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系列
天才早夭 - 女大提琴家 (文稍長請耐心看完).
杜普雷Jacqueline du Pre;(1945-1987),英籍大提琴家。
賈桂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於1945年1月26日出生在英國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
賈姬出生的前一夜,是五十年來最冷的一天。當初媽媽怎麼也懷不上她,弗雷澤醫生給她開了一種雌激素之類的血清。注射的時候,醫生打趣道:“這孩子會成為賽馬冠軍!” 打我記事起,媽媽就用音樂同我們姐妹倆嬉戲。一天,無線電裡正在播一檔介紹管弦樂器的節目。媽媽隨著音樂的節奏將熨斗移來移去,賈姬也隨著媽媽的動作來回搖擺著。長笛,雙簧管,單簧管逐一上場,緊跟著的是小提琴。隨著大提琴聲飄滿房間,賈姬開始安靜下來,她聽得出神了,跳了起來,抱住媽媽的希拉蕊.杜普雷 的腿說道,“媽媽,我要發出那種聲音。”媽媽一陣激動。
於是,在賈姬五歲生日(1950年1月)的前一晚,她悄悄在賈姬床頭放了一把小一號的大提琴。第二天一早,驚喜若狂的傑姬把一家人都鬧醒了,“媽媽,屋裡有個龐然大物!” 學琴後不久,媽媽帶她上倫敦第一次參加音樂節。媽媽用鋼琴為她伴奏。她別提有多興奮了。最後一小段結束時,媽媽正要站起來,可賈姬又開始拉了。媽媽趕快坐回去,再給她伴奏一遍。重複一次對賈姬來說還不夠,她再一次拐回去從頭拉,好在媽媽這回已有準備。顯然,賈姬覺得演奏三遍剛剛好。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掌聲和笑聲。 賈姬對音樂的早慧令所有人吃驚。
她幾乎從不練琴,記譜子也不費事,再難的曲子聽一遍就能憑記憶流暢地拉出來。老師比爾認定她具有一種令人費解而又永無止境的天賦。有一次在BBC電視臺錄節目,我們榮幸地被引見給演播室的嘉賓 查理斯王子 和 安妮公主。查理斯王子,當時才八歲,想玩玩賈姬的琴,說罷一下子就騎了上去,死死地抓住琴,手指在弦上上上下下地滑動著。“別這樣動我的大提琴,”十二歲的賈姬說著,毫不客氣地就將琴奪了回來。“它又不是一匹馬!”
她開始在Herbert Walenn’s 倫敦學校學琴。1956年,十一歲時,贏得the Suggia Award,成為全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當年的評審還包括了巴比羅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1965年,由杜普蕾擔任大提琴,巴畢羅利(Sir John Barbirolli)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這張錄音對杜普蕾非常重要,因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臺上的地位。鋼琴家顧爾德曾經說過,杜普蕾的艾爾加協奏曲,呈現了無限的悸動與熱情。後來她第一次聽到那張與巴畢羅裡合作的錄音時,曾令人吃驚的說道:「這並不是我想表達的!」只可惜,她無法再錄下更好的艾爾嘉Elgar,到底她想表達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得知。
杜普蕾演奏的艾爾嘉Elgar沒有人會錯過,很多人都喜歡聽她的協奏曲錄音。在管弦樂襯托下,她全身投入,充滿朝氣,又不失女性的細膩,也不是完全沒有節制的放縱自己的情感演出,從她手指尖的傳遞出來的琴音,讓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熱情與音樂詮釋所感染。杜普蕾詮釋艾爾加的E小調協奏曲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據說只有馬友友的演出稍許企及她的境界,但仍然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據說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車,聽見廣播裡正播放大提琴曲,便問旁人是誰演奏的。旁人說是杜普蕾。史塔克說:“像這樣演奏,她肯定活不長久。”好厲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語成讖啊!也許只有頂尖的藝術家才能理解自己頂尖同行的水準,史塔克聽得出,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為了琴藝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許多古典音樂樂迷心中的一個歎息。
