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月一金|5G物聯應用爆發,跨境高端醫療普及指日可待!】
近期長庚醫院宣布,將與美國合作成立亞洲第三座「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
未來醫師不必遠赴美國,就可接受機器人手術訓練,預計一年將培育近百位醫師,手術動作更敏捷精準且範圍更廣的機器人手術將越來越普及!
且5G技術的加入,將開創智慧醫療新紀元,實現 #遠距醫療目標!
高速、低延遲的通訊技術,將使醫生克服時空限制,為遠在他方的手術提供即時意見;高解析的影像傳輸,還可讓各專科醫生同步協作,提升機器人手術精準度!機器人手術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從2017年的50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8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52%,發展潛力值得期待!(資料來源:IEK產業情報網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發表)
掌握物物相聯、智慧醫療的無限可能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 → https://bit.ly/2XWTZJ5
#每月一金發現商機 #復華投信 #智慧醫療
第一金機器人美元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載」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美國的實力
新冠病毒,在美國正式開始了!
180座戰地醫院,35艘醫療船,相當於215個火神山規模。所有醫療廢物將滅菌粉碎後由直升機運往軍事基地集中處理!
沒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就這樣開始了,是人類對病毒的戰爭。
美國這個儲備,當真是打仗的架勢啊,誰會想到會在軍艦上建立這麼多病房。明顯就是為了遠程作戰時候多準備。如果不是這次病毒,誰能想到人家的底牌。
中國以為十天建一個醫院就很牛了,結果人家一下子就是35艘醫療船,180野戰醫院,這才是宣戰後的第一天。
不需要七天,也不需要人捐款,更不需要加班加點,國民警衛隊工兵在24小時就可以把這些野戰醫院運輸到美國人和地方,在12小時沒完成安裝。野戰醫院基本都是使用集裝箱或在集裝箱里的活動板房,裡面都是裝修好的,拼湊在一起就形成了醫院,而且又專門的水,電,暖的供給。
疫情發展至今,各路媒體,大唱祖國頌,讓其他國家抄中國作業的有之;惡貶歐美,指責無能或沒有人性的也有之。更為可笑的還有人製作抖音視頻,惡搞特朗普向中國低聲下氣索要口罩。其實,妄自菲薄與夜郎自大都不會給我國帶來任何益處。此次戰疫,如同一場突發戰爭。靜觀各國的抗疫行動,就能了解一旦戰爭真正爆發,各國是如何快速反應的。
今天,向大家介紹美國是如何通過自己獨有的舉國體制效應來應對此次疫情的;美國的《國家緊急狀態法》又是怎麼回事?
3月13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National Emergency )。這意味著,美國從民主政治體制瞬間轉換成為集權模式。
就在幾天前,輿論指責美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應遲緩,相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並頻頻失誤。然而,一旦疫情嚴峻,美國就會行動起來,而美國真的動起來了,我們才知道,他不是紙老虎。
歷史上美國有這樣的先例,二戰對日宣戰後(1942年)美國GDP只有一千六百億美元,人口1.3億,卻可以在3年內造出27艘航母和30萬架飛機(詳見維基百科)。70多年後的今天有哪個國家能做到?與此同時,國家實驗室彙集了兩千多科學家,搶在德國與日本之前研製出原子彈並投入應用。
這項《國家緊急狀態法(the StaffordAct)》於1976年在國會通過,並由時任總統福特簽署正式在聯邦立法,是構成美國憲制體系的一部重要法律。然而,由總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National Emergency )的歷史在美國卻已有160多年。首次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林肯總統;最近一次國家緊急狀態宣布是「911」事件剛發生時的小布希總統。
這次,《國家緊急狀態法》的實施,一改平日兩黨相互扯皮的決策低效局面,也使政府系統與高效運作的市場機制無縫對接。《國家緊急狀態法(the Stafford Act)》賦予總統擁有了至少136項緊急權力,包括生產方式調控、向國外派兵、實行國內戒嚴、管制企業運營等,甚至可以使用一些極端性武器等等。簡而言之,政府可以統一調配全國人、財、物力。
美國體制進入到由上至下的集權運作模式之後,白宮馬上召開工作會,沃爾瑪、Target、CVS、Walgreen等大型相關企業高管悉數出席。即便之前是反川派,在國家緊急狀態下,也得聽命於總統特朗普的統一部署。接下來特朗普就宣布美國將在一周內提供140萬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並在下個月內總共提供500萬個檢測試劑盒。
