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已經不只是臺灣各地手搖店必備品項,而成為國際知名、儼然是代表臺灣文化的飲品。我們也不難注意到,在其他國家,珍珠奶茶成為日常消費文化一部分的在地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反應當地社會文化特色的創意料理方式。珍珠奶茶全球化現象的視角,也提供我們從中進一步看見物與文化認同動態交織過程。讓我們藉由 端傳媒 記者 張妍 的這篇報導,了解珍珠奶茶在美國興起與普及的過程,以及這項飲品對於亞裔美國人思考認同的不同意涵。
--------
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珍珠奶茶全球化的學者張馨瑋對端傳媒說,珍珠奶茶在世界上遍地開花與台灣的資本和移民密不可分。「有一批台灣移民,最初跟著資本的走向,走到了香港和大陸,用加盟等形式開奶茶店,教育出第一批消費者,並為大陸後來誕生本土奶茶品牌提供靈感。這些消費者出國之後,依然將奶茶當作他們的日常消費選項,帶動了全球市場的興旺。」
「另外一批台灣移民,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移民政策更開放之後來到美國,從事餐飲謀生。珍珠奶茶曾經是台菜小吃店裏的『隱藏菜單』,只有熟客才會點——就是台灣移民二代小時候喝奶茶的樣子。」張馨瑋補充,「台二代介紹了自己的同學、朋友喝,越傳越廣。他們也開始借奶茶思考自己的身份,創造關於奶茶的歌、MV。這和2000年左右亞裔文化向北美流動一樣,包括Kpop、壽司、日本拉麵,都成為潮流文化。」
美國西海岸的珍珠奶茶被叫做「Boba Tea」,諧音台灣俗語「波霸」,因加州是台灣移民最初聚居的地方,恰印證了張馨瑋指出的路徑之一。在東海岸紐約、波士頓等地,由連鎖品牌做起來的珍珠奶茶叫做「Bubble Tea」,「bubble」源自手搖杯產生的泡沫。
...
珍珠奶茶沒有亞裔移民的苦痛形象,而是時髦的、中產式的消費品,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亞裔移民向它靠攏。「所謂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包括55個國家移民過來的人,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族群都有。有錢人家的華人小孩,和過來打工的紐約非法移民的小孩,他們的共鳴,變成珍珠奶茶,變成在臉書裏大家都按讚的東西。不牽扯任何政治,不牽扯社會階層。」周成蔭說。
...
張馨瑋在歐洲做調研時發現,歐洲消費者潛意識裏已將珍珠奶茶看作是「北美的」,「人們雖隱約知道這是亞裔飲料,但他們覺得這是美國的流行產品」。一方面因珍奶的形象通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軟件在英文世界傳播,被全球受眾看到;另一方面,它確實沒有在強調「東方吸引力」。
「如果珍珠奶茶沒有進入美國,沒有成為許多美國年輕人的記憶,我不覺得它能夠全球化的這麼快。」張馨瑋補充。
與此同時,人們製造了一個關於珍珠奶茶的新詞:波霸自由主義(Boba Liberalism)。這個詞是負面的,是對某一種喝著珍奶長大的亞裔年輕人的貶低。這些年輕人會用潮流文化符號來定義自己的身份,但在其他地方又尋求白人主流文化的接納,對於真正的亞裔議題,缺乏清晰的政治立場。
(引用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922-international-us-taiwan-milk-tea/)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英文想變更好嗎?快來 PressPlay 訂閱賓狗: https://www.pressplay.cc/bingobilingual · 免費試用 3 天 · 搭配本集 Podcast 的詳細講義 · 手機背景播放,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 一次掌握頂尖學習資源:文法、發音、口說及更多 走火入魔...
「端傳媒背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新聞] 當「新媒體」都不再新《報導者》《端傳媒 的評價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新媒體研究所| 大家好!我是端傳媒的安平~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端傳媒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端傳媒背景 在 【下班瀚你聊】2022-10-23 Ep.16 徐定禎力拚15萬票KO鍾東錦 ... 的評價
端傳媒背景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美國成為 #潮流飲品 的珍珠奶茶, #亞裔 如何在其中找到共鳴?】閱讀全文:https://bit.ly/3u0d389
「奶茶給人快樂的感覺。」一杯香甜的奶茶加上黑色圓滾滾的珍珠,雖然價格有點貴、但人人又負擔得起。現在, #珍珠奶茶 不再有亞裔移民的苦痛形象,而是時髦、中產式的消費品,吸引不同背景的亞裔移民向它靠攏。
「有錢人家的華人小孩,和過來打工的紐約非法移民的小孩,他們的共鳴,變成珍珠奶茶,變成在臉書裏大家都按讚的東西。不牽扯任何政治,不牽扯社會階層。」在杜克大學從事東亞文化研究的學者 #周成蔭 這麼說。
在美國,珍珠奶茶曾經是台菜小吃店裏的「隱藏菜單」;放學後,許多移民孩子在珍珠奶茶店聚會、玩樂,在這裡找到歸屬感。漸漸的,珍珠奶茶竟成為了亞裔孩子尋找身分認同的標籤...
#相關閱讀:
【張維中:台式珍珠奶茶的日本大爆發】https://bit.ly/3uSBxPz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台灣 #美國 #亞裔美國人 #華裔
端傳媒背景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知名台派精神科醫師分析:蔡英文是病了,還是壞?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1/202109211921381871.htm
林進嘉觀點:蔡英文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人說,在台灣參加過選舉的人,好像被剝了一層皮,祖宗八代都會被挖出來。但是蔡英文似乎是一個異數。
蔡英文給人的印象:「出身富裕家庭、台大畢業、留學英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政大教授、國際法學者」。也因為這樣,當2019年6月11日民報刊登曹長青一篇「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打死,也不相信」。這不是因為蔡英文有多好,而是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大膽無恥的人!
其實,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造假疑雲,早在2015年選舉時就已被提出來過。只是,當時媒體報導很少,大家也都認為那一定是選舉抹黑。因為,如果是「野雞大學、選議員」,或許有可能;但蔡英文牽涉的是「倫敦政經學院、政大教授,而且是選總統呢」,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烏龍?那是絕絕絕…絕對不可能!
