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影帝黃晸珉 HOSTAGE:Missing Celebrity》(2021)改編自丁晟的編導、劉德華主演《解救吾先生》(2015)。與中國版差異在於,黃晸珉是以本名出演。所以這部電影的賣點昭然若揭,即在於召喚認識黃晸珉的影迷入場。
.
在預期上,觀眾或許會想像電影會有實境秀感。也許會想像能看見更多黃晸珉本人的私生活面向,窺視更多他真實的想法與性格(固然真實性也無法驗證)。過去黃晸珉在韓國電影當中演出不少硬漢角色,如果一部關於他本人真實形象的電影,卻還是一貫的「角色塑造」,自然無法讓觀眾信服,因為趣味應該在於「反差」。
.
舉個例子,好比黃晸珉在大銀幕上如何英勇,但現實生活卻連蟑螂都不敢殺,諸如此類的反差。無論這是不是事實,都能透過類似的差異來創造出層次。否則,如果黃晸珉在私下在戲上是同樣的人,我們何不看他扮演別人算了?
.
丁晟拍《解救吾先生》時,像是借了劉德華的「形」,他演自己就好,表現機會其實都給了王千源飾演的綁匪頭目。但在《綁架影帝黃晸珉》裡頭,反派固然搶眼,但眾星拱月的意圖更明顯,這終究是一部英雄化黃晸珉這個演員的作品。原本可以玩出的一些後設趣味,因為角色血肉的單一刻畫,使得作品更像是在幫黃晸珉這個人物做廣告。
.
當然,維護明星形象無可厚非,只是如果我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無法聲稱(雖然很可能是一種妄想)自己對黃晸珉這個演員本人有了新的認識,那有什麼意思?可以料想在起初的企劃與編劇的開始,創作者就有了錯誤的預想,畢竟每個演員都願意演出有缺陷的角色,但又有多少演員會願意讓自己的銀幕形象破滅?即便願意,經紀公司也不可能放行。
.
當電影以「影帝黃晸珉」作為一個賣點,似乎已經暗示了電影的呈現只能趨於保守。不過如果觀者完全不認識黃晸珉,或者願意將黃晸珉單純視為一個虛構的「角色」,或許對電影又會有截然不同的認知。作為一個明星被綁票的故事,本片呈現堪稱恰如其分,在節奏掌握、運鏡與動作場面的搭配,都表徵了韓國電影工業的最高標準。
.
就是這個自己飾演自己的「噱頭」,實在不存在必要,如果不是演自己,或許黃晸珉能夠演得更「開」一點?
.
.
(圖為《綁架影帝黃晸珉》劇照。)
#綁架影帝黃晸珉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尊重原作! 《村庄》奥斯卡最佳丑陋人性短片 看似宁静的小山村里,压抑气氛蔓延。看似勤劳的妇女扫地的同时偷摘果树的果实;道貌岸然的神父偶尔喝酒解忧;地牢中的犯人表面顺从暗中却计划逃狱;悭吝的老人面对收藏的财宝喜笑颜开;骠悍的暴徒觊觎老头的钱财;暴徒的妻子和栽树的男人...
「窺視者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心得] 窺視者The Watcher (雷) Netflix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窺視者2022 The Watcher 2022 預告娜歐蜜 的評價
- 關於窺視者電影 在 窺探- 怎麼大家偷看鄰居都會看到兇殺案- Netflix板 - Dcard 的評價
窺視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延期 3 個月,慣例於溽暑陪伴影迷的 #台北電影節 今年移至秋季舉行,幾經波折後也總算在今天開賣,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買到想看的電影?(《月老》真的超搶)
在售票之前先看過幾部片,心中喜歡的《引言》、《戰地微光》,前者完售、後者也僅剩下少量座位,原本想說推文催票,但看來好像也沒必要了。不過,台北電影節另一大單元「#XR全浸界」將於明(14)日中午啟動售票,藉此機會推一下其中的作品,尤其《#霧中》相當值得一看。
全文如下:
在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當下,實體被阻斷封閉,進而開啟各方雲端連線,更加速了「網路」的崛起,「實體」與「虛擬」間的關係就更加不斷被翻覆、挑戰。
也就是說,拜疫情所賜,從日常生活到藝術創作,數位應用變得更加被重視,而當藝術、影像的呈現方式,從實體轉入虛擬之後,就創造了觀眾不同的身體經驗與存在方式。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們的活動軌跡更是存於虛擬(網路)空間,藝術也就被數位化。然而,在這樣的浪潮中,身體感知的經驗轉換,恰恰正是虛擬實境所強調的。
虛擬實境在某程度上,帶來實體無法給予的特殊體驗,越來越多的影像創作者也試圖透過實體/虛擬的混合空間,創造人、事、物的嶄新經驗,未來虛擬實境能拓展至何種地方不得而知,但可以知曉的是,當技術、經驗、創意不斷交織,虛實整合已然是趨勢。至此,在虛擬實境技術逐漸成熟的當代,窺探全新的「說故事方式」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除了南台灣的高雄電影節持續耕耘虛擬實境領域之外,台北電影節也自 2018 年起,將注意力放置於 XR 作品的展示,北台灣就屬台北電影節有意識地持續策展 XR 單元,一南一北,成為台灣觀眾關注此領域藝術的重要渠道。
