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今晚九點至十一點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預告》
*3度的世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2100年全球升溫3度為封面,想像八十年後的地球。南極州的企鵝,在冰融的海水中,看到一個漂浮的沙發,沙發上的電視還在播放新聞,全球各地森林野火。目前地球比起工業革命前,已經升溫攝氏1.2度,預計14年後,即使所有的排碳承諾皆落實,仍將升溫至1.5度。南太平洋島國淹沒,低於海平面的地區如台灣屏東沿海低窪地區及彰化以南低窪地區,佛羅里達海邊:及紐約、倫敦⋯⋯都將面臨危機。洪災、旱災交錯,比現在更乾旱,每個城市都可能成為河南鄭州,每條河流岸邊社區都可能成為西萊因河災區。加州年年野火燎原,面積約現在數倍。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歐氣候政情:綠黨可能首次執政。曾經是丘吉爾撰寫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地點,著名景區義大利北邊度假勝地科莫湖,歐洲最富裕的地區,依山而建的都是最漂亮的別墅,但是在7月27日的暴雨與山崩之後,阿爾卑斯山腳下美麗的湖光山色不再,滿目瘡痍 ,慘不忍睹。
同一天在米蘭卻突如其來下起了冰雹,摧毀了高速公路上數百輛的汽車窗戶。
法國發展研究所所長氣候專家 Françoise Vimeux:大氣層的溫度只要增加(攝氏)一度,它就會增加7%的水蒸氣儲量,於是水蒸氣儲量就上升到另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如果這個潮濕的熱氣團碰到了低溫的冷氣團,就像我們在德國看到的情況一樣
,熱氣團碰上了高海拔的冷氣團,冷熱氣團的碰撞使得大氣層中原有大量的水蒸氣儲量,即會一瀉而下。三天下一年的雨量。
根據歐洲氣象專家的分析德國冷熱氣團交鋒的危險帶,還會持續南下朝克羅西亞推進,但是這些毀滅性的暴雨洪水並沒有為歐洲帶來充分的雨水。
義大利北邊發生暴雨洪災的同一時間,義大利在地中海上的薩丁島卻面臨著夏日乾旱與強風煽動引起的山林大火。
德國總理即將換手,德國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她是德國綠黨角逐總理大位的候選人,貝爾博克首次在的洪災後發表演說:呼籲開展歐洲跨境合作,並設立一個中央機構來應對氣候災難,她還表示綠黨將公佈他們一旦勝選組閣上任的100天之內的:氣候保護即時行動計劃,我們不僅承諾氣候保護政策,而且要實際執行落實。
*美國撒軍伊拉克。中東政策上拜登選擇延續川普遠離中東戰事,本無心戀棧伊拉克戰場。去年統計報告出爐,這場美國打了18年的海外戰事,已令美國納稅人支付了
共兩兆美元的開支費用。事實上拜登任內
駐紮伊拉克的美軍人數早已從川普時代的五千人,再進一步下滑到僅剩下2500人左右。一場美伊華府巨頭會宣告,時代的告終
美國知名政治評論網站Politico道破華府算盤,想用稱不上撤軍的紙上談兵,替現任伊拉克總統哈德米「重塑品牌」,以協助親美伊拉克政府贏得三個月後國會大選。
*美國會山莊聽証。53名共和黨眾議員支持民主黨提案,對1/6國會山莊暴動事件舉行聽証會:幾位警察出席,內容震驚美國政壇。
*梅克爾最後夏季記者會。十六年以來
她的暑假總是從這個夏日記者會之後
才正式開始,16年以來她也從來沒有對任何問題感到厭倦「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值得驚喜的新問題」。
今年夏季梅克爾的最後一場夏日記者會,一個16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問題:未來她要做什麼?當被問及9月26日大選結束卸任後會做什麼?梅克爾說她還沒有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即使她說了兩次「關係密切」,卻始終不願意提及基民盟的名字:因為以她認為聯邦總理的身分高於一切的前提。她是德國總理,不是某個黨派的領袖。
*布林肯訪印。在印太地區,美國眼中的假想敵,就是中國。美國白宮從上一任的川普開始,就開始積極推動所謂的「四邊安全對話」機制,也就是由美澳日印,四個印太地區的主要大國,來協調和主導此區議題和政策的一個對話機制,雖然現階段,這個機制並不是常態性的機構,美方也從未明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對抗北京,但華府的外交官現在很顯然就是在慢慢地朝這個方向,在籌備和醞釀當中,事實上,今年初,拜登上台之後召開的第一個領袖級峰會,就是這個「四邊安全對話」機制的虛擬遠端會議,而美國國務卿布林上周的印度訪問,則是更進一步要為這個概念性的聯盟,投石問路,因為在美日印澳四國當中,印度很明顯是與華府往來最少,關係也最疏遠的一個,要如何化解新德里現在可能還存有的剩下的疑慮,是這個太平洋抗中聯盟,目前最需要排除的障礙,和最重要的工作,而在印度這邊,新德里之所以會選擇緩步靠向美國,最大的動機,就是中印邊界衝突。