一九六七年,她在耶路撒冷和阿根廷籍鋼琴家巴倫波英(Daniel Barenboim)結婚(巴倫波英在一九七五年時,擔任Orchestre of Paris巴黎交響樂團的指揮)。杜普蕾和巴倫波英共譜戀曲,為古典樂壇留下佳話。他們不論在生活或是音樂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侶。
他們合作演出,很多樂評人說是奇妙的一對。杜普蕾和她的先生巴倫波英也多次合作過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他們合作過的版本,是一九七〇年,由巴倫博伊姆指揮費城交響樂團演出的錄音。這份她與夫婿在一九六七年合作的錄音是兩人合作灌錄的許多唱片中最常被人聆聽與談論的。主要原因是兩人在浪漫派音樂上所採取的風格和手法,與布拉姆斯的嚴謹有很大的差別,杜普蕾在音樂中發揮了她自由的本性,完全掙脫出布拉姆斯音樂裡給予大提琴角色的限制(樂曲中鋼琴的地位較高),她捉住所有的機會展現她的魅力,而巴倫波英則體貼而充滿愛意地予以扶襯。
可惜她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斷演出活動,一九七一年她正式停止演出,並完成她最後的錄音作品:蕭邦與法朗克大提琴奏鳴曲。一九七三年,廿八歲時,在倫敦最後一次公開登臺,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演奏的曲目就是與她淵緣最深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從此因病告別音樂舞臺。杜普蕾一生中擁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現代製作師的作品,兩把則是斯特拉迪瓦裡古琴,其中”大衛朵夫琴”如今則為馬友友所有。馬友友曾經說過: “這把大衛朵夫(1712 Davidoff Stradivari )對我而言,他是我演奏過最好的樂器,我真的相信這把琴是有靈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1987年10月15日,家庭護士通知我們,傑姬的病情突然加重了。我和皮爾斯立刻開車到倫敦去看她。她得了肺炎,不能說話、吞咽,眼睛也看不見。
之後有一小段時間,我和賈姬獨處。她在打顫,胳膊在床上亂捶,眼珠咕嚕嚕亂轉,耳朵不停抽搐。她的腳跟和肘部都有合宜的墊套保護著防止不斷的摩擦引起疼痛。她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在顫動,成了一個劇烈波動著的龐然大物。我只好跟她講話,讓她想起澤西島的氣味,田園詩一樣的天氣,還有溫潤的粉紅色花崗岩。才說了一小會兒,她就漸漸地完全沉靜下來;她睜大眼睛,整個人鬆弛下來,胳膊和手指停止了顫動。驟然間,我和妹妹重又團聚在一起。這是我們之間最扣人心弦的一刻。我只能不停地說話。我不敢停下來。
第二天早上8:30,賈姬告別人世。那天晚上,回家的路是那樣漫長,我們的情感已疲憊枯竭,眼裡盈滿淚水。9:15左右,我總算捱到家,掙扎著從車裡出來,一頭栽進起居室,跌坐到一張扶手椅上。
電視新聞已近尾聲,我依稀聽到氣象預報,緊接著便是一段特別安排的致敬專輯。轉瞬之間,螢幕上出現了平切斯.祖克曼,若澤;路易;加西亞以及祖賓.梅塔,都在為賈姬唱讚歌。我努力集中思想,終於看到了她,我的賈姬,我剛剛永別過的賈姬,此刻卻在我面前的螢幕上栩栩如生。她就在那兒,嬉戲玩鬧,與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同她的音樂家朋友們一起談笑風生。我覺得自己仿佛當頭挨了一槌。
我不記得那天夜裡是如何上床的,可我記得第二天早上醒來,只覺得仿佛已到了世界末日了。
在電影Jackie and Hilary(《她比煙花寂寞》)中,杜普蕾和巴倫波英有一段對話。
“如果我從此不會拉琴,你還會愛我嗎?”
“不會拉琴,那就不會是你了。”她老公說。
杜普蕾的生活中,最後就只剩下醫師、護士和幾個老朋友。巴倫波英開始是每隔一段時間來探望她,這樣一直持續到他在巴黎另組一個家庭之後,有了新家,回來的機會就更少了,最後只留下她一個人慢慢孤獨的死去。
有文章說,巴倫波英背叛了杜普蕾,至今英國人也沒有原諒他。如果巴倫波英不是一個天才,沒有理想和抱負,也許他就能專心地守在生病的妻子旁邊,一直到妻子離開人世為止吧!
