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給推
「政府付錢讓人靠著福利就能無所事事,他們根本是在羞辱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是努力工作的人,卻因為每天工作而被嘲笑!」傑德·凡斯《絕望者之歌》。
作者自序:我雖是白人,但完全不把自己當作是東北部那些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新教徒的一份子(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我屬於美國數百萬蘇格蘭—愛爾蘭裔的勞工階級,而且是拿不到大學文憑的那一群。對於這些傢伙而言,貧窮是家庭傳統,他們的祖先是南方奴隸經濟體系中的臨時工,之後成為佃農,再成為煤礦工,近年來又成為工廠黑手和磨坊工人。美國人稱他們為鄉巴佬(hillbilly)、紅脖老粗(redneck)及白人垃圾(white trash),但我稱他們為鄰居、朋友及家人。
凡斯在17歲就察覺民主黨「言行不一」;在打工時,抱怨「我窮到買不起丁骨牛排,但託山姆大叔的福,我得替其他人買的丁骨牛排付帳」;又說「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我們家得辛苦度日,這種人卻可以靠福利津貼享受這些我完全沒機會嘗試的小玩意」。是的,他打工獲得的微薄薪資,還要扣稅給這些不工作靠領救濟金的人。
根據數據顯示,白人工人階級是美國最悲觀的一群人,甚至比領救濟金的拉丁西語系移民及最貧窮的非裔美國人更悲觀。這群白人藍領不僅生活貧窮困苦、社會流動幾乎停滯,離婚、家暴、藥物上癮更是普遍現象。他們在社會中感到全然的孤立無援,還把這種絕望感傳給子孫,在惡性循下,悲慘似乎成了宿命。
白人工人階級的貧窮率自1970年後開始上升。一項對白人家庭的統計顯示,1970年,25%的白人孩童住在貧窮率高於10%地區;到了2000年,比例已高達40%,在2016年川普參選前,這數字或許已超過50%。這也是除了投給雷根外,一向票投「代表工人階級」的民主黨的白人藍領們,政治傾向轉換成共和黨,促成川普當選的重要因素。
2016年傑德·凡斯(J.D. Vance)的這本《絕望者之歌》,在美國出版後,引發相當大的矚目,並且連續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左派把它當成川普依靠「民粹」與「吹牛」哄騙無知藍領白人而當選的解釋;而右派則認為這本書闡述了美國工人階級因全球化經濟,製造業外移而失去工作,成為美國社會底層,幾乎無法向上流動。而川普承諾把製造業帶回美國的競選帶給他們希望,事實上川普在隨後三年的施政也履行了他的承諾。
以下是2018年9月白宮網站所列川普政府的成就:
1. 選舉後創造了近400萬個工作崗位。
2. 現在就業的美國人比我們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
3. 自我當選以來,我們已經創造了超過40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
4. 製造業就業增長速度是三十年來最快的。
5. 上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了4.2%。
6. 新的失業申請人數最近創下49年新低。
7. 家庭收入中位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8. 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9. 西裔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0. 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11. 婦女失業率最近達到65年來的最低水平。
12. 青年失業率最近創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比率。
13. 沒有高中文憑的美國人失業率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14. 在我的政府下,退伍軍人的失業率最近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
15. 自選舉以來,近390萬美國人不再使用食物券。
16. 對美國工人的承諾使雇主承諾培訓400多萬美國人。我們致力於職業教育。
https://www.whitehouse.gov/trump-administration-accomplis…/…
這本書我前後讀了三遍,中文翻譯版正文前的推薦序讓我覺得啼笑皆非。一個是把書中描繪的貧窮藍領白人與台灣「下港人」類比,並且很老套的說脫離貧窮方法就是「好好讀書」;第二個推薦序則以「階級」論證,並歸咎美國製造業無法面對國際競爭,而流失大量就業機會,也類比台灣的勞工待遇、實質薪資停滯,卻沒提及最重要的因素:製造業為何外移?
