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部落格的關係,認真準備看得見。」
「指定醫師,幫忙後續的血糖控制與衛教諮詢。」
「藉由 Google 搜尋『糖尿病、工作坊』,找到自辦的糖尿病實戰工作坊。」
⠀
前情提要:5 年前的余宜叡醫師,剛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部落格,僅經歷三個月,就寫出一篇破八萬瀏覽人次的高品質文章。持續經營部落格到現在,也已經自辦糖尿病 / 減重課程,超過 20 梯次,部落格瀏覽量更是從 0 直接突破 50 萬!🎉 恭喜余宜叡醫師 🎉
⠀
關於快訊記錄可以往這邊走:https://bit.ly/3qCwZKX
⠀
如果想知道經營部落格的這五年,余宜叡醫師的人生有什麼樣的轉變,那就 #進入本篇文章連結吧!
⠀
#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如果你有部落格的話!
⠀
因為部落格,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認真準備也會看得見。藥廠或院所人員看了部落格的大圖分享,或者是看到聽眾的心得文,得知醫師是認真準備型講者,進而邀約各式主題的演講、教學或評比,如:血糖、減重(脂)、血脂、血壓、PPIs、骨鬆、糖尿病工作坊、肺炎+疫苗、戒菸、健檢、網路傳播、營養品、偏頭痛、神經病變、慢病管理、營養諮商、流感、病友會…等、簡報演講教學、以及擔任簡報評審。
⠀
也因為有自己的部落格,擔任學術研討會講者時,主持人可直接看部落格裡頭的自我介紹,給予醫師的介紹也能更完整。
⠀
#做出差異,
#加速口碑的形成。
⠀
精進糖尿病與減重的核心能力外,持續認真地跟專科師長們,學習他科常見疾病,臨床應用一段時間後,門診開始出現患者與醫療人員轉介過來的患者。努力做出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在各種常見疾病治療與衛教上的差異化與特色。
⠀
傳統上需要行醫一定的時間,累積足夠的患者,才有辦法開始口碑行銷,但醫院與診所的經營的地域性,依然難以突破,但是藉由部落格的力量,核心能力、興趣、專業與長才可以更有效的推廣,進而加速口碑建立。現在,更有妊娠糖尿病或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逛過部落格後,#主動掛號至門診,指定醫師幫忙後續的血糖控制與衛教諮詢。
⠀
#值得投資,
#絕對實用!
⠀
推薦想發展個人品牌的人,報名參加《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當天就可以輕鬆無痛搞定具有個人風格的部落格。後續唯一要做的事情,持續地輸出,#持續地提升你的影響力與能見度!
⠀
最後感謝劉育志老師與蔡依橙校長開設此實用課程,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與發展。
⠀
⠀
🔸 立即打造自己的專業平台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用部落格的擴散力,打破地域限制,讓專業有更多人看見。⠀⠀
⠀⠀
⠀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
🔸 課程內容|5/29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這堂課,我們將分析許多實際校友的案例,說明他們作了哪些一般人沒注意到的耕耘,在哪些別人想都沒想到的細節成功,然後獲得生涯上的關鍵突破。
⠀⠀
同時我們也將歸納相關經驗,做成適合初學者與進階者的建議,讓各位方便依循。
⠀⠀
敏感但重要的議題,包括:#機會是如何出現的?#收入暴增的關鍵要素?#人生改變的重要契機?都將在課堂中據實以告,協助各位更快、更好地,讓自己的職業或創業生涯,進入全新層次。
⠀⠀
🔸 最新活動|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超過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且糖尿病已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糖尿病的威脅不容小覷。針對糖尿病的治療,儘管現今已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病友們仍存有許多迷思。 尿療法?祖傳草藥?糖尿病醫師實證:沒效啦! 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分享,國中時期就發現自己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當時父母與...
