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0的網紅電影趴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文學閱影展10.22-11.02 官網】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video-exhibition.html 【贈票活動:只要在電影趴Cast的Youtube、IG或是FB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或是最感興趣、想去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將在2021.1...
「策展人講座」的推薦目錄: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策展人講座-你所不知道的「疫年紀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策展人講座 在 2022.05.21 非遊記【策展人講座系列】東南亞移工在台三十年 的評價
策展人講座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週年系列講座6--社會運動的N次跨界:影像的社會視野】
講座報名網址:https://neti.cc/rE18AwB
影像創作者將鏡頭轉向社會,大大小小的影展中,不論是劇情片或是紀錄片、短片或是動畫,都可能會有社會議題的成分,我們每個人都身處於現今的社會,除了架空的想像世界之外,社會議題是其背景也是血肉,成為影像創作不可或缺的土壤,但在製作影像的時候,是理念先行?還是創作先行?怎麼讓影像成為與社會對話的工具?
林木材從影評人、推廣紀錄片到策展人,從一個單純喜愛影像的觀眾,被觸發對於社會結構的認識,從此決定研究與推廣影像創作,2010年即參與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014年擔任策展人至今超過6年,長期觀察國內外紀錄片創作趨勢,在台灣,從人間雜誌、綠色小組到百花齊放的台灣紀錄片風潮,紀錄片一向站在弱勢者立場,與社會運動息息相關,在不同時空背景之下,影像如何成為社會議題的發聲管道?影像的社會意識與視野代表了什麼意義?
導演鄭有傑非科班出身,做過編劇、剪接、導演到演員,以不同視角觀看創作一事,在外界來看,似乎從不避諱談論政治,擅長讓人以不同於新聞事件的眼光,再次思考對土地、族群的想法,但他認為並不是刻意把政治放入創作題材,而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一種提問,本次難得邀請到因新片《#親愛的房客》正在上映而忙碌的鄭有傑導演,來談創作背後的心情,電影人身旁永遠有值得關注的公共問題與社會議題,如何回到初衷,拍一個自己覺得最受感動、最想說的故事。
‼緊急更改時間公吿‼
因講者鄭有傑導演新片《親愛的房客》入圍金馬獎,原定日期必須參加入圍晚會,導演說因為「之前沒想到會入圍!」,因此關於改期至11/17周二晚間,我們在此向先前已報名觀眾道歉,也由衷祝賀導演入圍並恭祝得獎。
時間:11/17(二)19:00~21:00
地點: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羅斯福路二段70號8樓之3)
講者:
鄭有傑(導演、演員、編劇、製作人)
林木材(影評人、策展人)
講者簡介
🍀 鄭有傑:
1977年生,台南人。擔任多部電影與電視導演、編劇、演員與製作人。大學時期開始拍攝16釐米短片《私顏》、《石碇的夏天》,其中《石》片獲金馬獎最佳短片、並獲邀國際影展,開啟電影之路。退伍後開始編導電影長片《一年之初》、《陽陽》,獲國內外影展肯定;編導電視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1、2季)》、《野蓮香》;執導多位知名歌手的MV;製作與共同編導電影《太陽的孩子》、製作原民台電視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亦有參與幕前演出,如《波麗士大人》、《鏡子森林》及多部電影短片等。另有翻譯電影原著小說《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 原著)。執導的第4部電影長片《親愛的房客》於10月23日上映。
🍀 林木材:
1981年生,台南人。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畢業,從事紀錄片評論與推廣、策展等相關工作,著有《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一書,現為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曾擔任綠盟「核電影」策展人。
講座報名網址:https://neti.cc/rE18AwB
策展人講座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凝視可見的過往,想像不可見的未來:馬來西亞攝影書策展人講座📣
活動頁面:https://fb.me/e/llSfNwx0V
「凝視可見的過往,想像不可見的未來:馬來西亞攝影書」策展人講座,就在下週六!兩位馬來西亞策展人 Jeffrey Lim(林猷進)和 Bernice Chauly,將於線上與《數位荒原》主編鄭文琦,共同討論此次書展的策展概念、方法與跨文化溝通的挑戰。
在講座中,兩位策展人將從展覽的核心概念與問題意識出發,講述馬來西亞歷史、影像在不同歷史時期扮演的角色、透過攝影書再現國族歷史時所面臨的困境,以及轉向從廣義的影像與圖像的選書思考,以視覺史的角度展示馬來西亞,拓展攝影這項媒材的界線。
再者,兩位策展人也將以自身的馬來西亞成長經驗為例,回應馬來西亞歷史與族群發展的複雜過程,尤其將側重在原民性、國族認同的當代思考;以及策展人特意帶領年輕創作者們,所製作的攝影小誌,呈現馬來西亞當代影像創作的多樣性。11月14日,週六下午2點半,邀請你一同來探究、思辨,或許也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會如何透過一個攝影書展呈現台灣呢?