推薦序三作者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特別提到寫序前三月回到母校參加校友團聚活動的經驗,她形容過去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活動,當時卻被擠到水洩不通。在一場名為「民粹主義」講座中,有位畢業70年以上的老校友拄著拐杖站起來用沙啞的聲音說,還一邊留下激動的淚水:「我在這裡讀書時,碰到二次世界大戰…我以為,沒有人會忘記納粹的恐怖…但是…為什麼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國家,現在會選出一個像希特勒的總統?我們有這麼無知嗎?我們的世界要崩解了嗎?」
這時身旁的許多人,都留下無助跟恐懼的淚水,主講教授拿起麥克風,先請老先生就座,然後說「我可以出作業嗎?所有人,回去讀一本書,叫做《絕望者之歌》。」序者並說,包括比爾.蓋茲、《紐約時報》等,早已將《絕望者之歌》列為理解現代「民粹主義」最重要的一本書之一。尤其對於認為「川普選民」不可理喻、甚至無知愚蠢的眾多高等知識份子們,這本書是超越恐懼、促成理解的一座關鍵橋梁。基於教育工作者身份,序者之後也寫了一大段關於「負面童年經驗」的影響與如何改變。
對於這本書的解讀,我認為這是一個愛國、保守、信仰基督、捍衛尊嚴,信奉透過勞動獲取金錢報酬的族群。因為失去就業機會,他們大多數只能打零工維持最起碼的生活卻不願領取失業救濟金,少數領取失業救助者也常在尊嚴與懶散中掙扎。但很顯然由於長期處於貧窮與極強自尊心,使他們普遍有憤世嫉俗、訴諸暴力解決傾向;而且他們面對問題時,不是採取強力對抗就是退縮。
就地理環境而言,這群「鄉巴佬」生活在大阿帕拉契山脈地帶,深受阿帕拉契亞大山谷文化之影響。這個區域很大,從南部的阿拉巴馬州一路延伸到喬治亞州,再往北直到俄亥俄州及紐約部分地區。他們長期自我封閉,依靠伐木、挖煤而自給自足。但伐木業因破壞水土保持被禁止,煤礦業也因高汙染且不符成本效益而被停礦,居住山區的「鄉巴佬」們生活立即陷入困境。
二戰時興起,從阿帕拉契山區到中西部的工業經濟重鎮開始大移民潮,許多「鄉巴佬」拖家帶眷離開山區前往工業發達的地區去追求「美國夢」,大多數依靠勞力的努力工作者,也達到「中產階級」的經濟水平。但好景不常,在二十世紀末期這場無遠弗屆的全球化浪潮中,整個工業鏈從迅速繁榮,又更迅速衰退,他們猝不及防,夢想破滅、家庭破碎、對未來徬徨不可知,只能依靠衝突發洩憤怒,用槍枝捍衛在外人看起來可笑的尊嚴。
以民主黨及資本家,左派主導的主流媒體、好萊塢娛樂業,這群代表「政治正確」的新自由主義不但在政治、社會、學界稱霸,連帶經濟也是。新自由主義者曾經預言全球化分工及貿易將帶來世界大同與均富,但長期以來這群「鄉巴佬」被東西兩岸的主流社會和菁英階層遺忘、背叛、蔑視,光鮮的「美國夢」跟他們毫無關係。
東西兩岸越是亮麗,中南部就越是黯淡。歐巴馬在談起中西部小鎮上的失業人士時輕蔑地說:「那裡的工作已經流失25年了,沒有新的工作出現……這群人變得忿忿不平也不足為奇。於是他們依賴槍支或是基督教,或者對與他們膚色不同的人感到反感,或通過反移民和反貿易的情緒,來表達他們的挫折。」這種居高臨下、帶有侮辱性的說法,似乎是說,你們的失敗都是自己的問題。這種說法讓美國勞工階級更為憤怒,於是他們成為川普的強烈支持者。
傑德·凡斯的家族來自東肯塔基州的山區,是蘇格蘭、愛爾蘭白人移民,從東岸平地來到山裡謀生,定居在此。這裡曾因伐木業及礦業發展出繁華小城,二十世紀初政府開始保護阿帕拉契山林木,加上煤礦業沒落,廣大居民失去工作機會,經濟及社區發展一蹶不振。隨著二十世紀上半葉鋼鐵、汽車等工業興起,「鄉巴佬」們移居平原地區的新興工業城市,成為大型工廠中裡的工人。他們開始成為城裡人,擁有現代化住宅、穩定的收入、水準不錯的公立學校,「美國夢」似乎近在咫尺。
