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普羅旺斯
記得國中時氣質爆棚的美術老師
曾播放《梵谷》的紀錄片給我們看
割掉耳朵後的畫家梵谷
就住在#arles 阿爾勒的醫院休養
每天看著庭院的景色,畫下這幅畫🎑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追蹤IG @ke6221 玩更多歐洲 🤟
🤳搜尋FB/部落格 #波妮說食話 🍴
📝分類 #波妮吃法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種走進一幅畫的體驗
現在的阿爾勒醫院已經成為觀光景點
庭中花園也整理的跟畫中一樣
想像 #梵谷 曾坐在一樣的位置
看著同一個視角,感覺好奇妙 😌
-
#foodieteller #法國 #南法 #歐洲自由行 #歐洲旅遊 #法國自由行 #南法自由行 #法國旅遊 #南法景點 #france #french #europe #travel #vangogh #travelblogger #traveler #vsco #throughbck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藍諾Eleanor J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inal Cut Pro X 是Apple 系統的專門剪接軟體,不像是Davinci 或是 Premiere Pro 可以相容在不同系統,但其實Final Cut Pro X 、iMovie 跟 Premiere Pro 都是由同一位設計師 Randy Ubillos 設計,Final Cut 延...
紀錄片分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I.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在2001年的6月29日上映,距今已經整整二十年,當時還沒有iPhone,還在2G的時代,我的手機是Nokia,電影必須自己燒來看(但現在我是看有版權的電影),作業要用印表機列印出來,出遊要帶地圖,背包要放一本Lonely Planet,當時,尚不知世上有串流,也還沒習慣生活一切大小事都要依賴谷歌大神。
能想像嗎?《A.I.人工智慧》是在那個年代拍攝的電影,但是,20年後的今日,回頭再看《A.I.》,竟然完全沒有落後感,故事細膩、議題多元,融合古典經典,又充滿未來科技,還能發人深省。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使用的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電腦影像,實時3D電腦遊戲引擎系統和 On-Set Visualization 技術(維基)。
#史匹柏與庫伯力克的AI計畫
《A.I.》這部電影,原本是由庫伯力克在70年代就購得版權,不過,在劇本的發想與製作過程,卻陷入膠著。1995年,庫伯力克將《A.I.》的計畫交給史匹柏,不過也是一直擱置。
直至1999年,庫伯力克離世之後,史匹柏才將《A.I.》的製作放進計畫,宣告先拍《A.I.》,再拍《關鍵報告》(Minoriety Report, 2002)。因為這部電影曾是兩人的夢想,於是,在《A.I.》電影的劇組工作人員與工作室名單之後,最後一行寫的是「紀念史丹利庫伯力克」。
.
#改編自SupertoysLastAllSummerLong
《A.I.》電影是改編自1989年12月在哈潑時尚雜誌裡的一則短篇小說,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作者是著作等身的英國科幻小說家 Brian Aldiss。
電影版的《A.I.》與小說版本許多差異,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小說裡的小男孩大衛,不曉得自己是個機器人。此外,大衛的確因為愛媽媽而吃醋,不過吃醋對象不是媽媽的第一個真人小孩,而是機器熊。
.