在曹長青質疑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的文章之後,同年六月蔡英文偷偷傳真了一本「博士」論文,在英國LSE婦女圖書館出現。隨後,林環牆教授在2019年8月6日親自去翻閱,並在8月27日發表轟動全台的獨立調查報告,「蔡英文博士論文與學位證書的真偽」。林教授的結論是,蔡英文頂多是「完成論文初稿,但未通過博士口試」的博士候選人而已。
接著,徐永泰博士在「四不一沒有」的嚴格限制下(「四不一沒有」:LSE聲明,這是根據作者的要求,不可以影印內容或用手機拍照其他部分,不可以帶鋼筆、原子筆,不可以帶水進去,也不可以帶手機錄音等,只可以閱讀和用鉛筆抄寫筆記,其他一概禁止。若需中途離開,需先交回論文,回來後再與館員一起拿出論文),於9月13日跟進至英國LSE婦女圖書館閱讀蔡的論文後,發表「蔡英文論文讀後感」指出,該本論文格式錯誤百出,竟有六頁缺漏,還出現了1990年代才有的電腦排版方式「微軟字間字句自動調整系統」,且該論文每個章節都有各自的小結論,但卻沒有最後的總結,比較像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學術報告集結而成(這一點,童文薰律師在比對蔡英文國圖版英文論文,跟蔡發表在國內期刊的中文升等著作,發現後者幾乎是前者部分章節的英翻中,得到證實)。至此,蔡英文沒有博士論文已成定局。
雖然大選後,有關蔡英文的論文門報導變少了,但在彭文正、林環牆、賀德芬等人努力追查下,英國資訊委員會(UK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竟同意倫敦大學不公開蔡的口試委員名單,因為公布了會造成當事人的傷害和痛苦(Disclosing this information would cause that individual a degree of damage or distress)。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Law of Subsidies Dumping and Market Safeguards」,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放在LSE婦女圖書館和台灣國圖)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完全不同。逼得總統府發言人特別聲明,履歷表填的論文題目是「博士」論文的Part Two。這又是另一個謊話:沒有人在申請教職時不填博士論文題目,只填第二部的題目。那只證明一點:當時申請政大教職時蔡英文根本沒有博士論文。
再加上,在蔡號稱取得博士學位(1984年3月)之前一年,蔡英文在1983年6月;1983年12月在「政大法學評論」刊登的文章,都已自己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1983年10月,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也是自稱國際經濟法博士。蔡英文自27歲起即以假博士招搖撞騙,是毫無疑問的了。
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27歲的你我,誰敢跟蔡英文一樣,沒有博士,卻在投稿的期刊、報紙四處謊稱博士,並在國立大學求職信上公然杜撰博士論文題目嗎?一個27歲,初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何會如此膽大包天?為何敢說謊成性?是爸爸有錢?可是有錢人子弟也很多,誰會這樣?還是爸爸有強大的黨國關係?可是有黨國關係的人也不少,誰這麼敢?而且,蔡英文說謊,不是只有27歲時假稱博士那一次而已。
我曾於2019年12月9日在某報發表一篇「小英說謊記」,敘述蔡英文親口說的謊話,摘要如下,
一、紐約辦事處大樓購買、啟用期間(2004/2005),蔡英文是不分區立委。但2019年8月17日,蔡英文在台中開講,「紐約辦事處…我們買了以後,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那你要說誰有那麼樣的願景呢?我告訴你,就是我啦,我在做行政院副院長的時候」。蔡英文講這段話時,眉飛色舞、得意洋洋。後來被阿扁打臉後,8月26日才在臉書表示記錯了。
二、2011年出版的《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的口述提到,「初到康乃爾時,記得開學不久,有一次上『國際公法』的課程時,我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妳來自那裡?』『那你們將來要跟中國怎麼辦?』…『嗯……』向來對隨堂抽問有問必答的我,剎那間腦袋裡竟然一片空白。…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他很體貼、也很嚴肅地說:『這個問題沒有理所當然的答案。妳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好好觀察、好好想想!』」
2019年9月20日「社群之夜」,蔡英文:「我到康乃爾大學法學院,去的時候,這個系主任就告訴我,就見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他覺得很新鮮,他就問我說,『你是台灣來的?』,『那你們以後跟中國怎麼辦呢?』,我想了一想,我說『我們政府說我們要統一啊』,我們這個老師看著我說,『你真的要來唸康乃爾大學的法學院嗎?』……這個老師叫什麼名字呢?因為他已經過世了,我可以跟各位講,他的名字叫Barceló」。三天後,彭文正博士收到Barceló教授的電子信件!九天後蔡連任辦公室發言人表示經查證係口誤。
三、2019年9月18日徐永泰博士報告,政經學院的蔡論文有一書面的作者要求,「四不一沒有」的閱讀限制。
隔天記者問,為什麼論文的閱讀要有很多的限制。蔡:「這個我不知道,這個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再問:「他們說是妳訂的」。蔡:「那當然不是我訂的」。問:「他們說是你要求的」。蔡:「不會是吧?」
四、2019年11月28日立法院公聽會,嚴震生教授指出,在國圖的「博士」論文有444個拼字錯誤。隔天蔡為解釋錯字太多,說:「35、36年前的論文了,那時候的打字都是用傳統的打字機,有打字的錯誤,其實也是在所難免」。
但,2011年,蔡在民主沙龍座談時親口說:(我的論文,)「尤其是你打字校稿整整花了一個月,因為那個年代我們還是可以用電腦打,然後用printer印出來。」
五、2011年民主沙龍,蔡說「你檢查了你的論文一個月以後,把論文交出去之後的那一剎那,我就覺得說我不要再考試了。……可是後來我爸爸說,你畢竟是學法律的,應該去考一張執照吧。…我又開始了我的考試生涯,我又去考了紐約的執照,考完以後……我又去考了台灣的執照。那兩張的執照就一直掛在我家的牆上。…我的考試生涯就結束了,那就開始我的教書生涯」。
其實,蔡英文的紐約律師是1987年登錄的,根本不是自稱倫敦政經畢業後(1984)先去考、再回台教書。至於蔡的台灣律師更是在1996年才通過檢覈取得,根本不是考試取得!
