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必做自費檢查_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
📍 全文連結:https://reurl.cc/oxgKKl
曾經有看過孕媽咪發問,這項自費檢查需要做嗎?
#是的 #真的有必要做
妊娠糖尿病不只對媽媽帶來影響,可能提高 #產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高血壓 與 #子癲前症 風險,同樣也會增加寶寶 #巨嬰症、#新生兒黃疸、#早產、#生產困難 等風險,所以透過此項檢驗確認血糖狀態相當重要!
🔺 口服葡萄糖耐糖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於孕期24-28週時做的檢驗,
檢驗流程:抽空腹血糖 ➜ 喝75公克的葡萄糖水 ➜ 喝完葡萄糖水後1、2小時分別再各抽一次血量測血糖
-
若真的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也別灰心!
除了經醫師評估是否需透過藥物治療外,也可以嘗試從以下方式進行改善:
1.) 每日自我監測血糖4次以上
2.) 以富含膳食纖維 的食物為醣類攝取主要來源
3.) 搭配足量蔬菜 以幫助血糖穩定,並提供飽足感
4.) 減少富含精緻糖類的食物、勾芡類、加工食物等的攝取頻率
5.)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
💛 營養師媽咪實測心得
從很久以前就聽說可怕又噁心的糖水試驗,老實說自己喝過以後真心覺得還好,就跟早餐店不小心點到全糖奶茶的甜度差不多😆 沒有傳聞中的可怕!該做的檢查還是都要做好做滿哦😌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73881
-
🔥 延伸閱讀 🔥
【體重控制】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3241316
【糖尿病】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2926659
【孕期】專區 https://fleewrbb.pixnet.net/blog/category/324131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統計,全球每八秒,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已經成為席捲全球的流行病!而台灣的糖尿病患者也突破200萬人,相當於每10位成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年仍以2.5萬人持續增加中。但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台灣糖尿病患愈來愈多?為什麼? 米飯消耗量減少 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表示,就是因為飲食西化,少...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倪曼婷 營養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第一型糖尿病症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I-Genix - 【糖尿病一型同二型有咩分別? 】 #糖尿病... 的評價
- 關於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三屆Bio 5**]5分鐘學識一型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水平分別 的評價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r. A 這一家 / 沈重貓生篇
你家有過胖的貓咪嗎?
過胖一直是現代家貓一個常見的問題,雖然圓滾滾的看起來很可愛,但越是肥胖的貓咪,有著較高的糖尿病及脂肪肝的風險,除此之外,肥胖也會讓身體處在一個易於發炎的狀態,在關節炎、貓下泌尿道疾病等也有較高的發生率,為了貓咪的健康,建議還是要做好飲食及體態的控制與維持。
在評估有無過胖時,通常不會用體重去做討論,因為貓的體型在品種、性別、年齡階段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單純用體重來評估是不準確的,最常見的方式是依照站姿及側面的體態,以1-9分來做評分的BCS體態評分系統,這類的評分表/評分系統在網路上蠻容易找到的,1-3表示過瘦、4-5表示理想、6表示微胖、7-8表示過重、9表示超重。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有一篇關於貓體態跟壽命長短研究的期刊發表,簡單來說,研究發現貓咪年輕時體態有達到微胖的6分,壽命反而是最長的,但過胖例如BCS9,壽命也會降低,雖然研究顯示體態評分6分壽命最長,但這個研究無法顯示貓咪的生活品質,不代表可以超重太多,畢竟太過於肥胖,發生非過敏性皮膚病、糖尿病與跛行的機率,相比理想體態的貓分別增高了2倍、4倍與5倍。
美國動物醫院協會(AAHA)建議健康貓咪減重的速度為「每週減體重的0.5~2%」。大概相當於5公斤的貓每個月100-400g,如果有其他疾病或慢性病的貓咪,減重速度應該要更慢。減重的過程中,也要小心營養缺乏,飲食的部份除了計算卡路里之外,也要確保其他營養足夠。請記得,減重不是快就好,減重過程定期的測量體重、評估體態與肌肉量是很重要的,建議諮詢並配合您的獸醫師,一同合作達到目標。
減肥要點
一、經獸醫師的檢查
二、理想體重與計畫
三、全家人一同參與
四、飲食調整
五、餵食方式調整
六、避免桌邊餵食
七、餵食增加飽足感的零食
八、運動
九、營養補充
十、監控及維持
以下開放回文比胖!
