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的感想只有三個字:別鬧了。
(該說果然不愧是吳音寧的老爹嗎?)
========================
台糖的原料不足問題其實可以視為1930年代米糖相剋問題的延續。
當國際糖價下跌的時候,農民自然比較樂意種能帶來較高收入的稻米,而不是生長期長、並且災損機率(碰上颱風時倒伏)高的甘蔗。
.
日本人維持甘蔗產量的方式,其一是以由官方介入實施米糖價格連動制,強行把雙方的價差壓掉;其二就是透過嘉南大圳的三年輪耕制度,半強迫式地促進農民把土地賣出給不受輪耕制限制的製糖會社。
.
事實上,日本時代後期台灣產砂糖的價格已經拚不過爪哇的進口糖,但是對日本來說,維持糖業除了砂糖本身的銷售收入以外,製糖的副產品也有其用途,例如廢糖蜜除了用於提煉酒精之外,也會作為工業原料用途(如:日本生產的燃料用蜂窩炭就是用台灣製糖產生的廢糖蜜作為黏合劑),因此仍然有維持的價值。
.
台糖在1950年代的確碰過經營上的問題,主要是1946年開始的F108甘蔗品種突變導致品質、產量下降的問題,後來是從南非Natal引進新的甘蔗品種,在195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試種,加上台糖實施保證糖價制度提高農民的種植意願,才度過營運危機的。
但是到了1960年代後半又碰上長期性的國際糖價大幅下跌,因此台糖只能再進行大規模的業務縮減,文中提到的溪州糖廠的關閉與沒落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
(之後糖價要到1973年以後才因為石油危機的緣故而上漲)
.
另外,1970年代本來就沒在管文創保護等等的問題,那些都是80年代後半才開始有在搞的。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521370?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fbclid=IwAR02lcirtL8hBrrm3-zyqKUAaH4kt2ER7t4Q9mauYhZ7PrzXQSmpYhY-nEY
米糖相剋年代 在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黑貓老師這篇真是太棒了,難怪中華民國只敢教中國史不敢教台灣史(在我的年代)
【說書模式】
哈囉各位大家好。 (´・ω・`)
有鑑於跟八田與一有關的奇怪文章到處流竄,今天我們暫時忽略那些...呃...對政治有點過於狂熱的朋友,來聊點八田與一那時的台灣吧!
(你知道的,這個專頁就是看奶、看貓、一邊宅一邊長知識的地方,而不是政治互噴的地方。)
-- -- -- -- -- -- -- -- -- --
1895年,日本人在遙遠的韓國跟清國大打出手,打完不但拿到一大筆賠款,更是得到了台灣這塊寶島。
日本超開心。
那年帝國主義正風行,有了殖民地就好像是《列強俱樂部》的入場卷一樣,從此可以到處炫耀
「欸,我是有殖民地的強國了啦! (゚∀゚)」
結果呢?
台灣人有夠兇,讓日本殖民初期頭痛到爆炸。
-- -- -- -- -- -- -- -- -- --
日本本來想說「新老闆上任,這些員工們應該會來巴結我才對吧?」
沒想到腳都還沒踏進台北,台灣人就開始叛變了!WTF?搞了個《台灣民主國》要跟我對幹,害我又得準備打仗了......
結果沒想到,戰壕都挖好了,城門卻突然一開,幾個人跑出來拜託我們趕快進城??
原來是台灣民主國的老大跑了,剩下的士兵當場轉職成土匪,我只好趕快進去幫忙鎮壓。
然後要補給的時候,這些台灣人也很大方的拿一堆東西賣我們,不過超貴的,台灣的物價都這麼高嗎?
後來才知道是被乘機敲竹槓,森7!