#小說與電影不一樣
小說中的媽媽當時還沒有小孩,她一方面恐懼大衛,但是故事結尾卻又很喜悅,因為她才剛剛收到政府發通知,准許他們可以懷孕,然後也可以扔掉眼前讓她困擾的機器人小男孩了。
原本的短篇小說故事較為簡單,不過卻有個合情合理的未來假設,於是,電影的故事取自同樣的時空背景與科幻預設,另外增加幾位關鍵角色(例如大衛的哥哥與男優舞喬),也增加許多奇遇情節(大衛的逃難與找尋藍仙女),擴大整體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
#生育問題是許多科幻故事擔憂的未來
人類未來的生育能力與數量,一直是科幻小說喜愛著墨的主題。
在《#人類之子》(Children of the Men, 2006),人類因為一場疫情,而失去生育能力,地球幾乎已無新生兒。
在《#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2017~ ),人類也是因為一場疫情,而出現生育障礙,許多女人已經難以受孕,於是有權勢的家庭需要使女入住,代理家事、床事、與孕事。
在《#鹿角男孩》(The Sweet Tooth, 2021),人類也是因為一場疫情,而開始基因變異,新生的一代,都變成了人與動物的混種生物。
在《A.I.》,則是因為氣候變遷,許多人類的居住地都已成為水鄉(例如紐約),資源不足,於是必須控制生育。只是,有家庭的夫妻渴望有小孩,於是,必須等待政府頒發「准生證」才能孕育小孩。為了滿足那些沒有「准生證」的夫妻,AI孩童因應而生。
.
#AI取代各種人工
《A.I.》所描述的世界,我們已經很接近,那是個機器人可以取代各種人工的時代。寂寞的父母,可以預約AI小孩;養小孩辛苦的父母,可以預約AI保母;寂寞的城市男女,可以預約AI舞男;百無聊賴的兒童,也有機器熊可以陪伴。
有趣的是,在《A.I.》電影裡,也有位谷歌大神,不過名字是「萬事通博士 (Dr. Know)」,是由已故藝人羅賓威廉斯所配音(Robin Williams, 1951-2014, 昨天7/21是他的生日)。
.
#電影中的google
這位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問的萬事通,就是我們現在的谷歌大神,可以直接搜尋,也可以分類搜尋,只是,萬事通博士需要投幣,而我們現在是把自己的個資無痛賣給谷歌(可以參考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 2020)。
看到《A.I.》中的萬事通博士,覺得現實世界進步的速度似乎比想像的快很多,因為電影中的萬事通博士大電腦,只能在特定的四萬個據點使用,但是我們現在的google,已經囊括生活的一切,讓我們隨時隨手都在使用。
.
#裘德洛的男優舞喬
雖然只有獲得金球獎等的最佳男配角提名,而未獲得任何大獎,但是裘德洛(Jude Law)在《A.I.》的表演真是精妙。
裘德洛飾演很會舞蹈的機器人男優喬(Giglo Joe),看起來油光滿面,油頭也梳理得整齊服貼,身穿貼身的長版全黑西服,行走時帶著韻律般的挑逗,不時檢查自己的魅力,自在自信地穿梭在燈紅酒綠的夜晚。
.
#模仿好萊塢的歌舞劇舞蹈家
為了演好魅力十足的舞蹈男優喬,裘德洛以20世紀中期大受歡迎的好萊塢歌舞劇舞蹈家 Fred Astaire 與金凱利(Gene Kelly)為模仿對象,無論是服裝、髮型、化妝、舞步、表情、說話的方式等等,都能看到這些在歌舞劇常見的風格。
不過,除了金凱利風格,為了呈現出A.I.的機械感,裘德洛還自行加入一種獨特的俐落微撇頭,像是出自不自覺的習慣,創造出一位有點狂妄傲慢、光鮮豔麗、無心卻又溫暖的舞蹈機器人。
.
#童話故事小木偶
《A.I.》內裡,除了有科幻小說 “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 之外,「我想當個好孩子,變成真人小孩」的小木偶精神,也貫穿整部電影。
小男孩大衛,在媽媽跟他說了《小木偶奇遇記》的故事之後,就立志當個乖孩子,要找到藍仙女,變成真人小孩,因為他愛媽媽,也要媽媽愛她。
.
#大衛流浪記
大衛後來被媽媽載到機器人工廠附近,丟在森林裡,也開始他的「小木偶奇遇記」,果然遇到一位穿著西裝的舞蹈喬(也就是小木偶故事中的蟋蟀先生),開始兩人的扶持與流浪。
最後,大衛搭乘太空船,沉入海底,這一段,當然就是平行於小《木偶奇遇記》裡頭的「流浪到鯨魚魚肚內」。
.