Tag一位家中有胖貓的貓奴吧!
#有胖貓的貼上來給大家見識見識
#tag一位家中有胖貓的貓奴吧
#沈重貓生
#小王子團隊與您一同對抗肥胖
#小王子動物醫院
#小王子貓專科醫院
#小王子長安復健分院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少讀者在澳洲生活或者將會移民澳洲,或許會對以下內容有興趣。
最近上了幾個COVID management的課,臨床上遇到不少COVID個案,跟同大家分享下澳洲COVID現時的情況
***以下內容只作參考、分享和討論用途,實際臨床治療請根據個別醫院的指引)***
【澳洲現時狀況】
主要爆發在於NSW,其他States每日確診數目前仍然為個位或雙位數,但Victoria有急速增長的潛力。所以地區的爆發個案以Delta為主。
NSW經歷兩個月封城後,並未能成功把Delta壓下來,現時每日400+個案,累積個案已8000+,ICU使用量約60+。全個NSW有約500到600張ICU病床,政府宣佈如有需要可double ICU病床數量。不過目前已有約11-14%的ICU被COVID病人佔用。未來兩星期及往後的兩個月專家預計每月確診數會升至1000+的四位數字。
為什麼封城好像沒用?很多專家有不同解說,可能是疫苗覆蓋率太低、部分民眾繼續馬照跑舞照跳開BBQ Party、封城以唧牙膏方式逐個Suburb逐個封、一年半後都仍然有人不肯戴口罩或戴不好個口罩、一年半後仍然可以出現院內交叉感染等等。
【臨床上我們學會了什麼?】
最新的研究仍然顯示重症大多是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值得注意的是Delta除了傳播率更高外,似乎造成重症的機會比起original/alpha更高,特別是針對年輕群體。不過目前數據很多confounding factors,到底是因為年輕群體大多未打疫苗/未排隊打到疫苗,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重症定還是delta的殺傷力比較大,相信過多幾個月有更多數據便會更清晰。
感染後一般的disease course是怎樣?
大約80%會是輕症、10-15%會是moderate to severe(大多需要住院治療)、5%是重症(Critical,或需要ICU)。Incubation period大部分3-5日就開始病發,delta似乎更短,但可長至14-21日不等。
具更高風險的群體為男性、長者、本身有心臟病、肺病、免疫系統不良、糖尿病(1/2型)、長期腎病、吸煙等等。
病發後通常day 5-8開始惡化,9-12日就開始peak,常見併發症有肺部、心臟、血栓、炎症性反應等等。
肺部如大家都相當了解,常見的為非典型性肺炎的bilateral peripheral lower zone pattern,但這種pattern亦在老人/COPD群體上的atypical bacterial pneumonia較為常見,所以並不能只靠CXR去判斷,CT Chest的話有更多defining features。不過早期病發的話,imaging未必好conclusive。歐美甚至現時澳洲,基本上你發燒或有呼吸道徵症都會幫你驗COVID。
心臟的話如任何病毒性感染,都有myocarditis的風險,同時如果嚴重的cytokine storm和multi organ failures的話,T2MI亦相當常見。臨床可疑的話ECG和troponin都不會少做。
血栓風險其實不低,如任何嚴重炎症性疾病或感染,COVID的PE風險視乎人種和Studies,都有差不多1-3%。歐美加澳等白人為主的國家以往多數有hospital policy, for any hospital admission > 24 hours都會建議打40mg SC enoxaparin作DVT prophylaxis,但有趣的是亞洲人血栓的風險其實低好多,亞洲地區甚少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但somehow日常都會照幫亞洲病人打,到底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不過因為COVID,現時不少臨床建議感染COVID住院的話都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不過therapeutic enoxaparin (1mg/kg BD)就發現似乎對outcome沒有重大影響,更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亦有個別指引建議如有臨床懷疑的話定期驗一驗D-dimer,但不少不幸染上COVID的病人都有underlying disease本身都會增加d-dimer,如果你d-dimer positive你都基本上要CTPA,但CTPA你照完1個COVID病人又要deep clean間房,下個照CT的病人便要等一輪,到底驗還是不驗,仍然是臨床上不簡單的選擇。