至於今年台北電影節「XR 全浸界」單元,帶來 10 部虛擬實境的影像作品,在此前先看過聚焦中國新疆的《#我在再教育營的日子》、描述蔡明亮童年往事的《#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以及同志情慾話題作品《霧中》。這三部作品中又以《霧中》最有共鳴,本文就談這部 VR 作品。
【周東彥——《霧中》】
有「影像劇場詩人」之稱的周東彥,首部 VR 原創作品《霧中》去(2020)年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引起討論,作品聚焦於男同志的三溫暖蒸氣室,窺視男同志的情慾世界,並號稱台灣有史以來尺度最大的虛擬實境影片。
《霧中》也在今(2021)年順利入圍威尼斯影展 VR 特別選映單元(Venice VR Expanded),周東彥更入選文策院與法國新影像藝術節合作之「台法 XR 人才交流計畫」,在此領域上逐漸邁出步伐。
實際看完《霧中》,第一時間確實被片中實打實的「群交性愛」震懾,但安神定睛一看,《霧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除了所謂的「大尺度性愛」之外,影像有更深層的編排處理。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首先提到「觀看先於言語」,在約翰伯格的論述中,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
在上述簡短的陳詞論調中,可以視作約翰伯格某程度捨棄了言語的功能性,將「觀看」的動作置放於「言語」之前,或許這恰恰可以挪移理解《霧中》的核心內裡,甚至將 VR 技術的體驗做更近一步的詮釋。
《霧中》全片無對白,周東彥同樣抹除言語帶來的特性,從畫面一開始就將觀者釘在角落,強迫觀者貼合牆壁,透過主觀視角讓觀者浸身於三溫暖的場域,並凝視男同志觸發的性與慾,在此建構的,是觀者與被觀者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在觀者不斷將視線游移,找尋自身的「位置」時,便已經在摸索人、事、物間的多重關係。
而在這樣的關係被建立之時,周東彥在觀者的凝視之外,更積極地透過角色「打破第四道牆」的處理方式,強勢破除觀者與被觀者的距離,重新定義兩者間關係,觀者是「看」的一方,同時也是「被看」的一方。
就在「看」與「被看」同時存在之際,此刻,觀者在這種目光交會中,真正在實質意義上,毫無疑問地完全體認到正處於三溫暖的世界當中,是煙霧彌漫、潮濕春光的三溫暖中的一部份。闖入異域的觀者透過觀看試圖探詢、架構不一樣的世界,而這樣的視覺交流就無需對白交談,甚至更是人類初始的體驗——「觀看先於言語」,先會觀看和辨識,才會說話。
至於,在 VR 的技術應用之下,進一步讓觀者的身體「消失」,當觀者透過裝置,所謂的物質性(實體)被非物質性(虛擬)拋進一個全新的感官體驗時,《霧中》三溫暖的情色場域就並非是滿足某種獵奇式的偷窺癖好,歸結上述而論,創作者是以一種「感同身受」的切身性去述說、包覆著同志經驗,並希冀觀者也置身其中。這樣「實體」與「虛擬」展延而出的對話,反倒給予觀眾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身體經驗,這正是 VR 技術帶來的突破性感知。
然而,也值得一提的是,周東彥除了運用「打破第四道牆」讓觀者身歷其境之外,更透過「西裝筆挺」的異者闖入「裸體肉身」的場域之中,這名西裝筆挺的異者,在我看來有某種對比觀者的意味(觀者等同於西裝),同時象徵制序文明的介入,但這種衣裝文明顯然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偽善,立刻被周東彥削去了文明性,終成身體慾望的霧中份子之一。此作法也能暗示觀者與三溫暖中的男同志們緩緩趨於同化。
因此,短短 14 分鐘的《霧中》,周東彥除了拍攝性愛、口交等赤骨畫面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作者筆觸是一步步說服/催眠觀眾置身其中,這不僅是 VR 的表面技術,更多是來自於周東彥深層的影像鋪陳與核心概念。
不過,周東彥的《霧中》也挑戰了 VR 的 360 度環景的「自主性」。VR 說故事的特性是開放性而非限制性,更多的參與、體驗,讓觀者自由找到視角,能有效將 VR 的 360 度環景優勢發揮,當中的「自主性」儼然極為重要。
但周東彥顯然限制了觀者的自主性,因背後永遠是牆壁死角,便缺少真正的 360 度視野。然而,我認為這樣的限制性是有必要的,周東彥利用「牆壁」的特色,提醒了觀者「三溫暖場域」的封閉性,在此,周東彥則利用演員的位置與鏡位變換,在場面調度之下或放大、或深入、或遠離其感受,給予觀眾不同的覺知刺激。
而「牆壁」帶來的限制與封閉在《霧中》是重要的,影像到了最後,隨著鏡頭緩緩上升,四面牆壁逐步倒塌,三溫暖也不復存在,這樣的瓦解直接宣告男同志宣洩性慾的秘密場域隨之消散,當褪去了集體性,最終留下個人與其影子,都再再揭示了三溫暖此符號存在的特質與集體性。反向來看,流露出的是男同志「禁錮」在「牆壁」之中的寂寞以及「被保護力」,與外界阻斷、難以言喻的同志心情也就不辯自明了。
總結而言,《霧中》以「裸露性愛」為號召,試圖帶領觀眾步入同志情慾集合體的三溫暖中,而周東彥在 VR 影像獨有的敘事技法以及傳統調度之中,進一步創造出衝擊性的視覺體驗,令人歎為觀止,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
窺視者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聽說網路流傳這麼一則恐怖故事「紅色的房間」嗎?
