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連日陰雨的人生、前往溫暖卻前途未知的南都打狗,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在南漂了,接下來是專心執行新曲的工作,1/19高雄 We Are South 南迴樂 2019 見。
❗️演出陣容&藝術家 Part V❗️
🍻台灣代表
槍擊潑辣 Guntzepaula|三人編制的前衛實驗搖滾,任何一種節奏、常人所避諱的演奏方式,都是槍擊潑辣音樂元素來源,而貝斯鞭擊技巧的編曲更是廣為人知。非常期待到時演出現場的同樂氛圍
Seaweed 藻|始於恆春,歌曲充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心境的迂迴及轉折,『海是家,最初與最後的家』,如此渺小的你我,只願我們都像海裡的藻,禁得起每一道流,而後依然向陽、茁壯。
遊樂 Amuse|律動放克與藍調搖滾的激烈碰撞、繽紛的旋律唱著少年少女的憂愁與愛,人生很難,快樂卻可以很簡單。「永遠跟青少年的白目想法在同一陣線」,放下你的固執,一起遊樂吧!
🍻日本代表
MUSHA x KUSHA|來自高知縣(舊稱土佐國,最後武士死去的城市)。除了正常樂團常見編制外,還有一名肢體舞島藝術家,搭配瘋狂的編曲與主唱沙啞的高唱吶喊,帶你和眼淚穿梭於古今之間。
Sunflower Ukulele Girl
🍻西方代表
Radio Rose|創作歌手,目前位於台北Simple Minstrel Studio。生活在這潮濕又悶熱的城市裡,你我皆是逐夢者。背著吉他,將流浪來高雄,與暖陽海風一起唱歌。
🍻藝術家代表
楊侶芝 Raquell Yang|出生於澎湖的藝術家楊侶芝,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及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碩士,曾任職高中美術教師及大學講師,兩年前辭去教職與先生移民致加拿大定居。喜愛旅行並體驗各種不同的人文與自然環境,從2017年初並與先生踏上長達一年半到各國打工換宿的旅行,旅途中所見的事物以及經驗總是蛻變 為平時創作的靈感來源,目前居住於加拿大並專職於藝術創作,於當地藝廊展出並不定時經營繪畫工作坊。
=+=+=+=+=+=+=+=+=+=+=+=+=+=+=+=+=+=+=
2019 【南迴樂We Are South】
藝術音樂祭 Music and Art Festival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aresouthtaiwan/
Website 官網|https://www.wearesouth.com.tw
Event 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56058677894914/
Tickets 購票|https://www.indievox.com/wearesouthrocks/event-post/21454
-
日期Dates
1月18 - 20、25 – 26日
January ! Two weekends in a row.
-
【表演場館|Live House】
Rocks 岩石音樂| Venue| 洛克音樂藝文展演空間 Rock Music Live House| 樂三三音樂餐廳
【藝術展覽|Art Exhibits】
路人咖啡Ruh Cafe一店| 咖啡鳥咖啡館、早午餐、自製蛋糕、下午茶 Caffe Bird Coffee, Brunch, Cake, Afternoontea| Cat&Fish Coffee-貓魚咖啡| MR.B Cafe' 逗咖啡| LIN Coffee| Legends Bar & Grill 傳奇漢堡披薩
【參演陣容|Line-up】
脆弱少女組FragileGirls、銷聲匿跡 Vanish into Ashes、OverTone、o'share (JP)、Ryan Cook (CA) 、薄荷綠工廠 Mint GreeN Mill、逆瓣膜COUNTERVALVE、RCM激進主義、Halbach (JP)、Dear Crossing、城市雨人 The City Rain Man、Vulner、失眠星球頻道 Planet Insomnia、Transkam(JP)、Bhum Konji and Innerspaced、蘭花刀 Orchid Sword、餵飽豬 FeedPigs、便當雜誌 Bento Band、Omni sight (JP)、Simon Wallace and Vadime…and more
【辦理單位|Organizer】