第 一型 糖尿病 最新 治療 在 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研究
利用糞便移植減少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
之前的糞便移植研究主要是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今年剛發表的研究卻是用在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上。
第一型糖尿病致病原因主要是
免疫系統失調導致β細胞被抗體攻擊,
最後失去胰島素分泌的能力。
最近的這個研究
找到剛診斷出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
請他們做糞便移植
一組做自體移植,一組做異體移植
沒想到追蹤發現
分泌C-peptide的能力…竟然會有差別耶
分泌C-peptide的能力常理上是會越來越差
沒想到竟然有機會讓這能力不要再下降。
研究還有深入討論菌相的改變。
藉這研究
想跟大家說明的是
飲食不是只看熱量,也不是只看升糖指數GI值。
有時候可能也要考慮對於腸胃道菌相以及免疫系統的影響。
至於為什麼我想分享這研究呢
因為關於第一型糖尿病的先進研究
要用在台灣患者身上都還太遙遠
而糞便移植或許未來是個可能可以比較早實現的治療法。
雖然這研究規模還很小,
是否長期安全又有效還需觀察,
但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算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歡迎分享)
第 一型 糖尿病 最新 治療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心168間歇性斷食,減掉的2/3重量來自瘦肉組織😨]
‘’A new study found that intermittent fasting resulted in very modest weight loss, but two-thirds of the lost pounds came from lean mass.‘’ by 《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0.09.28
常常有人問我16:8斷食法好不好,藉著知名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這篇前幾天的研究分享我的觀點。
1️⃣168只是變相的「限制熱量減肥法」(Energy restricted diet),利用「時間限制熱量」,若8小時內吃下去的東西,比一整天都在吃東西的人吃得多,那當然完全不會瘦脂肪,並不是空腹時間越久就瘦越快喔!!你在短時間內若吃下大量的碳水、脂肪跟熱量,就算22:2也是不會瘦滴🤷♀️。
2️⃣斷食法更可怕的是, #吃不夠蛋白質還會掉肌肉。因為研究發現腸道對蛋白質的吸收大概是40-50克為極限,一天一餐或一天兩餐的人,總共的蛋白質攝取量一定遠少於減重時hold住肌肉所需要的。(最少都要1.5g/kg以上了)
我的粉專文之前[蛋白質怎麼吃才有利增肌](https://www.facebook.com/Dr.Amortality/videos/419103058871123/?vh=e&extid=0)有分享過:
#隔多久沒吃蛋白質會消耗到肌肉?
若以2016跟2017年兩個研究來看,可發現為期8周的20:4( 一周選4天斷食20小時/攝食4小時,另外3天重訓)組跟任意飲食加重訓3天組比起來的平均瘦肉下降0.2kg,正常飲食加重訓組增加2.3kg的瘦肉,兩者未達統計的顯著差異,斷食組因為攝食時間減少,自然攝取的卡路里跟蛋白質都比較少(0.8g/kg/day),而且請注意⚠️
#體脂越高的人越容易在斷食中掉肌肉,體脂越低的人越容易在斷食中長肌肉,完全呼應我常提到的---體脂越高的人,胰島素抗性高,長肌肉效率差,亂節食容易掉肌肉!!!請先減脂再增肌效率才高!!
今年這項研究3個月內追蹤了116名「肥胖」和「超重者」的飲食方式,一半的參與者實行間歇性斷食,也就是在中午至晚上8:00間進食,然後禁食16個小時;另一半參與者則每天吃三頓飯,還能吃零食,都是預期「體脂率高」的人,所以掉的肌肉量比過去一般體位的人更可怕,最後研究結果發現:
#168斷食對減脂肪這件事完全沒幫助,而且斷食組掉的1.7kg體重裡面2/3都是不該掉的瘦肉組織!!
另外在2018年有篇研究就發現: #間歇性斷食比每天固定低熱量的人掉更多的瘦肉組織。而過去的16:8斷食研究,若是跟正常飲食組相比減去更多體脂但瘦肉量不變的,原因都是兩組的 #蛋白質攝取量一樣(1.8~1.9g/kg/day),但是斷食組吃的熱量比較少所以自然也減去比較多的脂肪,又呼應我之前說的:
#減脂主要靠飲食,幾比幾、斷不斷食不重要,重要的是「熱量有沒有限制」、「一天能達到增肌減脂的蛋白質有沒有吃夠」,「有沒有分批吸收」。不建議空腹太久是因為蛋白質很有飽足感,無法一次大量攝取,不分次吃絕對吃不夠一天的量啊!!