話說一名計程車司機,我們姑且稱呼他 N 先生,某天晚上他載到一位全身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子,臉上塗著俗豔的口紅,她長得很漂亮,N 先生對她似乎有點意思,便主動和她搭訕,聊起各式各樣的話題,但那名女子抵達目的地之前始終沉默不語。
就這樣一路開到了目的地,來到女子指定的地點,那是位於樹林之間的一棟紅磚洋房,這名女子回到了自己的住處。N 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到底她過著怎樣的生活,於是躡手躡腳地潛入屋內,來到女子的房間門口,透過門上的窺視孔往屋內察看,奇怪的是房間裡面全是鮮紅色。
這女子真的好喜歡紅色啊,除了這條線索以外,N 先生一無所獲,就這樣回到計程車車行。
隔了幾天,同事們在聊鬼故事,N 先生也加入了話題。聽他們聊天的內容,好像在說一個全身紅色衣服的女子,讓他想起前幾天遇到的事。
「那名女子是幽靈嗎?……當時好像沒有這樣的感覺耶……」
N 先生回想他記憶中的情節時,曾經見過那名女子的同事說:
「那個幽靈啊,不光是穿著打扮,連眼睛也是紅色的。」
N 先生這時才恍然大悟。
當時他往屋內窺探的時候看見的全是紅色,因為那名女子也在同一時間從窺視孔內窺探著他。
這就是傳說中「紅色的房間」。
怪談蒐集家山口敏太郎先生
還找到了另一個結局的版本。
司機先生同樣是從窺視孔想要知道屋內的情況,可是他看了之後整個人驚呆,不只是壁紙的顏色,包括地板全是一片鮮紅色。紅色椅子配上紅色桌子,房間裡的家具也全是紅的,怎麼會有人想要住在這種房子裡?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司機先生嚇得整個人腿軟了,他的手也從門把上鬆開。
看見血紅一片的異樣光景映入眼簾,他喃喃自語地說著,難不成這就是網路上流傳的那個「紅色的房間」?
就在此時,女子的聲音出現在耳邊。
「你喜歡紅色的房間嗎?」
聽完故事以後,有沒有感覺心裡毛毛的?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另一個關於「紅色房間」的都市傳說。
那是有人設計出來刻意惡搞的FLASH作品。
有時候當你打開網頁時,螢幕上會自動跳出另一個廣告視窗。
通常這些視窗都可以關掉,只要不理會它,也不會發生什麼事。
但是聽說有人遇到一個「絕對不能關」的廣告視窗,上面寫著「紅色的房間」。
初次聽到這則傳言,是班上一位同學C君告訴我的。
C君說:「你聽過這樣的傳言嗎?」
「當你打開網頁時,會出現另一個廣告視窗。」
「聽說有一種廣告視窗是絕對不能關掉的。」
我問C君:「要是關掉了會發生什麼事?」
C君說:「一旦你關掉那個視窗,聽說會遭遇不測。」
我笑他:「網路上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言你也相信?」
C君說:「別這樣嘛,先讓我把故事說完。」
「你知道什麼TEXT TO SPEECH嗎?」
我說:「知道啊,就是輸入一段文字後,電腦會發出聲音唸出文字,對吧?」
C君說:「沒錯就是這個,電腦會用毫無高低起伏的平音,逐字唸出來,而那個跳出的廣告發出的聲音是,你喜歡嗎?」
我說:「那又怎樣,我不覺得恐怖啊。」
C君說:「你不懂,它是無法關掉的視窗,會一直跳出來重複說著,你喜歡嗎?」
我說:「我不相信,待會回家我打開電腦試試。」
後來故事中的主角回家以後,真的試著打開電腦搜尋相關的內容,但怎麼也找不到同學說的那個視窗,這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他搜尋網頁的時候,果然跳出了奇怪的廣告視窗。
當他想關閉跳出的視窗,視窗發出「你喜歡嗎?」的機器音。
而且想關也關不掉,視窗會一直跳出來,並且重複「你喜歡嗎?」
沒想到還真的遇上了,一想到那麼奇怪的傳言,聽說關閉視窗的人就會被殺,只不過是廣告視窗而已,哪有這麼誇張?
