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爭取 警消醫護免費住宿 加碼 1 萬名❗】
北市府聲稱要做第一線防疫人員最大的後盾,但對於 #安心住宿 的權利保障卻未竟完善。因此,早在 6 月 4 日,我就向觀傳局提出書面質詢,要求改善「警消醫護加油棧」的7大問題,目前已成功爭取觀傳局加碼提供 #1萬名免費入住名額給辛苦的醫護同仁!
今天北市防疫記者會已公布相關辦法,感謝觀傳局長及所有同仁!
.
【補助對象】台北市公私立醫院執業防疫醫事人員
1⃣入住「警消醫護加油棧」
2⃣ 因執勤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而入住「防疫旅館」
.
【補助內容】
1⃣ 符合資格醫事人員,可單人免費入住市府合作旅館,不分平假日,24小時皆可入住,且可連續使用,但同一日不得重複請領。
2⃣ 經匡列為居家隔離者,補助晚數以居家隔離期間總晚數為上限;非經匡列者則不限使用次數及天數。
3⃣ 預計補助10000間房,自2021年7月1日起至7月31日或補助房間數用罄。
.
北市疫情遲遲無法清零,一線防疫人員不僅經常擔心自己染疫,更害怕傳染給同住家人,因而對「臨時住所」的需求與日俱增。
但北市府成立的「警消醫護加油棧」,雖有提供1600元的優惠入住方案給所有警消醫護,但僅有於市府任職之警消與聯醫員工可再憑單據核銷、達到全額補助、免費入住。且市府未整合民間資源、建制統一平台,資訊不易查找,各行政區也有資源不均的問題。
.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 在 6 月 2 日提出四項訴求,希望政府保護所有第一線人員安心住宿的權利;衛福部指揮中心亦於 6 月 11 日全國防疫會議,呼籲地方政府鼓勵飯店業者提供房間給醫護及防疫人員入住,務必確保一線人員能獲得充分休息;我也收到許多基層人員相關陳情,希望政府能重視防疫人員安心住宿的權利。
.
對此,我已建議觀傳局改善 7 大面向:
1⃣市府應彙整第一線人員住宿資源並建立統一平台。
2⃣對所有符合入住資格之醫護警消提供 #全額住宿補助。
3⃣加強宣導「警消醫護加油棧」資訊,並簡化申請與核銷流程。
4⃣優先於臨時住宿資源稀缺的行政區,如文山、大同、內湖與北投區,拓展合作旅館。
5⃣若供給許可,應放寬申請資格,以保護疫情間所有第一線工作之高風險族群。
6⃣市府應確保住宿供需狀況與近用性。
7⃣控管第一線人員臨時住宿之品質,落實「一人一室」或「分流分艙」。
.
目前北市觀傳局已承諾,除了市府警消、聯醫員工可全額核銷住宿費用之外,另提供 #1萬名免費入住名額給北市其他醫護同仁。
.
✅「警消醫護加油棧」在北市已有 36 間合作旅館,歡迎有需要之第一線人員多加利用。
警消醫護加油棧合作旅館名單: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clKS5DRMLjy62Mg-pwOcgqMceAlYm8QN/edit#gid=1435932709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農曆年節假期,果菜市場也休市,有些蔬果在過年期間就比較不容易取得。若想在過年前多準備一些蔬果,假期間烹調使用,我們又該如何保存,讓過年期間美味又健康的料理能夠不間斷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推薦:過年必吃的6種蔬菜;同時也要教大家如何保存才最適合! 過年蔬果如何保存? 北投老爺酒店...