【目前治療的選擇】
目前有較多證據支持的藥物有Dexamethasone,類固醇似乎永遠不會令人類失望。NEJM鼎鼎大名的RECOVERY Trial發現6mg PO/IV daily可以減低重症患者28 days mortality,特別對於需要氧氣支援和插喉患者最為有用,亦可減小ARDS的機會。但對沒有氧氣需求的患者來說並無重大分別。所以輕症並不建議使用Dexamethasone
Remdesivir早期被譽為神藥,NEJM研究發現對輕症並無重大作用,但對中等至嚴重患者來說則有縮短住院時間的好處,特別在需要氧氣支援的患者上。但似乎對已插喉的患者身上無重大幫助,可能由於插喉已是最後手段而插得喉時抗病毒或許已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應對那可惡的ARDS
Tocilizumab (IL-6 inhibitor),以往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近一兩年在COVID的臨床研究其實都相當controversial,有些研究顯示有用,有些顯示無重大分別,但最近似乎又有新數據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在控制cytokine storm上有不錯的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另外亦開始有研究使用Baricitinib (JAK inhibitor),跟Tocilizumab一樣,原是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目前研究亦是似乎有控制cytokines storm,在重症上有正面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在美國亦有時會用到Regeneron的monoclonal antibodies,不過美國外的地方基本上都未引入,相信一來天價、二來貨量亦不足供應全球。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最後就是回歸病毒感染大多都是依賴支援性療法,人類到目前為止都仍然未有方法可以有效地殺死病毒,大多只能靠免疫系統,用藥物抑制病毒生成速度,讓免疫系統和抗體清除病毒。
於COVID治療中最常見的便是氧氣,如mild to moderate的一般只要nasal cannula支,大部分病人aim saturation >90%。但嚴重或重症時便要考慮high flow或NIV或插喉。不過NIV或插喉大多需要ICU支援,而插喉後比較麻煩的是好多時都wean不甩條喉,所以一般除非到最後階段都避免插喉,而當病人惡化到必須插喉時,Tocilizumab和Baricitinib似乎未有非常好的效果,可能已經miss the boat?這需要更多數據和研究
另外就是有趣的是intermittent prone position似乎對血含氧量有改善。不過到底對預後有無幫助就仍然未明。
今日暫時講到呢到,最近澳洲大爆發,作為前線醫生都遇到不少COVID病人,如果大家有興趣,下篇跟大家分享一下前線醫護面對的困難和壓力。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根據統計,全球每八秒,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已經成為席捲全球的流行病!而台灣的糖尿病患者也突破200萬人,相當於每10位成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年仍以2.5萬人持續增加中。但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台灣糖尿病患愈來愈多?為什麼?