但二十世紀末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美國的鋼鐵和汽車等工業喪失競爭力,製造業紛紛離開美國,資本大幅移出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亞洲或南美設立新廠。與此同時,受惠於柯林頓的支持,中國不但獲得美國最惠國待遇(柯林頓將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脫鉤),還加入WTO成為「世界工廠」。正要晉升為中產階級的「鄉巴佬」們,卻被中國的農民工奪去工作機會,成為全球化的犧牲品。正如1990年代的台灣,台商大舉西進投資,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薪資停滯30多年一般。而這群「鄉巴佬」被困在在日漸衰敗的城鎮中,因政府住屋計畫買房又面臨房價大幅跌落,即便售屋也還不上貸款,又找不到新的工作機會僅能靠零工維生。加上公立學校水準不斷下降、家庭破碎、暴力及毒品泛濫,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他們的希望逐漸破滅,被絕望所籠罩。
華盛頓的政客、遊說團體;華爾街資本家、經紀人和律師;被投行炒作,股票扶搖直升的矽谷高科技與網路巨頭;好萊塢的明星、娛樂圈藝人、流行歌手、運動明星等,這些人成為「美國夢」的代表。他們享受到全球化經濟的紅利,錢財如潮水般湧進戶頭。但缺乏製造業支撐的美國內部卻在逐漸潰爛和腐化,而「鄉巴佬」們就是最大受害群體。
有學者指出,歐巴馬任內的政策如減碳、發展綠能以降低暖化速度,立意看似進步,但勢必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營運成本甚至關閉工廠。自由貿易協定雖有助全球化與加強與盟國互惠,卻會伴隨「去工業化」及工廠移出,這些政策受害最深的是中西部各州的鄉村小鎮,以及在全球化下工廠大量關門的鐵鏽帶—密西根、俄亥俄、賓州等。美國不分政黨,三位總統柯林頓、小布希到歐巴馬都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藍領與中產的反體制憤怒,讓川普在共和黨黨內初選階段輕鬆擊敗以建制派為主的16位參選者。
川普是極少數體察到「鄉巴佬」的憤怒和痛苦的政治人物,他在總統就職演講中說: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首都的一小批人從政府獲得好處,而買單的是人民。華盛頓繁榮了,但人民卻沒有分到好處。政客發達了,但是工作流失了,工廠關閉了。既得利益集團照顧了自己,但是沒有保護我國公民。他們的勝利沒有成為你們的勝利。他們的成功沒有成為你們的成功。……母親和孩子陷於市區的貧困當中,廢棄的工廠像墓碑一樣遍佈全國各地,教育系統資金充足而我們年輕可愛的學生卻無法獲得知識,犯罪、幫派和毒品奪走了太多的生命,也奪走了我們國家太多未能發揮的潛力。
川普上台之後確實扭轉了這種只讓東西兩岸菁英分子受益的全球化趨勢,通過重新簽署與外國的貿易協定,讓更多的工廠和工作機會轉移回美國。中國加入WTO時承諾,在2015年全面開放市場卻沒兌現,歐巴馬政府也視而不見。於是川普開始要求中國兌現承諾,經過多輪談判仍得不到結果,才採取經濟制裁,引發所謂「美中貿易大戰」。但一般美國人民受媒體愚弄,認為是川普獨斷挑起大戰;包括川普上任後,對世界各組織與協定的退群,也是因為那些組織被中國滲透到根子,許多協定只綁住美國和西方國家,中國卻成為受惠方。