再加上蔡英文在《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一書中,說明姊姊蔡英玲陪她去倫敦參加博士口試的照片,後來被網友比對出,背景是波士頓的教堂。以及最新出爐的謊言,日前賀德芬老師公布的,蔡英文的「國立政治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履歷表」,蔡英文自填的博士論文題目,跟蔡英文號稱取得博士學位的論文題目,不一樣。事實上,這題目也跟蔡英文於2011年在各大學(開南大學、交通大學、彰師大、靜宜大學)演講,侃侃而談介紹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Safeguarding Domestic Market」又不一樣。更是跟2011年10月出版的「小英便當與洋蔥炒蛋」一書的論文題目(「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elfguard for Domestc Market」)不同!怎麼有人連自己博士論文題目都會連續講錯、寫錯?
一個人可以在公開場合,口沫橫飛,神采飛揚,說謊,而且不止一次,不怕被抓包,也不怕這些場合可是都有錄音錄影。一個人可以在求職履歷表上謊稱博士,一騙近四十年,也不怕東窗事發。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壞:她知道自己在說謊。就是愛說謊,隨口呼攏,說謊可以得到利益;另一種是病了:其實她不知道自己是在說謊。
在精神醫學有一少見的精神病理現象,英文叫Pseudologia fantastica(有人翻成「謊話幻想」),又名pathological lying(可翻成「病態性說謊」)。精神醫學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有限的事實,混合了大量、生動的幻想。聽者的興趣使當事人很高興,於是又更強化了本症狀。這些症狀不僅是事實的扭曲,有時還會偽造一些自相矛盾的過去生活,如聲稱父母已死,博取同情」。另也有這樣的描述;「流利、似是而非的說謊,通常是浮誇、極端事物的不真實敘述。這些敘述隱隱約約被當事人相信是真的」。但本現象不是妄想,因為如果有人找出事實來質疑時,當事人還是會承認錯誤。又,他們說謊,主要不一定為了得到實質利益或逃避責任,而是為了滿足內心某種需求,或許從中可提升自尊與自信。
我曾經一度以為,蔡英文會不會是後者,病了。如果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包容她,並給予治療。但蔡英文,博士未完成,帶著博士班筆記回國,將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署名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進政大教書,繼續把該筆記依章節分次翻成中文投稿期刊,藉以升等副教授、教授。這位法律學者教授,終其一生,除了將博士班筆記翻成中文外,沒有其他著作發表。所以就說謊的本質,蔡每次說謊都是為了得到利益或逃避責任,而且還運用各種方法去遮掩謊話,如放在LSE的論文不讓人影印、引用,把教職升等資料封存至2049年。由此觀之,蔡英文應該是壞、不是病。
有人一定會說,當總統又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當然沒錯。問題是,我們談論的不是「總統有沒有博士學位」,而是「讓學術詐欺、說謊成性的人當總統,對我們社會及下一代的教育意義是什麼?」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原載台灣《風傳媒》網刊 2021年9月21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7891?mode=whole
端傳媒背景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英文想變更好嗎?快來 PressPlay 訂閱賓狗:
https://www.pressplay.cc/bingobilingual
· 免費試用 3 天
· 搭配本集 Podcast 的詳細講義
· 手機背景播放,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 一次掌握頂尖學習資源:文法、發音、口說及更多
走火入魔, 反疫苗, 陰謀論, 騙局, 極端, 假消息, 錯假資訊
長期抖內好節目,支持賓狗!
https://pay.firstory.me/user/bingobilingual
有感恩回饋:
· 加入 IG 摯友清單(看得到綠圈圈)
· 點餐賓狗碎碎念主題
· 每月一集「抖內限定」的私房賓狗碎碎念
賓狗誠心徵求廠商乾媽乾爹!!
歡迎來信:weeklybingoenglish@gmail.com
口播案例:https://bingobilingual.firstory.io/playlists/ckmm0e1of9zai08974rfszzfh
想跟賓狗一起不死背、「玩單字」嗎?
歡迎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83689222203801/
賓狗的 IG @bingobilingual_bb
https://www.instagram.com/bingobilingual_bb
賓狗的 FB
https://www.facebook.com/bingobilingual
陪賓狗錄 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c/BingoBilingual
(側錄影片)
你想要高品質中英對照新聞嗎?訂閱《風傳媒》,就能隨意暢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中英對照喔!原價一年一萬四,立刻降到三千九,趕快透過賓狗的專屬連結訂閱吧: https://events.storm.mg/member/BGWSJ/
跟賓狗 Line 聊天:
https://line.me/ti/g2/AnkujGhzM4qHqycKmUd9N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在 KKBOX 收聽賓狗: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4tuXnkLJpEDF7ypC6S?lang=tc
端傳媒背景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馬的郭正亮今天又罵我笨蛋,我說緊急授權不是應該要緊急狀況存在嗎,可是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說不缺疫苗啊,既然不缺哪裡有緊急狀況需要授權?