立穎居家護理所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好你什麼都不是!有政府、會做事!#韓國瑜上任台灣一定死!#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一「不要攻擊想救你的人--上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80007855472621&id=584986081641475
Chenling Tang:看到今天北部醫護感染COVID的新聞底下的留言,暖心的留言當然很多,但令人心寒的留言也不少。
#我們不曾鬆懈的日常
身為醫護,尤其是急重症的醫護,我們不畏戰,也不懼戰,我們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什麼,也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甚至我有同事買了整桶的消毒噴霧來醫院放辦公室裡,好多人還自費買了紫外燈回家消毒,為的就是怕把在醫院裡的病菌不小心帶回家、帶回社區。
但你知道嗎?非緊急狀況下的防護衣穿著,以我一個從去年二、三月就開始必須開始穿著接觸疑似病例,一直穿到十一、二月都還必須穿去照顧外籍或居家檢疫的病人的人,我穿一次再快也要十分鐘,而且這是在有同事幫忙的情況下。
可是,狀況危急的病人有時候並沒有這麼多時間可以等⋯⋯。
至於最容易污染的防護衣脫除,更是層層關卡,在負壓隔離脫一層、前室脫一層,出來之後還要再完整消毒一次,所以有同事笑說:「穿脫一次防護隔離衣,內衣褲就要濕一次」是真的。
我記得去年三月底,鮮少生病的我突如其來的發了高燒,在醫院半夜的帳篷外等待同事幫我抽血檢查跟篩檢時,惶惶不安的我、焦急擔心的我,做的事情是趕快聯絡換班、調班的事情,然後把我那幾天都接觸過的親朋好友、去過的店家,全部都用訊息聯絡過一次,提醒他們要做好清潔和防護,並允諾他們只要檢驗結果出來就會馬上告訴他們,幸運的是,他們沒有責怪,反而要我好好休養。
那時候的我,真的好擔心是不是我在照顧病人、幫病人採檢過程中有哪裡沒做好防護才會這樣發高燒,可是我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哪裡出了問題⋯⋯。
#十七年前的那場戰役
在從醫院回家前,資深學姊問我:「妳跟家人一起住嗎?」
我回答說:「最近剛好搬家,所以可能我自己去住舊家,家人住新家,兩邊分開,再由家人送日常用品來給我。」
學姊聽了卻哽咽的點點頭說:「好,好,這樣很好,分開住比較好。十七年前,SARS的時候,我沒有跟家人分開住,結果鄰居不但看到我像看到瘟疫一樣,連看到我的家人也一樣會繞道而行,甚至我弟工作的地方就直接把他解聘,理由就只是因為他有一個姊姊在大醫院工作。」
那個夜裡,明明是很熱的高雄,我卻從心裡一直寒起來,眼淚也跟著學姊的話一起在眼眶裡打轉,學姊話裡的不甘、冤屈和心疼、自責我都深深的感受到了!
#我們不是超級英雄
我們一直以我們的職業為傲,我們努力的在做好我們的工作,為台灣的民眾擋住外來的病毒,但如果對待我們的卻是這樣的話語和排擠,真的會讓人不知為何而戰。
尤其當今天我看到某些人拿感染醫護的關係出來做文章取笑,尤其今天我看到有人留言說:「拜託醫護人員跟你們的家人保持距離。」時,那個三月夜裡,學姊對我說過的話,像萬箭穿心一樣又再次刺上我的心頭。
也讓我納悶起說這些話的人,真得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穿脫繁複的防護衣、一次又一次濕了自己的衣物、一次又一次地冒著感染的風險、生命安全的危險替他們擋在最前線嗎?
沒有人比我們更害怕感染COVID-19,沒有人比我們更擔心把COVID-19傳染給我們的家人,沒有人會比我們更為自己感染COVID_19更自責難過,然而我們還是站在這裡,站在疫情的第一線,站在疫情的風口浪前。
很感謝那些一直支持我們醫護的暖心留言,但對於那些總是在唱衰台灣的防疫、唱衰台灣的醫護、甚至幸災樂禍的人,請你們至少不要在背後說出這些傷人的話,就算是堅強如美國隊長,也曾經因為被誤會和冤屈而心灰意冷放棄當超級英雄,區區如我們這些醫護,更無法不為此而傷心難過。
抵禦世界的疫情,守護台灣這方淨土已經很困難,請不要讓我們越來越難。
#那該死的COVID
#我到現在打學姊說的那段話還是很想哭
#請不要獵巫感染者
#比起冷言冷語他們更需要支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5838540556216&id=584986081641475
醫藥報導沒說完的故事:今天真的是相當勞累,但其實是從昨天深夜就淚了,一直傳訊騷擾莊人祥,但他都沒理我的苦苦哀求 😪😖😤
今天果然就迎來炸彈,除了2例境外,還有2例本土。
這兩例本土個案為北部某醫院的醫護。醫師在發病前2到3天曾照顧過需插管的重症確診者,之後輕微發病,10日採檢,結果就確診了。
確診的護理師是這名醫師的同住女友,兩人可能在醫院也有接觸,但疫調結果認定,他們是因家戶內的密切接觸而才被感染。因此定調,醫師是醫院內感染事件,另一人為社區的接觸感染。
所以,不是醫院發生群聚事件。
