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燈會的「客家燈區」也很特別,客家意象以大型裝置藝術展現,強調客家人離鄉奮鬥的包容與適應性,以「閩客融合」的福佬客為策展主題,凸顯客家人「韌性」、「適應性」與「融合能力」,從「信仰」、「人文」與「物產」三面向逐一展現。
客家人重視信仰,嘉義客家保留原鄉的客家信仰,也包容在地閩南和原住民信仰。客家燈區的「信仰」燈組,以臺灣燈會有史以來最「大」紙糊工藝方口獅頭作為入口意象,高6.5公尺,寬達9公尺,打造出總長70公尺的客家開口獅花燈,並取「入獅嘴大富貴」習俗,凸顯客家物產是客家精神、客家歷史與客家生活的總體展現。
另外,結合草編藝術創作出總長40公尺的發光草龍,是多元文化村燈區第二座打破臺灣燈會史上,以閩客共同節慶活動舞龍為主題的大型燈組。舞草龍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作品中預留了讓民眾參與舞龍的位置,可以借位拍照,增添風趣,有掃除災厄、軀邪納吉之意,希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事事好運氣。
客家人最直接與神靈溝通的「茭杯」,除了用「杯」來展現客家人信神敬天與講求孝順父母的傳統外,也有客家和閩南文化在嘉義相互「交陪」之意。這是一組結合嘉義竹編藝術的作品,一隻繃上傳統的牡丹花布,另一隻鏤空,交疊而放,運用不同材質組成一組筊杯,擺放出陰陽融合、互相交疊的「聖杯」,意謂祝福大家不管什麼心願都是「聖杯」,心想事成。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