凡斯成長過程依賴他的姥姥、姐姐、老師,及女友支持;因加入海軍陸戰隊學會「永不退縮」精神、鍛鍊出體力、耐力、韌性,甚至從海軍陸戰隊的課程中學會理財與如何選擇人生。也靠個人奮鬥及好運,考上常春籐名校耶魯大學,並從法學院畢業擺脫了「鄉巴佬」命運。但他擠身「高等美國人」上流社會行列後,也沾染上左派的「政治正確」,沒投票給川普。他聲稱並不是討厭川普,而是討厭他的說話方式,而川普的說話方式正是他出身「鄉巴佬」群體所認同的。他仍在鐵鏽地帶的鄉親們,聽到川普的競選談話,重新燃起希望,成為川普的熱誠支持者。
但主流媒體不願傾聽「鄉巴佬」們的心聲,更沒料到川普具有如此強大的民意基礎,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與希拉蕊的對決大獲全勝。根據選舉結果,鐵銹地帶幾個中部州的翻盤,至為關鍵。威斯康辛、密西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州,向來是民主黨的鐵票區,民主黨認為工人和工會必然支持他們,而信心滿滿的希拉蕊從未去這些地方催票。
選票開出來之後,這些州全都由藍轉紅,民主黨滿口政治正確、進步價值,視「鄉巴佬」為敝屣的政客悔之晚矣;遂以川普操弄「民粹」與「階級」為由,卻對「鄉巴佬」們的憤怒依然視而不見。而2020大選,這些從川普促成製造業回流而受惠的「鄉巴佬」們,將更堅定支持川普。
下圖為「鐵鏽地帶」廢棄的教堂、廠房、社區與鐵路。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怪癖|女生翻白眼致有反應如做虧心事 21歲男生:愛睇白眼多過睇胸 「看到眼睛翻白,如果真的『好正』的話,會有性興奮,有那種好像做虧心事的感覺,又驚又喜,覺得好像去做賊一樣……」Winston(化名)自小已發現自己喜歡看別人的眼睛,長大後更發現看到別人翻白眼會有性興奮,然而一直不知道原因為何,最誇張...
童年經驗的影響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妳能做的只有把握自己能做的事情,而那永遠都不包括改變他人。
***
人生沒有辦法被列出一張表,把想做和覺得應該做的事情一一勾選,然後就能保證實現自己的每個心願。
特別是那些跟人際關係有關的事情,即使是家庭、伴侶、朋友、親子…無論有無血緣的羈絆都一樣,關係的圓滿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很多時候,過度的努力反而讓彼此都不得自由,因為一直努力想要「改善關係」,就等於是無法停止對對方的期待。
要知道即使是親如家人,即使是血濃如水的關係,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一直在一起」或「一直為彼此付出」並不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或任務,彼此分離,各自去走自己的人生的路程,像一棵植物那樣迎接自己的花開花落,才是生命應有的樣子。
如果妳原本就有著符合期望的家庭,妳會因此從未感覺到自己對家庭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因為一切都好像自然而然,那很好,妳可以不用再去改變什麼。
但如果妳有著期待,妳希望家人之間的感情更好,希望家人更了解妳、更欣賞妳、更感動於妳的付出,那表示妳原本擁有的並不足以滿足妳,而妳應該要放下期待,而不是一再努力。
妳能做的只有把握自己能做的事情,而那永遠都不包括改變他人。
一旦妳接受了「家庭也是不同想法的人所組成的群體」,家中的每個人,即使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也像不同類的植物那樣各自生長,妳就能找回自己的自由。
