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淡海新市鎮」20年變化
謝謝網友友信分享他於2001年11月2日和2021年2月14日在淡水「摩天31」社區(新北市淡水區新春街190號)高樓層往西北方拍攝的「淡海新市鎮」樣貌,今昔對照之下可明顯看見該區域的快速發展。2001年照片裡的唯一高樓群是位於淡水區崁頂三路101號、地上18層的「國家新都」社區,其完工時間為1998年12月。
1992年,內政部營建署為紓解臺北都會區中心都市成長壓力,配合土地儲備制度,解決都會區住宅不足及房價飆漲等問題,並樹立都市發展典範規劃,便以淡水為特定區域開發基地,在淡水都市計劃區北側的沙崙、港子平、公司田、崁頂、埤島、林子街等農業地區規劃出1,756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範圍(南北以臺二號省道之二號橋與九號橋為界,西濱臺灣海峽,東臨淡水水源國小),原計畫年期為25年(1990至2014年),計畫容納人口為30萬人,且將此大規模計劃納入「六年國建」中。
1994年4月,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原本的規畫,淡海新市鎮的土地使用分區包含住宅區、中心商業區、海濱商業區、鄰里商業區、產業專用區、政商混合區、行政區、醫療專用區、藝術文化專用區、車站專用區、保存區、海濱遊憩區、河川區、高爾夫球場專用區等,其生活機能相當完整,但由於歷任政府在建設推動過程中,出現了決策草率、反覆且沒有持續性等狀況,而造成淡海新市鎮的發展遲滯,甚至停擺。
2006年6月,因土地徵收進度及人口移入與預期落差過大,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僅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的第一開發區及第二開發區共約446公頃之土地徵收、整地、道路公共設施,和興建600戶的示範國宅。
經建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並一併縮小淡水新市鎮的範圍至已完成整地之446公頃土地(此乃目前大家看到的淡海新市鎮範圍),同時將預估人口下修至13萬人。
2011年,中央政府宣示居住正義,提高住宅供給,故全力開發淡海新市鎮;此外,為促進淡海新市鎮的發展,內政部營建署在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將淡海新市鎮全區劃出山坡地,使其全區建案可以不受到山坡地建築之規範限制。
淡海新市鎮因鄰近淡水舊市區,且區內規劃有完整之街廓及人行步道,加上近年來大型量販店、新市國小、淡水區聯合辦公大樓陸續進駐,以及淡海輕軌(綠山線於2018年12月23日通車、藍海線一期於2020年11月15日通車)等公共建設的啟用,令區內生活機能大幅提升、人口持續增長,已成為大部分想在淡水區購屋者的首選。
淡海新市鎮屬中央層級管理,具有較大的發展腹地(相較於都市重劃區而言)、完整的土地空間規劃,與都市計劃指標意義,初期雖因交通政策配套不足而導致其發展停滯多年,不過近年因中央政府宣示開發與交通建設藍圖,加上其房價比大臺北生活圈其他和臺北市區通勤距離近似的林口、汐止等地區低,其存在已逐漸受到大眾重視。
因此,淡海新市鎮發展的成敗關鍵在於周邊交通建設是否完善,包括臺北港、淡江大橋、淡北道路、淡海輕軌、芝投公路⋯⋯等,都深深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潛力。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又是來自於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的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翁p時間啦!翁p是以他家買的紅豆麵包塑膠袋特別吵而知名的教授,今天我們要談談G7的狀況,還有美國關於疫苗的一些新聞啦!究竟他今天早上會...
