沒來就先被警察帶走)。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天然災害防護罩》,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最畏懼的天災?例如: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我媽生氣比地震打雷更恐怖(咦)~」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0/4(一)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10/5(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哆啦A夢知識大探索3 #天然災害防護罩 #ドラえもん探究ワールド #自然の脅威と防災 #藤子F不二雄 #遠流 #防災教育 #災害應變 #知識漫畫 #自然教育 #科普 #青少年文學
📖博客來:https://bit.ly/3CYp0yG
📖誠品:https://bit.ly/3D28SMi
📖金石堂:https://bit.ly/3m5ZdxA
📖momo:https://bit.ly/3F2pxRP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要來說軍事,加強防禦,美國將售台 #M109A6自走砲 ,可是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 說中共具備攻台“能力”的時間,台灣只剩下6年可以準備,這該怎麼辦? 今天最新的國防消息就是,國防部證實:美將售台M10...
空 品 應變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空 品 應變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空 品 應變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要來說軍事,加強防禦,美國將售台 #M109A6自走砲 ,可是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 說中共具備攻台“能力”的時間,台灣只剩下6年可以準備,這該怎麼辦?
今天最新的國防消息就是,國防部證實:美將售台M109A6自走砲,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國防部表示,美國政府於美東時間8月4日就「M109A6自走砲」7.5億美元對臺軍售案,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1個月後正式生效。國防部指出,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持續提供我國防衛性武器,是維持區域穩定的基礎。本次美方同意軍售品項,有助於提升地面部隊快速應變及火力支援能力,建立我可恃防衛戰力,國防部對美方軍售決定,表達誠摯的感謝。到底M109A6自走砲有多厲害,就請施孝瑋來說說。
另外空軍為加強IDF戰機的火力,決定量產中科院以「奔劍專案」為名研發的新型「滑射式」增程劍二空對空飛彈。
根據聯合報獨家報導指出,為強化IDF距外攻擊的火力,中科院以「奔劍專案」為名,研發可掛在雙翼派龍架下第2、8站位的「滑射式」劍二飛彈,同時將研發劍二A取得的增程技術運用在此,IDF將因此可加掛兩枚滑射式增程劍二飛彈。
IDF目前配備的彈射式劍二射程約60公里,「奔劍專案」研發的滑射式劍二則可達80公里以上,可以弭補IDF戰機未具備遠距攻擊火力的缺憾。官員透露,空軍已決定明年投入量產250枚至300枚左右,每枚造價3000萬元。
然後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台灣安全不能寄望於中國大陸的善意,也不能寄望於美國的友誼,唯有建構“刺猬台灣”,利用以小博大“不對稱戰力”讓中共達不到戰爭的目的,才是台灣唯一出路。”刺蝟台灣”要如何建構呢?
李喜明表示,台灣國防面臨四大困境,第一是中共灰色地帶侵擾不斷,第二是要有中共武力犯台的準備,第三是國防經費不足,第四是時間不夠。從現在到2027年中共具備攻台“能力”的時間,台灣只剩下6年可以準備。
如果前參謀總長李喜明預測準確,中共具備攻台“能力”的時間,台灣只剩下6年可以準備的話,那我們的防禦能力足夠嗎?來看看中國解放軍軍方頻道在7月27日放出的一段影片,片名直接取為「正在為統一台灣做準備。正在東南沿海駐訓的第73集團軍某兩棲重型合成旅組織兩棲重型合成裝甲部隊,展開越海奪島體系聯合登陸演練」。可說武嚇意味十足啊…
最後要來談談向奧運選手致敬,#幻象戰機伴飛 ,政府為恭賀選手回國,在昨日(8/4)下午安排6架幻象2000戰機,伴飛選手搭乘的華航班機回到桃園機場。
不過針對出動6架幻象2000伴飛成本可不小,軍事專家施孝瑋就說啦,根據空軍司令部公布的資料,每架戰機的每小時飛行成本,幻象2000戰鬥機為70萬左右,此次4架幻象2000戰鬥機,以及特別加派一架預備機及一架攝影機,共6架幻象升空,若以每小時70萬的飛行成本來說,而整個航程時間大約為1個半小時左右,粗估總成本大約為630萬左右,且還不包含人事、後勤補保、維修及施放熱焰彈的費用。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7:00 解析美方的綏靖戰術
45:00 解析M109A6
58:00 幻象2000伴飛+IDF「奔劍專案」
01:13:00 李喜明"刺蝟台灣"+三軍演訓
01:35:00 待用餐
空 品 應變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三級警戒以來,台灣企業面臨了極大的衝擊,許多企業一夕之間訂單消失,業績狂掉9成,面臨無法預測的發展,許多企業第一時間啟動分流、居家辦公,對企業高階主管來說,如何見微知著的為未來營運做好風險控管,十分重要,在眾多措施中,又以打造未來辦公最為關鍵。
開會用#Teams團隊協作及討論,應變且處變不驚。
筆電選#Surface商務版系列提供強大效能、高續航力、適合不同辦公情境需求的功能資雲端上#OneDrive 個人雲端儲存空間,隨時隨地從任何裝置存取
資安挑Surface 商務版具備從晶片到雲端的資安防護,維護營運與生產力的安全
微軟的產品多元且能夠互相連結,可以幫助企業在平時就做好萬全的準備!
節目主持:Christina賢齡
富邦金控品牌管理暨公關處副總經理 林茂生(Cindy)
台灣微軟人資長 王有蘋(Linda)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空 品 應變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FH效率低落?聽人資長談如何遠距工作?打造安全、高效混合辦公
疫情持續升溫,帶動分流、居家辦公需求,無論員工是在實體辦公室、或者是居家工作,只要善用數位科技,就能確保員工生產力、企業營運韌性,甚至是極大化企業競爭力,重塑未來辦公新樣貌。
開會用#Teams團隊協作及討論,應變疫情能處變不驚
筆電選#Surface系列提供強大效能、高續航力、適合不同辦公情境需求的功能資雲端上#OneDrive 個人雲端儲存空間,時隨地從任何裝置存取
資安挑Surface 具備從晶片到雲端的資安防護,維護營運與生產力的安全
微軟的產品多元且能夠互相連結,可以幫助企業在平時就做好萬全的準備!
節目主持:Christina賢齡
友邦人壽人資長 廖穗芬(Esther)
台灣微軟Surface 事業群副總經理周文英(Grace)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