*杜特蒂臨別演説。
當傳統政客勢微,靠著提倡正義、平等與自稱會為人民帶來更好生活獲取支持的民粹興起,在2016年選出了美國川普總統,在亞洲,則有菲律賓的杜特蒂。這個菲律賓有史以來第一位出身於南方民答那峨地區的總統,挾著「轉型正義」的訴求,並善用熱情粉絲組成網軍,滿嘴髒話,鼓勵私刑殺人,卻能在菲律賓享有高人氣。
而菲律賓總統6年一任,本週,杜特蒂發表他任內最後一份國情咨文,洋洋灑灑講了兩小時又45分鐘,創菲律賓史上最長的記錄。
據統計,菲律賓在過去5年間,至少6000人死於涉毒案件,但其中不少是冤假錯案的槍下亡魂。國際刑事法院(ICC)已就杜特蒂的掃毒政策,以涉嫌危害人類罪,正尋求授權展開調查。但杜特蒂在國情咨文中,為自己辯護,堅持要殺光所有毒販,並訴諸民粹,強調這是愛國行為。
菲律賓憲法不允許總統連任,杜特蒂明年將卸任,但他害怕任內的私刑遭到追訴,因此宣布要競選副總統(菲律賓正副總統並非搭擋參選,而是分開投票),並推出他的女兒,現任民答那峨首府納卯市市長莎拉杜特蒂參選總統。
最新的民調也顯示在有意參選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的人選中,莎拉杜特蒂以28%遙遙領先,杜特蒂在副總統人選中,也以18%暫居首位。曾經,杜特蒂以清理家族政治的群帶關係獲得選民的認同,但如今的菲律賓一個更大的政治家族可能正在成形。
*巴西疫情,群眾連續抗議四週,要求彈劾總統。巴西反對黨指控輝瑞公司已經批准出售數千萬劑疫苗予巴西,巴西總統卻因涉嫌拿印度藥廠回扣,買入印度僅做二期疫苗COVAXIN:導致疫情失控。巴西目前為全球確診病例及死亡人數排行第三的國家。巴西總統大選明年十月才舉行,目前民調前總統魯拉遙遙領先現任總統波索納洛。
—-7/30日(星期六)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
https://m.youtube.com/watch?v=oky3ATLgDJ4
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統計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定宇分享好友 謝奇璋 醫師的疫苗和防疫的專業好文(作者謝奇璋醫師為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及小兒免疫科教授)
——————————
雙北武肺冠狀病毒的流行傳播,終於讓一年來生活在安全假象裡的台灣國民理解到,國境阻絕和疫調隔離的防護有其界限,要長期免於傳染流行病的大規模摧殘,群體免疫是唯一的方法。得到群體免疫的方法有二,一是讓大比例的國民感染疾病而得到免疫力,另一個就是施打有效的疫苗。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期間,台灣也難以倖免,死傷慘重。從1918年6月開始至1919年及1920年冬季,其間經過3波大流行,根據當時大正時代的總督府人口統計和台灣醫學會雜誌的會議報告推估,1918-1920期間,全台366萬人口約1/4感染患病,死亡人數4萬4千多人,約佔人口數的1.22%。這個比例相當於現在台灣的人口中接近28萬國民死亡。經過了這場慘劇,台灣社會才得到足夠的群體免疫,而阻絕了西班牙流感的繼續傳播。
現代人比較幸運,有了冠狀病毒疫苗可以免於古代大部分的人都必須經歷病毒感染的致命風險。但因為這個異型病毒壓制自然免疫反應的特性,現行疫苗都需要有刺激自然免疫的效果。不管是利用訊息核糖核酸(mRNA)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或使用去氧核醣核酸(DNA)腺病毒載體的AZ疫苗,都要在活化自然免疫細胞後,才能引導B淋巴球產生有效的抗體。強大的自然免疫刺激也使這些新疫苗施打後有較大的發燒痠痛的副作用。至於傳統方法製造的滅活病毒疫苗(如中國的科興疫苗)和合成蛋白質疫苗(如剛完成二期人體實驗的國產疫苗)則需要加入有效的佐劑來刺激自然免疫細胞,才能引發具保護力的抗體。有些國家的疫苗雖然得到WHO的認可,但抗體的效價低下,長期的保護力堪憂。這可能和那些疫苗未能刺激出有效的自然免疫反應有關。
台灣的疫情雖有降溫,但依照世界疾病傳播的現況,大部分國家離群體免疫都還有一段距離,冬天來臨時另一波流行恐難避免。各國都超前部署分秒必爭盡全力來增加疫苗保護的覆蓋率,希望在年底前替多數國民施打有效的疫苗。連超額購買疫苗而決定暫緩施打AZ疫苗的日本,也因為在全民(包括青少年)大規模施打疫苗後疫苗進口速度趕不上施打需求,而考慮對60歲以上民眾注射對中老年人副作用較小又對變種病毒效果優良的AZ疫苗。
一百多年前的肺炎大流行,人類面對全新的疾病,都只好用與生俱來的免疫力和病毒搏鬥,死傷慘重。但最少在疾病之前人人平等。今天的大流行,有的國家人民沒有疫苗可打;有的國家人民被打了效果難料的疫苗;有的國家,發展了疫苗卻被人千方百計阻擋,可能無法使用。這個冬天,將是對人性最嚴酷的考驗。