美國政府具體工作落實如下:
一、解決資金問題:
聯邦政府調動500億美元儲備資金用於各方緊急情況。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不夠還可後續追加(股市對這個聲明立顯信心,道指一下上漲2000點,差點向上熔斷)。
二、解決沒錢檢測及治療的問題:
所有美國居民(三億四千萬人)不管有無醫療保險,在新冠肺炎的檢測及治療上全部免費。
三、解決檢測場所不夠的問題:
1,一周內全美四大具有藥房的連鎖店,建立停車場開車通過就可檢測的站點(有些州更早就已開通)。這一舉措使得美國除了數萬家已可以進行檢測的醫院和診所以外,又可開通了兩萬兩千多個檢測站,根據需要可隨時啟用。
具體數字如下:便利店: 6200個;沃爾瑪超市: 4769個;Walgreens(藥店連鎖): 9277個;Target (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 1844個。
2,對於無法自行去檢測點檢查的人提供上門檢測服務;
3, Lapcorp, QuestDiagnostic,Roche這些全美曾經是競爭對手的檢測機構,通力合作增加測試數量、加快測試速度;
四、建立專用網站:
以谷歌為首組織1700名軟體工程師建立一個專用網站,任何人可以在家裡上傳自己的癥狀、得到及時的信息回饋,並能查詢到最近的測試點。
五、解決醫護人員不夠的問題:
1,動員已退休的醫生、護士返崗;
2,各醫院取消原定病人的非急診手術;
3,衛生廳加速讓護理學生獲得執照以儘快加入工作行列;
4,特朗普總統發布緊急命令,讓醫生和護士能夠跨州行醫工作。(美國的醫療執照像駕照經紀人執照一樣都是各州考核後頒發的)。
六、解決醫院隔離病床不夠的問題:
1,美國國民警衛隊在美國18個州建立了野戰醫院,超過2000名國民警衛隊工程兵部隊作為技術骨幹參加了建設。調動37000人的美國陸軍工程兵兵團出動建設更多醫院。與此同時,美軍還將在各個醫院附近,建設更多的野戰醫院,專門治療病毒感染者;
2,2艘7萬噸級醫療船開始從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和聖地亞哥出動。每艘醫院船都能夠容納1000張床位,並配備有各種專業化醫療器械;
3,實施病人在家遠程醫療。在條件具備的地區讓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從多少公里外送入家中。
4,美軍將會在郊區軍事基地,建立隔離區,四個軍事基地將參加隔離,分別是科羅拉多州卡爾森堡的地區培訓學院,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德克薩斯州的萊克蘭德空軍基地和加利福尼亞州的米拉馬爾陸戰隊航空基地。
七、解決國民因不能上班而沒有收入的問題:
1,國會已經通過了12周內僱主最少要發僱員原工資的三分之二,這筆錢由國會直接補發給僱主;
2,特朗普已經提出並獲積極響應的「免除所有工薪階層的工資稅到今年年底」的政策;(未來幾天內大概率將被國會通過)。
由於工資稅(類似於中國的五險一金)大致是工資總額的30%,使得上述兩項措施相加能夠讓居家上班的人起碼在12個星期內基本保持「實得薪金」(take-home pay)的全額發放。
八、低收入家庭的財政資助:
1,學校關門後,在公立中小學低收入家庭孩子們的免費餐繼續供應。採用學校附近設點供餐或有人(或機器人)專門送餐到家中的方式;
2,Comcast網路公司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60天免費上網,保證這些家庭的孩子們可以在家中上課。
九、學生貸款停止計息:
無限期停止聯邦政府機構持有的所有學生貸款的計息。
十、軍隊動員:
美軍動員86萬預備役和41萬國民警衛隊。其中的陸軍後備隊為21萬人,海軍後備隊為9萬人,空軍後備隊為7萬人,陸戰隊後備隊為4萬人。另外還有45萬是國民警衛隊預備役。
十一、商討推出100項措施保護經濟:
為保護美國經濟,白宮和國會正在商討100項措施,包括緊急情況的帶薪休假,稅收抵免以幫助中小企業彌補休假成本,增加聯邦醫療補助資金等等應急措施。同時,美國政府也在商討如何幫助航空、酒店、郵輪等旅遊業,及小企業度過暫時的困難期。
結束語:
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蔓延,各國國情不同,也不必提倡一定要誰抄誰的作業。美國已經擁有自己完善的體制,這次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超級大國在民主憲政與集權統治間是如何自由切換的。美國三權分立,相互牽制,經濟與社會發展受限才符合科學。但事實告訴我們,權力的分散與牽制,是為了降低出錯概率;方向正確、不走錯路、不來回折騰,才是最快的速度。
第一金機器人美元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技創新 未來十年軟硬繞著AI跑
2019-01-26 13:37聯合晚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AI的趨勢浪潮來襲,從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觀察,以AI、5G加值大數據發展,驅動智慧聯網(AIoT)融合的應用服務成最大亮點。然而全球科技巨頭如亞馬遜、微軟、谷歌、蘋果等公司,也早已察覺軟體服務的高獲利性,近年來全力衝刺AI技術、大數據分析、雲端運算平台等尖端科技,連百年汽車大廠BMW,都規劃在2021年前,將軟體工程師的比率從20%提高到50%,再再證明軟體已然主導科技的發展。