世事總是不盡如人意,上天給予杜普蕾最完美的音樂天賦,又只給她在舞臺上十年的風光歲月,如彗星般的短暫。幸好她成熟得快,這十年間她所留下的音樂記錄,所達成的音樂成就,已經足夠令她不朽,所有跟他合作過的音樂大師都對她讚譽有加。杜普蕾的音樂有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充滿內涵,而且還會激發出同台演出者的潛力。Stephen Kovacevich甚至表示,自從杜普蕾退出舞臺後,他再也沒有與任何一位大提琴家合作過,因為「再也無法感受到那種超乎尋常的舞臺魔力,自己也無法奏出與當時一樣充滿活力的音樂。」
建議喜愛杜普蕾的朋友看看她姐姐和弟弟寫的書和根據此書拍的電影. 一位元被音樂扭曲了生活的天才,一位元離不開音樂的天才。儘管書與電影頗遭非議,一些音樂家紛紛駁斥,杜普蕾的生前好友羅斯特羅波維奇、梅紐因、帕爾曼、祖克曼等音樂界名人在影片首映期間公開在英國《泰晤士報》發表聲明指出:“影片中的傑基(杜普蕾的昵稱)決不是我們所瞭解的那個杜普蕾。”而後導演努培(Christopher Nupen)製作了紀錄片《Who Was Jacquline du Pre?》,再次描繪了她的一生。
傅聰談大提琴家杜普蕾:
“杜普蕾16歲時我就認識她了!我與杜普蕾及巴倫博波英都是好友,杜普蕾還是在我家經我介紹而認識巴倫波英的!而我非常喜愛杜普蕾的演奏,她真是最棒的!她的演奏個性太強了,無論誰都能很輕易辨認出她的琴聲。
她用的那把提琴”大衛杜夫”非常好。馬友友拉的那把琴就是杜普蕾身後留下的,但杜普蕾拉琴與馬友友拉琴完全是兩碼事!馬友友又怎能與當年的杜普蕾相比呢!
我在英國看過那部所謂傳記電影"Hilary And Jackie",感覺太假了,看了讓人憤怒!至少我所認識的杜普蕾一點都不像片中那樣子!在英國同樣講杜普蕾的還有另一部片子,那就好多了,基本合乎事實。”
原始連結
https://youtu.be/bdN55_o8LLU
歡迎加入古典好好聽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chih197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10的網紅顏慶賢Ching-Shyan Y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莫尼萊尼:紐約四畫面 Roberto Molinelli:Four Picture From New York 羅伯特‧莫尼萊尼(1963-),義大利作曲家、指揮家和中提琴家,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 此曲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抒情風格的慢板樂章,在夢幻般晨曦中,描述日出黎明,清澈和平靜,給予溫柔...
「站在高崗上伴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盲人歌手 徐承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泡芙女甩油減肥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顏慶賢Ching-Shyan Y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伴奏版)張惠妹-站在高崗上(DIY卡拉OK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_伴奏-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卡啦OK伴唱-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張惠妹-伴奏KARAOK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卡啦OK伴唱-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 張惠妹歌詞譜伴奏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岗- 张韶涵上(KTV 伴唱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伴奏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Bb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張惠妹- 站在高崗上伴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張惠妹KTV (去人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Zhan Zai Gao Gang Shang 站在高岗上女版伴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Bb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14 站在高崗上G調伴奏2021 12 25國樂演奏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張惠妹(主唱) KARAOK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G調伴奏- 適Android(安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5.站在高崗上(C)伴奏-(簡譜)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無敵音浪!「張惠妹」民族+搖滾完美融合《站在高崗上》Live 的評價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盲人歌手 徐承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樂公益音樂會線上索票🎵
