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歌🇨🇳】屈原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質疑后羿如何射下九個太陽,太陽內的神鳥金烏又如何解體,究竟意思何所指,自然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後文還有談論后羿是否偉人的部份。到了周耀輝版,問「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似是歌頌當時學生的「射太陽」豪情,卻也似暗示在東方社會只有徒勞無功,同樣可予人無限聯想。
又如屈原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句更深奧,大意是「月亮有着什麼德行,能死了又重生;月中黑點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似是充滿對「離地」月球神話的犬儒批判。到了周耀輝版,卻問「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似是諷刺在天上的人(領導)其身不正,又似慨嘆不少人選擇離開地面是非地獨善其身。到了第二節,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四句歌詞,詞人終於加上「斗膽」、「囂張」、「不惜」、「孤單」等形容詞,一切意思,更形白露......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729666
▶️美國十一哥之死:揭示美國深層結構最恐怖一面的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MKDvkk4-g
箭也似的意思 在 娘娘我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
健康網站2020/3/11
洪蘭: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 覺,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 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朋友傳給我一個日本銀髮族川柳比賽的訊息(川柳相當於我們的打油詩),老人們以三行日文,寫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一個給了貓;醫藥太進步了,活得比預計的長,超出保險年限;現在能夠溫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懷舊歌曲不會唱,太新了;剛剛太好吃了,但吃什麼已經忘記了;好不容易站了起來,卻忘記是要幹什麼,又坐了回去;所謂年邁,就是不斷增加藥片和逐漸衰退的記憶;以前走路必須抬頭挺胸,現在走路必須注意腳下;現在人生已經不迷惘了,卻一直迷路;不敢再做身體檢查,每檢查一次,就多出一種病;有糖尿病,卻沒有甜蜜的生活;曾經打罵過的孩子,現在溫柔牽著我的手;照鏡子時,感覺看到了媽媽;睡個懶覺起來,發現家人在確認我的脈搏;以前反覆確認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還有沒有呼吸;過去的心悸是為了愛情,現在的心悸是犯了病;飯吃八分飽,還有二分用來吃藥。
這些詩句讓人哈哈大笑之餘,也不免反省一下,我們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老年?
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實,只有老友是來者猶可追。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獨,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另一個可以送給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寶貴
人要不斷的問自己:「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只要有一個人懷念你,你就沒有白活。但是友情需要培養,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我剛去美國留學時,吃不起學校的餐廳,一個三明治 1.5 美元,一個漢堡 1.99 美元,同學說很便宜,但對新台幣 42 元換 1 元美金的我來說,還是很貴,我通常是吃花生醬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質,營養夠。後來我發現不行,因為有些消息沒有跟同學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師的出題偏好、怎樣可以搶到儀器來用等等,所以只好一週二天跟同學一起去吃飯。一學期下來,交到幾個好朋友後,我就約他們來我實驗室吃飯,我做蛋壽司請他們(做不起魚壽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帶三明治來我實驗室吃,我就聽到了小道消息,也省下了飯錢。
因此要交朋友,先要付出。早上早一點起床煮飯,拌點醋和糖做成壽司並不辛苦,獲得的友誼卻是長長久久。多年後,我去美國開神經學年會,碰到一個同學(現在是名教授了),他說,他第一次吃到壽司是在我研究室,後來去紐約教書,雖然常去日本店吃壽司,卻覺得沒有在我實驗室吃的好吃,我告訴他,因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聽了哈哈大笑。
