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特輯 #WWII第二彈-之二
▍話說從頭,巨幕拉開以前
.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總是不會脫離希特勒、集中營,但 #2月20日的秘密會議 則將歷史拉回納粹崛起以前,關於一切的起因。
艾希克維雅就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影片旁白,一個歷史窺探家。1933年2月20日,因為這場金援會議,24位大企業家,唯利是圖的「人面獅身獸」促使納粹的崛起,劇情由他們慢慢到齊出席會議開展,但艾希克維雅透過潘洛斯階梯的比喻,焦灼的語氣,表達出他內心多麼希望這些人永遠走不到會議室、歷史的一刻停留而不會發生。
.
歷史絕非是一人造就的舞台
背後有多少姑息養奸?
這本獲得龔固爾文學獎的怪物作家小說,揭開納粹神話的面具。
.
「而在這場戰爭中,令人驚異的是厚顏無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世界屈服於虛張聲勢。即使是古老的權力,即使是最莊重最嚴苛的整體,如果從未在正義的要求前屈膝,如果從未在反抗的人民前屈膝,則會在虛張聲勢之前屈膝。」
.
沒有想到的是,連後來被稱為第一個受害者的奧地利、後來同盟與納粹勢不兩立的英法兩國,其實都是幫兇,你說他們哪知道納粹後來那麼殘忍呢?不,透過艾希克維雅的書寫,你會知道奧地利當時經濟地位的疲軟,領導人知情卻降伏於希特勒的不得不、英法領導口中說的為了和平而睜隻眼閉一隻眼的退讓。他們是知道的,感受到一代狂人崛起卻假裝不曾發生。當年在大街上歡呼納粹「回歸祖國」「德奧合併」的奧地利人,沒有真心想看到不遠處,集中營的煤火,已悄然升起。
.
歷史有時是紀錄,有時更像是預言,對比至現在時常有著似曾相似的荒謬殘影。有沒有一本同樣也讓你感到衝擊的事件起源書籍呢?
-
#éricvuillard #艾希克維雅 #法國龔固爾文學大獎#麥田litterateur書系 #好書推薦 #wwii #納粹集中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ading #閱讀心得 #storytellercollection #畫說有一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一貧伏特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一貧伏特加 一年一度的名人堂大選又要到來了! 每年這個時候做一集名人堂Top7好像變成固定系列了呢XD 如果覺得有要補充的或是有更好的名單都請在下方留言囉! 最後不要忘記Like & Subscribe 註: 1. 名人堂系列: 第一集:7位(或許)因為使用禁藥而永遠進不了棒球名人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齋主花了相當時間,讀完了 Barbara W. Tuchman《八月砲火》和Christopher Clark《夢遊者》,這兩本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因的經典著作。原本以為在讀這兩本書之後,我能對當時為什麼會爆發世界大戰更有了解,孰料也只是對當時的國際情勢更加了解,而非真正理解大戰成因。
此二書切入一戰的角度不同。《八月砲火》出版於1962年,作者將重心放在一戰前各國的大戰略定位,包含法國對於亞爾薩斯、洛林的執著,德國對於施里芬計畫的重視,英國對於後起德國的警覺等。令人驚訝的是,即便這書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說,閱讀門檻應該不低,但它竟然能是1962年美國的暢銷書,相當令人驚訝。缺點則是連作者都承認,對一戰東線戰勢的理解不深,因而在書中僅草草帶過。
《夢遊者》出版於2012年。本書花了大量篇幅講述各國的政治外交關係,特別是開頭就花了大量篇幅譜寫1903年塞爾維亞歐布雷諾維奇王朝國王亞歷山大一世,被軍方和政府聯合政變的過程。讓讀者體會了何以這塊土地被稱作巴爾幹火藥庫。本書中文版近800頁,絕大多數的文字皆在敘述各地區的政治問題及外交情勢,也針對了當時各國領導人或君主的性格做了描寫。特別是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
所以一戰是怎麼開始的?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波士尼亞塞拉耶佛掃街時,遭到塞爾維亞神秘組織「黑手」的刺客行刺成功。但好端端的,為啥要行刺呢? 這問題又得牽扯回1866年的普奧戰爭。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讀過德國的統一,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爭便是普魯士戰勝了普奧戰爭,進而取得德意志邦聯的控制權。哈布斯堡家族所代表的奧地利政權,頓時輸掉領土中最富庶的一塊土地,控制力漸弱。國土東線的馬札爾人(匈牙利人),興起強烈的民族主義運動,在不得已之下,哈布斯堡家族決定於1867年決定改變政體形式,將一元政體改為二元政體。此後奧地利與匈牙利是兩個政體,各自有自己的議會、制度和官方語言,但外交、軍事等對外事項由哈布斯堡王朝處理。法蘭茲·約瑟夫兼任奧地利國王和匈牙利國王。