為什麼硬要這個時候硬要通過
我跟你講阿宅你這個就不懂了
我又不懂了糟糕
我跟你講
因為當初衛福部對高端做了採購合約
他有一個但書 對
EUA通過之後才能啟動
就是說之前
你的資金不能用
所以我跟你講那個合約
就是這個合約要啟動
你EUA要通過
那是高端急啊關我屁事
所以我說為什麼要這個時候過嘛
裡面有人在配合他
因為他只要過了
那這個合約就可以到銀行貸款
直接把錢領出來
因為這是國家的合同
那他錢領出來要幹嘛去買乖乖嗎
因為他沒錢了
他當然沒錢他本來股本就不夠
然後第二個當然也包括股價一定漲停
我跟你講今天台康台耀國光高端全部漲停
然後聯亞漲29%
所以我跟你講就是基本上
你要從金融面去理解這件事
就是他怎麼那麼急呀
那第一個就是有人要退場
資金從股市退場
那第二個就是這個公司真的沒錢了
那沒錢了 不是看起來
你給他過了萬一他倒了怎麼辦
不會啦
881乘以500萬是40億 怎麼倒
不是啊
但是他如果真的認真要做三期
他如果認真要做三期錢不夠
真正的挑戰是在哪裡
比如說我們這一波AZ打完大概八月中
那平均現在AZ一天大概打到
十六萬到二十幾萬之間
那你如果高端啟用那一天
那結果打得人突然低於五萬呢
那就當然跑啊廢話 要我我也跑啊
阿宅我跟你講
那個時候才是見真章的時刻
就是表示人民的信任到哪裡嘛對不對
就沒有信任啊
那因為它的瑕疵太多嘛
比如說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就是
你明明二期完全解盲是十月二十八號
是 因為要過兩百九十天 我如果沒記錯
就將近六個月
你完全解盲還沒完
那表示副作用還有實際的療效
你都不確知
長期觀察沒看到
結果你就急著在七月二十號就急著讓他過
那是什麼意思啊
而且他通過之後
就可以立即開始製造
他EUA是緊急授權可以開始製造
我跟你講今天柯P講一句話是蠻對的
他說可以允許製造
不等於可以允許接種
對對對不一樣
我覺得柯P講這句話真的是對
那為什麼我要讓你試
我為什麼要當白老鼠
因為他後面規定有個很鳥
我跟你講第一個
我要按部就班罵因為這東西實在太多了
我們有二十一個委員
藏頭不露臉名字比劃生辰八字都不知道
他什麼領域專業你也不知道
他姓什麼你也不知道
他長什麼樣你不知道
他在會場講了什麼話你也不知道
通通都不知道的狀況之下 過了
就怕被噹嘛
你如果有專業你怕被噹個屁
阿宅我再講另外一點
國民黨不是開了一個記者會
公佈了食藥署裡面流出來一些文件
那就講到高端的 本來在六月
有三個時間點的製造成品
那有百分之八十二不合格嘛對不對
這個居然跟緊急授權也沒有關係
因為緊急授權只看他的臨床數據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是不是高於AZ
他的標準就是這樣
那至於我製成的品質優不優良
他不管 你知不知道
他只看數字
這個完全是一個很北爛的東西
全世界哪有這種事
你讓他緊急授權是指
他的中和抗體效價夠了嘛 對不對
可是你怎麼可以允許
這個製作的良率這麼低的公司
然後就放心讓他來製造疫苗來讓我們打
而且你不是說
我已經不是良率的問題
是你今天看到的所有數據
是沒辦法證明他真的有抵抗力的
它的T細胞反應到底怎麼樣
我跟你講沒有錯因為中和抗體大概跟B比較連繫
那T細胞怎麼作用不知道
就是因為會產生保護作用
有B細胞跟T細胞
那T細胞通常都是要體內要觀察
它的實際作用才會知道
就是有看過工作細胞的都知道
T細胞是對抗病毒的時候主要作戰能力
也就是在台灣幼稚園到小學生都看得懂
所以為什麼要做三期就這原因
因為要打到人體裡面要做觀察
而且量要夠大 是
要做三、四萬人
那他現在的問題就在這
所以今天路透社發了一個新聞講的很坦白
他說他的臨床實驗沒做完
然後他用的詞是efficacy data
not available
就efficacy就是效力效能效價
連這個最重要的數字都沒有
他就直接這樣寫
然後說可是台灣的衛福部說這樣
他的文章這樣寫
我這樣講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很誇張
我們再告訴大家
聯亞跟高端是二階中期解盲
但並沒有二階臨床完成
二階臨床還沒有完成
你就申請EUA還過了
陳時中真的很荒謬
還拿去跟全世界其他比
世界上其他的Moderna Pfizer
Johnson & Johnson然後AZ阿斯特捷利康
都是在三期期中報告已經解盲才申請EUA
他們天差地遠好嗎
而且我還是要講美國這個
我一定要唸一下美國的FDA
都會說他的諮詢委員是經過仔細篩選
有排除掉任何存在利益衝突的人士
以便公眾科學界能夠更了解的
更清楚了解新冠疫苗
FDA官網是把這十八個成員
全部列出來有一個席次從缺
他列出來這些人的背景是
德州休士頓大學醫學院博士
傳染病學教授Hana El Sahly
其他成員有臨床研究、兒科專業
免疫與呼吸疾病病理學
還有行業代表Head of Medical Affairs副總裁
還有FDA的生物製品評估研究中心負責人
聯邦政府指定科學顧問
我講到這裡我就問
請問那二十一個人開會的人是誰
阿亮你知道嗎
不知道
我們就這樣講
而且到底是誰投反對票也不知道
連會議紀錄都沒有連錄音錄影都沒有
阿宅我跟你講一點更離譜的
你記不記得昨天食藥署的吳秀梅
她本來怎麼講
她說十八個人只有一票反對
有一票說要補件對不對
那其他都是同意
那今天改口今天說什麼你知道嗎
今天說十五個人是有條件同意
結果我去查什麼叫有條件 兩個條件
第一個每月都要交安全監測報告
第二個
第二個是一年之後要交出保護效益報告書
可是等等等等等等等
我光聽到這裡我就覺得不太爽
你就快昏倒了
你的保護效益
報告書是奠基於中華民國台灣
這些沒有選擇的國民 來當你的白老鼠
在不情願的狀況下接受注射
我問你一下
假設你就開打了 開打了
假設第一個月第二個月這樣下來
有一堆人打了高端嘛
然後他又確診假設有這種狀況
那他的保護效益就會被質疑
那當然 那你要不要喊停
以AZ的狀況我們都死了那麼多人也不喊停
調查應該是不會停 是嘛
他就要一年之後才要他提保護效益報告
那如果說你明明打一個月打兩個月
然後你明明打了之後還確診
那你不用停下來停打
來檢驗一下你的保護效益嗎
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知道
這個問題多核心啊
那我們一定要試完一年
才可以看他的保護效力報告
我們這樣講
這什麼邏輯啊
這個網友講的對
三期的受測者
在所謂的各藥廠的三期臨床裡面是拿錢的
我不但有保險
我還要跟你拿錢
一個人所有成本加一加夯不啷噹大概3萬美金左右
那可能我實際拿到手上也許一萬五
因為還要分給醫生 還要給醫生還有護理師
那現在他在台灣是我中華民國
不只免費 是我政府花錢買的
我們花錢買的東西打自己身上
然後給你做報告然後拿去賣給國外
結果你這樣講好了
高端今天又宣布一個好消息
說我們在巴拉圭找到了一千個人做第三期臨床
這個怎麼叫第三期 笑死人
第三期還有一千人的喔
第三期是三萬到四萬
而且你知道他的內容嗎
他說那一千個也是一樣
一半打高端一半打AZ
這個哪裡是第三期
我跟你講這個狀況就完全的
把台灣的狀況
我不知道他在那邊花了多少錢
你把台灣這種不合理的狀況
搬到國外去的時候
我最後還是要講一件事情
你知道那些人
那十五個人說都要交報告的那些人
我只問一件事情
請問阿亮
如果國會要調查這二十一個人是誰
衛福部可不可以
食藥署可不可以保密為由不公開
今天阿中不是講了嗎
說他要提供去識別化的那個審議的過程
我跟你講我就問一件事情