主角心想「哈哈哈,果然是惡作劇。」
那種用FLASH製作的視窗會連續跳出同樣的內容,分明就是懂程式的人做出來的整人遊戲,想嚇我可沒這麼簡單。
不過這時候聲音忽然變了,電腦傳出的機器音變成了低沉的真人聲音。「你你你你你你你……喜歡嗎……」
主角已經沒有使用滑鼠去關閉跳出的視窗,可是視窗會自動的關閉,並且發出聲音「你喜歡紅色的房間嗎?」好像真人有人在對他說話。
接著所有的視窗一個個關閉了,
網頁上出現全黑的頁面寫著「紅色的房間」
用醒目的紅色字體置於螢幕的正中央。
主角正在納悶這是怎麼一回事,突然間進入一個奇怪的頁面,背景是鮮紅色,網頁上的游標快速列出密密麻麻的名單,讓人看了感覺很不舒服。
上頭列出來的全是人名,他迅速的掃過一遍,看到最後赫然出現C君的名字。
他暗叫不妙,慌慌張張地把插頭拔掉強制關掉電腦,有種不祥的預感浮現,似乎有什麼危險的東西正要靠近。
第二天的早上,校內的同學議論紛紛。
「你看了新聞嗎?」
「什麼新聞?」
「聽說我們隔壁班有兩位同學自殺。」
「真的假的,怎麼會這樣。」
「好像是用美工刀割斷頸動脈自殺的,鮮血噴得整個房間都是。」
電腦上又出現剛才描述的名單,最後顯示的正是主角的名字,他被排在名單的最後一個,在背景全是紅色的廣告網頁上。
「你喜歡紅色的房間嗎?」
另一種版本是,當你打開紅色房間的廣告網頁,盯著電腦看的時候,在你身後會出現一個身穿紅衣服的女人,她會一步步靠近被鎖定的被害者,然後用她手上的美工刀將被害者的頸動脈割斷,最後被害者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幸好 2020年 FLASH 宣布停止服務,這則都市傳說至此,似乎也劃下句點,如果真的有這種網站,你敢點進去看嗎?
再跟大家分享另一個屬於暗網上的故事。
其實會關注暗網 Deep Web 的朋友,應該都有聽說過「紅色的房間」(RED ROOM)它是一個在暗網相當知名的直播網站,都會播放一些血腥或殘虐的直播影片,使用者可以透過訂閱付費,要求直播主以不同的工具(刑具)進行虐殺一個人的行為,這類的傳說在暗網相當盛行,有人聲稱親眼看過虐殺影片,但極少有人真正把它備份下來。
倒是有一名在暗網極為活躍的藝術家Remy Couture,他的作品在網路上瘋傳而且受到爭議。原因是他上傳的影片非常血腥而且逼真,雖然他自己聲稱絕對沒有在拍攝過程中讓人流血或受傷,不過網民們仍然相信那些影片是真的,並不是特殊的化妝效果,就好像電影《八厘米》那種廉價製作在地下流通的殘虐色情片,究竟是藝術創作還是真人實拍的殘殺短片,連警方也被搞迷糊了,所以這名藝術家還一度被逮捕,最後無罪釋放。
如果你好奇RED ROOM暗網究竟上傳了什麼影片,可以試著在Youtube上搜尋「INNER DEPRAVITY」就會找到這名藝術家(電影特效化妝師)拍攝的短片,必須先提醒內容十分怪誕而且會出現殘忍的畫面。
事實上真的有一群觀眾很喜歡這一類的影片,所以暗網的都市傳說才會層出不窮。至於日本都市傳說中「紅色的房間」和暗網有沒有直接的關聯呢?目前還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只是這種類似置身在《奪魂鋸》中的電影場景,總是引人好奇,不由自主地想點進去看個究竟。
永遠記得一件事,來歷不明的網站或影片連結千萬別隨便打開,以免被有心人士植入木馬病毒,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喔。
文字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如果你喜歡這篇故事,請為我按個讚
如果你想要分享或轉載這篇故事,請記得註明出處
也可以留言給我,告訴我你喜歡的都市傳說
圖片來源 法綸月太郎極短篇作品集《紅色房間異聞》
窺視者電影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尊重原作!