第 一 期 經濟建設 計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此影片旨在介紹中華民國自1973年起在臺灣推動的十大重要建設,包括興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之高速公路、興建臺中港、擴建蘇澳港工程、興建宜蘭至花蓮之北迴鐵路、設置鐵路電氣化工程、興建桃園國際機場、籌建高雄一貫作業大鋼廠、興建高雄大造船廠、推廣石油化學工業、制訂執行核能發電計畫,及其帶來的效益。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臺灣實施土地改革,將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為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經濟。
1953年起,政府連續實施六期的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前三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政策,一面提高農業生產;一面扶植國內工業,增加生產,限制外國商品進口。五十二年,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為世界上以農業發展帶動經濟起飛成功的先例。
後三期改採出口導向的政策,透過獎勵民間中小企業投資、鼓勵出口、設置加工出口區等措施,使得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對外貿易長期持續成長和出超。其結果,達到經濟快速成長和物價相當穩定的雙重目標,被譽為「經濟發展的奇蹟」,而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判,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楷模。
1973年,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因應經濟成長,提出近57億美元的十項建設計畫,其中有六項交通運輸建設、三項重工業建設,和一項能源建設,其項目如下(括弧内的年份為當時預定之施工期間):
1. 臺灣南北高速公路(1969-1978)
2. 臺中港(1971-1982)
3. 北迴鐵路(1973-1978)
4. 蘇澳港(1974-1981)
5. 鐵路電氣化(1975-1979)
6. 桃園國際機場(1969-1978)
7. 一貫作業大鋼廠(1972-1983)
8. 高雄大造船廠(1973-1976)
9. 石油化學工業
10. 核能發電計劃(1972-1984)
1975年,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警,政府不得不提前結束第六期四年經建計畫,並自翌年(1976年)開始實施國家六年經建計畫,以建立重化工業、加強農村建設為主;前期的施政重點在於完成十大建設,後期則為規劃新的國家建設方向。
1979年,政府按步推動交通、工業、農業、文化等十二項建設。
1984年,政府繼續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
1990年,政府推動「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以重建經濟社會秩序、謀求全面平衡發展為總目標,使臺灣成為西太平洋金融、交通轉運中心和科技重鎮。
上述前瞻性基本設施,成功帶動臺灣經濟突破發展的瓶頸。
影片攝製:China Art Film Ltd.
影片長度:43分鐘
發行時間:1976年
影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第 一 期 經濟建設 計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此影片旨在介紹中華民國自1973年起在臺灣推動的十大重要建設,包括興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之高速公路、興建臺中港、擴建蘇澳港工程、興建宜蘭至花蓮之北迴鐵路、設置鐵路電氣化工程、興建桃園國際機場、籌建高雄一貫作業大鋼廠、興建高雄大造船廠、推廣石油化學工業、制訂執行核能發電計畫,及其帶來的效益。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在臺灣實施土地改革,將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轉為以工業為主的現代化經濟。
1953年起,政府連續實施六期的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前三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政策,一面提高農業生產;一面扶植國內工業,增加生產,限制外國商品進口。五十二年,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為世界上以農業發展帶動經濟起飛成功的先例。
後三期改採出口導向的政策,透過獎勵民間中小企業投資、鼓勵出口、設置加工出口區等措施,使得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對外貿易長期持續成長和出超。其結果,達到經濟快速成長和物價相當穩定的雙重目標,被譽為「經濟發展的奇蹟」,而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判,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楷模。
1973年,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因應經濟成長,提出近57億美元的十項建設計畫,其中有六項交通運輸建設、三項重工業建設,和一項能源建設,其項目如下(括弧内的年份為當時預定之施工期間):
1. 臺灣南北高速公路(1969-1978)
2. 臺中港(1971-1982)
3. 北迴鐵路(1973-1978)
4. 蘇澳港(1974-1981)
5. 鐵路電氣化(1975-1979)
6. 桃園國際機場(1969-1978)
7. 一貫作業大鋼廠(1972-1983)
8. 高雄大造船廠(1973-1976)
9. 石油化學工業
10. 核能發電計劃(1972-1984)
1975年,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警,政府不得不提前結束第六期四年經建計畫,並自翌年(1976年)開始實施國家六年經建計畫,以建立重化工業、加強農村建設為主;前期的施政重點在於完成十大建設,後期則為規劃新的國家建設方向。
1979年,政府按步推動交通、工業、農業、文化等十二項建設。
1984年,政府繼續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
1990年,政府推動「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以重建經濟社會秩序、謀求全面平衡發展為總目標,使臺灣成為西太平洋金融、交通轉運中心和科技重鎮。
上述前瞻性基本設施,成功帶動臺灣經濟突破發展的瓶頸。
影片攝製:China Art Film Ltd.