之前門診有個老人家就是跟孫子在那邊玩斷食,結果給我看她的指數,那6kg有4kg都是肌肉,差點把我嚇得屁滾尿流失了魂,阿嬤還說:「醫生,不知為何我減下來腳都在抖,大腿很沒力,是不是瘦太快?」
我很難過,不知道要怎麼跟一個意志力過人、很認真飲控的老人家「告知壞消息」(您掉的2/3都是花錢也買不到的肌肉啊⋯😰)後來就轉為老人肌少症治療了😭
拜託大家告訴大家,看到那些體脂極低的健身教練或猛男玩什麼絕食斷食, #麻煩老弱婦孺泡芙人不要亂學啊!!妳們沒有玩的本錢,稍微16小時沒吃到蛋白質食物,可能肌肉就會兵敗如山倒了😱
關於幾個留言的疑問:
#請問王醫師反對168斷食嗎?
因為對我而言,肌少症比肥胖還要可怕,其實我的意思是,在減脂當中把 #維持肌肉量所需的蛋白質吃夠才是重點,間不間歇不是,我有學員一天吃五餐,從早上吃到睡前,但是都是優質蛋白質食物,一樣減脂而且肌肉沒掉,太多自己試168的人都有蛋白質攝取不夠的問題,只是focus在進食的時間限制,反而在熱量減少的情況下蛋白質攝取量也同時減少。所以在我的門診,4+2R跟16:8是不衝突的,我會請她們把所有該吃的蛋白質在8小時內分四次吃完,這樣即使168也不會掉肌肉。
畢竟這幾年自己親身的經驗,比起瘦下來,盲目亂減肥掉肌肉才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肌少症比肥胖難治療太多😩
事實上「減肥造成的肌少症」已經比吃素跟少運動的還多,我門診很多肌少症的都是年輕女性,反而是阿姨們的肌肉好得不得了。所以亞洲肌少症診斷才有「年輕人比老人肌肉更差」的情況發生,老年人很少在亂斷食減肥的。
#請問斷食讓胰島素休息不是有利減脂嗎?
我們不是第一型糖尿病病人,每天都會分泌「基礎胰島素」濃度,胰島素要維持在穩定不要忽高忽低,才能維持肌肉生長,又不致讓脂肪儲存,關鍵在蛋白質(可以穩定血糖跟降低胰島素抗性)的量持續供給,支援空腹時的糖質新生,蛋白質吃夠的人不會在減肥中低血糖,穩定血糖是靠高蛋白低碳,而不是「空腹」這件事。另外,之前研究發現高脂肪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而造成骨骼肌流失,所以高脂造成的低血糖,也不是好事。要有酮體的好處,不需要高脂肪,高蛋白也可以,之前我的粉專文都有詳細論述。
#錯誤的減肥法真的製造好多肌少型肥胖症患者給我😭😭😭
#歡迎分享討論指教
Referenc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8, 2020.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4153
🔺🔺🔺補充說明:關於JAMA研究過程跟結果細項
1. 整個研究一開始的116人是從三個center一起收集,用app的方式紀錄體重,間歇斷食(TRE)未給予熱量建議、巨量營養素跟活動建議,只給予進食時間的限定,連續節食(CMT)組是給予固定飲食,這些體重的收集是用家裡體重機連假智慧型藍芽上傳雲端,沒有面對面。
2. 後來他們找了50個(CMT有24個人,TRE有22人完成全部測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近的居民,用人體成份實驗室裡的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3DO) body scanning的DEXA去看身體組成分析(這才是黃金標準),所以在細項的身體組成評估比較準確,有面對面的四次詳細訪談。
116人只是想確認對減重效果的差異,而50個人是進一步看細項身體組成變化的趨勢。
3. 不管是116個人或是50個人小組的比較,TRE的體重下降是有意義的減少,CMT則無,但事實上這兩組的體重下降比較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也就是減重的效果來講差不多。
4. 用DEXA測定50人精確的身體組成分析的結果,發現兩組的全身脂肪量是無顯著變化的,而且兩組也沒差異。
但是在TRE組卻有顯著的瘦肉組織減少(lean mass (calculated as fat-free mass minus bonemineral content) 但CMT的瘦肉組織並沒有。
5. 這些瘦肉主要來自骨骼肌,在四肢瘦肉(Appendicular lean mass )看到TRE組是有顯著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appendicular leanmass index (ALMI) #在TRE組是顯著減少的(-0.22 kg,P < .001),CMT 並沒有這個現象, #重點是這樣的四肢肌肉質量的下降是有意義的差異的! (−0.16 kg/m2;P = .005). 而軀幹的瘦肉組織(Trunk lean mass)在TRE也是明顯下降。