「如果你聽見我在台上引吭高歌,你不會察覺我的景色只有一片漆黑。
如果你看見我在台上舞動身軀,你不會注意我的世界縮成一張輪椅。」
【心樂】
一個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和uStory有故事公司聯手為身障音樂家量身打造的計畫。
音樂會聚集了十二位各有故事的身障音樂家,要以樂聲帶給社會更多的勇氣和療癒。
誠摯邀請您蒞臨欣賞表演,讓心樂的正向力量傳遞得更廣更遠,使更多人能聽見身障音樂家壯闊的希望之歌。
日期:2016/10/22(六)、10/23(日)
時間:14:30~17:00
地點: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3樓)
***索票截止日:10/12(三),請儘早填寫表單,以免錯過唷!***
🎵10/22(六)表演音樂家:
蕭邦特別獎得主—張晏晟
演出曲目:蕭邦:升F大調船歌,作品60 / 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作品53 ,英雄
彈琴說愛音樂劇—許哲誠
演出曲目:秘密 / 菩提訴語 / 伸出你的手(自創曲,自彈自唱)
唐寶寶街頭藝人—許育瑋
演出曲目:情人的黃襯衫 / 阿母ㄟ手
盲人歌手—徐承邦
演出曲目:天公啊子 / 流星 / 屋頂(合唱)
布農族女高音—馬惠美
演出曲目:Unchained Melody (第六感生死戀主題曲)/ 四季 / 屋頂(合唱)
Life爵士樂團—吳柏毅
演出曲目:自創曲 / 伴奏
🎵10/23(日)表演音樂家:
天才鋼琴家—呂文貴
演出曲目:快樂頌變奏曲 / 莫札特:G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合奏)
多障鋼琴王子—蔡哲沅
演出曲目:Liszt-Mazeppa / Chopin-Polonaise No. 6 "Heroic"/ 莫札特:G大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合奏)
啄木鳥樂團—張育豪
演出曲目:查爾達斯舞曲 / quando-quando / 最浪漫的事
欣韻二重唱—張玉霞、張玉玲
演出曲目:站在高崗上 / 我是一隻小小鳥 / 小幸運 / 夜來香
瞽聲街藝走唱團—李欣怡
演出曲目:我願意 / 落雨聲 / top of the world
更多資訊,請上uStory有故事:
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fanpage.ustory
官方網站:www.ustory.com.tw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vufN3NO6OngNuU1F2El-RIGV6i8ZuAFWUp17q9kg21YvctQ/viewform?c=0&w=1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泡芙女甩油減肥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若你有機會遇到還願意留在崗位上救人的醫師,請你懷抱感恩,大聲道謝!
====
本魯就是因為這些鳥事,傷心欲絕,不顧醫院的挽留也要離開原本大醫院的工作,轉換跑道。
用盡全力想救人,卻被惡意糾纏好幾年,索取百萬“賠償”(人肉搜索看到對方臉書每天都在吃喝玩樂、不用工作,等著勒索醫師匯錢過來花用,倒是認真的醫師被搞到面目憔悴、毀壞名譽),當時真的很想死。
雖然司法最終還給女醫公道,全部勝訴,但再也無法恢復以往的熱誠跟對人的信任。
忍著實習跟住院醫師時期的辛苦,一路追求卓越,盡心盡力,結果卻是真心換絕情啊,這就是台灣醫療目前的現況,醫療崩壞進行式。
身邊很多強者,身上也大概都背有一兩件案件以上,比率大概一半吧。
是女醫自己太遜,所以活該被淘汰嗎?
雖然不愛唸書,但女醫曾不小心拿到過國立大學醫學系的書卷獎、畢業那年的醫師國考,全國只有10個人在我前面、是以第一名錄取國立大學附設醫院某科,如果你知道以前的女醫為了看診付出多少時間心力,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個案管理資料庫,就會了解女醫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求有多嚴苛。
這個社會正在流失各種優秀又願意經耗盡心力,為病人著想的醫師,這些後果到底是誰造成的?制度?民粹?
還好一切都過去了,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雖然平淡,但是比較能為自己而活了。
我的親大姐,大我10歲,是一位小兒科醫師。
從小,她就是我崇拜的偶像,合唱團伴奏,美術比賽前三名,北一女樂隊小喇叭手,田徑隊隊長,臺大醫學系,我常說,我從沒見過比我姐更優秀更傑出的人。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三個可愛的孩子,任何人都會覺得她的人生很完美。
但是有一天,她在電話中跟我說,她想要去死。
一個她照顧了三年的腦麻小孩,因為被她施予了胃鏡手術,昏迷了,而病人的父母罔顧這三年的醫病情感,說要提起告訴。
孩子的父親找來律師出身的市議員,到醫院門口開記者會譴責,他也在我姐看門診的時候突然衝進診間用最惡毒的話咒罵,還有,他不僅要我姐支付醫療費,連孩子的「喪葬費」也要求支付(小病人其實還活著)。
這件官司,最終因為我姐和醫院的醫護團隊,並無確切的醫療過失而無疾而終,但是,這數年期間的反覆糾纏,以及出庭開庭,我們家人承受的精神痛苦,絕非未曾親身經歷者,能夠想像。
這是許多年前的事了,我姐已經在當時的糾紛和家屬折磨及種種外界的壓力下,離開了原本的醫院。她現在仍然是一位小兒科醫師,依然抱持著她最初濟世救人的情懷,認真執業著。
從以前到現在,始終有一件事,是我想不明白的。
沒有一個醫師,是秉持著「殺人」或「害人」的初衷,去「救人」的。醫師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他或許比我們一般人有能力,但他並不是無所不能,那麼,為何當他秉持著「救人」的心情在救你,稍有差池,你就覺得他是在「害」你?