影片長度:43分鐘
發行時間:1976年
影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第 一 期 經濟建設 計劃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又是來自於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的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翁p時間啦!翁p是以他家買的紅豆麵包塑膠袋特別吵而知名的教授,今天我們要談談G7的狀況,還有美國關於疫苗的一些新聞啦!究竟他今天早上會吃甚麼麵包呢?
這次G7參與的國家幾乎都已經在對抗新冠肺炎上到達完全解封的狀況了,所以他們在卡比斯灣玩起來很高興的樣子。不過根據翁p的說法這次似乎有達成不少經濟和防疫上的合作協定,但關於台海的局勢是否因為寫進g7宣言之中而變得更穩定,他有不一樣的看法!這時候就要問他的紅豆麵包了!
禮貌上領袖要互送禮物,這次G7峰會禮物外交中拜登致贈英國首相強生美製手工單車,強生送了拜登一幅畫,一幀描繪19世紀非裔廢奴主義者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肖像壁畫的裱框照片。但結果意外造成小川普在網路上狂幹雙方不對等禮物外交,這是怎麼一回事啦!
根據BBC的報導:【七國集團領袖將在星期六(6月12日)舉行的特別會議後發表《卡比斯灣宣言》(Carbis Bay Declaration )。該宣言將制定一項計劃,試圖防止新冠肺炎造成的人類和經濟災難再度重演。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超過1.75億人感染Covid-19,超過370萬人死亡。G7宣言將闡明一系列具體措施,包括:針對未來任何疾病的疫苗、治療和診斷方法的開發和許可時間縮短至100 天以下,加強全球網絡監測和基因組測序能力,支持改革和加強世界衛生組織(WHO)】這些做法聽起來很厲害,但是現實運行中真的做得到嗎?
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建設,同樣也是bbc的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稱,他希望由美國支持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計劃可以成為比中國方案更為優質的選項。
美國白宮周六(6月12日)發佈一份聲明稱,拜登和七國集團國家的領導人同意啟動這項新的全球基建倡議。這項「由民主國家主導的、高標凖、價值導向的透明基礎設施伙伴投資計劃,將幫助改善發展中國家總價值超過4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這個計畫可能類似馬歇爾計畫,但是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真的有用嗎?
但是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14日電,北約的立場似乎又沒有這麼明確,那到底是怎麼樣:【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4日表示,北約成員國將在今日峰會後的最終聲明中就中國問題展示明確立場。斯托爾滕貝格說:「我們沒有在進入一個新的冷戰,中國也不是我們的對手或敵人,但我們需要作為一個聯盟共同應對中國崛起對我們的安全帶來的挑戰。」斯托爾滕貝格補充說:「我也期待盟友在公報中統一語言。在我們當前的戰略構想中,並沒有直接提到中國。2019年的倫敦峰會期間,我們只用了一句話談到中國。這次將就中國展示更清楚的立場,展示盟國間的共同立場。」】
不過蔡英文總統在中午發端午文被洗板之後,立刻又發了一篇g7的文字,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第47屆7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昨天落幕並發布聯合公報,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這是G7領袖峰會第一次在聯合公報中,提到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蔡總統在臉書上指出,這些進展再次說明了,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只是兩岸之間的事情,更是印太區域中受到全球關注的焦點,是維繫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關鍵所在。「正因為台灣受到國際的關注,我們首先要團結克服疫情的考驗,也必須堅守著民主自由的信念。我們會持續努力。」】台派是很高興啦,但真的是如此嗎?
另外,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國當然也沒有善罷甘休,哪有可能只讓你制裁我我沒有對抗方案的,所以他們也推出了「反外國制裁法」:【新法律的通過意味著跨國公司及其員工可能會越來越多地發現自己陷入困境。美國和歐盟禁止與被指侵犯人權和其他罪行的中國企業和個人進行任何交易,這份禁令的名單越來越長。
...