《村庄》奥斯卡最佳丑陋人性短片
看似宁静的小山村里,压抑气氛蔓延。看似勤劳的妇女扫地的同时偷摘果树的果实;道貌岸然的神父偶尔喝酒解忧;地牢中的犯人表面顺从暗中却计划逃狱;悭吝的老人面对收藏的财宝喜笑颜开;骠悍的暴徒觊觎老头的钱财;暴徒的妻子和栽树的男人暗通款曲……
老景观影:一个用心的电影爱好者,专注解说每一部电影。
欢迎订阅:http://t.cn/A6bCY0TS #老景观影 #电影
窺視者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窺視者電影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影片: 《最後生還者》如何將遊戲化為藝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1JVdvfdD8Y --~--
我要來批判媒體了 這次是從Kanye West的MV-Famous來看近年的嗜血媒體亂象
這部MV看似是在對嗆 但其實是對於名氣以及媒體、潮流的深度反思 一起來看懂吧!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啊,是的,全世界正在對抗數百年來最嚴重的病毒爆發,
美國正在內戰2的邊緣(但是沒有驚奇隊長或鋼鐵人能來救你)
同時也在跟中國冷戰,
但是顯然媒體以及眾多人們最在乎的還是各種名人八卦和腥羶色爭議,
有鑑於此,我想是時候來重新認識近年來最具爭議,
但是也最值得挖掘的MV,Kanye West的2016單曲-- Famous。
啊,是的,今天我又來探討偉大的媒體了,
暨《英格麗向西》、韓國瑜、脫歐之戰、以及《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影片之後,
這部影片又要再一次地發揮超粒方「白天批判、晚上批判、假日批判」的精神了。
如果你還想要看到更多批判影片,首先別忘了訂閱以及按下小鈴鐺,
因為顯然無論標題再怎麼農場,Youtube就是不願意推薦這頻道的影片。
「為什麼你突然要講一部三年之前的MV?」你問,
是啊,好問題,要像This is America那樣跟風,我早就錯過時機了,
然而,這部當年撼動全美國的極爭議MV所傳達的訊息,
再現今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不僅是肯伊對於自身名氣的反思內省,也諷刺著當今媒體圈以及觀眾的嗜血。
身為公眾人物,的確會帶來無可比擬的名氣和財富,
但是換來的,卻也是狗仔以及狂熱觀眾們無止盡的窺探,
以及那些竊笑、無名的酸民,
迫不及待等著你犯下任一個錯誤,瞬間將你碎屍萬段。
首先,在談論這部MV之前,先來介紹一下肯伊,
他從許久以前就是個充滿爭議的饒舌歌手,
無疑地極有才華,但是也著名的非常自傲,
不僅自稱為”Yeezus” (諧音耶穌Jesus),
也絲毫不吝嗇宣稱自己是當代最偉大的饒舌歌手,更是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
”I am Warhol. I am the number one most impactful artist of our generation...I am Shakespeare...in the flesh.”
在肯伊眾多的驚世行徑和言論之中,最出名,最引起眾人關注的,
莫過於他與泰勒絲超過十年的世紀之仇。
有些人大概知道,這爭執源自2009年的音樂錄影帶大獎,
正在泰勒絲要上台領獎時,肯伊突然衝上台,搶走她的麥克風表示:
“Ima let you finish...”
當時泰勒年僅19歲,是個閃亮的新星,
所以肯伊理所當然地受到眾人攻擊,就連歐巴馬都說他是個機掰郎,
...如果連歐巴馬都說你是個機掰郎,你就知道你大概做錯什麼了。
當然,在一連串的訪談之後,他們過了不久就和好了,
直到2016,肯伊新發單曲Famous這首歌竟包含這段台詞:
“I feel like me and Taylor might still have sex / Why? I made that bitch famous.”
大概不用我跟你說發生了什麼事,肯伊馬上又面臨了如紙片飛來的批評,
但是後續又出現了「驚人」的轉折,
那種會連續好幾周上頭條新聞的轉折,
肯伊的老婆金卡達珊揭露了肯伊與泰勒的電話錄影,
其中泰勒似乎認為肯伊「人很好」,這首歌很有趣,似乎是在給予祝福。
想當然耳,風向瞬間一轉,許多人都表示泰勒是一條虛偽狡猾的蛇,
你可能有注意到我剛剛強調了「似乎」這兩個字,
因為幾個月前真正的完整的電話紀錄才揭露了真相,還泰勒絲一個公道。
不過在當時最驚人、最爭議的是在這首歌的MV揭露,
其中有著全裸的泰勒絲蠟像躺在肯伊身旁,
以及旁邊另外十來位出名(或者更貼切是惡名昭彰)的人物。
究竟,這部MV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從頭開始:
畫面開始於迷幻的夕陽,就這樣一路下降到陰暗的恐怖谷之中。
躺在床上的裸體,哪些是本人?哪些是化妝或是蠟像?