#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倘若你也看過《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2005),肯定會發現與《A.I.》有許多致敬之處,像是掃除機器人的「機器人屠宰場」,金凱利的機器人舞蹈,還有新舊型機器人的零件替換等等。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69
#第44部電影
#2021年7月22日
#AI人工智慧2001
#史蒂芬史匹柏
#A_I_Artificial_Intelligence
#小木偶奇遇記
#裘德洛演得真好
紀錄片分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搖滾經濟學》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你喜歡聽音樂嗎?你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人們都在瘋同一首歌?為什麼音樂越來越容易取得,演唱會的票價卻越來越貴?為什麼許多巨星都在拚門票秒殺,天后泰勒絲卻刻意拉長售票時間?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音樂,居然能用經濟學理論來加以拆解,讓我們一窺這個複雜且有趣的音樂世界。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rockonomic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搖滾經濟學》的作者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亞倫・克魯格(Alan B. Krueger),正當美國面臨經濟蕭條之際,他受邀做了一場名為「搖滾經濟學」的演講,說明美國經濟和音樂產業的相似之處,以及經濟政策可以向音樂借鏡的地方。這場演講的演講稿被歐巴馬指定給身邊的政府高層「你們每個人都應該看」。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演講的主題,延伸了更多相關資訊。作者訪問數百名當紅音樂明星、各大串流平台的高層、唱片和經紀公司負責人,並且從《星調》資料庫中解析數十萬場演唱會的數據。他展示了當今經濟發展的趨勢跟音樂產業十分類似,科技和經濟交互型塑著我們所聽的音樂,人們的收聽和消費方式也反過來衝擊著這個產業。
通常我們聽到「經濟學」會覺得有點遙遠和生硬,但是作者用我們最熟悉的「音樂」來當主軸。書中的眾多明星和歌曲會勾起你的回憶,透過音樂創作者和從業者的眼睛,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縮影。如果你熱愛音樂,這本書不容錯過。如果你想認識經濟學和音樂的關係,這本書有趣的切入角度會讓你耳目一新。
.
【泰勒絲是經濟學天才?】
.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斷驚嘆,如果把「搖滾經濟學」當成是一門大學科系,那麼泰勒絲(Taylor Swift)肯定是滿手書卷獎的經濟學天才。書中提到許多音樂人正面臨著許多困擾,例如唱片銷量逐年下滑、串流平台搶奪利潤、演唱會門票又受到黃牛操弄。泰勒絲卻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
首先,她深諳「差別訂價」的操作模式,除了帶給不同價格敏感度的粉絲不同的體驗之外,還能大幅增加自身的營收。她的專輯在發表的首週刻意只賣唱片,而不在串流平台上播放,藉此讓願意支付的粉絲搶先收聽。接下來兩週只向串流平台的付費聽眾播放,提高從平台取得的版稅,最後才播放給所有免費聽眾。
其次,隨著現場演唱會票價逐年飆升,經營黃牛票的公司不斷把手伸入這個獲利豐厚的市場。泰勒絲推出了「忠誠點數」制度,粉絲如果購買她的商品、或貢獻時間證明自己的忠誠度,就可以提高獲得門票的機會。她服務了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粉絲,也有效降低了黃牛的干擾。
最後,對抗黃牛票她還有奇招,泰勒絲沒有一次開放所有門票,而是「分時段逐漸釋出」巡演門票。粉絲在首賣日很久之後都還是能夠買到門票。這個方式類似飛機座位的動態售價原理,她提供粉絲買得到票的喜悅,也從黃牛手中搶回了哄抬的利潤,相較傳統的30%門票流入黃牛市場,她如此操作之後的演唱會「舉世盛名」只有3%的門票被黃牛買走。
.