書展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57616661790673/
官網👉️ https://www.lightboxlib.org/malaysiaphotobook
--
📢 Jeffrey Lim 林猷進
馬來西亞藝術家、文化傳遞者、社會倡議者。
在他的作品 Kanta Portraits 中,他來往馬來西亞與台灣兩地,與當地原住民社群交流,紀錄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建構自身的國族認同,並使用自製的箱式相機拍攝對方的肖像,贈予對方做為交換。
為了此次展覽,Jeffrey 不僅奔走馬來西亞各地募集攝影書、自己也製作了一本作品參展,還號召當地藝術家為此展覽製作出版物、親自指導年輕創作者製作自己的第一本zine。現場共有11本專為此次展覽誕生的作品,皆出自 Jeffrey 的號召。
📢 Bernice Chauly
屢屢獲獎的小說家/詩人/攝影家/教育工作者/策展人。
出生於檳城州喬治市,父親為印度裔,母親為華裔,雙親都是老師。
Bernice 的攝影與錄像作品主要關注難民、性工作者、原住民族、傳統工藝匠師與環保運動。她也曾出版七本詩集、散文和小說。教授文學與創意寫作超過 20 年。並曾連續七年擔任「喬治市文學季」總監。
在此次策展的過程中,兩位策展人嘗試著梳理、呈現馬來西亞的整體歷史與社會脈絡。途中 Bernice 時常提醒著,不論是策展或創作,皆須努力在關注個人經驗與宏觀的政治敘事間取得平衡,而這樣的核心價值也反映在她為此展覽產出的動人文字之中。
--
講者|Jeffrey Lim(林猷進)、 Bernice Chauly
主持|鄭文琦
時間|2020/11/14(六)14: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4:00 開始自由入場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啤酒一瓶)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人數上限為70人,歡迎準時到場!
備註|
1. 講座將由英文進行,並搭配現場口譯
2. 本場活動會進行直播
3.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填寫基本資料再入場
4. 場地位處巷弄、地址複雜,循門牌而來很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策展人講座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文學閱影展10.22-11.02 官網】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video-exhibition.html
【贈票活動:只要在電影趴Cast的Youtube、IG或是FB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或是最感興趣、想去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將在2021.10.03午夜截止!請大家踴躍來拿票喔!】
2021臺北文學.閱影展特映會邀請
電影:《幸福》Happiness
導演:安妮華達
時間:10.06 (三) 13:50
地點:光點台北電影院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
1. 開演前一小時於光點台北電影院前開放換票,座位全採自由入座
2. 得獎者需提供完整姓名及電話以便現場工作人員核對
3. 開演後20分鐘不得入場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台北光點:大使館改裝的電影院
5:49 台北文學閱影展:從文學的角度看電影
19:03 台灣的獨立片商超用心在推廣藝術電影
26:46 這次閱影展第一次以「電影運動」為主題
29:25 選新浪潮當主題是因為策展人換手機?