與家人的關係不符期待,告訴自己不要刻意追求,而是順其自然,能夠讓妳從無法實現的心願中解放,為不斷重複上演的努力-受挫-痛苦的循環按下終止。
***
童年創傷,終究還是自己才能修補
現代人對親密的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子關係的執著,和這個時代對心理學的重視是有關係的。
心理學著重一個人的童年經驗,強調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加上大眾心理學的普及,童年對個人一生的影響,可以說已經變成眾所皆知的常識了。
也因為這樣,現代人對親子關係會有更多期待,遇到問題時,也渴望從自己的成長經驗中找到解答,我們會希望了解自己童年時產生的心理陰影,解決現在生活中,因為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但是這樣一來,對於發生在過去的親子之間,其實已經無法重來的事情,就變成一種單方面的執著。
因為父母已經年老,無法配合也可能不願配合,我們想重新理解自己的過去、改善親子關係的嘗試。
我們會相信人的內心陰影是可以面對,也應該要學習面對的,但上一代普遍的認知是,已經過去了的事情,為什麼妳要苦苦執著。
所以一旦察覺自己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去面對和改善,不要期望父母會加入,也不要期待自己能說服父母。
***
人跟人之間自有緣分聚散,有人說這輩子成為家人,就是前世有未了的因緣,我們不知道此生注定的功課是什麼,但是比起去期待和要求對方,我們更能夠做到的是放眼未來,開始關心自己。
真正與家人之間的相愛,可能是過了一個階段,就用朋友的角度看待家人,彼此合得來就多聊一些,話不投機但是又需要相處的時候,就找些不會引起衝突的話題。
對於渴望修補童年創傷的人來說,這種作法可能看似消極,但是童年創傷這項與家人的共同經歷,其實也是各自解讀。
妳覺得妳當時受到了創傷,對方不見得願意,或者有能力接受「他/她的言行傷害了妳」的這件事情。
所以看待過去的事情不能期盼、希望對方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甚至也不能追求對方的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痕。
這樣的認知可能會讓人感到孤獨,但換個角度想既然每個人都是如此,也不算是特別的孤獨。世界很大,即使家人不理解,也總會有人和妳有過相同的經驗,或許他們可以理解妳,給予妳所想要的那份支持。
對親子關係的探討,不應該變成對過去的執著,並不是一定要改善與某個家人之間的關係,才能夠走出關係不理想的陰影,我們可以努力的了解自己過去經歷過的事情,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有意識在每個感覺不被愛的時刻,找到、並且療癒那個受傷的自己。
而家人之間只要分開時想到彼此,還能做到彼此祝福,即使是漸行漸遠的人生,也能默默地祝福對方,朝著他自己認為重要的目標前進,過得平安健康就好了。
****
誰的母親?──2020女書跨文化系列講座 壓軸場
家庭裡的孤獨:女性自我的失落與找尋
──── 羽茜 主講 ────
講座時間
2020/5/30(六)14:00~16:00
講座地點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女書店
#歡迎分享
#媽媽的自由
童年經驗的影響 在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戀愛低體溫症?剛看到你是否整個黑人問號?