6. 肌少症的診斷參考的都是四肢的骨骼肌,所以若分析過四肢骨骼肌發現顯著下降,並無法用水份下降來解釋,更何況就算是低碳飲食造成的肝醣水份離開,只發生在一開始不會持續三個月,更不用說TRE組根本無限制取食只會有碳水多而造成體水份上升,比熱量控制的CMT組更有肌肉被高估的可能。
7. 但是而為何熱量差不多的情況下,間歇會掉比較多瘦肉組織,就在我最新的那篇裡,提到空腹造成的壓力跟腸道菌引起的粒線體失能和活化肌肉降解路徑有關。
第 一型 糖尿病 最新 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約有超過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且糖尿病已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糖尿病的威脅不容小覷。針對糖尿病的治療,儘管現今已有豐富的醫療資源,但病友們仍存有許多迷思。
尿療法?祖傳草藥?糖尿病醫師實證:沒效啦!
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分享,國中時期就發現自己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當時父母與長輩都非常緊張,準備了各種民間療法,希望盡快擺脫疾病。生芭樂皮、青木瓜燉茶、祖傳草藥,甚至是每天早上喝一杯自己尿液的「尿療法」,林嘉鴻醫師全都嘗試過,不過他坦言,最終還是得以正規的醫療管道才能把血糖控制下來,避免引發其他相關疾病。
林嘉鴻醫師在門診中更是遇過病患去廟裡拜拜求平安,誤信民俗療法,買了大把草藥回去吃,最後糖尿病沒治好,反而讓腎臟承受更多負擔,搞得兩敗俱傷。
第一型糖尿病患的治療難處
第一型糖尿病普遍發病於幼童與青少年,尤其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病患,更需要時間去接受病情,與醫療團隊的配合也需要更多磨合。
而由於第一型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以注射胰島素為主,對年紀較小的病患來說,學習在自己身上注射,是個很大的挑戰。林嘉鴻醫師透露,當父母要幫孩子注射胰島素時,往往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如此不捨的場面。
所幸隨醫學進步,現在的針頭在注射時幾乎不太會有疼痛感,且近年最新的「胰島素幫浦」可取代重複注射,使幫助病患用藥時的方便性提高。
控制血糖,這3項一定要做
1.飲食控制
精準控制醣類份量,尤其高糖飲食、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絕對得避免。
2.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可改善人體對醣類的代謝、維持體重,並幫助胰島素作用。
3.配合醫療指示,正確用藥
不論是口服藥或胰島素針劑,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正確用藥,對血糖控制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精彩文章】
治療糖尿病,偏方有效嗎?糖尿病醫師3招穩血糖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1
【更多影片】
破解糖尿病的五大控糖迷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PjW4RA4Yd0&t=1s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yW4MoHic0&t=5s
橘子降五成糖尿病、肝功能異常風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_TcRubXCs
【相關文章】
癌細胞愛吃糖!醫師:做4件事促進代謝就是在防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41
糖尿病治療從飲食起!20萬人見證降血糖嚴選秘方:秋葵水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353
增20倍血糖代謝率!早上1杯排毒水,瘦身強免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20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