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原始之愛--寄給高屏溪 ◎利玉芳
夏蟬專注地鳴唱原始的歌聲
不知七月裡高屏溪的魚為何不躍
花不香 蝶不舞 白雲為何不語
八月南下的伯勞暫棲斷橋
只有留下過客一聲輕輕的歎息
你仍須頂著沈重的鋼盔
搶救永遠的綠色矽島
不忍看你處於挫折與混亂的譴責中
不忍見你挑著憤懣和喪志的扁擔呀
此刻真想把您從神聖身分中抽離
溯溪回到咱們故鄉清流的源頭
共乘童年的一艘紙船自我放逐
採一束倒影裡的河畔野薑花
再寄一張邀請卡給遠山的奔流
-
◎作者簡介
利玉芳,一九五二年生於屏東縣,高雄高商畢業,現從事農場經營、家庭主婦兼教職。早期以筆名「綠莎」發表散文小品,現多用筆名發表詩作。
著有散文集《心香瓣瓣》,童詩集《童詩賞析》、《小園丁》,詩集《活的滋味》、《貓》、《向日葵》。詩作曾獲「吳濁流新詩首獎」、「陳秀喜詩獎」。(作者簡介節錄自《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
-
※ @詩聲字 小編 林思彤(粉專 林思彤)賞析
數年前曾至台南下營採訪過利玉芳老師,深深感佩詩人對風土人文的深情摯愛,本詩便是代表作之一。從首段的鳴蟬和七月,讀者彷彿看見盛夏的高屏溪,應是蟲魚花鳥活躍繁盛的季節。但詩人卻以四個「為何不」的提問及嘆息,點出無奈和靜默,令人想到《寂靜的春天》,同樣是對於自然生態的省思。
第二段由詩人點出的「綠色矽島」,終於揭曉首段提問的答案。在2000年,經建會提出「綠色矽島」經濟發展計畫,將矽谷作為參照目標;在這十年內,以環保為優先基礎,發展高科技產業,提升經濟成長。只是,「綠色矽島」的創建之路充滿阻礙,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往往破壞原始生態;而國光石化和彰工火力電廠,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裡的「你」,亦可視為每一個關心生態和環保議題的人,他們的抗爭猶如一場戰役,極力搶救被破壞的自然生態。此段末兩句,詩人以憐惜的口吻,表達她的憂心忡忡,更帶出隱而不語的反思: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而破壞原始生態,真的值得嗎?
末段,詩人將高屏溪擬人化;從「您」的稱呼,可見詩人的虔敬,也暗指高屏溪對於台灣南部來說,彷若母親河般重要。倘若高屏溪抽離神聖的身分,只是一條小小的溪流,是否就能逃過被汙染被破壞的命運?詩人不忍高屏溪失去原始之美,她想回到清澈的源頭,如同我們和母親的連結,回到生命源頭。末三句亦是回到所有南部人和高屏溪共有的童年時光,折一艘小小的紙船順流,純樸的快樂。一如兒時記憶中的野薑花繼續芬芳,蝴蝶繼續飛舞……若原始的美好曾經離開過,也能重新邀請回來。
美術設計: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圖片來源:自繪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利玉芳 #原始之愛 #寄給高屏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22.html
童詩賞析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利玉芳〈原始之愛──寄給高屏溪〉
夏蟬專注地鳴唱原始的歌聲
不知七月裡高屏溪的魚為何不躍
花不香 蝶不舞 白雲為何不語
八月南下的伯勞暫棲斷橋
只有留下過客一聲輕輕的歎息
你仍須頂沈重的鋼盔
搶救永遠的綠色矽島
不忍看你處於挫折與混亂的譴責中
不忍見你挑著憤懣和喪志的扁擔呀
此刻真想把您從神聖的身分中抽離
溯溪回到咱們故鄉清流的源頭
共乘童年的一艘紙船自我放逐
採一束倒影裡的河畔野薑花
再寄一張邀請卡給遠山的奔流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利玉芳 創作
#馬修 手寫,粉專 冰箱的把手在包包裡,Instagram:matthewrite
#林思彤 賞析,粉專 林思彤
※小編 林思彤 賞析
數年前曾至台南下營採訪過利玉芳老師,深深感佩詩人對風土人文的深情摯愛,本詩便是代表作之一。從首段的鳴蟬和七月,讀者彷彿看見盛夏的高屏溪,應是蟲魚花鳥活躍繁盛的季節。但詩人卻以四個「為何不」的提問及嘆息,點出無奈和靜默,令人想到《寂靜的春天》,同樣是對於自然生態的省思。
第二段由詩人點出的「綠色矽島」,終於揭曉首段提問的答案。在2000年,經建會提出「綠色矽島」經濟發展計畫,將矽谷作為參照目標;在這十年內,以環保為優先基礎,發展高科技產業,提升經濟成長。只是,「綠色矽島」的創建之路充滿阻礙,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往往破壞原始生態;而國光石化和彰工火力電廠,就是最好的例子。這裡的「你」,亦可視為每一個關心生態和環保議題的人,他們的抗爭猶如一場戰役,極力搶救被破壞的自然生態。此段末兩句,詩人以憐惜的口吻,表達她的憂心忡忡,更帶出隱而不語的反思: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而破壞原始生態,真的值得嗎?