==========================
這是台灣抗疫以來,第二度發生院內感染事件。
上一件發生在2020年月2的北部某醫院,當時指標個案影響後續8人染疫,包含1名醫院清潔工和3名護理師。
這次北部某醫院的感染事件,是台灣首度有醫師在醫院感染武漢肺炎,他也因此可領到至少35萬元的補償金。
==================
因醫師院內染疫,該醫院卯起來瘋狂採檢,一個晚上就驗了464人。
陳時中說,不幸中的大幸是這464人都是陰性。
不過社區採檢還有55人結果還沒出爐。
而且464名醫院接觸者雖然一採陰,但很可能處在潛伏期,目前只能確定醫師的感染源應該相對單純,而不是醫院已經有多人染疫。
指揮中心判定,醫師的感染源最可能的是他先前照顧的重症患者。會做病毒檢驗釐清,但就算驗到一樣的病毒基因,也可能因是主流病毒株而難以釐清。
==================
截至目前,醫師和護理師的足跡還不能確定。護理師對其足跡似乎掌控有限,因此疫調和接觸者都還在匡列中,也對社區風險埋下一些隱憂。
莊人祥說,雖然數百名醫院接觸者一採都是陰性,但確實可能還在潛伏期,3天後還會採檢一次;且這些密切接觸者都在隔離中,就算有帶病毒,也不會散到社區。
===================
儘管發生醫院感染事件,指揮中心研判,該醫院初步安全,暫時不收新病人,但門急診會照常。
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哪家醫院,但指揮中心不公布。
重點是醫院的疫情沒有擴大比較重要。
其實理論上,就我的理解,今天兩例本土是「情侶」關係,應該也無須公布。
但為了解釋感染源,認定護理師是家庭內感染而非醫院群聚,可能還是有公布必要。(只是有點對不起當事者...)
===================
那麼醫師到底為什麼會染疫?
陳時中說,醫院防疫沒有破口,但難免百密一疏。感謝醫護過去努力防疫,未來也會要求要保持警覺並遵照SOP執行感控防護。
外界質疑,該醫師可能是幫確診病患插管時染疫;但張上淳解釋,這家醫院執行插管是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染疫醫師只是從旁協助,不完全擔心是執行插管時造成的問題。且 執行插管有全套防護裝備,只要動作正確,防護都是沒有問題。
張上淳也說,確診醫師曾幫重症確診者做過多項醫療處置,也難以釐清是哪個環節出狀況;莊人祥則說,過去經驗,脫掉隔離衣的過程可能接觸不潔物,或口罩密合的問題,但也難以查證。
==================
有醫師照顧病人染疫,但大家應該避免用「破口」這樣的想法來看。
我突然想到幾天前採訪了曾到機場幫忙檢疫的吳明穎醫師。她曾因為執行公務,有半年的時間不太能回家見家人。因為她說,她不怕自己染疫,但很怕把病毒傳給家人和朋友。
我想,應該沒有人願意生病,希望染疫的醫護可以盡快康復~比較重要。
==============================
今天早上我都在祈禱記者會快點結束,記者會結束之後我就開始祈禱疫情快點結束。
衷心希望我哪一天不用再寫記者會了。
到時候,你們還在嗎? (揮手)
#打完收工
#今天錢難賺每天都難賺
#其實我比較想貼玄彬的照片
#你們能接受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5714140568656&id=584986081641475
打馬悍將粉絲團:謝謝這些醫護人員,讓我們有正常的日子可過
想想去年,當世界受疫情所苦
台灣人卻能過正常日子,中秋節烤肉、國慶看煙火、假日出外旅遊
真的是非常幸福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5699350570135&id=584986081641475
總統沒時間獨立 President Is Busy:「為什麼醫護感染我沒有第一時間被告知!!」
那個,如果你真的會被防疫團隊第一時間告知,基本上意思就是你也是接觸個案而可能感染的人了。
如果得肺炎對你而言是如此美好充滿夢想的事,現在這麼冷,自己衣服脫一脫去外面找塊地躺著就行了,別來攪事,好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12008872511489&id=477841815928203
台灣迷因 taiwan meme:那些辛苦的醫護人員是用命在救台灣人
結果卻有一堆嘴臭的看有確診就酸來酸去
醫護人員在第一線賣命工作卻確診
是大家最不想看到,也最難過的事
衷心感謝與尊敬各位辛苦的醫護人員
RESPECT!!!!!!!!!!!!!!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03735836956533&id=273213086675479
【回顧】
一「指揮中心證實2例本土!北部某醫院2醫護確診「國內首起醫師染疫」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95544933918910&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輔選丁守中 楊志良:蔡英文、陳菊不知照顧小孩辛苦」