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統計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223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美國的最新統計,有5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這數字意味著死於Covid-19的美國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戰場上罹難的人數還要多。
#拜登總統和副總統賀錦麗在白宮南草坪的陽台上,在燭光的圍繞下,沉默追思,悼念美國在疫情中死亡的50萬人民,拜登敦促謹記亡者,並團結抗疫。
#強森表示,英國將在兩週內重新開放學校,但酒館和餐館仍將暫時關閉。首相強森說:“在每個階段,我們的決定將取決於數據而不是日期。” 依計劃,目前的冠狀病毒限制將分四個步驟,希望酒吧和餐館要到五月能被允許提供室內服務。
#白宮官員周一表示,近期極端天氣而推遲的疫苗將在本周中旬交付。
#紐約州州長古莫宣布,在將近一年的時間之後,紐約市將重新開放電影院。但
劇院須以最大容量的25%運作,每次放映不得超過50人,要強制戴口罩,劇院必須為顧客分配座位,以確保適當的社交距離。
#FDA發布與新冠病毒變異相關的疫苗、診斷和治療指南,FDA針對冠狀病毒變種的疫苗、診斷和治療產品發布了新的指導方針。
#佛奇說,抗病毒藥物將是與Covid展開下一階段戰鬥的關鍵。
#奈及利亞宣布疫情結束。自2020年4月以來,奈及利亞官方從未報告過一例冠狀病毒病例。根據政府數據,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奈及利亞僅發生509例陽性病例,其中21例死亡。幾乎沒有人相信這些數字是可信的。但這符合總統John Magufuli所稱大流行已經“結束”的聲明。
#西班牙周一報告了今年以來最低的確診。自去年12月底開始,該國推廣疫苗,已發放了超過300萬劑疫苗。西班牙衛生部稱,上週末,新確診病例為20,849例,儘管如此,西班牙衛生緊急中心負責人FernandoSimón表示,這是令人鼓舞的趨勢線,但還不至於推動“過度放鬆”封鎖措施。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2/22/world/covid-19-coronavirus
*【全球疫情現好轉跡象】
世界各地的新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數在熱點地區大幅放緩,其中美國、英國、南非等六個國家降幅顯著。專家將這一進展歸因於人們的防護措施、病毒的季節性以及高感染群體自然免疫力的增強。在全美死亡人數逼近50萬大關之際,世界看到了走出疫情的希望。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02/22/world/coronavirus-world-turnaround.html
*【數據顯示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正在發揮預期效用】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只需接種一劑阿斯利康或輝瑞疫苗,就可以避免大多數與新冠相關的住院治療。蘇格蘭的早期數據顯示,阿斯利康疫苗降低了高達94%的住院率;輝瑞疫苗降低了85%的住院風險,隨著時間流逝,保護性有所降低。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world/covid-astrazeneca-vaccine.html
*【極寒天氣中,死在卧室、汽車和後院裡的德州人】
極寒天氣導致大範圍、長時間的停電和斷水,加上由於對低溫天氣下的安全問題缺乏認識,已有至少58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車禍、溺水、房屋火災和體溫過低而死亡。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222/texas-deaths-winter-storm/
*【緬甸抗議者無懼暴力鎮壓,舉行全國大罷工】
儘管軍方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部署了路障、裝甲車,甚至狙擊手,週一仍有數百萬人參加反對政變的全行業大罷工。兩名抗議者遭到槍擊的命運未能阻止數百個城鎮的人們繼續表達異議,公務員、銀行家、醫生和電信運營商的加入使國家幾乎無法正常運轉。跟據一個追蹤組織的數據,截至週一,已有超過560人被拘。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world/asia/myanmar-general-strike.html
*【中國建起了「防火長城」,俄羅斯為什麼不這麼做?】