也許這一切都不重要,因位在媒體以及八卦的輪迴之下,
這些名人早已被去人性化,
一舉一動,一言一型,都成為了提供人們娛樂的人偶。
接著,在那段極具爭議性,直接開嗆泰勒的開場之後,就進入了肯伊常見的自大宣言:
For all the girls that got dick from Kanye West
If you see 'em in the streets give 'em Kanye's best
Why? They mad they ain't famous
They mad they still nameless
”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比老二大賽而已,
在過了兩分鐘之後,這首MV忽然進入了最讓人困惑的橋段。
長達五分鐘無音樂的橋段,只剩下呼吸以及打呼聲,
配上這些名人赤裸的身軀以及臉龐,
泰勒、雷哈娜、川普、小布希、考斯比等,全都用幾近病態的特寫帶出來,
我們從沒看過如此私密的畫面,就像是個偷窺狂,甚至殺人犯,
悄聲無息地滑過這些熟睡的人,這不是我們該看到的畫面。
然而因為這些人是名人,是人們生活之中執迷的對象,
我們還是繼續觀賞。
但是與此同時,卻也感受到這些人的人性,甚至感到些許同情。
這其中出現的眾多人物時常面臨主流社會和媒體的抨擊,
但是在此處,他們一絲不掛地熟睡,
完全對我們這些窺視者以及外在的世界一無所知。
在此時此刻,這些幾乎不可觸及的人物,都展現了他們最脆弱的一面。
最後,鏡頭漸漸向上升起,揭露了一幅如夢境般的畫面,
這時已經不再是先前的低畫質、手持攝影機畫面,
而是充滿鮮豔色彩、近乎可說輝煌的景象。
床上沉睡中的人物,都成為了肯伊繪出的這幅畫之中的元素,
矛盾地同時帶著挑釁、煽情、平靜、以及無瑕的純潔。
更是在鏡頭最高點時,忽然看向鏡頭,彷若是在說:
「我知道,我知道你們都在看著我們」
所以,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最後全景的畫面明顯是在致敬文森特·德賽德里奧在2004年的畫作Sleep,
當時他就曾對於這幅畫表示:
「有些人認為這是性愛轟趴,但是這樣解讀是錯的,
這其實是在代表集體的睡眠-廣義來說是代表整個文化的沉睡,理智的沉睡」
也許這就是整個MV最受到忽略之處,
就如同我在韓國瑜現象那部影片開頭引用的紙牌屋台詞一樣,
「歡迎來到理性時代之死」
所謂理智的沉睡,甚至死亡,就是媒體,尤其是社群媒體所造成的集體盲目。
我們看的愈多,真「看見」的,反而愈少。
人們說肯伊是個狂人,但是對我來說,他是個天才,
他完全知道怎麼操弄這個嗜血的媒體生態,
他知道自己造成的所有爭議、失序的言行舉止,
極為逆風的言論、對於川普的強烈支持,
帶給他的,都是眼球
而越多眼球,就等於是越多錢錢。
我們時常聽到對於低素質媒體的抱怨,尤其是最近幾個禮拜,
但是卻非常少見到有人追根究底是什麼造就了低素質媒體?
是什麼,讓我們眼前所見,耳邊所聽的,都是無止盡的噪音?
不就是閱聽者本身嗎?
有需求才有供給,有了供給,就會有更多需求。
這些爭議的、這些聳動的、這些時常不道德的獨家腥聞,
會如此渲染就是因應觀眾們的嗜血口味,
當然,名人也因此嚐到甜頭,製造更多爭議,讓媒體加以報導,
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血盆大口。
你有看過冰與火之歌嗎?
的確,混亂是一把階梯,讓那些抓緊機會的人能夠逐漸往上爬,
而這混亂的來源,是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
我並不是在捍衛那些無良媒體,完全不是,我就直說了,
他們對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真的毫無價值。
但是,當一名公眾人物的隱私被爆出來時,
那些無良媒體只是在行使一個我們早已簽下多年的隱形合約而已,
這隱形合約充滿著腐敗、俗濫的氣息,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如飛蛾撲火地搶著將它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這合約,就是對於風潮、八卦、爭議的追求。
前陣子才在探討黑暗騎士系列之中,
提到人們對於能夠代表希望以及正義之象徵的追求。
不過事實上,現實世界之中更多的是小丑們,
似乎只想看到這些與眾不同的公眾人物
被揭發、羞辱,看見他們被拉到跟凡人一樣的程度,
看到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所缺陷的。
也許肯伊希望透過這MV來傳達的訊息,
就是我們不需要透過嗜血的啃食來證明這些名人只是凡人,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與常人無異的普通人,有著缺陷,有著弱點,
甚至在內心某處,還留著當初的自己。
藉由在畫面上呈現這些全裸名人的沉睡,
他剝去了他們被媒體套上的皇冠,
無論是令人退避三舍,還是令人目不轉睛的表層。
這些由他們自己所創造,由媒體所形塑的外皮,都在此處被褪去。
正因為有著「公眾人物」這樣的稱號,
並不代表這人沒有犯錯的權利,
並不代表這些人不能如凡人一般大聲地表達自己。
奇怪的是,在這媒體的循環之下,人們對於公眾人物的看法似乎飄搖不定,
有時候認為某人不該被放大檢視,
有時候卻因為某人的一句話不符合自己的觀點而大加撻伐。
也許我們都簽下了這隱形的合約,但是肯伊透過這部MV,
褪去了虛偽的外表,毫不留情地揭露所有人跟隨風潮的盲目。
也許你可以說這非常偽善,畢竟他自己也是這無盡輪迴的參與者,
不過他至少提醒了我們,在這理智的沉睡之中,
我們仍然有尋求一絲清醒的希望。
混亂的階梯也許永遠沒有終點,
但是有時候,攀爬本身,才是真實存在的。
又或許,這全都毫無意義,
一切只不過是另一個令人繼續沉迷、繼續追星的陷阱。
簡單粗暴的事實是,
有愈多人關注你的生活,無論這種關注是正面或負面,
你就能賣出愈多的鞋子/口紅/隨便你要賣什麼。
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
當年,肯伊在讓明星好友搶先看這支MV後,他們一致的反應都是:
「我也想躺在這床上」
你不需要這樣想像,因為我們早已在這張床上打滾許久了,
問題是,你要繼續沉睡,還是張開雙眼?