醫學再怎麼發達,醫生再怎麼高明,這世界上還是有許許多多疾病,許多危急的狀況,是醫學和醫生也幫不上忙的。好比意外,好比癌症,好比生產。
生過孩子的母親都知道,生產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和順利的事,有些人或許很幸運,可以順利懷孕順利生下健康的孩子,但是有很多人並沒有這麼幸運。如今的醫學已經可以幫助許多可能在古代會難產而死的母親與嬰兒,但是,我們都知道,西元2015年的醫學,也還不等於上帝和神蹟。
跟你們分享一篇很久以前我在部落格寫的文章(我現在已經沒有部落格),還有僅以我微小的力量拜託,如果你在網路上,媒體上,看到任何人在批判一個(被病人或媒體認定?)失職的醫師,請你不要轉寄這樣的訊息,也不要去按讚,因為除了當事人,沒有人知道所謂的真相。而我們自以為是正義的一個小舉動,卻有可能,
殺了一個醫生。
謝謝你們。
(本文歡迎轉寄)
-------------------------------------------------------------------------
昨天,為了一部劇本的取材,我在某大醫院的開刀房待了一個半天。
手術室的採訪是申請才得以進入的,因為有位外科醫師的姊夫,因此進去的程序是比較方便一些。
所謂的開刀房,其實是由數十間的手術室所組成的,在每個房間裡,幾乎每天,都有一大組醫師,護士,在這裡為來自臺灣各地的病人執行手術。
為各種受病痛所苦的患者,提供平價的診治手術,讓他們可以多換取一些,在這地球上生存的時間。
去年十一月,我本人也曾經在這裡,執行過一個小型的腎臟手術。
對於當時裸身只著一件單薄的手術衣,孤單地躺在床上被推進來的恐懼經驗,記憶猶新。
只記得陌生而溫柔的護士,不斷在旁邊對我說話,還問我會不會冷,幫我蓋上加溫過的暖單,然後就在那個抬頭朝上幾乎只看得到天花板的過程裡,做完了一個 大大改善我身體健康的手術。
然後今天,看到了台大資深醫師柯文哲前輩,說他一門「外科重症」的課程開不成了,選修學生過少。
也在最近聽說,台灣有超過二分之一的醫師執照,現在都在醫美界。
這麼多年來,我聽了擔任醫師的姐姐和姊夫,不知說了多少關於健保制度弊病的事,有些聽得懂,有些聽不懂。而我能做到的,僅僅是盡量不要浪費藥物,其他的,我真的不懂, 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只是現在,連我這個外行人,都開始會擔心,會不會再過十年,二十年,再也沒有醫師願意幫我們開刀?
或者,要等一台刀,要等上好幾個星期?
因為本來應該在大醫院幫我們開刀的醫師,現在都在幫女人們打針了。
究竟,我們國家的健保制度,把這些原本想救人的醫師,逼到什麼程度了?