CES透露科技5大趨勢
全球最受業界矚目的科技盛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在本月11日落幕,點出AI、機器人、5G、物聯網、AR/VR等為未來科技五大發展方向,數以千計的新創公司同場較勁,個個使出渾身解數,端出標榜AI技術應用於各種產品的「壓箱寶」,智慧化的商品百花齊放,宣告未來10年,科技創新將環繞AI而行。
CES往年參展的多為硬體公司,但硬產品功能創新幾乎走到極致,已無法吸引眾人目光,取而代之的是以深度學習的AI及5G加值大數據發展,驅動智慧聯網(即AIoT)融合的系統應用需求,例如:「AI +製造」、「AI +金融」、「AI +醫療」、「AI +交通」、「AI +零售」、「AI +旅遊」、「AI +教育」等應用服務,高度發揮軟硬結合的綜效。而在產業加速跨界融合的發展態勢下,連接無處不在、計算無處不在、數據無處不在,使得以AI為中心的軟體服務,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關鍵標誌。
軟體前景比硬體更光明
根據彭博預估,標普500各類股中,軟體類股今年的獲利成長率將高達19.7%,硬體僅4.5%;國際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雖保守預估,資訊軟體獲利成長8.4%、資訊服務成長4.6%,但硬體的電腦、手機等產業方面則面臨衰退壓力,顯示軟體的前景較硬體更為光明。
隨著人工智慧研發進度不斷推進,科技巨頭們亦紛紛加快在AI領域的布局,例如Google 2014年收購Deepmind,微軟後續亦收購了Genee、Wand實驗室等等。
亞馬遜千人已耕耘4年
另根據CB Insights報告,2017年全球AI新創企業被併購數量高達115家,以發展最快的龍頭亞馬遜為例,據薪資研究機構Paysa調查,其一年投資2.28億美元在培育AI人才,比第二名Google、第三名微軟的總和還多。
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貝佐斯曾針對「AI人工智慧」說,亞馬遜的千人團隊已耕耘四年,推出的Echo語音助理,其實只是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去年其開發了一套AI時裝設計系統,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在網路上蒐集大量圖片,運用AI系統分析歸納,塑造最新的時尚趨勢。
蘋果軟硬體都布局AI
而在智慧醫療方面,在美國波士頓,一組研究團隊將AI演算法導入大腸鏡檢查,得到使癌前息肉偵測率提高30%的結果。
最受投資人關注的蘋果,在去年iPhone秋季新品發表會中,重點介紹如A12仿生智慧晶片等全新的技術,應用上就是在智慧型手機上可以進行人臉辨識、手勢辨識、智慧拍照功能提升、Siri助手更智慧等,蘋果雖然沒有特別強調AI,但在軟硬體布局上,隨處可見AI。
此外,IBM日前(23日)盤後甫發布了2018年第4季度及全年業績,受惠於雲端AI、分析和安全領域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IBM第4季度營收為217.6億美元,淨利潤為19.5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
引爆未來10年商機
著名企業家及未來學者Ray Kurzweil預測,2045年AI將超過全體人類的智慧總和;國際研究機構麥肯錫也指出,未來10年,AI每年可以為全球GDP成長率額外增加1.2%,相當於為全球經濟加值15.7兆美元,引爆的商機令人垂涎。
附圖:2013年以來科技巨頭併購AI新創家數資料來源:CB Insights、第一金投信整理,2018/10 製表/葉子菁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615687
第一金機器人美元 在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美元 的相關結果
台灣第一檔主要投資於機器人及自動化相關產業之基金,不僅具前瞻性,掌握未來智慧生活的大趨勢,更具多元性,除了投資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的領頭公司外,也積極挖掘該 ... ... <看更多>
第一金機器人美元 在 51CE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美元) 的相關結果
51CE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美元). 最新淨值(2022/8/4). 18.3082 美元. 成立以來績效. 83.09%. 三個月績效. 1.38%. 六個月績效. -10.21%. 一年績效. ... <看更多>
第一金機器人美元 在 第一金全球AI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美元) - MoneyDJ理財網 的相關結果
(一)本基金投資於中華民國之有價證券為中華民國境內之上市或上櫃公司股票、承銷股票、基金受益憑證(含指數股票型基金、反向型ETF、商品ETF及槓桿型ETF)、認購(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