接著,往南慢慢的認識其他台灣朋友,這些朋友們熱情的招待我們,果然出了台北的南部地方就是熱情,嗯。
結果隔天這些人卻突然拿刀砍我們
搞屁啊幹! (#`Д´)ノ
-- -- -- -- -- -- -- -- -- --
好不容易平定漢人,接著還要去跟原住民交涉。
日本:「聽好,以後台灣歸我管,你們都要乖乖聽話跟繳稅」
原住民:(黑人問號.jpg)
日本:「我說什麼,你們就要做什麼」
原住民:(怕.jpg)
日本:「不聽話的話就開槍打死你們」
原住民:(出草.exe)
結果一堆日本人被原住民幹掉,就算日本有著現代化部隊,還是攻不下這些超強的叢林戰士。 (之後勉強靠空中支援控制住局面。)
而且更靠北的是,這些此起彼落的抗日行動就已經死一堆日本兵了,台灣的蚊子世界強,比台灣人還強十倍,日本兵幾乎都是被台灣蚊叮死的。
為了征服強悍的台灣,日本政府每年要多花一千萬。
...
「殖個民怎麼這麼難啊?英國跟荷蘭都是怪物嗎?」
「到底怎麼有辦法殖民這麼多國家辣?」
「我看乾脆把這鬼島便宜賣給法國算了,麻煩死了。」
日本難過。
「不行!我大日本肩負率領大東亞區域亞洲人一同對抗歐洲列強的使命!不可以就此打退堂鼓!!」
日本振作。
於是,日本放慢腳步,開始研究台灣的風俗民情、習慣、宗教信仰,同時開始「人口普查」跟「土地調查」,對順從的人民講道理;對不順從的人民拿著步槍講道理,花了好一段時間後,終於穩定了政權。
-- -- -- -- -- -- -- -- -- -- --
穩定了政權後,日本政府就開始思索「到底怎麼樣利用台灣來賺大錢呢?」
「來種米如何?」
「不行啦,台灣米有夠難吃,良田又少...」
「那不然...糖?」
「喔喔喔!讚讚讚!(゚∀゚)」
就這樣,台灣的主力農業產品就定為「蔗糖」,日本開始鼓勵資產家來台投資製糖工業。
台灣的農民們受到政策影響,開始種甘蔗。
但是由於日本財團手握糖廠與設備,壟斷了市場,於是各個成為慣老闆,用超低的價錢收購甘蔗,再高價賣回日本本土,賺的錢全部放口袋,農民們被迫過著低薪的苦悶日子,抗議四起。
「這樣不OK啊…」台灣總督府發現了問題。
雖然賣蔗糖是很賺,但放任社會問題擴大遲早出事。於是開始想辦法改良其它的農業,希望可以開發出第二種主力商品,同時順便解決台灣的勞資糾紛。
-- -- -- -- -- -- -- -- -- --
很快的,台灣總督府找到了解答:「水稻」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因為米的供應量不足,引起了一連串的暴動。
「只要台灣的水稻產業發展起來,不但可以幫助日本本土度過這次風暴,以後也能防止糧食危機再度發生。再說,多一種選擇也可以幫助那些種甘蔗種到厭世的農民吧?」
於是台灣總督府找了一堆專家推動這個水稻作戰計畫。
先是植物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培育出全新品種「蓬萊米」
這米不得了,一煮好就有BGM;一入口就有龍飛出來,頭上還會浮現「美味」兩個大字。
「太好吃啦~~~!(゚∀。)」
不論台灣人、日本人都對蓬萊米讚不絕口。
總督府製藥所則派出:木下嘉七郎、羽鳥重郎、宮島幹之助,這幾位醫生合力寫了二十幾篇攻略來對付蚊子跟毒蛇,大大的增加了瘧疾與蛇咬的存活率,讓農民保持健康,也間接幫助農民開拓更多荒地成農地。
另一方面,昆蟲學家素木得一、楚南仁博則是研究害蟲,開發出最新的農藥,這新的農藥一灑下去就像破滅魔劍一樣,蝗蟲跟螟蟲全部死光光。
在這些日本學家的幫助下,台灣的水稻產量、質量戰鬥力瞬間破表!