你說我們網友這個仔細想一想
你是中華民國國民
國家要決定有一樣東西
可不可以打到你身上
結果他決定的過程
是叫二十一個沒有臉不知道名字
連他聲音是什麼都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利益糾葛
而且阿宅我嚴重懷疑這二十一個
可能都打了AZ或莫德納
對啊 不然這二十一個人要不要全打高端
他也不可能
那結果我們在一個不公開不透明的黑箱裡面
決定了中華民國的國民要花多少錢
買這個五百萬劑的疫苗
然後打到我們身上
那你看這個東西到底對不對
我就問阿亮一件事情
你政治學博士
請問什麼時候憲法高度的監督
立法監督行政權力怎麼會低於民法
沒這回事
我們所有的機密預算
都必須在立法院開機密會議
來審查 那對不起疫苗採購不是機密採購
這個是主計處的定義
對主計處已經講了
所以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而且還沒完
他連著二十一個人資料公佈都要去識別化
我就問一件事情
這二十一個人如果是專家
為什麼不敢堂堂正正的面對大家
你今天做了一個決定
然後你說不好意思
我不能露臉我不方便
然後陳時中還說
我怕他們不能暢所欲言
這是國家的政策你說不能暢所欲言
你以為是在酒店叫小姐
你不能暢所欲言不好意思
而且如果是獨步全球的台灣創新
你不是應該要很驕傲嗎
對啊你講出來啊
你到時候告訴全世界
中華民國台灣的高端疫苗用的是
immuno-bridging就是免疫橋接
就是我就是我李秉穎弄的
我叫全世界給我一個諾貝爾獎
就不敢啊
你講到這四個字才令人火大
他說日本也在搞免疫橋接
那到底是怎麼樣
今天風傳媒登了一篇文章
他說日本人家也做非劣性的比較
非劣性比較不等於免疫橋接
他等於是設定一個疫苗來做比較
比如說高端比AZ
人家日本人就很老實
比如說第一三共製藥
因為他是要做mRNA
那他就老老實實的去對比
輝瑞就BNT或者是莫德納
那請問你高端不是做次蛋白疫苗嗎
你為什麼不去對比Novavax呢
你應該要比同級疫苗
你做的是腺病毒就比AZ
為什麼去對比AZ這種腺病毒疫苗呢
我們還是要講
但是之前不是有側翼講說
沒有啊他們做的是類似
我們的免疫橋接的非劣性實驗
我先這樣講
non-inferiority原來都是
大部分是在藥學裡面
藥學裡面的概念就是
舊藥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或是比較貴
那我今天做了一個新藥
我必須要證明我的新藥
並不比它inferior
就是並沒有比它劣等
也就是我證明我的效能在它以上
那我就有必要做這個新藥
病患就有可以考慮買我的藥
我也許比較便宜也許比較沒有副作用
所以non-inferiority是要經過臨床實驗
不是單純數據在比
你也許中間會有拿抗體或是數據在比
但是你要做non-inferiority
你可以去看藥學的研究報告
都要做臨床
我問過陳秀熙教授
這個如果要做的準
高端要比AZ他說要做十三萬
要做這麼多
樣本要做到十三萬
根本不可能
我們姑且不要講十三萬你做不到
那你為什麼選AZ呢
你是選那個比較好吃的 最差的
因為這個邏輯我再幫阿亮解釋一下
我跟你講我們的網友在我們的教育之下
大概已經變成全世界
國民對疫苗的常識平均了解率已經最高了
AZ目前來講在第一劑第二劑的注射來講
相對它的efficacy是在所有疫苗裡面比較低的
所以你今天Novavax可以超過九成
次蛋白Novavax系列可以超過九成的時候
你高端也做次蛋白 為什麼你的
我們就算高端做的是non-inferiority
就是不比它藥劣的非劣性實驗的時候
為什麼不挑Novavax
你為什麼不挑比較高的你要挑一個AZ
那AZ我們還是要講
各位我對AZ都沒有特別的意見
但它就是一個比較早期的
人類對抗新冠病毒最早的一個武器
最早的武器一定不夠完美
可是現在有個狀況是你拿這個東西來比
而且我們要特別講
我再唸一遍
Daiichi Sankyo's next trial is
expected to test non-inferiority
meaning that the goal is to show
the company's new treatment matches or
outperforms those made by Pfizer and Moderna
also mRNA shots
in terms of efficacy
Details of the study are being ironed
out with the health ministry
就是他還在跟厚生勞動省在討論要怎麼做
但是他們講的很明白
我今天做mRNA我的efficacy就一定是跟mRNA比
端傳媒背景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11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7XV8cZ2wia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中美全方位角力,激烈博弈連場,唯獨經貿方面似見緩和。最近兩周,中美經貿官員頻頻接觸。昨天兩國商務部長通話,同意推動務實合作;美國總統拜登撤銷對TikTok及微信WeChat的禁令,北京形容是積極一步。世界格局面臨百年不遇巨變,中美互爭雄長是大勢,然而大局之下亦有小局。美國大舉印鈔派錢刺激經濟,全球供應鏈卻遲遲未復元,通脹陰霾驟起,對中美而言都是隱憂。特朗普時代,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關稅,至今仍然維持,白宮經濟顧問早前提到,當局檢討經貿關稅政策,通脹情况是考慮因素;與此同時,華府又想保留關稅作為向華施壓籌碼。
蘋果頭條
高齡孕婦劉女士今年初在土瓜灣遭警方無理截查,更被辱罵「死肥婆」,並被粗暴反鎖拖行,最終以涉嫌「阻差辨公」被捕,事件中她疑受驚過度致早產誕下兒子振凱,兒子未足月出生要瞓氧氣箱情況一度不樂觀,直至3月才院。事隔5個月,劉女昨遭警方控以一項「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罪,於本月24日上午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其姐稱,對突然被控告「妹妹有小小激動同擔心」。42歲的劉女士,於今年1月20日於土瓜灣住所樓下遇警員截查,期間遭辱罵「死肥婆」,更被粗暴地反鎖拖行,當日她不適入院,其後疑受驚過度,懷孕7個月的她入院3日後大量出血並早產誕下兒子。
東方正論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壹傳媒油盡燈枯,香港業務固然死翹翹,台灣同樣衰到貼地。台灣《蘋果日報》上月宣告執笠後將遣散數百名員工,惟沒有依法通報而面臨罰款,令財困雪上加霜;更不堪的是,有關遣散費將於本月內到期,甚至傳出欠薪消息,以其慘淡的財政狀況觀之,隨時無力支付,員工慘被棄如敝屣。與此同時,黎智英將於今日出庭面對另一宗非法集結案審訊,加上涉違《港區國安法》的內情愈揭愈多,愈揭愈臭,大漢奸與其創辦的「傳媒王國」離死期愈來愈近,已是不爭的事實。
星島社論