如果你想要我閉嘴不要繼續嫌演算法的話,麻煩訂閱一下按個小鈴鐺,
我會感激涕零地跟你磕頭。
如果你喜歡桌遊的話,也去看一下我的桌遊副頻道,裡面全都是你沒看過但是超好玩的遊戲。
留個言說一下你對這部MV的想法,我是超粒方,我們下部影片見!
窺視者電影 在 窺視者2022 The Watcher 2022 預告娜歐蜜 的推薦與評價
窺視者 2022 The Watcher 2022 預告娜歐蜜·華茲巴比卡納佛,珍妮佛庫里姬. ... Lagi daripada 喬伊 電影 隨想. 02:12. 回應我2023 Talk to Me 2023 首支預告. ... <看更多>
窺視者電影 在 窺探- 怎麼大家偷看鄰居都會看到兇殺案- Netflix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大頭安迪說電影】講到心理驚悚電影,其實近幾年的公式套路都差不多,主角是一位患有心理疾病的病患,目睹了一場殺人案或是非比尋場的案件, ... ... <看更多>
窺視者電影 在 [心得] 窺視者The Watcher (雷) Netflix -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上架 Netflix的新劇《窺視者》是鼎鼎大名的 Ryan Murphy作品,有年逾五十仍風姿綽約的古典美女 Naomi Watts、有近年在各類美國復古題材越來越炙手可熱的 Bobby Cannavale、還有令上代男孩一生難忘的《美國派》「史蒂夫勒的媽」Jennifer Coolidge 、以及七十多歲仍綁辮子演少女的 Mia Farrow...這是一個驚悚故事但拍起來就成了復古獵奇的黑色喜劇!當然緊張是有的、懸疑是有的、擔心受怕是有的、creepy臉孔與勾人弦樂也處處都是,不過緊張很久卻沒人傷亡,可以說虛驚一場有很大部分是「自己嚇自己」。
這倒是有個 2018 登上報紙的真實故事為基底,是真有人遭遇過這神秘懸疑,但懸案至今未解也只能摸摸鼻子:2014年有個紐澤西市民在郊區買了間夢幻豪宅、正與家人歡天喜地忙著搬家整修準備入住時、竟開始連連收到匿名怪信令人心驚膽跳!這些信件先「歡迎來到我們鄰里的 657 Boulevard老宅」,再語帶挑釁「是貪婪引導您來此嗎」,慢慢毛起來「一定是受它內部力量召喚而來吧」,復變本加厲「它渴望年輕新血已經很久了」,還瞭若指掌「您家三位新血孩子活潑可愛」,自稱 "The Watcher"「世代守護此宅如今輪到我」,而且「我可能是每天經過的任何一人」!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the_watcher-690374428-large.jpg
接到這種信當然令人噩夢連連草木皆兵看誰都可疑!史實屋主連接幾封後心力交瘁家庭也瀕臨崩潰,不久就乖乖降價賣房搬回了城市... 本劇基本保持這個故事格局、尤其保持那些匿名信件內容的元素與措辭,但換了事主名字也創造了小社區中幾個新角色來說新故事。這新故事基本是從這信件內容得來各種獵奇的驚悚靈感,首先圍繞在 "watch"這字上:它可以是傳統鄰里友善的「守望相助」、可以是保守鄉里排外的「集體凝視」、可以是一言不合劃下道來的「我會盯著你」、可以是被盯上的人構築堡壘的「監視攝影機」、甚至古蹟保存關懷歷史建築也是種「守護」XD
下一個字是更令人緊張的 "young blood"「年輕新血」,總令當父母的一聽就抓狂「別碰我孩子」!本劇則抓住這關鍵字來天馬行空創造密教傳說與大宅詛咒,不但講起來繪聲繪影還把流言蜚語具體拍出,但即使鏡頭都具體拍出了、仍可能只是腦內想像的「自己嚇自己」:這小鎮社區有密教儀式嗎?他們會拿嬰兒獻祭餵養邪靈嗎?他們會沐浴童子之血青春不老嗎?社區近年有失蹤兒童被警方吃案嗎?甚至難道不是社區密教為惡而是大宅本身詛咒嗎?歷史古蹟多年不衰難道都靠吸食住戶精血嗎?滿心歡喜住進這夢幻豪宅的家庭一定難逃「諸神黃昏」嗎?越想越獵奇!
https://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2/10/05/12/38/1160131.jpg
再下一個字則是「鄰里」"neighborhood",尤其相對於主角們本來工作賺錢所居住的「城市」,以此輕輕討論美國住居型態生活方式乃至社區文化的「城鄉差異」:主角 Dean & Nora與一對子女這 Brannock 一家,一個保險業者一個藝術家與城市經濟密不可分,女兒更對同儕 hang out 緊跟時尚的城市生活如魚得水。但這家爸媽就是嚮往一種「郊區大宅」的美國人夢想:這裡有城市沒有的合理房價與生活品質、有精美建築廣大空間啟發心靈、有廣大後院讓兒子跑跳過健康童年、遠離光怪陸離的城市毒素讓女兒乖巧長大、遠離城市治安問題而有傳統社區守望相助...