ㄧ【楊志良獻策用「這個」幹掉民進黨:小英、花媽、吳音寧從未照顧過小孩】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21219028018174&id=584986081641475
立穎居家護理所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沃草快訊 #武漢肺炎 本土55日無確診
⚕ 本日無新增確診,連續55日無本土案例。
⚕ 張上淳等專家小組成員說明專家小組疫情期間決策與作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下午兩點召開記者會說明武漢肺炎疫情。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宣佈今日沒有新增確診個案,累計443案,解隔離人數為429人,死亡7人。連續55日沒有本土案例。本土狀況穩定,明日防疫指引鬆綁,仍提醒民眾做好防疫新生活。下週起為每週三進行記者會。
#張上淳等專家小組成員說明專家小組疫情期間決策與作為
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雖然臺灣的病例不多,但我們對武漢肺炎的特性掌握得相當完整、精準。在第一個個案出現時,我們就發現他沒有華南海鮮市場以及野味的接觸史,周圍只有一些有輕微症狀的同事,那時就理解到,這個疾病的傳播並不簡單。
張上淳也秀出早期的專家小組諮詢會議,指出專家諮詢小組相當早就建議採取各種超前部署,在僅有兩三例時,就做出了處置指引,並持續滾動修正。
張上淳指出,從疫情爆發迄今,專家小組成員從 7 人擴張到 20 餘人,專家諮詢小組持續在疾病定義、通報條件、監測範圍、居家檢疫等處置、判斷流行地區、臨床處置指引提供規劃及建議。張上淳特別感謝疾管署所有同仁,包括各區管中心同仁、所有專家小組委員、第一線照護病人的醫護、以及部會的協助。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臺灣之所以能夠成為民主制度抗疫的典範,在於民眾有正確的防疫知識、提高警覺;此外則是臺灣有良好的醫療整備,尤其是感染科醫師的建制。李秉穎也希望社會重視感染科。李秉穎表示,防疫是全民的成果,有信心能繼續守住臺灣。
諮詢小組委員陽光耀則表示,官方指引的建立給第一線醫護相當好的支援,陽光耀也認為臺灣的健保IC卡為疫情控制的的關鍵因素,許多防疫作為都仰賴IC卡的機制。諮詢小組委員方啟泰則表示,防疫是全民的成果。三位專家小組成員都表示,在諮詢小組中,爭論經常出現,但最後多能以共識決做成結論。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冠狀病毒在冬季較容易傳播,因此仍可能在冬季有第二波。不過第二波應該不會如第一波嚴峻,因為各國都已經比較了解怎麼樣防疫。例如戴口罩非常重要,臺灣從一月就開始做,歐美國家近期才開始全面戴上口罩,WHO今日才更改建議。
陳時中表示,在指揮中心中當然常常會緊張,因為每次都面對未知的結果,但指揮中心的態度就是面對它、處理它。但高興的是,每一次都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疫情概況
指揮中心表示,昨(5)日新增18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3,225例(含72,290例排除),其中443例確診,分別為352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29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張上淳指出,在目前臺灣的案例中,以20-39歳的年齡層染病數最多。累計無併發症之輕症 306 例(69.1%),肺炎 100 例(22.6%),嚴重肺炎或呼吸窘迫症候群 37 例(8.4%),目前425例出院,少數較嚴重個案雖解隔離但因症狀或久病肌力衰退需要復健,因此尚未出院。醫護工作人員採檢達 5,176 例,除北部某醫院群聚數位護理、清潔人員染病外,都為陰性。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出門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請全程佩戴口罩。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_watchout.tw|[email protected]|TW_watchoutTW
立穎居家護理所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農曆年節假期,果菜市場也休市,有些蔬果在過年期間就比較不容易取得。若想在過年前多準備一些蔬果,假期間烹調使用,我們又該如何保存,讓過年期間美味又健康的料理能夠不間斷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推薦:過年必吃的6種蔬菜;同時也要教大家如何保存才最適合!
過年蔬果如何保存?