近年西方一些國家利用涉疆涉港議題,對香港官員在內的一些中方官員實施制裁。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天通過中國首部《反外國制裁法》,反制措施包括查封外國組織和個人在中國的財產,注銷簽證或驅逐出境等。值得注意的是,該法還明文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協助外國制裁中國的公民或組織。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在會上表示,將「適時運用法律開展強有力的反制裁鬥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經濟社評
本港12至15歲少年今天起可預約新冠疫苗,最快下周一端午節接種,港府應爭分奪秒,日內公布相關歲數組別的心肌炎背景發病率,盡快釋除潛在風險疑慮,也急需釐清安排學生打針,校方、家長權責誰屬。歇暑在即,當局還須及早聯絡安排醫護親身講解,專車接送、外展接種等措施,才能事半功倍,9月後加快全面復課。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公布,全港約24萬12至15歲少年下周一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打復必泰,最快本月21日安排專車接送師生和家長打針,28日起可到校接種。
端傳媒背景 在 新媒體研究所| 大家好!我是端傳媒的安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端傳媒的安平~. ... 《端傳媒》深入走訪高雄多家宮廟,結合三位學者2014年與2018年兩次九合一選舉的數據調研,挖掘宮廟與選舉之間的真實 ... 以真實人物為背景。 ... <看更多>
端傳媒背景 在 【下班瀚你聊】2022-10-23 Ep.16 徐定禎力拚15萬票KO鍾東錦 ... 的推薦與評價
風 傳媒 00:38 綠72年最有機會一役!KMT分裂!徐定禎翻轉苗栗! 03:14 力拚15萬票大關!徐定禛真能完敗鍾東錦?! 05:02 兩強對決!勝敗關鍵竟在"後端班參選 ... ... <看更多>
端傳媒背景 在 [新聞] 當「新媒體」都不再新《報導者》《端傳媒 的推薦與評價
當「新媒體」都不再新,
那《報導者》、《端傳媒》、《臺灣吧》怎麼在媒體之路繼續走下去?
https://www.inside.com.tw/2016/11/19/road-of-new-media Chris
在網路平台架設簡易、資訊傳播快速、內容大爆炸的發展下,連「新媒體」都已經不再是
新的現象時,那麼,我們到底還需要怎樣的「媒體」?-《泛‧知識節》
在 2016《泛・知識節》上,主辦方邀請到了《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端傳媒》主編
李志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謝政豪(DJ Hauer)等三位,召開了一場以「新媒體已經
不新」的論壇。從組織型態來看,這三個媒體各自代表了一種特定媒體型態:《報導者》
號稱號稱台灣第一家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媒體,而《端傳媒》可說是目前相當受歡
迎的跨境外媒之一,《臺灣吧》則是以動畫為主,致力往智慧財產(IP)路線走向的新媒
體。這三間內容與商業模式都十分迴異的新媒體,再加上主持單位《泛科學》之間會擦出
什麼樣的火花?
自介:他們為什麼各自選擇了這條路?
DJ Hauer:臺灣吧是大部分從企劃到劇本完全自製內容的一間新媒體。在 2014 學運剛結
束完那種劍拔弩張的社會對立氛圍下,我們發現需要一個媒體能專注在促進社會溝通,並
在不同族群間建立起議題連結這件事,因此想用「內容」與「故事」的力量,好好的做這
件事。
李志德:我這 20 年來只做新聞這件事,但經歷過地方版、國會線與兩岸線等不同崗位,
也從第一線記者、半第一線當到主管。會進到端傳媒,比較大意義是《端》希望在國際、
中國與香港這些地方裡,努力做出跟主流不一樣但重要的新聞。從目前所有的讀者來看,
台灣讀者大約佔了 40%,這也讓老闆很意外,因為事實上兩岸三地很多人其實是把台灣看
得比較邊緣的地方,但 相對來說,台灣讀者對知識與高品質報導卻是非常強烈的 。另一
個會進端傳媒原因是明明當初想找張鐵志,但結果他跑去報導者只好找我(笑)。
何榮幸:很清楚我就是一隻明知前路不可行,但還是要闖新媒體的老白鼠(笑)。在我們
年輕,大概 2000 年時也創了鬥陣網這個媒體,所以當初也有跟 DJ Hauer 一樣的網路花
名叫 Turtle(烏龜)。不過我們想創辦了《報導者》是察覺到了幾個趨勢:現在的年輕
世代都不看舊媒體了。而且現在記者這一行也逐漸不受尊重,相信大家有聽過「小時不讀
書,長大當記者」。這讓我聽了就很生氣,而且不甘願看到台灣媒體品質下降。所以抱著
「自己的新聞自己救」的心態開始了《報導者》這條路,因為 年輕世代不信任媒體是民
主最大的危機之一 。
為什麼叫新媒體?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何榮幸:其實很多人都說過新媒體的定義,但我認為要有 跟讀者「互動」、「分享」、
「參與」三個要素 。不管電視或紙媒,舊媒體事實上是把這些都跟讀者隔開的。所以不
是以媒體本身是否網路有關,而是要看這間媒體有沒有徹底體現這三個要素。只要這個媒
體有這三個要素,也有一定的公共性,能與社會貼切互動,不管它是不是商業媒體都稱得
上新媒體。
DJ Hauer:我可能要講政治不那麼正確的一個觀點。臺灣吧某種程度上並沒有那麼完全與
社群緊密互動。我認為不管政治商業層面,主體自身都必須要做大眾不知道,具不可期待
性的東西。在商業領域裡面,業者只做讀者喜歡東西的話,那它可能只能賺到一時的收入
,但若要想要更多利潤,就必須挖出別人想像不出的東西。
這的確有點菁英主義。但現在是個沒什麼人聽你內容的年代,而原因只有一個:資訊太多
,太繁雜。以經濟學角度來說,資訊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所以現在應該是「引起
興趣」的年代。 新媒體該做的,不是用五分鐘全部讓讀者看懂全部的事情,而是接下來
願意讓你花五個小時喜歡探討這個問題 。
李志德:我們自己就有 一篇文章 在探討新媒體在台灣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現象,把所
有同業都盤點了一遍,這也讓不少同業不爽就開始反擊:「你好意思說我們?端傳媒自己
才舊!字數都超過三千,還有一萬的。」後來內部自己想也對,端傳媒有個很古老的內核
。例如我們點擊最高文章一篇是超過一萬字,有關台南割喉案的深入報導。
某方面來我很認同 DJ 的說法,新媒體該用 5 分鐘引起讀者接下來願意投入五個小時的
興趣。媒體很大程度被網際網路這個結構改變了產製方法以及讀者間關係,而在其中不斷
嘗試做法試圖找出路的,才能叫新媒體。另一方面現在也因為網際網路出現了 Google 跟
Facebook 這種超級托拉斯,所以要拼命想其他商業模式的出路。泛知識節本身就是泛科
媒體集團的因應方式之一。同時新 媒體也是一場重建大眾對媒體信心的運動,也是對舊
媒體的反擊;但要注意的是,這也可能被拉到很墮落的一面,很多被利益團體,甚至被政
治影響而偏頗的路線也會大舉出現 。
新媒體需要什麼樣的組織文化?