對台灣農民更有利的還有:稻米不像糖業那麼吃設備、技術,所以沒有日資壟斷的情況,本來種甘蔗被壓榨的農民們紛紛跑去種稻米。
慣老闆們只好加薪跪求農民繼續種甘蔗,造成人事成本大增。
但台灣不論是地主、還是農民的薪資則是全面大漲,賺賺賺。
台灣逢萊米好吃又便宜,CP值超高,人人見了都喜愛,連天皇都指名不是台中豐原的米他不吃。於是超大量的逢萊米傾銷回日本本土。
日本米商被打到喊不要,紛紛找日本政府QQ。
「殖民不就是要剝削嗎?你怎麼反而讓他們來賺我們的錢勒!!」日本政府怒噴台灣總督府。
這事件就是有名的《米糖相剋》
-- -- -- -- -- -- -- -- --
在這段期間,為了提高產量,也為了有效管制耕作區水源,讓日本可以隨政策調整稻米產量,台灣總督府找來《東京帝國大學》的工程師:八田與一來台灣想法子。
沒想到這個八田與一是理組的,工程師的靈魂熊熊燃燒。
『什麼「調整產量」辣!要搞就要搞強一點的好ㄇ!』
...結果最後作出來的是「全面提升產量」的嘉南大圳。
台灣總督府只好靠法律來防禦逢萊米。
像是規定:
1. 限制台灣米在日本米收穫期的出口量。
2. 提高米的稅。
3. 增加種甘蔗的補助。
4. 稻米要是漲價,強迫甘蔗也要漲,增加農民種甘蔗意願。
5. 指定區進行輪作休耕
才緩和住《米糖相剋》的現象。
在這波一來一往的互動下,台灣大賺一筆。
1903~1940年,台灣GDP平均成長1.97%,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全球平均。
蓬萊米功不可沒,超級CARRY的啦!
台灣米好棒呀!
( ゚∀゚)o彡
-- -- -- -- -- -- -- -- -- --
【後記】
咦?可是你看到有人說「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很窮,只能吃番薯簽」?
是的沒錯,他沒有騙你。
有在日治時期過到好日子的,是1930年前後的「成年人」
(也就是《內地延長主義》那個時期)
所以現在80歲左右的阿公阿嬤,印象最深刻的10幾歲時,就已經是戰火下的年代了。
那時,隨著日本侵華戰爭不斷的擴大,台灣扛下前線的軍事補給重責,農民上繳的米與稅不斷的增加。
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各種資源捉襟見肘,幾乎所有能拿的都被運往前線,更糟的是,菲律賓失守後讓台灣也成為盟軍轟炸的目標,各地生產量大減。
經濟繁榮的盛況不再,被戰火陰影壟罩下的台灣人民只能一邊祈求戰爭早日結束,一邊貧窮度日,直到1945戰爭結束才稍微喘一口氣…
而吃番薯簽的回憶,就是這段日子。
而至於之後為什麼要繼續再吃10年的番薯簽,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ω・`)
米糖相剋年代 在 黑貓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書模式】
哈囉各位大家好。 (´・ω・`)
有鑑於跟八田與一有關的奇怪文章到處流竄,今天我們暫時忽略那些...呃...對政治有點過於狂熱的朋友,來聊點八田與一那時的台灣吧!
(你知道的,這個專頁就是看奶、看貓、一邊宅一邊長知識的地方,而不是政治互噴的地方。)
-- -- -- -- -- -- -- -- -- --
1895年,日本人在遙遠的韓國跟清國大打出手,打完不但拿到一大筆賠款,更是得到了台灣這塊寶島。
日本超開心。
那年帝國主義正風行,有了殖民地就好像是《列強俱樂部》的入場卷一樣,從此可以到處炫耀
「欸,我是有殖民地的強國了啦! (゚∀゚)」
結果呢?