【廣播電台與YouTube的敲詐】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廣播電台和YouTub付出的版稅「奇低無比」。這邊的比較是跟 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 串流平台比較,串流平台的營收裡面有六成用來支付授權版稅。然而廣播電台的版稅占營收的比例卻不到一成。
廣播電台的問題主要發生在美國,著作權法保障廣播電台不需要支付音樂演出版權的費用,他們只需支付詞曲著作權的費用。也就是說,當你在美國的廣播電台聽到一首音樂的時候,他們只會支付給「詞曲創作者」,然而唱歌或演奏的「表演者」一毛也拿不到。
YouTube 也是很奇特的存在,跟所有的音樂收聽管道放在一起,它的音樂收聽量占整體的30%,但是 YouTube 需要支付的版稅僅占整體的6%。主要是因為「數位千年著作權法」(DMCA)的保護,只要符合特定條件,由用戶上傳的音樂,YouTube 都不必支付版稅。其他的串流公司就沒有這個待遇,因為他們的音樂資料庫並不是由用戶上傳的。
例如我們平常開車上班通勤,可以很隨興地切到廣播電台收聽音樂,然後在切換到串流平台收聽排行榜,再切換到 YouTube 挑幾首鄉村歌來聽。這些體驗之間無縫接軌,在我們開心收聽這麼多音樂管道的同時,根本不會注意到其中的區別。
.
【未來是體驗當道的年代】
.
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感嘆道,音樂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划算的產品,可以改善不愉快的體驗,讓愉快的活動更令人開心,還可以調節人們的情緒。但是自1999年來,人們聽音樂的時間不斷增加,在音樂上的消費卻減少了80%。
書中談到自從音樂分享平台 Napster 推波助瀾的盜版音樂下載風氣以來,唱片業的銷售逐年下降,但是音樂數量、質量的產出,都仍然在逐年上升。數位科技帶來「易複製」和「易傳遞」的特性,讓傳播音樂的邊際成本降報幾乎為零。但另一方面,普及的音樂確有助於更多人接觸到,打開音樂人的知名度和獲利機會。
新興的串流平台雖然囊括了近六成的版稅,但是音樂產業舉辦現場演唱會的價格,卻以三倍超過整體物價的程度在漲價。現在的音樂產業,賣唱片已經不再是主要營收來源,除了賣周邊產品之外,最主要的收入來自於巡迴演唱會。粉絲越來越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去現場感受獨一無二的體驗。
這跟經濟學觀察到的現象類似,人類透過消費去提升幸福感的最重要來源是經歷、家庭、友情、健康和個人價值。許多理財書籍都指出,我們應該把錢花在愉快的體驗,而不是有形的商品。音樂產業的演變,正是「體驗經濟」的精隨所在,我們已經可以發現自己身處於趨勢的洪流當中。
.
【後記:透過音樂洞察世界】
.
《搖滾經濟學》這本書如同一部充滿經濟縮影的音樂紀錄片,許多我熟悉的歌星都在裡面現身說法,作者對經紀人和唱片公司高層的訪談,更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音樂成本和行銷方式。直到我讀到這本書才知道,原來音樂跟經濟有這麼緊密的關係。
我自己沒有追星族的經驗,也鮮少購買明星的周邊商品,我貢獻在音樂產業的消費,好像僅僅是 Spotify 每個月的會員費。雖然我貢獻的消費很少,但是卻離不開音樂,可以說一天沒有聽到音樂就會渾身不對勁。只是平常聽起來像水一樣容易取得的音樂,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故事。
對於平時就喜歡聽歐美音樂的我來說(我特別喜歡鄉村音樂),這是一本把艱深的經濟學,透過音樂的包裝,變成一本老嫗能懂的精采讀物。作者讓經濟學讀起來不只是學術理論,而更像是一個洞察世界運作的方法。
.
