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人」湯姆霍蘭德所謂的「休息一下」
可能因為「多重人格」變得更辛苦更複雜
湯姆霍蘭德自從演完《蜘蛛人:無家日》後,已是6度扮演「蜘蛛人」彼得帕克,他先前允諾會暫時休息一下,不多想是否要繼續演出「蜘蛛人」一角,但他的新計畫最近公布,可能會讓他變得更辛苦。
湯姆的新劇《The Crowded Room》,由曾得過奧斯卡獎的《美麗境界》編劇阿奇瓦高斯曼一起攜手,影集的故事靈感來自小說《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這部多次被改編為電影的精彩人格分裂題材,講述解離性身份障礙症,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
湯姆霍蘭德飾演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將直接挑戰《分裂》詹姆斯麥艾維、《鬥陣俱樂部》艾德華諾頓的精湛演出,比利在原作小說深受多重人格之苦,曾在16歲嘗試自殺,獲救後反而衍生出多重人格保護自已,更曾犯下多項滔天大罪,但他卻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獲判無罪,引發爭議。
湯姆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辛苦,因為他不僅是該劇男主角,也擔綱執行製作人之一,也將與其他資深影人共同從事幕後工作,然則,他所謂的「休息一下」可能反而變得更辛苦,光是在24個人格揣摩上,就有一定難度。
多重人格患者的內心世界,到底會是什麼呢?阿奇瓦高斯曼在《美麗境界》就曾透過知名數學家約翰納許來闡述過思覺失調症,如今再拍心理疾病題材,想必更得心應手。阿奇瓦高斯曼這次與「蜘蛛人」合作,而他之前也有過超級英雄題材的經驗,甚至是HBO影集《泰坦》的主創、編劇,顯見他同時也對超級英雄類型的熱愛。
雖然《The Crowded Room》尚未公布上檔時程,不過Apple TV+近期積極培植新作,最近也宣布與山謬傑克森合作《The Last Days of Ptolemy Grey》、傑克葛倫霍《Snowblind》等強檔新片消息,網羅更多精采電影戲劇,讓Apple TV+在影視上更有絕佳表現,也相信更能打響其品牌內容。
Apple TV
#appletv
#tomholland
#spiderman
#TheCrowdedRoom
#湯姆霍蘭德
#蜘蛛人
#24個比利
約翰納許精神分裂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14。今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呢?答案是:π 日(Pi Day)。若是今天沒有人會送來玫瑰花和巧克力,沒關係,我們也可以用點大腦過節日。
少年Pi為了跟朋友解釋他的名字發音是 π ,不是P,於是寫了整個黑板的3.1415......,向一堆麻瓜介紹圓周率。此外,今天也是霍金的逝世週年,大概只有偉人,才會選在這麼特殊的數學象徵日,與世人道再見吧。
電影中,除了在《少年Pi》曾經出現過數學符號 π 之外,還有哪些傳記電影,是關於數學家與科學家的呢?
.
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2012。
.
2. 《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2014。關於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的戀愛、生活、與科學發現。
.
3. 《模仿遊戲》Imitation Game, 2014。關於在二戰中,科學家與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 (Alan Turing),是如何破解納粹的軍事密碼。
.
4. 《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2015。關於印度數學天才家,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 (Srinivasa Ramanujan) 的傳奇一生。
.
5.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2001。關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約翰·納許 (John Nash) 潛心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最後終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6. 《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 2016。關於冷戰時期於 NASA 工作的三位傑出黑人女科學家 Katherine G. Johnson,Dorothy Vaughan,和 Mary Jackson。
.
7. 《十月天空》October Sky, 1999。科學家 Homer H. Hickam 由礦工之子,受到 Sputnik 的啟發而興起製作火箭的熱情,一心追隨夢想,最後進入NASA。
.
8. 《登月先鋒》First Man, 2018。關於第一登上月球的阿姆斯壯 (Neil Armstrong) 的家庭、親情、友誼、與科學追尋。
.
9. 《Apollo 13》Apollo 13, 1995。關於阿波羅13登月計畫的過程,雖敗猶榮,是個「成功的失敗」。
.
10. 《科學界的超人:尼古拉·特斯拉》The Secret of Nikola Tesla, 1980。關於特斯拉的生活、科學學習、研究發明、還有與愛因斯坦的互動。
.