「想要愛情,卻又避開愛情」、「能進入關係,卻又無法維繫關係」、「有辦法吸引別人,卻又拒絕對方」是「戀愛低體溫症」者的主要特質。
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呢?(請自行腦補盛竹如的聲音)
本書作者從幾個面向解析「戀愛低體溫症」的成因以及調整策略。「無法喜歡別人」的真相是「害怕喜歡別人」,對於未曾經歷過幸福愛情的人來說,往往因家庭或童年經驗的影響,讓他們不認為自己會被別人喜愛。
低體溫者製造出一層防護罩,用淡定來阻斷對方傳遞過來的感情,以冷漠或忙碌來阻止自己付出太多...心底想追尋愛情,卻又因為害怕不斷推開愛情,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看全文▶http://bit.ly/2H3jMHi
8/18(日)21:00前,完成以下步驟,即可抽《戀愛低體溫症》一本(共三個名額)
1►在文章與粉專按讚
2►分享這篇文章到個人FB
3►留言分享自己 #兩段戀情之間 最長隔了多久,例如「三個月」、「兩年」、「母胎單身啦嗆我嗆夠沒」、「初戀交往到現在」
博客來傳送門▶http://bit.ly/2TxJNU7
#抽書活動
童年經驗的影響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怪癖|女生翻白眼致有反應如做虧心事 21歲男生:愛睇白眼多過睇胸
「看到眼睛翻白,如果真的『好正』的話,會有性興奮,有那種好像做虧心事的感覺,又驚又喜,覺得好像去做賊一樣……」Winston(化名)自小已發現自己喜歡看別人的眼睛,長大後更發現看到別人翻白眼會有性興奮,然而一直不知道原因為何,最誇張時更會想在別人睡覺時翻開眼皮玩弄。
最愛大眼美女 女朋友翻眼更大性興奮
大眼美女,很多人也喜歡,Winston也不例外,在街上看見也會多看兩眼,可是他卻更喜歡這些女生反白眼:「我喜歡又大又圓的眼,瞪大眼會看到眼白那些,眼白越多越好,最好有少許紅筋。」發現自己這個喜好後,Winston會在網上找相片和影片看,卻很少跟人提及這個癖好,形容這是「guilty pleasure」,一直都沒有勇氣公開說。「不知道外界如何看,(反白眼)應該是恐怖片、驚嚇,或者是核突,主要是用來嚇人,感覺就是:你喜歡這麼奇怪的東西?」至今他只會跟伴侶分享,連家人也不知道,幸好至今結交過的另一半也覺得沒大問題。「說過之後好像釋懷了一點,也慢慢normalise(正常化)這個想法,不會覺得自己很奇怪,純粹是有一個特別的取向。」
看翻白眼會看得心動,難道連擇偶也要先過到反白眼一關?Winston指認識時當然不會知道對方翻白眼「功力」,但是的確覺得眼睛漂亮的女生特別吸引:「大家的溝通更重要,如何看(我喜歡看翻白眼)這件事,這一點我也覺得很重要。大家相處不到,你就算美得曉飛也沒有用吧。」現在他也不時叫現任女朋友翻白眼,性行為時也會請她翻白眼令他有更大性興奮,女朋友也不介意,甚至曾翻白眼讓他拍照。「不過她翻不到很久,覺得眼睛會乾、會不舒服。」
研究眼睛結構圖 做功課分析自己
Winston為了這個「性趣」,曾經翻查過很多資料,例如小時候會特地找眼球解剖圖看:「眼睛如何移動、微絲血管如何分佈,我也會看,主要是欣賞。不會說想拿匙羹或甚麼器具要把人眼挖出來,這樣我覺得美感會沒了,太血腥了。」
他更曾做功課分析自己,發現日本會有色情電影以翻白眼(日文:白目Shirome)作為題材,有一系列翻白眼情節的AV,外國學者也曾統整非典型的性偏好,包括喜歡舔眼睛的「戀眼球(Oculolinctus)」、涉及眼睛的「視覺癖(Oculophilia)」等,他則認為自己的癖好不屬此類,但是在網上卻成功找到有人跟他一樣愛看翻白眼,「有段長時間我以為這個世界只有我自己一個是這樣,後來才發現原來有其他人也跟我一樣,有男有女,心就定下來一點,起碼有人會明白,但至今我在現實中未遇到一個人跟我一樣鍾意看翻白眼。」
臨床心理學家解謎 因童年經驗愛看翻白眼
即使覺得自己喜好問題不大,Winston自問仍對自己的取向十分好奇:「我沒有試過想特地去看醫生,但是也想有機會跟一些專業人士討論這件事,不是要令自己沒了這個取向,反而是了解自己為甚麼形成這個喜好,這一點我從小到大也解不通。」
臨床心理學家吳桂生博士跟Winston見面,認為Winston應該在小時候已對翻白眼很有好感,Winston說:「小學時跟同學玩,看到他們反白眼,覺得好像很厲害,慢慢越來越好像着迷一樣。中學也有嘗試過有女生在我面前反白眼,其實我不是跟她很熟,只是她是很好相處的人;上課時,她拍拍我的膊頭,叫我看着她,之後反白眼,她說是想玩玩,我看了有點反應。」