斐迪南大公,作為法蘭茲·約瑟夫的皇儲,他則有著不同的想法。隨著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日漸興盛,他認為帝國該有所改變,否則君主政體將被民族主義搞垮。於是在二十世紀初,逐漸開始推動政體的改變,認為既然已經是二元政體了,何以不能是三元政體? 綜觀奧匈帝國的民族人口分布,德意志人口僅占25%,馬札爾人20%,斐迪南計畫將國內第三大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波士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等)建立一個與奧地利、匈牙利平起平坐的政府,藉此消彌國內緊張的民族主義情緒,並且順勢打壓匈牙利日漸強大的態勢。
當時塞爾維亞(國)早在1878年在俄國的幫助下,從鄂圖曼帝國中獨立,並且政局長期不穩,許多地下組織、民族主義恐怖分子也在所多有。塞爾維亞也長期與奧匈帝國不睦。原因十分複雜,包含長期支持塞爾維亞的死對頭鄰居保加利亞,並斐迪南大公對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民族抱持友好態度,這將導致塞爾維亞國內民族主義受到影響。畢竟若奧匈帝國成立三元政體,將導致許多塞爾維亞人放棄塞爾維亞,轉而投向哈布斯堡家族的懷抱。
所以有刺客行刺,感覺也並不意外吧? 但其實一次世界大戰本來不會是場世界大戰,若只是單單行刺斐迪南大公,也頂多就是第三次巴爾幹戰爭罷了。
奧匈帝國的最大盟友,便是屬於同一德意志民族的德國。德國在1870年普法戰爭取得法國領土亞爾薩斯和洛林之後,國力大盛。不但工業生產額直直追上當時的龍頭老大英國,甚至德國陸軍之強盛,無人敢攖其鋒。1890年之前的首相俾斯麥,有著清楚的大戰略,就是稱霸歐陸。但威廉二世即位之後,或許是因為國力太過強盛,威廉二世將目光放到了海洋,此舉當然讓英國起了防備之心。並且德法兩國向來都是歐陸霸權的候選人,兩國自1870普法戰爭後的仇恨未消,德國想著一口氣摧毀巴黎,於是搞出了施里芬計畫。該計畫籌備著用德國絕大多數的軍力資源,以最快速的方式經中立國比利時,直接劍指巴黎進而癱瘓整個法國,西線先由奧匈帝國抵禦俄國之入侵,之後德軍花一個月的時間轉向攻打東線的俄國。
法國當然也不惶多讓。多數法國軍官和社會中流砥柱,對於普法戰爭戰敗後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耿耿於懷。社會主流聲浪也從未畏懼終將對德國一戰,討回亞爾薩斯和洛林。此外,法國也與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有些許關係,特別是當塞爾維亞漸與奧匈帝國不睦之時,便是法國提供大量技術、貸款等協助。
俄國更是有趣。1905年日俄戰爭失利後,俄國不得不取消在東亞的計畫,將目標重心放在了巴爾幹半島上,親塞爾維亞。此舉當然會與有著同樣戰略目標的奧匈帝國針鋒相對,也當然會與支持奧匈帝國的德國產生矛盾。法俄兩國都忌憚德國的勢大,於是在1891年簽訂法俄同盟條約,用東西兩線的方式牽制德國。
英國則維持歷史上向來的形象,巧妙多變。在1905日俄戰爭之前,英國和同樣懸在歐亞大陸另一邊上的島國日本結盟,其目的自然是制衡橫跨歐亞大陸的強權俄國。但俄在與日戰爭失利後,重新將重心放在歐洲版圖上,面對德國日漸強盛的國力,轉而與英國結盟對抗德國。但對於英國本身來說,與俄國締結盟約,就等同於加入法俄陣營。關於這點英國是曾有疑慮的。英國於二十世紀初期,曾多次研議與德國結盟。甚至於一戰爆發初期,英國朝野政黨對於要不要介入歐陸這場戰爭,都有十足的爭議。因此可說英國在一戰前的態勢是相當不明朗的,說是說英法俄三國協約,但其實英國根本直到最後一刻才不得已參戰。
奧匈帝國則更是複雜。由於俄國對巴爾幹半島有十足野心,作為強權的奧匈帝國自然與其有矛盾之處,並且因為巴爾幹半島的民族主義問題,英法德等國都在巴爾幹半島默默培植親近政權。與奧匈帝國有著最大矛盾的塞爾維亞,正巧是親法國家。此外,奧匈帝國長年因為義大利半島的問題,不得不與明明是敵國的義大利結成同盟,之後這同盟自然就形成了德奧義三國同盟,而後於開戰後又加入了向來與俄國不睦的鄂圖曼帝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塞拉耶佛遭到塞爾維亞神密組織「黑手」被刺身亡。這新聞未若如今我們所想的那般嚴重,直到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前,一切尚有轉圜餘地,但這些要求等同於要求塞爾維亞放棄國家的司法調查權,此舉動實為太過。