11. 《性我者得自由》(The Art of Loving: The Story of Michalina Wislocka, 2017。關於二十世紀的波蘭女性婦產科醫生 Michalina Wislocka,由少女到壯年的生命歷程,以及她的專書 The Art of Loving 是如何地被醞釀生成到順利出版與發行。
.
12. 《迷霧森林十八年》Gorillas in the Mist: The Story of Dian Fossey, 1988。關於保護猩猩的科學家戴安弗西的故事,為了研究瀕臨絕種的黑猩猩,弗西犧牲文明生活,待在森林十八年,成為黑猩猩的人類保護者。(點進去照片,看得出來女主角是誰嗎?)
.
13.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2010。關於馬克·祖克柏在創立社群網站 Facebook 過程時的愛情、友誼、背叛、與訴訟(昨天大當機,只好先排在科學家的最後一位)。
.
還有哪些關於數學家與科學家的電影呢?以下接龍……。
.
.
《少年Pi》不是真人科學家傳記,今天只是靠著 Pi Day 的 Pi 來插花的。
.
.
《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裡的平權先鋒:NASA黑人女科學家打破種族和性別藩籬
https://vocus.cc/sci_fi_movie/5a1219bbeceaed97b40265e7
.
.
《性我者得自由》波蘭女醫生 Michalina Wislocka 的《愛經》傳奇
https://vocus.cc/sci_fi_movie/5ab89a20fd89780001a138fa
約翰納許精神分裂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看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作者:曾立瑜
美麗境界出品於2001年,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故事主角正是提出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著名數學家約翰納許(John Nash)。
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之後,1947年的普林斯頓校園中,納許是以卡內基獎學金得主錄取普林斯頓,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難得一見的天才,但是天才總有一些缺陷與不完美。納許一直很想找出一個原創的理論,不屑跟其他同學一樣只是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做延伸而已,這過程中當然也就遭到許多旁人的侮辱與無盡的挫折,但最終在酒吧裡,一個追求美女的想法給予了納許靈感,寫下了當今非常重要的數學模型-賽局理論。
之後納許順利進入當時最高的科研殿堂-惠勒實驗室工作,並且在那邊意外的得到了一個國防局的解譯任務,以及遇見了與他相伴一生的愛人,但是就在事情看似順利發展的情況下,才知道原來納許患有精神分裂症,從學生時期一直跟著他的室友查爾斯與他的姪女,以及後來的國防局長威廉,全都是他幻想出來的角色,故事看到這裡,相信觀眾都會感到崩潰,正如男主角的心境一樣,我們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所見的事實,其實都是虛幻的、不存在的,而此時的我們該如何承受、如何接受呢?所以納許接著就徹底瘋掉了。
雖然納許的人生是如此的瘋狂,但是餘生在這樣的困境中,他依然繼續完成更多偉大的理論與研究,並對後世帶來許多重大影響,其中的賽局理論被廣泛運用在經濟學、政治、外交等方面。納許的不平凡人生,為這個平凡的世界增添了不少色彩。
約翰納許精神分裂 在 賽局理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境界》主角約翰·納許(John Nash ...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學家、賽局理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境界》主角約翰·納許(John Nash) 夫婦遭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 納許是當代最有名的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患者, ... ... <看更多>
約翰納許精神分裂 在 諾貝爾獎得主納許夫婦車禍雙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美麗境界》描述一名長期掙扎於 精神分裂 症的數學家 約翰納許 ,獲諾貝爾經濟學 ... 納許 (John Nash)與妻子艾莉西亞(Alicia),廿三日因車禍雙雙 ... ... <看更多>
約翰納許精神分裂 在 【美麗境界─真實與虛擬的對抗】 - 精華區Journalism90 的推薦與評價
【美麗境界─真實與虛擬的對抗】
「我有兩個頭腦,卻只有半顆心。」
~約翰納許(John Nash),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由《阿波羅十三號》導演朗霍華所執導的《美麗境界》成為本屆奧斯卡獎的最大
贏家。抱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近年來以虛擬
的形象進入電影時空中讓觀眾認同,然後再用力點醒觀眾幻想與真實的電影十分
常見。其中以大衛芬奇的《鬥陣俱樂部》、華氏兄弟的《駭客任務》和前一陣子
的《香草天空》為其中翹楚。這些電影都在探討,一旦虛擬和現實間的界線被打
破了,人類的決定是什麼?我們應該去相信由虛擬世界帶來的真實感,亦是打破
一道道莊周夢蝶的擬象?