主辦單位:We Are South南迴樂策展團隊
贊助單位:Jack Daniel's Tennessee Whiskey、NIAS-尼亞斯娛樂、ALC絕對生活、Anytime Fitness、Hungry Ghost 餓鬼餐館、The Victory Inn 維克餐廳、燈塔美式酒館 Light House、加楓二 Fh2 - Taphouse & Pizza Pub、The Magic Spoon Fudge Company. 魔法糖匙、Bar Wonderwall、聚焦。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學系
媒體協力: MAXMUSIC極限音樂誌、台灣搖滾映像誌
美術設計:Penny Chao
素來素往下午茶時間 在 Jason Cheung 張匡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活著fee化】前記(二):
今天是上載前記的第二天。
對於開拍前的前期準備,我把這次的概念連帶這段影片帶給他們,以下所有的朋友均是自來獨立音樂圈不同的崗位,不只是觀眾光光在台上所望見的樂隊成員或主唱。對於我來說每一個都不可缺少的,他們送來一段又一段的文字和支持,實在令小弟流涕感激。
昨天的十段,今天也有十段。
【十一】
昨日打開新聞台,精神書店西環店宣告倒閉,銅鑼灣開益書店頻臨結業,令人冷不防聯想起在租金急升中,逐漸離地的香港。
講香港正在文化泯滅,有人可能覺得誇張,但細想,換血並不剩只是鬧市,這翻洗劫已經逐步蔓延到身邊經營的老店,如書店、文具老鋪、燒鴨鋪、西餅店、士多。除街鋪以外,在工廈活化政策下,租金飆升更導致樂隊BAND房、小型工作坊、年輕一代白手興家的日子遙不可及,近日作為文化地標之一的本地LiveHouse樂人地帶更因生存問題倒閉,理應是當頭棒喝。
對,作為旅遊城市的香港,邁向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文化的犧牲並非必然的代價。參考台灣就係好例子,小販自給自足,有賴政府開設夜市及小食街,文化是否得以保留與共存,全賴政府的眼光,反觀香港政策是否一面倒,眾人自有分曉。作為80後,我眼見的香港,正在留離及迂迴中喘息,掙扎的除了音樂人、搞手、更是整個社會。借此警醒自己及呼籲:堅持、珍惜。
-牛頭角天台人 Jacey Leung
【十二】
對於忽然要寫一段關於band/band scene的文字,不知為何自己會感到有點徬徨,或許因為很久沒把生活實實在在的書寫下來吧。對,夾 band 的確佔了我生活很大部分。
想當年,考公開試的前幾個月,在社區中心誤打誤撞地加入了一隊band,一隻中學雞就此開始了這個萬劫不復的夾band 生涯。一直夾,一直夾,夾到散band再入第二隊,這隊散了又組了另一隊。這樣轉轉折折就5年了。這5年間最開心的是看到在香港玩band的人好像愈來愈多以及主流樂壇漸漸也多了band人的景象。有一次打開報紙,看見自己年少時心儀的樂隊為某公司代言,都不禁感嘆道:「 撈到喇喎 !」再數一數手指。嗯,原來他們好像也捱過了不少年數。
把放工放學後的休息時間都用來夾band,只收車馬費去演出,交有加無減的房租,因交不起房租而不停地搬遷…都是很多band仔女們捱過的事。但原來這些現實對我們的束縛,並不是最難捱的。辛苦背後的那種空虛寂寞才是最令人難以釋懷。
有些香港人,每日捱肚餓半天,等到下午茶時間才吃第一餐。省下來的一點錢,可以在夜晚為家人添多味餸。夾band的我們捱餓、捱食穀種的日子,換來的卻時常是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其實我做緊d咩?為乜?有人聽咩?點搵食啊?咁搞想捱到幾歲?」當然,沒有人能解答這些問題。接下來就只剩下獨自面對無助的空虛。
其實,偶爾會迴光返照般的自我肯定一番,就像讀了一遍陳腔濫調的心靈雞湯。一直都是這樣。
我不想寫一個激勵人心的結尾。因為對我來說,做實事比說話更實際。只要你捱過,你總會明白的。
-小仙子 Billie Gwenji Ho
【十三】
香港活死人,觀塘活死人,趕盡殺絕活死人,觀塘出竅,活人出體!大絕種!,冇音樂冇文化冇思想!人化機械,靈魂失去了軀殼。標準機械人。
-搞手 Monica Yu Wing
【十四】
“回大陸?”
“留香港?”
死路兩條。
受不了主流音樂的流水線作業。
也受不了所謂獨立音樂圈的互捧臭腳。
都是畫地為牢。
好了 。
“只能盡興做自己,才能不讓租金甚至是音樂,成為我們的枷鎖。”
-女流 Sister TangYi 唐藝 Yi Tang
【十五】
等價交換。
付出一切的,換來無一物,值得嗎?
放棄正常的,選擇不同的,疲倦嗎?
放逐了世界,被世界放逐,孤獨嗎?
我看不過眼,看不過眼我,我錯嗎?
音樂選擇我,我選擇音樂,重要嗎?