在無可扭轉的情況下,奧匈帝國在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而作為塞爾維亞背後最大的老大俄國沙皇,也隨即簽署的全國總動員令,準備援助塞爾維亞抵禦奧匈帝國。作為奧匈帝國盟友的德國,隨即向俄國下達最後通牒,要求對方取消總動員令,在沒得到回覆的情況下,德國向俄國宣戰。要求法國保持中立未果的情況下,德國向法國宣戰,施里芬計畫啟動,計畫跨越中立國比利時。英國原先計畫裝死,但橫越比利時的舉動,逼得英國政府不得站在法俄陣營,也隨即對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以上正是這兩本書所概括談論的大戰起因,看起來一則則描述都沒有問題。符合邏輯推演,但其實彼此相互矛盾。例如何以奧匈帝國意料不到向塞爾維亞宣戰會引爆歐陸大戰? 何以俄國草草簽署總動員令? 又為何不在德國下通牒時取消動員令,並要求德國也維持中立? 如此一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充其量只會是第三次巴爾幹戰爭。
戰爭很可怕,因為種種錯誤而導致的戰爭,為了這些莫名其妙原因而上戰場的年輕人,幾乎喪失了他們年少時的所有機會。這場戰爭導致的後果很多,包含3500萬人的傷亡,金本位制度的崩壞、美元取代英鎊成為最強勢貨幣、奧匈帝國瓦解、鄂圖曼帝國瓦解、俄國瓦解並被共產主義取代,以及德國鉅額賠款而種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惡因。
《八月砲火》和《夢遊者》,是像齋主這樣的歷史外行人,若想了解一戰最好的幾本歷史入門書,書中內容豐富且敘述生動。雖然對於台灣人來說,書中大多數的人名、地名和相關時代背景造成了巨大的閱讀門檻。但在耐心讀完後,會感嘆眼前的和平真的來之不易,也會更在乎眼前的幸福。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普丁爸爸很火,川普阿公很不爽中
今天下大雨有空檔,無聊再來快速打篇文好了~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對蘇聯簽訂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條件投降,消息傳回蘇聯,從此蘇聯將5月9日訂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紀念日。
二戰的那一場戰役,是人類共同的創傷,根據史料,在二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其中蘇聯因為當初因為貪婪,而姑息希特勒壯大後,造成的損失是最大,七千萬人中占了2,660萬,都是蘇聯人用命堆出來的勝利。
七十五年過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年的偉大蘇聯帝國,即使歷經了東西德合併,政變解體,走向民主化,但依舊如常的準時紀念這個終戰日,彷彿在紀念昔日偉大蘇聯的光榮,直到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紅場熱鬧的傳統閱兵才嘎然而止,整個克林姆林宮前閱兵典禮,紅地毯上只剩下普丁一個人孤零零地看著,沒有文武官員,沒有各國來賓,沒有民眾歡慶聚集的氣氛,只有一個眉頭深鎖的強人總統,少了霸氣多了落寞,過去蘇聯在納粹新式裝備下,僅憑藉著舊式武器,跟建築中的攻防戰,就能跟強大納粹進行無數次反覆爭奪,並且堅持倒戰爭勝利。沒想到這次的俄羅斯,卻在武漢肺炎病毒下,直接被攻城掠地,跟美國一樣都栽了好大一個跟頭。
最近一個月,經濟承受不住衝擊,俄羅斯12日起趕緊解封,由於過去與中國人來往密切,病毒馬上直接插入心臟地帶,結果迎來的不是經濟成長,而是壓不住的確診病例,不斷日日暴衝,每天確診人數新增1萬以上,到了5月15日已衝破25萬人次,達到252,245,快速擠下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名的染疫國家,這美蘇兩大強權,都成為武漢肺炎的最新祭品,能否繼續執政,都嚴重受到人民怒火的挑戰。
先是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無奈地在視訊會議上,跟普丁報告自己篩檢也確診了武漢肺炎,必須接受隔離並且治療,這位總理不僅是掌管疫情防治的主要官員,也分擔掌管了俄羅斯經濟發展脈動責任,隨後更傳出文化部長、建築部長跟長期身為普丁的左右手兼發言人的佩斯科夫都通通篩檢出陽性確診,包含普丁自己都曾因接觸過確診者,而被迫隔離14天。
儘管俄羅斯仿效中共手法,在媒體上大力讚揚醫護人員為英雄,但這些醫護人員,正遭受令人訝異的高感染率和死亡率,到目前為止,已有180多名醫護人員染疫陣亡,數千人被感染武漢病毒,在聖彼得堡,有1465名醫護人員也感染病毒,這是該市市長親口對媒體吐露。
醫護人員染病佔該是整體病例的六分之一以上(17%),凸顯出俄羅斯醫務人員染疫死亡比例太高的問題,在英國病故人數33,693人,其中只有275名醫護人員,反觀俄羅斯病故人數2305人,其中醫護人員高達180多人,難怪醫護人員大量離職,逃離這危險之地。