34:35 「電影作者論」的崛起
39:20 小小兵和塔可夫斯基的靈性共鳴點
45:33 創新的「右岸派」
46:49 什麼是「攝影機鋼筆論」?
53:27 讓人睡死(?)的「左岸派」
54:39 什麼是「意識流」?
1:06:40 法國新浪潮不是一個「觀點」而是...
1:09:45 這次影展也有講座和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3x3n9YcCOM/hqdefault.jpg)
策展人講座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志工報名 / https://forms.gle/hKzf6iyVjDo1YuJ46
FB粉專 / https://goo.gl/dRfJuQ
IG / https://goo.gl/1UtZSy
Line@ / @yoyoyang
教學 / https://hahow.in/cr/yoyoyang
演講邀請 / https://goo.gl/forms/EQPUHUmUUpNx5zIE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WidPEyDsZI/hqdefault.jpg)
策展人講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北投文物館 #日本茶道文化特展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出門去逛北投文物館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邀請到館方的策展人也就是 #洪侃副館長 來為各位聽眾介紹這次的特展。
北投文物館籌辦臺灣首次,完整且考究的「日本茶道文化特展」,展覽中除了有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獻、茶道器物外,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前,更將帶來一系列茶道推廣體驗活動,民眾不僅可以親眼鑑賞精美的茶道具,還可動手參與抹茶與和菓子的體驗,甚至由日本職人教學製作出自己專屬的茶碗,以及多場茶道示範與課程講座。十月起,每週日下午還有限定開放的和室抹茶席,讓民眾不必搭飛機,就能感受到彷彿親臨日本的茶道美感氛圍與正統教學。
此次展覽,以全臺灣輩分最高的日籍茶道教授─「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超過六十年的精采茶道收藏為主軸,另包括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慷慨出借所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茶道具,以及多位民間收藏家的珍貴茶道器物。題名為「一期一會」意指「一生僅有一次的相會」,這不只是在茶道中用來提醒人們珍惜每次茶會的相聚,更希望在展覽中所呈現茶道文化的內涵,能帶給民眾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遇」。藉由茶道中歷史、儀式與工藝所呈現的各種面向,帶領每一位參觀者進入到日本茶道文化精緻藝術與美學哲思的世界。
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融入了禪宗思想並發展出各種儀式規範後,成為一種以茶待客,重視禮節與人心交流的文化活動。時至今日,茶道文化深入到日本人的思維、美學和日常生活之中,無論是哲學思想、工藝美術、庭園景觀、懷石料理,無一不是蘊含了茶道精神。以「和、敬、清、寂」為核心思想,在日本茶道中,茶人必須透過各種點茶流程的修習與實踐,來達到個人內在修為的提升;這樣一個由技入道的途徑,不僅是一種工夫的鍛鍊,更是一種人格價值的追求。
北投文物館在歷經5年的修復過程中,自2005年起,館方規劃以日本茶道文化之推廣,做為古蹟再利用的多角化經營項目之一,遂邀請「日本裏千家茶道名譽師範」関宗貴教授來此開設正統茶道課程。今年是関教授來臺教學屆滿10周年的重要里程,10年來「裏千家茶道」已在臺灣開枝散葉,使北投文物館成為臺灣日本茶道教學重要的據點之一,此次展覽也是臺灣首次完整且全面地呈現日本裏千家茶道文化的創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2AruXgmyD8/hqdefault.jpg)
策展人講座 在 2022.05.21 非遊記【策展人講座系列】東南亞移工在台三十年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展覽名稱|非遊記Unaccounted Travelogue展覽日期|2022/05/10(二)- 2022/07/31(日)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活動名稱|東南亞移 ... ... <看更多>
策展人講座 在 策展人講座-你所不知道的「疫年紀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理解藝術產業如何持續以藝術、科技和創作作為自我實現、提升的正向能量。 ✨【策展人講座】✨ 講者|吳達坤(「疫年紀事」策展顧問) 時間|2022/08/27(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