北投老爺酒店主廚陳之穎表示,冬季盛產蔬果的保存期限稍微比夏天再長一點,像是白蘿蔔、大白菜、高麗菜、花椰菜、番茄、洋蔥等,都是此時很好的蔬菜選擇。譚敦慈老師也說,秋冬是霾害最嚴重的季節,而根據研究,上述蔬菜都是對抗肺癌最好的食材。
清洗後分裝:花椰菜
「像是如果整株花椰菜直接進冰箱的話,會比較占空間;蔬菜也較容易受傷。」提及蔬果如何保存,陳之穎主廚分享,自己都習慣先將花椰菜清潔後,分成小部分直接放入保鮮盒,再冷藏保存。
譚敦慈老師也表示,藉由保存時事先將蔬菜清洗分割,等到要做菜時也比較方便,能節省很多備菜時間。
清洗花椰菜
步驟:
1、用較大水量沖洗表面,清潔表面灰塵。
2、準備一容器,放入花椰菜(其他烹調需要的食材,可一併放入。)
3、開水,並將水流粗細控制在類似「一根竹筷」的粗度,讓它慢慢流。此時要注意,要讓水注滿容器且溢流出來,才能帶走農藥。
切花椰菜
步驟:
1、切花椰菜應從最外側開始,並將花椰菜倒拿(握住莖部),刀口向內或向外切都可以。
2、切到靠近中心時,就能從莖部與花蕾的中間直接切下去。
3、外側較老的部分,可以直接用手拉(撕)掉,比較不會浪費。
4、剩下的莖梗,若要與花蕾一起拌炒,同樣將外側較老的部分去除後,切成適合入口的大小即可。
陳之穎主廚特別推薦,花椰菜的小葉子非常好吃,一定要留下來。此外,莖梗作用也非常多,能夠煮湯、醃漬泡菜或與花椰菜一起拌炒都可以。
廚房紙巾包裹:大白菜、高麗菜
陳之穎主廚指出,蔬菜會釋出水分,若直接與其他蔬果接觸,接觸的部分很容易爛掉,此時就可以用「廚房紙巾」將其包裹起來,再順著蔬菜生長的方向(根部向下)放入冰箱即可。
至於像是除去根部或添加鹽巴的保存方式,陳之穎主廚則說,他比較不會用這麼多的方式,因為並不是要將蔬菜保存非常久,「蔬菜可能三天以內都要用完比較好。」
主廚料理推薦:鮮蔬豬肉燉菜
食材:花椰菜、洋蔥、番茄、菇類、雞蛋、白木耳、豬肉
事前準備:
1、番茄醬汁:將番茄切塊(大小不限制),直接下鍋開火燉煮,不加其他東西。陳之穎主廚說明,番茄煮過之後酸味會下降,甜味則會上升。
2、白木耳:新鮮白木耳清洗乾淨之後,加一些水放入電鍋,外鍋一杯水,蒸一次即可。白木耳蒸過之後膠質就會跑出來。
3、洋蔥/菇類/豬肉:切丁/切塊/切塊。
步驟:
1、先開抽油煙機再開火,火力維持中火即可。
2、豬絞肉下鍋鋪平,本身帶有油脂,因此不另外放油。
3、等豬肉出油,加入洋蔥丁拌炒。
4、聞到洋蔥香氣,就能加入事先處理的番茄醬汁。
5、加入菇類,並再表面蓋上白木耳,稍微拌勻。
6、加入三分之一碗水,保持中火熬煮。
7、豬肉變熟及菇類軟化後,即可加入花椰菜。
8、一小茶匙的鹽巴調味。因為番茄烹煮過也會增添鹹味,所以不用太多鹽巴調味。
9、花椰菜熟後,將火轉至最小,加入打散的雞蛋。但切記不要立刻攪拌,等雞蛋稍微熟化一點再稍微撥動,才有蛋片的效果,也會比較好吃。
陳之穎主廚分享,他本身很喜歡用白木耳去烹調類似燴菜、滑蛋等料理,就可以替代許多太白粉等的粉類製品的使用,且口感也不太一樣。譚敦慈老師也說,這樣膳食纖維也更多。
此外,陳之穎主廚表示,許多天然食材都有自己本身的味道,結合在一道料理當中,就會擁有多元的甜味,調味料的使用量也能降低。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月號《清血管防中風》,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549
【相關影片】
過年好菜頭,清爽醃白蘿蔔【陳之穎主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https://youtu.be/9xwuSZOjdao
伴嘴零食堅果最好,無毒調理這樣做【陳之穎主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https://youtu.be/R6lUIjZecC0
居家清潔8秘技,過年不怕大掃除【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https://youtu.be/maU9RXDoTgU
【相關文章】
毒物專家吃肉自保採買術!譚敦慈:這3種絕不碰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079
伴嘴零食堅果最好,無毒調理這樣做|陳之穎主廚|譚敦慈的防毒教室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612
綠花椰菜食譜與烹調秘訣,100%活化花椰菜抗癌效果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981
#譚敦慈 #陳之穎 #年菜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1gpl0VHkDk/hqdefault.jpg)
立穎居家護理所 在 立穎健康照護 的推薦與評價
長照2.0服務社區整合服務(個管師) 居家服務營養餐飲服務Xinbei,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恭喜立穎居家長照機構又邁向「青銀理想國」⛲️ ... 立穎居家護理所 ... <看更多>
立穎居家護理所 在 [閒聊] 居家護理工作經驗分享- 看板Nurse 的推薦與評價
嗨!大家好,真不好意思拖了這麼久才把分享文打出來
也必須再向大家說聲不好意思的是,我後來從居家護理師跑去當長照2.0的A個管,所以就當作閒聊來說說居家護理的工作,對我來說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還在長照堆打滾....