衛生生部長Mikhail Murashko更在5月13日面對媒體時坦言,目前有400家醫院正爆發群聚感染,而這些醫院都被勒令封鎖,與外界隔離,有醫生透過視訊告訴外界,她和1200多名工作人員和病人被困在院內,即使她因免疫力低下而發燒了,卻還是必須被迫繼續工作,自己靠著靜脈輸液,來緩解症狀,院內交叉感染嚴重,俄羅斯人都在苦撐,正如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一樣,付出寶貴生命來支撐國家。
然而,不只是活人忙著超時工作,12日新聞傳出,在聖彼得堡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發生火警,五名武漢肺炎病人因此死亡,上周六,莫斯科一家醫院也發生類似火災,一人身亡,這兩場火災的主因,都是呼吸器超載爆炸,起因都是呼吸器嚴重不足,與中國製呼吸器品質低劣造成。
對照今天傳出來的消息,中共國因為澳洲提議要追查武漢病毒肺炎來源而打起關稅,更值得關心的是俄羅斯的態度,澳洲推動的疫情全球獨立調查,除了印度、日本、英國、加拿大、新西蘭、印尼、歐盟27國、非洲54國,甚至中國的盟友俄羅斯,也罕見的公開表態,支持應該大力調查。
提醒大家,上個月24日,美國與俄羅斯兩國罕見的發表聯合聲明,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軍隊的易北河會師(the River Elbe ),聲明中指出,「易北河精神」是摒棄分歧、代表信任與合作的典範,對比過去緊張的美俄關係,此一罕見的聲明引發外界關注,也代表全世界的局勢,因為武漢肺炎的疫情,將逐漸走回當年美蘇兩大國合作打擊共同敵人的態勢,說穿了兩國領導人都意識到,這場由老共發起的病毒戰,正如當年納粹發動的閃電戰,靠的都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
只是俄羅斯這頭北極熊極其貪婪,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眼前俄羅斯元氣大傷,接下來必定會想辦法,跟老美為主的西方國家,在利益上暫時談妥合作,而且會既合且離,才能將利益最大化,為恢復蘇聯昔日榮光,盡最大限度的博弈。
身處世局中~正所謂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咱們繼續看戲下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在 一貧伏特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一貧伏特加
一年一度的名人堂大選又要到來了!
每年這個時候做一集名人堂Top7好像變成固定系列了呢XD
如果覺得有要補充的或是有更好的名單都請在下方留言囉!
最後不要忘記Like & Subscribe
註:
1. 名人堂系列:
第一集:7位(或許)因為使用禁藥而永遠進不了棒球名人堂的MLB球星
https://youtu.be/CKnSziRB6JM
第二集:歷年得票率最高的7位名人堂傳奇
https://youtu.be/Z0tloB9umRQ
2. Robinson Cano介紹:https://youtu.be/_W7Fo56wmlw
3. 史上最強7位左右開弓打者:https://youtu.be/XMuTk942xLU
4. Beltran劇透文章出處: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2760
5. 關於黑襪事件起因於白襪老闆給薪水太少導致球員報復性打假球的這件事,還有說法是先發投手Eddie Cicotte差1勝就能拿到獎金,結果老闆下令讓他最後一場坐板凳才導致Cicotte心生怨恨,但也有人認為白襪老闆並沒有給球員少少的薪水,主要還是球員們的貪念,想一次賺到或許是他們一年才能夠收穫的所得
6. 黑襪事件最大咖球星Shoeless Joe Jackson遭人同情的原因是他並不像Cicotte或其他人一樣明顯放水,那年世界大賽他依然表現傑出,但主席寧可錯殺不肯放過
7. WWE摔角巨星Kane介紹:https://youtu.be/XyDXHXh9TBo
Hashtags:
#MLB #一貧伏特加 #Top7 #OmarVizquel #BennyKauff #JeffKent #CarlosBeltran #ShoelessJoeJackson #PeteRose #CurtSchilling #棒球 #大聯盟 #禁藥 #名人堂 #聖人堂
音樂:
Tobu - Seven [NCS Release]
Spektrem - Shine [NCS Release]
FB: https://www.facebook.com/abovodka/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bovodka111/
以上就是這次的介紹
謝謝大家的收看
See ya!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