年輕的人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持久。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樣。若是老本允許,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館子聯絡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許,也可以請朋友來家包餃子。以前做留學生時,大家輪流去各家包餃子,飯後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貧窮之交,友情更長久。
年輕時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
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險年限。走路倒是必須看腳下,因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輪椅,健康就走下坡了。至於照鏡子看到自己變老,要記得馬克吐溫說的:「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吃飯本來就是吃八分飽,另外二分不如留下來吃甜點,一點甜的滋味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詩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只要盡力幫助別人,讓別人懷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內容摘自《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作者為洪蘭 ,天下文化出版。
箭也似的意思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科普文分享】星空未了緣: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還在學習 - Edward Ho
//曾幾何時,人類不相信自己有機會可離開陸地,飛上天際,更不用幻想可飛往太空,踏上月球。
1969 年 7 月 16 日,佛羅里達州甘乃迪角 (Cape Kennedy, 現稱卡納維拉爾角) 萬里無雲,美國太空人 Neil Armstrong 、Michael Collins 和 Buzz Aldrin 登上阿波羅 11 號,開展人類史上首次登月旅途。與此同時,全球有近 6 億人經電視直播觀看這個史詩式太空任務,當中包括美國冷戰對手——蘇聯。當時輿論普遍仍認為蘇聯在太空競賽中領先。
上午九時三十二分:搭載著阿波羅 11 號的農神五號 (Saturn V) 升空,太空人在 12 分鐘後抵達地球橢圓形軌道。事後有 NASA 人員回報,儘管天氣甚佳、太空人也準備就緒,但升空前曾有故障訊號閃起,閥門也似有洩漏問題。
火箭到達軌道後,繼續環繞地球運行一圈半。太空人檢查指令艙系統運作正常後,再發動第三級子火箭,以每小時 38,946 公里向月球方向航行。在飛向月球期間約三個半小時內,太空人再將指令艙轉向,先與登月艙連接,再與第三級子火箭分離。
隨後三天,太空船繼續向月球進發。抵達月球附近後,再被月球引力引導環繞運行。此時 Armstrong 跟 Aldrin 走上登月艙鷹號 (Eagle) ,並與指揮艙哥倫比亞號 (Colombia) 分離,由 Michael Collins 留守協助登月程序。
太空人在大部份登月航程期間都無需操控太空船,而是將訊號傳回地球,由 IBM 研發的電腦控制航道。不過,登月過程則由當時指令艙及登月艙內,兩部只有 32 公斤重「導航電腦」控制,而電腦晶片由加州電腦公司 Fairchild 研發。太空人 Buzz Aldrin 只需在鍵盤上輸入指令,螢幕就會顯示訊息,幫助決定行動。
在首階段降落中,電腦運作正常,並將登月艙下降至離月球表面 15,240 米上。 Aldrin 再輸們新指令,令登月艙航行至預定軌道降落。月球表面引力不一致,所以太空人在慢慢降落期間,需不斷透過雷達數據計算離地距離。突然,電腦傳出警告訊號, Aldrin 鍵入指令「5, 9」以顯示電腦錯誤,而該錯誤是「1202 」。情況緊張,當時 Aldrin 不記得 1202 的意思是電腦處理器負荷過重,是代表電腦會重新啟動的意思。
千鈞一髮之間,太空指揮中心要盡快決定任務是否繼續。指揮中心轉而向有份設計警號的 Jack Garman 及 Russell Larson 尋求意見,兩人確認 1202 警號代表機體已儲存導航數據,任務可繼續。然而,一旦電腦再次出錯,兩位登月太空人恐怕要命喪月球。電腦在降落過程中,數次出現問題,而在落地前約 600 米,電腦故障更無法顯示任何數據及警號。在 4 分鐘內,電腦故障至少 5 次。
所幸,登月艙作然有驚無險地安全著地。月球傳回 Armstrong 的聲音:「休斯頓,這裏是靜海基地。『鷹』着陸成功。」。之後 Armstrong 踏出人類第一步,走到月球表面。「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
事隔 50 年,科技大幅改進。不少國家,無論是國家機構,還是私人企業都積極發展太空科技。 SpaceX 及 Blue Origin 亦接下 NASA 太空任務,相信有助減低 NASA 開支,集中其他太空任務。 Space.com 指出,有調查發現美國人比起 1969 及 1999 年更開始希望政府可投資火星太空任務。 NASA 早前亦已公佈將會重新開始登月計劃,為未來的火星航程作出準備,包括國際太空站的雙胞胎研究,以及本周公佈的太空果實種植計劃等。
人類征服大空的夢想還未完結,但要真正可登上火星,甚或在紅色星球上殖民的目標,相信仍需長時間才可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