台灣人有夠兇,讓日本殖民初期頭痛到爆炸。
-- -- -- -- -- -- -- -- -- --
日本本來想說「新老闆上任,這些員工們應該會來巴結我才對吧?」
沒想到腳都還沒踏進台北,台灣人就開始叛變了!WTF?搞了個《台灣民主國》要跟我對幹,害我又得準備打仗了......
結果沒想到,戰壕都挖好了,城門卻突然一開,幾個人跑出來拜託我們趕快進城??
原來是台灣民主國的老大跑了,剩下的士兵當場轉職成土匪,我只好趕快進去幫忙鎮壓。
然後要補給的時候,這些台灣人也很大方的拿一堆東西賣我們,不過超貴的,台灣的物價都這麼高嗎?
後來才知道是被乘機敲竹槓,森7!
接著,往南慢慢的認識其他台灣朋友,這些朋友們熱情的招待我們,果然出了台北的南部地方就是熱情,嗯。
結果隔天這些人卻突然拿刀砍我們
搞屁啊幹! (#`Д´)ノ
-- -- -- -- -- -- -- -- -- --
好不容易平定漢人,接著還要去跟原住民交涉。
日本:「聽好,以後台灣歸我管,你們都要乖乖聽話跟繳稅」
原住民:(黑人問號.jpg)
日本:「我說什麼,你們就要做什麼」
原住民:(怕.jpg)
日本:「不聽話的話就開槍打死你們」
原住民:(出草.exe)
結果一堆日本人被原住民幹掉,就算日本有著現代化部隊,還是攻不下這些超強的叢林戰士。 (之後勉強靠空中支援控制住局面。)
而且更靠北的是,這些此起彼落的抗日行動就已經死一堆日本兵了,台灣的蚊子世界強,比台灣人還強十倍,日本兵幾乎都是被台灣蚊叮死的。
為了征服強悍的台灣,日本政府每年要多花一千萬。
...
「殖個民怎麼這麼難啊?英國跟荷蘭都是怪物嗎?」
「到底怎麼有辦法殖民這麼多國家辣?」
「我看乾脆把這鬼島便宜賣給法國算了,麻煩死了。」
日本難過。
「不行!我大日本肩負率領大東亞區域亞洲人一同對抗歐洲列強的使命!不可以就此打退堂鼓!!」
日本振作。
於是,日本放慢腳步,開始研究台灣的風俗民情、習慣、宗教信仰,同時開始「人口普查」跟「土地調查」,對順從的人民講道理;對不順從的人民拿著步槍講道理,花了好一段時間後,終於穩定了政權。
-- -- -- -- -- -- -- -- -- -- --
穩定了政權後,日本政府就開始思索「到底怎麼樣利用台灣來賺大錢呢?」
「來種米如何?」
「不行啦,台灣米有夠難吃,良田又少...」
「那不然...糖?」
「喔喔喔!讚讚讚!(゚∀゚)」
就這樣,台灣的主力農業產品就定為「蔗糖」,日本開始鼓勵資產家來台投資製糖工業。
台灣的農民們受到政策影響,開始種甘蔗。
但是由於日本財團手握糖廠與設備,壟斷了市場,於是各個成為慣老闆,用超低的價錢收購甘蔗,再高價賣回日本本土,賺的錢全部放口袋,農民們被迫過著低薪的苦悶日子,抗議四起。
「這樣不OK啊…」台灣總督府發現了問題。
雖然賣蔗糖是很賺,但放任社會問題擴大遲早出事。於是開始想辦法改良其它的農業,希望可以開發出第二種主力商品,同時順便解決台灣的勞資糾紛。
-- -- -- -- -- -- -- -- -- --
很快的,台灣總督府找到了解答:「水稻」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因為米的供應量不足,引起了一連串的暴動。
「只要台灣的水稻產業發展起來,不但可以幫助日本本土度過這次風暴,以後也能防止糧食危機再度發生。再說,多一種選擇也可以幫助那些種甘蔗種到厭世的農民吧?」
於是台灣總督府找了一堆專家推動這個水稻作戰計畫。
先是植物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培育出全新品種「蓬萊米」
這米不得了,一煮好就有BGM;一入口就有龍飛出來,頭上還會浮現「美味」兩個大字。
「太好吃啦~~~!(゚∀。)」
不論台灣人、日本人都對蓬萊米讚不絕口。
總督府製藥所則派出:木下嘉七郎、羽鳥重郎、宮島幹之助,這幾位醫生合力寫了二十幾篇攻略來對付蚊子跟毒蛇,大大的增加了瘧疾與蛇咬的存活率,讓農民保持健康,也間接幫助農民開拓更多荒地成農地。
另一方面,昆蟲學家素木得一、楚南仁博則是研究害蟲,開發出最新的農藥,這新的農藥一灑下去就像破滅魔劍一樣,蝗蟲跟螟蟲全部死光光。
在這些日本學家的幫助下,台灣的水稻產量、質量戰鬥力瞬間破表!