米飯消耗量減少
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表示,就是因為飲食西化,少吃米飯,卻吃了太多其他升糖指數更高的食物,導致我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發生率上升。
洪建德醫師說,從台灣光復後的資料來看,我們米飯的攝取量就像自由落體一樣一直下滑,而其他澱粉類及食物的消耗量是增加的。
「我們從以前吃三碗米飯,到現在吃不到半碗,大概只剩五分之一的攝食量。」洪建德醫師指出,這代表兩個意義,分別是多元化及速食化。
「速食很多,各式各樣的速食,很快的就一碗料裡了。」洪建德醫師表示,麵食類、尤其是烘焙類增加很多,這些食品的升糖指數(GI值)比較高,導致胰島素分泌量增多,相對胰島素阻抗就會增加,更容易肥胖。「我們可以發現,米飯的攝食量開始下降時,糖尿病的發生率就漸漸上升。」
飲食西化
洪建德醫師指出,美國文化很強勢,大家現在吃的幾乎都是「漢堡肉加上軟麵包」這樣類型的美式食物,同樣很容易上升血糖及膽固醇。他分享,世界衛生組織澳洲糖尿病中心主任Paul Zimmet把這個現象稱作「可口可樂殖民地化(Coca-colonization )」,西方的文明所到之處很多人罹患糖尿病。
洪建德醫師舉例,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皮馬印地安人(Pima Indians)原本是沒有糖尿病,但二戰後開始接觸、大量飲用可樂及現代化食物,到1970年代48%的人罹患糖尿病。
手搖杯風潮、甜食攝取過量
「在台灣主要是手搖杯喝太多,」洪建德醫師表示,一杯珍珠奶茶就等於兩碗多飯的熱量。其中含糖量也非常可怕,一杯珍珠奶茶當中的糖分比我們在做糖尿病檢測還要多,也就是說一杯下肚就等於做了兩次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可能一瞬間就飆到兩百多,即使是一般人也會高上去。
運動大量減少
「以往台灣社會都是做很多勞動的工作,」洪建德醫師說明,現在大家幾乎都在電腦前工作,所以運動的消耗變少。
科技發達,活動型態改變
洪建德醫師說,現代科技發達,大部分人的「活動」,都只剩下「動手指的滑手機」及「動腦」,與以前相比,我們整個新陳代謝速率、能量消耗都降低。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12月號《名醫的餐桌》,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496
【更多"名醫的餐桌"影片】
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洪建德醫師】
https://youtu.be/qD6z7_BLLq8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
https://youtu.be/BS6OhJgiieo
腎臟科醫師早餐必吃6好食 同場加映:小心6大早餐地雷【江守山醫師】
https://youtu.be/tZMSeSMQNHY
【相關文章】
新陳代謝科醫:跟著我吃米飯,已有數千糖尿病患緩解!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29
為什麼老祖宗沒有糖尿病? 談原始社會留下的健康啟示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6596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不吃飯反而糖尿病?醫師5點分析|洪建德醫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601
#洪建德 #糖尿病 #血糖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剖腹生產 vs 自然分娩 專題 - 陳億仕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林太懷孕4個多月,一直有做產前檢查,自身和胎兒的狀況良好。聽説順產(自然分娩)會對嬰兒較好,但又害怕痛楚,在順產及開刀(剖腹生產)之間感到難以抉擇。
(一) 「嬰兒經自然分娩出生,肺功能會較好。」這説法有根據嗎?對嬰兒來説,哪一種分娩方法較好呢? 0:28
(二) 對孕婦而言,自然分娩和剖腹生產在分娩過程和產後身體復原方面有何分別呢? 1:10
(三) 對孕婦來説,自然分娩和剖腹生產各有什麽風險? 2:17
(四) 在什麽情況下建議選擇自然分娩?而什麽時候選擇剖腹生產較為適合呢? 3:01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青光眼 專題 - 鄧維達眼科專科 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徐太今年50歲,近來發現看事物不太清楚,見到光就好像有度光環圍著似的,她以為自己有散光或老花加深。到眼鏡店更換眼鏡時,視光師懷疑他患了青光眼。
(一) 青光眼是什麼?急性和慢性有何分別?需要急切的醫治嗎?0:33
(二) 除了服藥外,有需要做手術嗎?2:22
(三) 手術後是否可完全復元?4:27
(四) 青光眼會遺傳嗎?是否年齡較大人士才會患青光眼?(FindDoc健康資訊)5:12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糖尿病一型二型分別 在 I-Genix - 【糖尿病一型同二型有咩分別? 】 #糖尿病... 的推薦與評價
糖尿病一型 同二型有咩分別? 】 #糖尿病普遍分為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形成;二型糖尿則是因為身體對胰島素出現抗拒,使肝臟、肌肉、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