吳博士假設,小時候Winston只是覺得反白眼很有趣,是一件很厲害、很特別的事,長大後則將它跟性放在一起,「中間經歷了一些pair up(組合)的過程,一個套餐出來了:一個很友善的人,做一些很特別的事,是給我的,對其他人沒有的,還有我也沒有告訴過他,她卻好像明白我的心意,做了很厲害的事。」他認為,翻白眼跟Winston很正面、對自己很舒服、別人對自己好這些感覺在腦中關連起來,喜歡那件事,就會看得更多,自然會有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吳博士提醒:「如果越來越依賴白眼引發性興奮就要小心,出現得多是不好的,而且也需要協調。對方心中覺得翻白眼無傷大雅,就去做,但也容許別人有變化,例如別人如果日子久了,不想再有這件事,或者她真的不希望倚賴這件事的話,你也需要有點變化。」
吳博士指,每個人對性的喜好也可以不同,有些人留意不同部位,有不同動作、不同行為,只要對身體、生活、社交等沒有特別影響,也沒有牽涉到傷害自己、傷害別人,不涉及威迫利誘和欺騙別人,一般都並非有問題的事,也不會定義為病。「情況真的因人而異,不過如果病人帶着這些問題而來,他是覺得很困擾、很不妥、很不自然,我就會幫忙找出覺得不尋常背後是甚麼,他想如何改變。」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怪癖 #翻白眼 #性興奮 #性趣 #日本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HEx1BeN_rc/hqdefault.jpg)
童年經驗的影響 在 斜槓少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能選擇的家庭環境
卻是我最特別的經驗
這些與眾不同的經驗就這樣悄悄影響我的人生
還記得看到神棍的新聞
而家人受到質疑的時候也會憤憤不平
但換個方向想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本就不同
何必要求他人一定要融入跟理解
換個心態這些變成我的專屬記憶
別人的童年要去教會,我的童年也有盛大的普渡阿
你們童年有哪些鬼神故事很相近?
這一部影片要發布前
跟家裡人打了抗衡的戰爭
我認為這是我的記憶我的童年我可以分享
但家人擔心帶來困擾也為我擔心帶來不好的話題
但....誰在乎~~~這就是我 ! 獨一無二且特別屬於我的回憶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sZlcUQT4Bo/hqdefault.jpg)
童年經驗的影響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
記得跟自己說3次。
-
今天雅文璽恩接著上一集,繼續分享關於「人際關係的界線」
小時候的經驗,會影響我們怎麼與人相處
雅文分享自己小時候因為情緒多
而被教育要壓抑
直到兩三年前在一個課程裡
才發現原來情緒可以不需要整理就釋放出來
會有人好好接納你 不評論你
因此我們要告訴自己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
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否還活在過去的模式裡
也透過今天分享的四種常見人際關係典型
突破過去一直迴圈的盲腸(?)
重新梳理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有四種常見的典型:
1.被掌控者
2.控制者
3.閃避者
4.無感者
你是哪一種呢?
被掌控者+1
控制者+2
閃避者 +3
無感者+4
留言告訴我們~~~~
一起討論如何可以更健康的看待關係!真心交往!
上一集我們講人際關係同心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naFLfIl9E
拯救者心態這集底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JPmnaRDQo&t=250s
----
想看其他系列影片底加: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ebrave777/...
#人緣好 #情緒勒索 #控制
#可以勇敢 #Be Brave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及分享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Q7z1gpaqM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