誰知兩位主角帶著「城市人」生活方式才來第一天就與「郊區小鎮」生活方式處處扞格、原來友善的眼光馬上面色一轉 "We are watching you"、未來不論發生多少怪事都令人草木皆兵!但到底是主角們做錯了什麼惹上在地人?還是在地人本來就對新來的主角虎視眈眈?這種事情可以報警查案甚至雇用偵探、但最後勞心勞力燒錢一回也可能終究是個謎。不過無論如何這也帶出了最後一個關鍵字 "Greed"「貪婪」。「是貪婪引領你們來此嗎?」這位神秘的窺視者問題問得好:你們城市人自命想回歸美國傳統郊區鄰里健康生活,但說穿了還不是看到個豪宅奇貨可居灑鈔票買下?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2/10/11/12/26/1887192.jpg
這個「貪婪」,本劇由 Bobby Canavale 演的保險業男主 Dean 主動出擊精彩演繹!Naomi Watts 演的藝術家女主 Nora 就比較被動地當個嬌妻只是從旁暗示敲邊鼓。話說 Dean 在 E01開場不久就阿莎力買下這房子為的是什麼?真是為了什麼「良好治安、傳統鄰里、健康生活、兒女成長、調冶心靈」嗎?那些都只是說服自己的理性理由,真正感性的衝動還是老婆既然面露喜歡那就二話不說「老公買給你」!畢竟美國好男人就要疼愛老婆圓老婆夢當老婆的天!只是轉頭我們才知他財務多年捉襟見肘卻瞞著老婆,只聽老闆嘆道「哪個美國人不買自己買不起的房子呢?」
在此本劇也稍稍申論了這「貪婪」的兩性動力,美國人與其說財大氣粗老子有錢買下一切?還不如說其實只是從小教育與社會期待推著他「自大膨風」維繫光鮮表面,在商場與房市牽著老婆團結對外輸人不輸陣!但連對老婆都無法坦承時就走上錯路。至於老婆嘛,可以當個小公主享受老公寵愛,泡泡戳破後雙手一攤不關我事嗎?本劇也輕輕警示了一下當代越來越向傳統男權靠攏的新時代「女力」:這媽媽 Nora 自小教育女兒「做自己主人」,面對外界也是「絕不屈服」,而當威脅越來越重老公都動念退場以保平安時?竟是老婆一句「絕不屈服」令老公默默縮回去。
https://fr.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2/10/11/12/26/1916846.jpg
於是一個本來健康財務絕不該買的夢幻老宅仍被買下、一個鬼影幢幢被人盯上的窘境也下不了船、當老公的 Dean 必須扛下查案重任掏心掏肺!只有查到精神崩潰家庭瀕臨破裂時,老婆 Nora 才下場幫查甚至一度還劍指可憐的老公... 只是儘管一個典型美國故事裡真相必水落石出、善良必戰勝邪惡,但一個真實登上報紙的美國經歷最後一定有解嗎?很遺憾,在 2014 年真實遭到匿名信威脅的史實事主迄今仍無解,於是本劇也拖了七集查到山窮水盡仍然無解!主角夫婦與私家偵探也許是查到了很多秘密與秘辛、揭穿了很多陰謀與惡意,但真有哪人寄此匿名信?仍然是個謎。
本劇就這樣玩黑色喜劇令我幸災樂禍看到 E07倒數十分鐘,誰知這十分鐘竟還有一記回馬槍令我心情沈重起來再也笑不出來:劇末謎團仍未解,主角們倒是乖乖離開了夢幻老宅這是非之地回到城市去,反而惡意投機買下此宅的新住戶從「窺視者」變成了「被窺視者」再也睡不安枕!是否遠離金山免遭人覬覦反能重拾簡單小幸福?但令人唏噓地,儘管兩位主角 Dean & Nora已看似「洗盡鉛華」回歸平凡重拾幸福生活,但經過這一遭「大宅風雲」投注熱情掏心掏肺後,他倆的心都再也離不開大宅而成為了新的「窺視者」!原來本劇 "watch"的最後一個意義是對夢幻的永恆艷羨?
https://fr.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2/10/11/12/26/3827167.jpg
此劇若單純以懸疑驚悚來看,有許多案情細節恐嫌太過光怪陸離未必經得起推敲,甚至到最後還解不開謎團更令人大失所望!只是既然史實苦主也沒成功解謎,也許此劇觀眾也只能在「懸而未解」的前提下觀察其他尚能省思的道德課題了:美國人一定要買「買不起的房子」嗎?男人一定要對內維繫光鮮表面「驕其妻妾」嗎?女人放縱夢想伸張慾望真的「都我應得」嗎?城市人住進郊區堅守城市規則豈不是「空降插旗」嗎?對異文化拒絕傾聽只顧捍衛自己又豈不成了「堡壘城市」嗎?一個美國人就必須堅守「美國夢想」圖像永不放下嗎?推薦欣賞,放鬆笑笑,淺淺思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Dkw100sX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2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65795023.A.4DD.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21.38 臺灣), 10/17/2022 04:54:44
※ 編輯: mysmalllamb (36.226.173.73 臺灣), 10/18/2022 12:57: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