在英國、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因中國在新疆的行動實施制裁後,中國外交部於今年3月對外國公司和個人實施了一系列報復性措施。中國外交部的處罰措施包括沒收部分目標個人和機構在中國的所有資產,拒發籤證,並禁止中國公司與其中一些公司和個人建立任何商業關係。
但西方律師質疑外交部是否擁有這樣做的法律權力。
特納說,中國立法機構現在「是在回過頭去,建立法律權威,以明確授權已經宣布了的舉措」。】未來會怎麼演變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第 一 期 經濟建設 計劃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波台商回台投資8千億,嘉義市卻掛0;工業用地近半閒置,市府應積極招商使其充分開發。
行政院自2020年1/1推出「投資台灣三大行動方案」。其中「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的投資金額大約是8千億元,創造約65,094個就業機會。經濟部表示,三大方案總計有682家企業投資約1兆1,235億元,創造約94,050個就業機會。其中「台商回台」投資,雲林縣有92.44億元、嘉義縣為181.49億元、台南市為1,387.15億元,雲嘉南合計為1,661.08億元,嘉義市是0。
天下雜誌報導,至2020年9月截止,三大方案中各縣市新增的投資金額,鄰近的雲林縣為145.26億元,創造了1,060名就業機會;嘉義縣為208.97億元,創造了2,593名就業機會、台南市為1,684.16億元,創造1萬名就業機會。資料顯示,從北到南算起來,嘉義市是今年西部縣市投資額最少的縣市。
美商google的第3資訊中心設在雲林斗六,投資218億元,總計加起來超過363億元,又多增加1千名工作機會;嘉義縣208.97億元外,還有中山科學院在民雄開發一個面積54公頃的「航空研發基地」。
市府建設處工商科表示,嘉義市2020年10/31止,各類型投資金額統計。醫療照護31.87億元、消費娛樂5.33億元、生產製造及廠房擴建18.5億元,合計55.7億元。
資料顯示即使是電腦資訊業、研發單位對嘉義市的投資意願也顯得相對較低,這造成嘉義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比鄰近的縣市較少,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減少,會導致人口外流。這是嘉義人長期來心中的無奈。嘉義市要成為
「雲嘉南的領頭羊」、「西部走廊的新都心」就必須要在經濟發展上超越鄰近縣市。
嘉義市的「產業政策」是醫療照護、生物科技、文化創意、觀光旅遊。但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策略」。就是要先做現況調查、了解市場需求、評估自身能量與定位、尋求技術支援、規劃土地取得、擬定招商計劃。而未來的數位科技及其周邊服務系統、電競產業也需納入。
文旭指出,沒有清楚的產業政策與招商計劃,就不會有招商壓力,也就不會主動去招商。當別人都很認真在爭取每一次的投資機會時,我們的招商成績竟然是西部縣市最少的,而我們還自我感覺良好,因此投資機會就被拉走了,招商是個競爭的市場。市長的職責就是帶領嘉義市往前發展、向上提升,發掘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總要能看得比別人遠,才能帶領團隊往前走。
目前嘉義市有34處乙種工業區,總面積230.87公頃,開發率僅62.3%,如果扣除國營的中油溶劑廠區,大概只剩50%,許多土地與廠房均在出售中。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熱潮中,企業都在忙著找工業用土。嘉義市如何充份開發工業用地不要讓它閒置?如何認真招商讓企業來嘉義投資?是市府的重要職責。
如果沒有企業投資就沒有新增的工作機會,那就業會發生困難,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會往外地去找工作,如此年輕人口就會流失,而在地人口慢慢老化。那這個城市就如一池水慢慢地在蒸發,若沒有新的活水注入,這池水就會慢慢地減少。
人口的流失與人口老化將導致消費能力下降,消費能力下降產業的產能將會萎縮,企業缺乏投資意願,減少投資金額,產能降低又造成就業困難,年輕人口流失,人口老化,收入減少再導致消費力下降,進而落入惡性循環。
這波台商回台投資8千億,嘉義市卻掛0;工業用地近半閒置,市府更應積極招商使其充分開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年輕人留在故鄉嘉義。