感謝 天下雜誌 天下讀者俱樂部
紀錄片分類 在 藍諾Eleanor Ji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inal Cut Pro X 是Apple 系統的專門剪接軟體,不像是Davinci 或是 Premiere Pro 可以相容在不同系統,但其實Final Cut Pro X 、iMovie 跟 Premiere Pro 都是由同一位設計師 Randy Ubillos 設計,Final Cut 延續了Apple 一貫的穩定性以及使用者友善的設計,雖然操作起來比 PR 更簡化,但是很多有命的電影像是寄生上流、X戰警,其實都是使用 Final Cut Pro X 剪輯完成。
#FinalCutProX #剪輯軟體 #FCPX
調整圖層Adjustment Layer 下載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gX9RFze-lR48kfTZPMz7SEjow0aCHfnh?usp=shar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0 開頭
0:15 Final Cut Pro 素材分類
1:44 Final Cut Pro 顏色還原
3:14 Final Cut Pro 複合片段
4:07 Final Cut Pro 關鍵影格
5:25 Final Cut Pro 調整圖層
7:00 結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藍諾攝影課程 : https://bit.ly/3utQoQg
藍諾剪接課程: https://www.pressplay.cc/link/DE905742
《藍諾導演攝影實戰課:12 步拍出故事感》🎉
繼剪輯課程後,推出全新的 #動態攝影課程!
這堂課不僅教你穩扎穩打的攝影基本功
還會教學導演實戰祕技,從實作和案例剖析示範給你
課程內容包含:
🎬 前置作業|器材、參數設定、拍攝腳本、流程規劃等
🎬 拍攝當下|運鏡、收音、打光、實作等
🎬 拍攝當下|星宇航空紀錄片的案例剖析、接案注意事項等
初次拍攝最該在意的那些事,細細地教給你 https://bit.ly/3utQoQ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音樂來源 Artlist (無版權問題):https://reurl.cc/j878om
素材庫Artgrid (無版權問題): https://reurl.cc/2r0reE
- - - - - - -
你可能對這部也有興趣 ?
🎬導演日常:
1. 星宇航空首航幕後花絮大公開|導演VLOG
https://reurl.cc/XWL8nj
2. 給台灣學生的一段話 | 藍諾演講
https://reurl.cc/83qamR
3. 跟著星宇去德國接飛機! 導演Vlog
https://reurl.cc/2rW9qX
🔧教學影片:
1. 我們如何幫保時捷拍廣告 - 5個實用撇步|How we filmed for Porsche - 5 TIPS
https://reurl.cc/W3Dm2x
2. 拿著相機亂晃就對了!超實用轉場教學
https://reurl.cc/83qagd
3. 6種必學空拍機運鏡方法|簡單上手技巧
https://reurl.cc/ZGXkmQ
📦開箱評測:
1. 搶先幫大家評測A7S3!
https://reurl.cc/gWZAd4
2. 星宇航空給了我一個神秘箱子
https://reurl.cc/Gme61D
3. 實力派精品降噪耳機 Bose 700 評測
https://reurl.cc/MARQem
👨👩👧👦關於專一團隊:
1. 專一不怕做大夢 | Too Focused is not afraid to dream BIG
https://reurl.cc/xGlmR5
2. 有夢最美 - 全新百坪工作室攝影棚開箱!
https://reurl.cc/MARQpm
3. 4K! 繫好安全帶 極限旅遊作品集 - 專一影音工作室
https://reurl.cc/5rMxjG
- - - - - - -
🙌認識妳真好,藍諾幫你打折:
DJI 產品優惠:https://click.dji.com/ANAsFogbf2FCg5Q...
Peak Design 產品優惠:https://www.peakdesign.com/?acc=540
- - - - - - -
📞想聯絡我/跟我合作嗎?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leanorjian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eleanor.dir...
Email : Eleanor@toofocused.productions
郵政信箱:中壢郵政26-20號信箱 (藍諾收)
P.O Box:26-20 Chungli Post Office, Taoyuan City, Taiwan (R.O.C)
紀錄片分類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紀錄片分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