我真的不解了。
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理論跟想法要跟你們分享,僅僅是想把我昨天感受到的寫出來而已。
在一間手術室,一名資深主任,一名主治醫師,一名住院醫師,外加一名麻醉住院醫師,兩名護士,還有不時要來查看的一名資深麻醉主任,一名資深麻醉護士, 這八位專業人士,至少不是隨便路邊就可以找到的大叔大嬸, 僅僅為了一個病人,在聚精會神地執行手術。
這過程裡每個人都必須腦力和精神百分百集中地工作,這不是電腦打錯一個表格,或今天打錯一通電話,寫錯一份報告那樣的粗心可以化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不管是團隊之間的密切合作,還有時間和速度的爭取,以及病人生命狀態的掌控,這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錯。
因為他們在做的,是跟病人生命有關的重大事項。
所有的人幾乎都是站著,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七八個小時,甚至更久,考驗著每個人的體力和耐力。
護士兩人一人要保持完全無菌,另一人則可以碰觸無菌以外的東西。
如果突然來了一個急診病患必須要開刀,大家同時要繼續執行手術,還要一邊稍微分神去討論怎麼安頓這台刀的事項,找誰麻醉,什麼時間開,準備什麼等等。
本來以為今天總算可以在八點左右吃個晚餐的,可能會因為這位急診的來到,下班時間馬上變成深夜。
除了都在預想之中會發生的事之外,還有預想之外料想不到的事。
例如接受手術之後病患的突發狀況,牽涉著病人無法預料的體質,無法控制的變化,都會讓跟這個手術有關的這八個人,吃上官司。
他們付出了他們自認最好的貢獻,但是他們換來的可能是無情的咒罵和糾紛。
我想,大概沒有哪一個醫師,是抱著想被告的心情去開刀的。
他們都是抱著要救人的心情去開刀,只是他們也是人,不是神,有的時候他們就是救不了另一個人。
在昨天那個下午,我突然很佩服在這裡頭的任何一個人,或許外界的人覺得他們獲得了比一般人更高的薪水,是嗎?
但是我們也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其他,可以賺相同甚至更多錢,也不需要抵押如此大代價的工作。
如果需要把這麼多條人命背負在自己的身上,如果需要付出這麼多的體力和耐力,說真的,他們獲得的酬勞,真的不值。
至少,在我們的國家,不值。
而我們,一個不會開刀,也無力改變健保制度的平凡公民,可以做什麼?
或許僅僅是在我們以廉價的價格享受了這些服務之後,能夠很簡單地說一聲,
醫師,謝謝你。
護士,謝謝你。
他們就會在一天精疲力盡而後睡去前,
知道自己之所以還堅持著,是因為他還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顏慶賢Ching-Shyan Y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莫尼萊尼:紐約四畫面
Roberto Molinelli:Four Picture From New York
羅伯特‧莫尼萊尼(1963-),義大利作曲家、指揮家和中提琴家,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
此曲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抒情風格的慢板樂章,在夢幻般晨曦中,描述日出黎明,清澈和平靜,給予溫柔又優美的氛圍。
第二樂章:描述探戈俱樂部,這裡採用了探戈大師皮亞佐拉的阿根廷風格,其中節奏部分是近期的代表性。
第三樂章:描述感傷的夜晚,採用爵士民謠,最特別的是由三重奏來做為薩克斯風的伴奏。三重奏的組成由鋼琴、爵士鼓與弦樂來做為伴奏。
第四樂章:描述百老匯的夜晚,令人興奮的夜生活由開頭一步步堆疊的伴奏開始,獨奏薩克斯風進來後,展開像是霓虹燈閃爍街頭的曼哈頓,發出閃爍的燈光,而後稍稍回到緩和處,像是時代廣場的燈光和色彩,而後回到百老匯劇院外,充滿開頭的音樂元素,並用不斷堆高的音群作為結束。
鍾耀光-台灣民謠曲
此台灣民謠組曲是由「望春風」、「阮若打開心內的門」、作曲家以排灣族民謠為素材創作的「雲海傳奇」、「愛拼才會贏」與「站在高崗上」五首歌曲組合而成。最初是由文件會委托創作改編給大型管弦樂團與混聲四部合唱,由台灣國立交響樂團、節慶管弦樂團與實驗合唱團在2002年國慶總統府全國星空音樂會中首演、2003年由顏慶賢老師委托重新改編給大型管樂團與混聲四部合唱,今天所演奏的版本由用四種不同的薩氏管來代替混聲四部合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XzDUkTH8JQ/hqdefault.jpg)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_伴奏-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站在高崗上 _ 伴奏. 6.7K views · 2 years ago #卡拉ok #KTV #純 伴奏 ... 張韶涵《 站在高崗上 》HD 全能星戰第2期民歌20131018. John Yo•1.5M views · 3:29. Go ... ... <看更多>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站在高崗上卡啦OK伴唱-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站在高崗上 卡啦OK伴唱. 70 views · 11 months ago ...more. 練歌房2. 546. Subscribe. 546 subscribers. 0.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
站在高崗上伴奏 在 (伴奏版)張惠妹-站在高崗上(DIY卡拉OK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伴奏 版)張惠妹- 站在高崗上 (DIY卡拉OK字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