末段,詩人將高屏溪擬人化;從「您」的稱呼,可見詩人的虔敬,也暗指高屏溪對於台灣南部來說,彷若母親河般重要。倘若高屏溪抽離神聖的身分,只是一條小小的溪流,是否就能逃過被汙染被破壞的命運?詩人不忍高屏溪失去原始之美,她想回到清澈的源頭,如同我們和母親的連結,回到生命源頭。末三句亦是回到所有南部人和高屏溪共有的童年時光,折一艘小小的紙船順流,純樸的快樂。一如兒時記憶中的野薑花繼續芬芳,蝴蝶繼續飛舞……若原始的美好曾經離開過,也能重新邀請回來。
※利玉芳(1952-)
生於屏東縣,高雄高商畢業,現從事農場經營、家庭主婦兼教職。早期以筆名「綠莎」發表散文小品,現多用筆名發表詩作。
著有散文集《心香瓣瓣》,童詩集《童詩賞析》、《小園丁》,詩集《活的滋味》、《貓》、《向日葵》。詩作曾獲「吳濁流新詩首獎」、「陳秀喜詩獎」。
(作者簡介,節自《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原始之愛 #寄給高屏溪
童詩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染橋上的沉思 ◎利玉芳
(—九九六年三月於東京)
塗上亮光口紅的唇
緊緊的閉著
說不出
「中国ではありません台灣です 」
申請完外國人登錄證
走出板橋區役所
夕陽攤在愛染橋上
我也鬆了一口氣
順利
為女兒辦成了這件事吧
三月中旬
石神井川的櫻花
顫動的粉紅蓓蕾
欲言又止
◎作者簡介
利玉芳,一九五二年生於屏東縣,高雄高商畢業,現從事農場經營、家庭主婦兼教職。
早期以筆名「綠莎」發表散文小品,現多用筆名發表詩作。
著有散文集《心香瓣瓣》,童詩集《童詩賞析》、《小園丁》,詩集《活的滋味》、《貓》、《向日葵》。詩作曾獲「吳濁流新詩首獎」、「陳秀喜詩獎」。
(作者簡介節錄自《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
◎全糖小編賞析
當我們探尋身體,一定是「往內」找嗎?
每次談到對身體的學習,都直覺地想到往身體內勘求,靜心靜坐,感知內在宇宙,恨不得剖開表肉見到骨頭渡觀慾望、黏膜與其他種種。才定起肉身贖回自主的「認識身體」。
但出生時便跟隨自己的身體,為什麼如此陌生呢?
或許是「外在」的某些壓力,使我們對自己的身體陌生。
本詩以嘴開頭,塗上亮光的唇,說不出一句:
「中国ではありません台灣です 」
(我不是中國,是台灣人)
這時我們只能得知,詩人跟在日本、遇到了想要表明自己國籍,卻只人委身稱自己是中國人的處境。
而第二段有了更多線索:
「申請完外國人登錄證……為女兒辦成了這件事吧」
這時的詩人正在申請日本的外國人登錄證,日本的法規中,此詩創作時(約 1996 年),要居留在日本三個月以上必須申請「外國人登錄證」,而台灣因特殊原因,只能在國籍欄上填寫「中國」,這項不合理的規定在 2011 改制,而後改為在留卡。
所以詩人在申請證件時,必需說違心說,自己是中國人。
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需要居留證的女兒。
表面上詩人她接受了一切隱忍,說「我也鬆了一口氣」
但一離開區公所,眼前所見的--
內心的攢動無法平息,欲言又止開成石神川井的整片櫻花。
這首詩作的文字、情節都很單純,但具體而微的體現出「身體」受到政治的壓迫。
若要抵抗,牽連的不僅是自己,還有重視的女兒。
於是唇嘴被綁架,只能把情緒像含苞的櫻掛在枝頭,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擋著口的一直都是來在外在的因素。
這一切對的壓迫,都是來自外在的,但我們無法逃避,身體的一切總是很政治性。
從妳穿著打扮展現氣質,到妳嘴上欲言吐不出,都來自外在,都很政治,身體的自主性與外界、與政治、與國族,通通都密不可分。
女鯨詩社的《詩在女鯨--躍身擊浪時》中,有許多作者都以詩作展現政治與身體密不可分之處;而詩人之外,小說家張亦絢在《永別書》中展現身體、性別與政治的結合也異曲同工。
皮膚的乾癢、嘴角的歪齜,這些我們所熟悉的身體,因為外在的「政治」而變得陌生,所以當我們重新探尋身體,也必然「向外」找,費盡語言和詩句--
才終於贖回屬於自己塗上亮光口紅的唇。
* 板橋區役所:板橋區的市公所
* 外國人登錄證:在日本居住滿3個月以上的人一定要申請的證件
* 石神井川:東京板橋的賞櫻名景點
--
美術設計: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利玉芳 #愛染橋上的沉思 #身體詩 #女鯨詩社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7.html
童詩賞析 在 韓國童詩圖畫書賞析二講(線上講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韓國童詩圖畫書賞析I 2021/11/20(六)14:30 「童詩圖畫書」是跨越詩-畫魅力的獨特呈現。 本講以當代插畫家金東成作品為主,解析作者如何以圖畫書形式詮釋20世紀30年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