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在桃園文博會看了原住民的漁獵工具、傳統的家屋搭建後,就對原住民的文化深深地著迷。
一聽到台南有原住民主題特展「原樂駐札」,以臺灣原住民族群樂器為主題,就特別安排策展人Mukuwi先生為我們導覽,也才發現原住民的樂器其實一開始都是以器樂傳遞訊息為主,除了體鳴敲擊樂器之外,其他的撥奏弦樂及氣鳴吹奏等,發出的聲韻都是較小聲的。
對於原住民大部分的人的既定印象都是歌舞,在展覽中則能看到泰雅族的多簧琴、魯凱族的雕刻口笛、阿美族的竹鐘、排灣族的雙管鼻笛…等,近30件樂器。特別是雙管鼻笛,並非每一個人都可吹奏出聲音(策展人說這個還是要看天份的),我自己嘗試完全沒有辦法,但還是非常喜歡!
樂器上的竹雕及木雕的作品,還有其配色,根本就是工藝品,這些年研究者也開始去考究這些樂器創作者的足跡,因為以前比較沒有人在意,後來發現某些雕刻圖騰專屬於某些藝術家以及還有所屬家族階級的呈現~
把握時間!千萬別錯過這麼棒的展。
一起來認識臺灣原住民族群文化多樣性
110/03/05~06/20|臺南市札哈木會館2F展覽空間
※ 防疫措施: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臺南市政府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集會活動防護措施及辦理原則,進入本館場域皆需依防疫規定配合實名管制、出入體溫量測及酒精消毒並需全程配戴口罩,未依規定配合防疫措施者不得進入室內場域及其相關活動。
#臺南市政府
#台南景點
#原樂駐札
#臺灣原住民族群樂器主題特展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臺南市原住民文化會館
#臺南市原住民 #原住民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策展人說 在 思瑩老師的幸福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策展人特別導覽場
就在今天下午2:30-4:30,
我們準備好了,
歡迎現場報名喔!😊
—-
「島嶼的集體記憶」跨域課程到底有什麼魅力?
想知道教育推廣五年的小故事嗎?
本展精選34個單位,
包含全台各地學生、導演及設計師的作品,
展場內說不完的,
由策展人說給您聽。
👵時間|02/24(三)14:30~16:30
👵地點|高雄文學館一樓山茁咖啡(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講師|策展人高雄市勝利國小李思瑩老師
將分享計畫理念、作品導覽及體驗活動(需低消一杯飲品入場)
👵報名方式|
1.教師請上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報名
https://ppt.cc/fKCztx
2.一般民眾請留言或寄信至szuying97@gmail.com
3.現場報名
---
【計畫簡介】
從2007年開始,在全台灣超過15個縣市、68所各級學校發酵,120位老師陪伴超過一萬名孩子聆聽爺爺、奶奶的生命。
由旅法導演陳慧齡女士發起,與廖俞雲課程督學、林宜家校長、劉癸蓉老師、鍾佳玲老師和李思瑩老師組成核心團隊共同推動,教育部國教署、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力支持的跨領域的教學計畫。
在課堂中引導孩子從訪談出發,以家的記憶為起點,從家族故事、社區記憶到島嶼土地,以藝術寫歷史建構「時代臉譜博物館」,在與各地進行「世界家族故事交換」,跨越領域、教育階段、學校與國家,建構個體與群體的身份認同,以島記精神連結世界。
原來歷史不只在課本裡,它就在我們集體的記憶裡,島嶼的點點滴滴都被傳唱,我們終能見到這片土地的模樣。
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找到自我認同,找到回家的路。一起說聲:「阿媽,阮轉來啊!」
更多訊息請加入島記臉書社團。
https://ppt.cc/fNPEZx
—
島嶼的集體記憶
《阿媽,阮轉來啊!》
教育推廣五年回顧展
👵日期|2020/12/26-2021/03/06
👵地點|高雄文學館文學書房(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六9:00-21:00
週日9:0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策展人說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現正展出中)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宋人為保存前賢書法並長遠流傳,於是刻帖日漸盛行,不過宋代的人們並不以繼承傳統為滿足,書法取向表現也偏向個人情性與趣味。今天看的這件是 蘇軾的【楚頌帖】。
🟢【宋 蘇軾 楚頌帖】Chusong Modelbook
🔼 1084年,蘇軾出遊陽羨(今天的江蘇省宜興市),他在船上寫下〈楚頌帖〉,說自己想在此地種橘、築亭的心情。不過原蹟已佚,僅刻本傳世。此帖由譚伯羽、譚季甫先生捐贈。
🔼策展人說:「通篇行書,線條圓轉處豐厚而內斂,方折處剛斷而勁健。字體大小錯落,又逐漸加大,再嘎然而止。章法一任自然,毫不造作,正是乘興而書的佳作。」
🟢釋文:請點進附圖觀看
Chusong Modelbook
Su Shi, Song dynasty
Su Shi (1037-1101), whose style name was Zizhan and whose sobriquet was Dongpo ("Eastern Slope"), was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calligraphy.
In 1084, while Su Shi was traveling overwater to Yangxian (Yixing in present day Jiangsu province), he wrote the contents of the "Chusong Modelbook," which express his desire to plant mandarin oranges and build a pavilion in this region. Su's original inscription is lost, and only block-printed editions remain. This modelbook, written entirely in running script (xingshu), was donated to the NPM by Mr. Tan Boyu and Mr. Tan Jifu. It is distinguished by lines that show generous thickness as well as discretion where they make rounded turns, but are decisive and forceful where they make angular turns. The characters fluctuate in size, given rein to gradually grow until brought to sudden stops.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is unrestrainedly natural and utterly unaffected—this is clearly a work of excellence written in a flourish of inspiration.
******************************
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展期:2020/12/26~2021/03/29)
陳列室:北部院區 第一展覽區 204,206
https://theme.npm.edu.tw/exh109/calligraphy10912/index.html
The Expressive Significance of Brush and Ink: A Guided Journey Throug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Dates: 26 DEC 2020~29 MAR 2021)
Gallery: 204, 206 (Northern Branch) Exhibition Area I
https://www.npm.gov.tw/en/Article.aspx?sNo=0401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