我自己本身在血腫及安寧病房工作近6年,之後離職會找到居家護理工作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有安寧的經驗且也有興趣居家的工作,所以我就這樣去居家工作了2年半左右。在去居家工作之前,我沒有任何的長照證書更別說是Level
1,只有關於腫瘤和安寧的相關證書而已,也是去居家工作後才開始去上課。但有臨床經驗絕對會是要去居家工作的必要條件!!!畢竟在居家很多時候你都必須得獨當一面,有著臨床的經驗會讓你可以在居家做出足夠的決策以及判斷,不像在病房時喊個999就會有人推急救車來幫你,在案家如果真的突然遇到狀況不好時,你能做的就只有打119送醫,而當你是新進人員時案家或個案也會質疑你的技術好不好!?或是事後打電話說覺得哪裡怪怪的是不是換管哪裡有問題......等等等這些都是幾乎會經歷過的。
而居家常見的工作內容,不外乎就是鼻胃管、氣切、尿管的更換,我之前所待的居家護理所並不是醫院附設的居家護理所,是私人開立的居家護理所,加上我待的居家護理所是以收呼吸器依賴個案(一定要有用呼吸器的個案)的居家護理所,所以我們訪視的時候會有呼吸治療師一起去訪視,像以醫院來說都只收一般居家護理的個案(單純只有三管的),所以也就只有護理師一個人去訪視。原則上每兩個月會有一次醫師訪視,每到醫師訪視那幾天就會比較忙碌一點,也會有要晚下班的心理準備,要不然平常也算是還滿可以準時下班的。然而在居家除了要有臨床經驗外,還會要開車
喔!!我的前單位有提供公務車,但就是要自己開車(就是護理師兼司機的概念),我真心建議要走居家真的要找醫院附設的居護所,有車程距離限制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像我們收到外縣市的山上或是海邊都還是得去訪(來回要三個小時的距離),遇到醫訪的時候真的會很崩潰~~光一個早上就只看一個個案而已~~~再且再且,偶爾會有假日臨訪或是接新病人的情形以及必須On call
而每個月的工作進度就是由你自己排行程,原則是就是把每個個案每個月所要訪的次數給訪完,然後間隔幾週或是換管日都要大概在那附近的日期,有時候反而是個案會很在意那個間隔~在辦公室的時間就是文書工作時間,除了寫紀錄外,若這個月健保局有抽審病歷就要準備抽審的病歷影本(兼當病歷室人員)或是開始準備個案的延長照護資格、重大傷病卡更換這些資料。然後對於申請補助什麼的案家也會來找你幫忙,好一點的案家會自己跑流程,不好一點的就不在這裡多說,而附加價值就是會知道目前各縣市的一些補助內容以及長照資訊,記得薪資約35000~38000左右
打了這麼多,對於居家這個工作到底好不好?會不會推薦大家也來做?說真的,我傾向我不推薦但我也不反對你,因為沒有一個工作是不辛苦的,每個工作的箇中滋味只有經歷過才會瞭解到,但以居家跟我目前這個工作相比之下,居家反而相對單純許多。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214.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558108297.A.77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