何榮幸: 傳統媒體是不理會讀者意見的,老闆的意識或廣告主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會讓
新聞報導受到很多來自老闆人情或廣告主方非專業因素干預,但又卻包裝了一層專業外皮
。不過現在年輕世代不吃這一套,他們會很在意你的新聞到底有沒有被受影響。另一個
更大的挑戰是在新媒體內部文化與溝通。傳統媒體依照傳統科層組織運作,但新媒體大多
數都非常扁平化,沒有官大學問大這件事。雖然需要比較長的磨合期,但這才是新媒體該
有的面貌。像我《報導者》第一場編輯會議,所有人都拿電腦開會,就只有我拿筆記本被
笑。所以中年大叔馬上改造自己,才能迅速的快速反應,並好好跟外部溝通。
DJ Hauer:其實整間公司我最年輕(笑)。但臺灣吧在處理第一線製作時,執行長未必比
其他管理層或資方權力大很多。但我覺得目前的組織架構,變化還不夠劇烈,不夠快。新
媒體更可能轉向專案的方式合作,也就是只剩下編輯、導演這些核心內容創作者,但其他
工作用專業分工,以合約的方式進行。新媒體的管理者只要能認知到這件事,就會是好事
情。
李志德:在《端傳媒》基本上只要厲害記者說什麼,我都會說好啊(笑)。不過端傳媒可
以特別拉出來談的是, 它是一個連翻譯都無法統一的媒體。像 Trump 就有川普、杜林普
,特朗普等等翻法,所以也常被人罵(笑)。但這是有原因的,因為《端》要面向全球華
人,甚至會牽扯到各地背後的政治角力。更嚴重的例子就像馬習會,到底該叫馬習還是習
馬?所以最後決定,記者本身是哪裡人,就照他所身處地區的習慣下去寫 。從這還可以
延伸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同地區的主編,檢查其他地區的文章到底有沒有意義?就像中國
寫出來的,對台灣香港來說意義在哪?例如端傳媒談論醫師過勞最早是從中國開始的,但
後來就逐漸讓台灣與香港意識到,原來他們社會也有類似的狀況,這也是我認為《端》有
意思的地方。因為《端》的讀者有三分之二是來自不同地區,所以就算在寫本土的議題,
就必須從頭說明社會脈絡,並暗示這議題對你的社會以有意義。
從事新媒體,非得來自新聞傳播科系?
DJ Hauer:《臺灣吧》有(新聞系畢業生),但只有一兩個。我們在找人的時候其實最重
視作品集,也不會用那些 104 的格式。我個人認為是不是科班出身其實也還好,像我自
己就台大農經(笑)。但我覺得像是娛樂或教育這種內容產業,可以越來越回到「敘述事
情的本質」,因此大學教育中,大一不分科的通識教育非常重要,他能讓學生們以多元角
度去觀察事物。
何榮幸:《報導者》多一點,大概四五個。他們有新聞背景又有對新媒體有濃厚興趣,也
很擅長以數位新方式講新聞。但其實我們也相信背景跟資歷都不重要,像去年的海選記者
行動其實被內部稱為在找海鮮,無非只是想找不同性質的人,產生多元觀點,也不迷信傳
統業界做法,探聽其他公司的好手去挖角。雖然《報導者》中第一批員工很多都是老時代
的記者,但我們要求新記者只要能用新的手法,把故事好好講出來就可以了。像急診人生
新聞遊戲,就是徹徹底底,從頭玩到尾的一個小遊戲;原本我期待是那種十秒鐘就會停下
來,補充你知識的遊戲,但我們的年輕人就打槍:「每十秒就停下來,誰要玩啊!」他們
希望遊戲就不要被任何資訊打斷,之後在自然引起看長篇報導的興趣。
李志德:目前《端傳媒》一級主管都還是相關科系出身。但我們這邊想談另外一件事,那
就是我們到底需不需要新聞科系?如果你把視角稍微放大一點,很多新聞人員的生涯,他
們都會在第一線比較低階的部分度過一段長時間,我認為這是必要的一段專業養成時間!