《美麗境界》描述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提出者,約翰納許(John Nash),一
生受到精神分裂症所苦,最後靠自己的意志力地克服幻覺,並獲得諾貝爾經濟獎
的故事。約翰納許於一九四七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他不遵循傳統的教育方
式,常常翹課獨立鑽研發展出自己的原創理論。因此還得罪了不少的師長同學。
儘管如此,約翰納許最後提出一套推翻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而這份論文讓他
得到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
此時正值冷戰時期,約翰納許以其專業領域為了國防部解開了敵方的密碼,而那能
力也一併打開了他心中潘朵拉的盒子,與真實難以分辨的擬象世界從此成為他生活
的一部份。約翰納許開始有了被害妄想症,認為國安局的「老大哥」正在利用他為
國家進行情報搜集的工作。這個幻覺引導了約翰納許數年,隨著冷戰時期恐共心理
的增加,他甚至懷疑蘇聯的共產黨員欲對他不利。而這一切的疑神疑鬼終於引來校
方的注意。約翰納許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並且開始接受治療。而因為服藥的副作用
讓他無法做為一個正常人,於是他決定以自己的意志力去抵抗擾亂他生活的幻覺,
加上妻子的默默支持,他熬過數十載與幻覺共存的年頭。約翰納許在一九九四年獲
諾貝爾經濟獎。
在《美》片中,描敘約翰納許對於蘇聯的恐懼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六十年代,美蘇
兩國的冷戰和麥卡錫主義讓美國人蒙上一層恐共的薄紗。為了國家安全,國安局
(NSA)持續對進入美國境內的資訊進行檢索與解碼的動作。美國已逝作家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在其著作《一九八四》中,將國家安全局描述成所謂的「老大哥」
,以「國家利益」為由變造篡改事實以配合國家的政令宣導。而約翰納許對「老大
哥」的形象也受一般美國人對「黑衣人」(Man in Black)的概念,進而建構出黑衣
黑帽的特務威廉帕奇,對自己進行著資料搜集的動作。
從《媒體先鋒》、《遠離家園》、《阿波羅十三號》到《美麗境界》,導演朗霍華
顯示了悠游於各類型電影的才華。《媒體先鋒》(The Paper)用記錄片式的拍攝手法
嘲諷了媒體從業人員處理新聞的嘴臉;《遠離家園》(Far and Away)拍出了標準好
萊塢的愛情史詩片,卻因全球票房不佳而被打入冷宮;《阿波羅十三號》則讓朗霍華
鹹魚翻身,精采的敘事方式和有條不紊的運鏡細膩地呈現三位太空人、地面中心和民
眾的互動。跟其他商業大片的浩大場面相較,《美麗境界》刻劃許多約翰納許的生活
細節,如普林斯頓時的狂妄、對同學、教授間的不尊重,以及惡劣的人際關係。他一
直幻想出室友的形象跟自己對話,藉此遠離他不屑一顧的同伴。約翰納許致力發展自
己的學說,卻忽略了在一個群體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互動。在《美》中的
約翰納許,是自大狂妄的。他不認同其他團體對於傳統知識追求的方式,只是執著於
自己的原創理論。約翰納許將自己的理論寫在鏡子上,或許傳達了約翰納許某種程度
的自戀。但這種自戀的意義相近於希臘神話裡納西希的攬鏡自照,無法接納他人,只
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頭。
台灣大學裡部份教授的態度也是如此。他們認為自己站在學術的頂端,進行著認為除
了自己之外無人可取代的研究。這種自大的心理普遍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不但
將自己帶進學術的象牙塔中,也給了學生不良的示範。約翰納許在得到精神分裂症之
後,若非在前妻的細心照顧和朋友的支持之下,決無可能走出精神分裂的陰霾。納許
說:「我有兩個頭腦,卻只有半顆心。」數學天才擁有超於常人的智商,若沒有一個
美麗的心去體貼、接納別人的世界,勢必只能在自我架構起來的世界中,進行著自我
對話的迴圈而無法自拔。惟有接納他人,開放自己的心胸,才能算是真正擁有
"A beautiful mind".
--
I am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53.1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