如何應對互聯網問題暴露了克里姆林宮面臨的兩難境地:是冒著引發公眾反彈的風險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審查,還是繼續試圖通過保持某種開放社會的表象來控制公眾的不滿。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222/russia-internet-censorship/
*【兩黨參議院從安全性漏洞方向開始對國會暴動案進行審查】
在眾議院領導人研擬組建9/11式的委員會,來調查1月6日發生在國會大廈的襲擊案之際,由參議員組成的兩黨小組正加緊進行一系列調查聽證會,以審查當時未能阻止川普支持者暴行的安全漏洞。參議院委員會聯合舉行聽證會,詢問在襲擊中負責保衛國會大廈的官員,當副總統和參眾兩院議員都聚集在國會大廈的時候,國會員警和哥倫比亞特區員警部隊的成員的召集增援是否延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us/politics/senate-hearing-capitol-riot.html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允許檢察官獲得川普稅單】
在與紐約檢察官長達數年的法律交鋒中,這名前總統最終遭遇失敗。知情人士透露,法院發出命令後,檢方調查人員將可從為川普處理稅單的會計事務所收集資料。這些納稅記錄將有助於調查川普及其公司可能存在的各種金融犯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us/politics/supreme-court-trump-taxes-financial-records.html
*【最高法院不審理賓州郵寄選票案】
法院的簡短命令沒有理由駁回此案,實際上,這標誌著最高法院關於選舉的訴訟結束。法官Clarence Thomas,Samuel A. Alito Jr.和Neil M. Gorsuch表示異議,稱法院應該使用它為未來的選舉提供指導。反對派法官承認,此案中涉及的選票數量太少,無法影響拜登總統在該州的勝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us/politics/supreme-court-pennsylvania-ballots.html
*【NASA公開火星影片】
這是首次有影片從火星發回地球,記錄了「毅力號」上週四登陸火星時的場景。兩顆星球之間沒有網路連接,數據傳送需要通過軌道航天器,因此影片抵達地球需要一定時間。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science/mars-landing-nasa-video.html
*【紐西蘭基督城地震十週年】
2011年,紐西蘭第二大城市發生地震,摧毀了曾有8000戶居民的住宅區,造成185人死亡。因被認為不適合居住,該地塊已被政府買下。如今這裡正在被大自然重新開墾,滿眼綠意中,除了褪色的燈柱和斑駁的道路標記,幾乎沒有人類過去的痕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1/world/australia/christchurch-new-zealand-quake-red-zone.html
*【聯合國車隊在剛果遇襲,義大利大使等三人身亡】
襲擊事件發生在世界糧食計劃署車隊前往該國東部一所學校途中,遇害者還包括義大利大使館的另一名官員和糧食計劃署的一名司機。事件震驚了全球外交界,引發各國譴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world/africa/italy-ambassador-killed-congo-ambush.html
*【林鄭月娥公開接種科興疫苗,香港計劃本週展開大規模接種運動】
香港為其750萬人口訂購了750萬劑輝瑞、阿斯特捷利康和科興疫苗,但公眾對接種越來越猶豫。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不打算接種疫苗,更大比例的居民表示,他們不會選擇科興疫苗。與林鄭和其他許多世界領導人不同,習近平尚未公開接種疫苗,中國外交部也拒絕透露相關消息。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world/hong-kongs-top-leader-is-inoculated-ahead-of-a-mass-vaccination-campaign.html
*【美國逮捕墨西哥毒梟「矮子」之妻】
Emma Coronel Aispuro已被調查了至少兩年,她被控幫助丈夫經營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犯罪帝國,還曾在丈夫2014年入獄後,密謀策劃挖出地道助其越獄。「矮子」於2019年因策劃一場巨型毒品走私案在布魯克林被判終身監禁。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2/us/el-chapo-emma-coronel-aispu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