同時社會也不能沒有新聞學院。我提到新媒體運動有所張力,一端是重建媒體公信力,但
另一端新媒體也被政黨或組織使用,作為宣傳工具。這是兩端在鬥爭。
回顧報紙出現的歷史,一開始它就是政治團體的宣傳工具。人類花了一百多年擺脫這種色
彩,讓媒體變成公器的一部分,但沒想到一百多年新媒體出現後有走回頭的傾向。我認為
要解決這件事應該回到學院,需要老師或學生討論,想清楚這件事。尤其現在出現更弔詭
的現象,像 Google 推新演算法刪掉壞網站、假新聞,某種程度上違反網路自由的精神。
但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又有那麼多人受到假新聞之苦,該怎麼辦?另外也要提泛科學的「
林鳳營」事件,原生廣告也是需要畫紅線的部分。這些都需要新聞學院作為大腦,去深入
討論。
Google 與 Facebook 用演算法掐住了媒體的喉嚨,怎麼辦?
何榮幸:今天很嚴峻的狀況是大家都必須屈服。《報導者》自己來自 Facebook 的流量少
則六成,多則七八成。媒體現在只能搶 Google 跟 Facebook 吃剩的部分,甚至文章還必
須下贊助經費給 FB。Facebook 也創造另一個同溫層的問題,讓議題只在社會特定的小圈
圈發酵。其實,也的確需要新科技與工具去展現網路民主的時候了。在新主流出現之前,
對媒體來說只能做好防禦性策略,做好典範轉移的準備。
DJ Hauer:這其實就像拉曹操打董卓,再拉劉備打曹操,結果全盤被司馬懿端走的狀況
。當新競爭者出現時,初步一定會盡量吸引大家,但當他自己變成壟斷者時,也會做一樣
的保護策略。你還是要假設這個新進者是混蛋,從商業角度來說我不會去批評他邪惡,但
也不覺得他會永遠壟斷。
李志德:《端傳媒》在防禦手段上主要採取 APP。現在《端》的流量,來自網站跟 APP
都各一半,網站中 Facebook 也佔了一半,所以 Facebook 佔整體流量差不多是四分之一
再多一點。我認為媒體還是要培養讀者的品牌忠誠度,透過很多做法,讓讀者在想看新聞
的時候第一個想到你。
那新媒體的商業模式到底在哪裡?
何榮幸:我算是最糟糕的示範(笑),作為一個聯考數學考 18 分的人,我完全沒商業頭
腦。我認為現階段一方面也無法扭轉 Facebook 的狀況,所以最後選擇了一條完全跳脫的
路,以非營利的方式經營,現在《報導者》唯一的老闆就只有董監事。當初成立之際就已
經評估過要發揮小而美的精神,現在一年的經營成本約 3000 萬,人事佔七成,而目前最
大的捐贈來源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每年的兩千萬。
但我們現在很努力提高中小企業、定期個人小額捐款的佔比部分,目前已經有一百多位固
定的小額捐款人。在發展策略中透過前三年凝聚品牌,盡量降低大捐款佔比到一半以下。
此外,非營利不代表沒有收入壓力,仍然要靠各種努力增加收,像是透過跟今周刊跟傳統
媒體合作,共同分攤採訪經費,這會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李志德:其實媒體的商業模式可以分兩塊講。第一就是靠文章得到點擊量換成廣告,但《
端傳媒》從文章來看是成本非常高的一個媒體。我們一個比較的正規打法就是找到商業投
資,但要注意,這些投資者投資你,就是要獲得商業性的回報。追逐利益是人類天性,但
我們該做的,就是讓他發揮到在對的事情上。新創 95% 在兩年內就會死掉,我們盡力跳
出來。第二是建制付費牆、群募或打賞的做法。同時也有點像泛科把媒體做為一種綜效,
讓大眾相信品牌建立信賴感,再去承接其他案子衍伸出其他商業模式。
DJ Hauer:很開心我們撐過兩年,成為了那 5%。《臺灣吧》從第一天就是盈利媒體,其
規模成本也跟報導者差不多。而我們最後是想要走到智慧財產的路線。我們反思過除了霹
靂,台灣內容產業沒有比較強的 IP,但如果你要去學日本 ACG,美國影劇的路線,我們
已經晚了人家 20-30 年,不過新媒體與教育等是個台灣適合的新切入點。像米老鼠大概
是全世界最強的 IP,但他是一個幻想色彩強,讓人娛樂的 IP,而我們選擇教育是因為它
是長時間的硬需求。你可以看到在這一塊巧連智、芝麻街都很強,但他們是學齡前的產品
。真正要成為大眾流行文化,就必須鎖定青春期作為主力,這件事看起來全球沒有太強的
角色出現。
QA 集
Q:新創媒體與公共電視的關係?
何榮幸:我們當然比較像公視,但最重要的是公視是國家立法所成立。我們當然是希望當
「網路的公共頻道」,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政黨與政治人物捐款,自己畫下了這條紅線,
除此之外民間捐增有超過 100 萬,需董監事三人組審核的規定。我認為任何想走公共化
路線媒體不可能對所有收入都照單全收,每個人都要設下自己的紅線。
Q:對媒體來說,使用者付費是有希望的商業模式嗎?
李志德:當然可能!現在已經很多成熟的支付工具或平台,可以損害更多成本來實現這件
事。對媒體來說可以跟讀者產生意見與經濟上互動回饋,可能是最好的模式。
Q:《端傳媒》怎麼回應中國的審查壓力?
李志德:其實非常多。最早在成立之際就碰到一個問題:要不要進中國?我們找了一條不
算正面回答的路:先不管它,做自己想要的新聞。因為中國意見審查那個牆事實上是浮動
的,果然過不久就被放到牆外了(笑)。其實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天津爆炸案,在
那之後我們申請進中國採訪都很不順利,而來自中國的同事是沒遇到直接暴力迫害,但像
關說、寄信這種軟性的壓力一直沒少過。
Q:新媒體怎麼配合台灣人每天習慣?
DJ Hauer:現在台灣收視習慣早就劇烈改變了!以前固定每天等八點連續劇一天看一部,
但現在網路出現以後,大家會一天只看一部嗎?《臺灣吧》不會想一昧滿足你每天的需要
,而是回到商業本質去思考這件事。想迪士尼拍了《冰雪奇緣》,重點之一是要賣周邊商
品,那它會關心你是在飛機或房間裡看艾莎嗎?回到媒體本質就是做好內容,並可以找到
好平台商一起承擔風險。好的內容品質被策展到對的地方就能發揮價值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68.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ia-chaos/M.1479698034.A.177.html
※ filmwalker:轉錄至看板 Media-work 11/21 1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