對台灣農民更有利的還有:稻米不像糖業那麼吃設備、技術,所以沒有日資壟斷的情況,本來種甘蔗被壓榨的農民們紛紛跑去種稻米。
慣老闆們只好加薪跪求農民繼續種甘蔗,造成人事成本大增。
但台灣不論是地主、還是農民的薪資則是全面大漲,賺賺賺。
台灣逢萊米好吃又便宜,CP值超高,人人見了都喜愛,連天皇都指名不是台中豐原的米他不吃。於是超大量的逢萊米傾銷回日本本土。
日本米商被打到喊不要,紛紛找日本政府QQ。
「殖民不就是要剝削嗎?你怎麼反而讓他們來賺我們的錢勒!!」日本政府怒噴台灣總督府。
這事件就是有名的《米糖相剋》
-- -- -- -- -- -- -- -- --
在這段期間,為了提高產量,也為了有效管制耕作區水源,讓日本可以隨政策調整稻米產量,台灣總督府找來《東京帝國大學》的工程師:八田與一來台灣想法子。
沒想到這個八田與一是理組的,工程師的靈魂熊熊燃燒。
『什麼「調整產量」辣!要搞就要搞強一點的好ㄇ!』
...結果最後作出來的是「全面提升產量」的嘉南大圳。
台灣總督府只好靠法律來防禦逢萊米。
像是規定:
1. 限制台灣米在日本米收穫期的出口量。
2. 提高米的稅。
3. 增加種甘蔗的補助。
4. 稻米要是漲價,強迫甘蔗也要漲,增加農民種甘蔗意願。
5. 指定區進行輪作休耕
才緩和住《米糖相剋》的現象。
在這波一來一往的互動下,台灣大賺一筆。
1903~1940年,台灣GDP平均成長1.97%,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全球平均。
蓬萊米功不可沒,超級CARRY的啦!
台灣米好棒呀!
( ゚∀゚)o彡
-- -- -- -- -- -- -- -- -- --
【後記】
咦?可是你看到有人說「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很窮,只能吃番薯簽」?
是的沒錯,他沒有騙你。
有在日治時期過到好日子的,是1930年前後的「成年人」
(也就是《內地延長主義》那個時期)
所以現在80歲左右的阿公阿嬤,印象最深刻的10幾歲時,就已經是戰火下的年代了。
那時,隨著日本侵華戰爭不斷的擴大,台灣扛下前線的軍事補給重責,農民上繳的米與稅不斷的增加。
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各種資源捉襟見肘,幾乎所有能拿的都被運往前線,更糟的是,菲律賓失守後讓台灣也成為盟軍轟炸的目標,各地生產量大減。
經濟繁榮的盛況不再,被戰火陰影壟罩下的台灣人民只能一邊祈求戰爭早日結束,一邊貧窮度日,直到1945戰爭結束才稍微喘一口氣…
而吃番薯簽的回憶,就是這段日子。
而至於之後為什麼要繼續再吃10年的番薯簽,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