第 一 期 經濟建設 計劃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30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b-UOQdx1TIY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特首林鄭月娥在第四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多項鼓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措施,確實是有針對性的。但將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章節放在「注入經濟新動力」的子題,足見還是從香港的角度出發,跟大灣區珠三角城市從完成中央交付的政治任務角度出發,如出一轍,只看到各自為政,沒有看到「共建」的精神,這樣做難以真正收效。建設大灣區是國家級的戰略部署,不容有失,即使退到區域發展的角度,大灣區要跟長三角一體化競爭,若不盡快形成總體的協調規劃,大灣區整個區域都會受到不進則退的牽連。施政報告有關大灣區的措施,力度最大的莫過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為期18個月的2000個職位,每個職位每月補貼1萬元,鼓勵香港青年北上就業。
蘋果頭條
12港人早前為自由不惜投奔怒海,但在港府「賣豬仔」下被內地警方拘捕,關押在深圳鹽田看守所100日。深圳公安局鹽田分局上周五(27日)通報,12港人分別涉嫌偷越邊境罪及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將移送鹽田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12港人牽動着香港市民的心,12位導演以影像寄託12份思念,「拼湊出對香港的12個想像」,同時透過短片,許下希望他們盡快回家的願望,「不能放棄,不會忘記」。12導演拍攝名一段為《第100日》的短片,並在簡介中將已故香港作家也斯的〈給苦瓜的頌詩〉獻給他們:「每一位曾經憤怒、悲痛、作出犧牲的人民/願我們/對自己溫柔一點/對未來堅強一點/向着勇氣智慧也永不滅的方向再行前一點/請相信,大家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終會築起通往自由的道路/迎接每一位手足回家/We Love/Therefore We Fight」。
東方正論
第4波疫情爆發至今,昨日首次錄得破百宗確診個案,足證疫情失控,仍未見頂。根據第3波經驗,「每日破百」動輒維持數以星期計,惟港府仍然毫不着緊,除了宣布中小學周三起停課外,其他緊急措施統統欠奉,連提高禁聚令罰則都一味研究復研究,落實未有期。昨日新增115宗確診個案,絕大部分為本地感染,當中24宗源頭不明,85宗屬相關個案,包括62宗與歌舞群組相關,令該群組累計個案達479宗,全港總確診個案則超過6,200宗,另有50多宗初步確診,情況岌岌可危。然而港府反應依然慢十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還堅持小四以上不用停課,但隨着確診個案大面積地殺入中小學,不得不宣布周三起暫停中小學面授課堂直到聖誕假期後,不可謂不遲鈍。
星島社論
新冠疫情持續擴散,本港昨日新增一百一十五宗確診個案,為第四波疫情以來單日最多,也是自八月二日以來再次破百。針對港島區有三間食肆先後錄得十多宗個案,政府昨晚刊憲要求本月十五日或之後到過有關餐廳的市民,須作強制檢測,為首次向食肆作此安排,其中意菜餐廳BOMBANA是米芝蓮三星名店,被視為「名人飯堂」,星月居則是知名中菜館。 新一波疫情中,也有兩所東華三院院舍的照顧員確診和初步確診,其中一間院舍的所有院友昨晚須撤離檢疫。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近日確診個案數字上升得快,疫情趨向嚴峻,形勢似乎會較第三波疫情更差,呼籲市民減少外出活動。
經濟社評
本港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破頂,升破3位數,昨天達115宗確診,創下近4個月新高。本月至今已最少有24間學校有師生或家長染疫,疊加流感肆虐,校園愈見危險,教育局卻延至昨天,才應各界促請宣布周三起停課,決策拖泥帶水。特首既已表明以爭取清零為目標,應當果斷精準收緊防疫、提升罰則,政府必須帶頭推動在家工作,甚至考慮參考外地有效方式,規管現時講求自律的範疇,以彰顯決心。隨着本地不明源頭個案本月20日起急增,愈來愈多大中小學失守,師生家長無一倖免,昨天24宗不明個案中,就包括一名小學學生,其家人又任職另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