活在同城內,分作五等人,可笑嗎?
- OnTalk三十六小時 SL Ho
【十六】
當初看到「裝修佬梁孝良呃錢」這個牌子,它是倒轉的,而「梁孝良」三字都缺筆。
字拉得很長,像很用力的書寫,不斷往下拖,恨不得白板有無限長。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讀出「裝修佬梁孝良呃錢」。
一個裝修佬要怎樣才能呃錢呢?偷工減料、報大數......
我想起前陣子在facebook廣傳的一個post:一對夫妻的新居,裝修佬只裝潢了一半,餘下一半因爭執而停工。
只裝修了一半的房子,比沒有裝修過的房子更差。坐在裝修了一半的房子,會有「不如推倒重來」的感覺。因為繼續前行,你要花好幾倍的力氣,重新調查那一半用過的物料及進度,及裝潢的脈絡與技法。
書寫「裝修佬梁孝良呃錢」,大概失去了前進的力量,又不甘心過去付出的金錢,只好在張孝良可能出沒的地方豎牌宣洩。他無錢再裝修,自己又不懂裝修,進退兩難。無能為力,只能憤怒。
我們的憤怒都是「無能為力」,又不能「推倒重來」而來的。然而憤怒只是表面。在憤怒底下,藏著我們的懦弱。
-住係黃大仙嘅楊生 楊建邦
【十七】
標籤,自有永有。
永遠有一群人對抗制度,就有一群反之依附。
有一群人身先士卒,就像是為了迎接批判。
當下東九文藝/音樂圈,傳承著傳統的主次流相沖問題,也因為變遷,患得、患失。
像是法律的存在,當然是為了解決疑難,同時又多了法律罅與冤獄等詞彙。
每個年代都總是各有特色,為鬱悶的思想愛好者帶多花門百樣的問題。
由十載前的數千元1000尺也嫌貴,到現在要用到幾個數千元,也得要湊夠人擠進一個工廈單位的當下;由逛過工業區出出巡,招安了親信後大魚又帶走光環,如同討論著攜帶農作物入境會否影響自然生態的當下;由靈性守衛者與推輪人,世世代代持續抗戰至今的當下,種種問題,還看局內人如何自白。百年繫鈴,誰來了,又何以解。
-實踐派說唱家 Heyoliztic Heyo Fok
【十八】
香港人總係鐘意幫人定型,band仔女都唔例外,最慘就係連圈內人都會自己定型自己同身邊既人。夾band通常都會俾人覺得係社會上一事無成,先走去夾band宣洩自己。band仔永遠都會俾人覺得壞、無前途、社會既失敗者、柒,但明明有唔少既band仔都係高學歷高收入。就好似紋身禁,明明係一種抒發感情既藝術品,去到普羅大眾既眼光就變成係壞人唔守規矩既標籤。
-愛貓貓貓貓貓 T.U.X. Dawny Tsoi
【十九】
世界不明白你,不是世界的錯。
-Mosh Magazine Vanessa Kei
【二十】
愈來愈難生存 本身已經難搵食,每年又加租。對全職學生想要夾band有自己band房,唔同其他band一齊夾租,簡直冇可能咁濟。
愈來愈難維持。
-年少結他手 Samirze Kong Parallel Horizons
⋯⋯⋯⋯⋯⋯⋯⋯⋯⋯⋯⋯⋯⋯⋯⋯
獨立音樂人張匡佑
以本地樂隊為藍本
首部影像作品
《活著fee化》【公開演員招募片段】
https://youtu.be/X03iDO1p53k
⋯⋯⋯⋯⋯⋯⋯⋯⋯⋯⋯⋯⋯⋯⋯⋯
https://youtu.be/X03iDO1p53k
獨立音樂人張匡佑首部影像作品
《活著fee化 》【公開演員招募片段】
據說鏡頭錄像能紀錄真實畫面,音樂紀錄片也可反映出音樂人的真實生活。
「梗係錯喇,成日咁樣計住,做唔到藝術家架。」
著重節奏空間感的中年音樂圈前輩,多年前的意外把他的樂器與固執都慢慢沖散的同時,
偶然遇到了正揮灑著美好年華、卻在時刻倒數青澀的四眼青頭小子。
他們連同幾位不同階段的音樂人,齊齊被學生們訪問。
這群素來「先甜後苦」的學生在會議室內,正埋頭剪片整理一份明天要交的紀錄片功課。
殊不知空間突然下墜,攝影師察覺其中的一段錄像不見了。
凌亂的片段、落credit的排放,商討再商討後更發現其中一段根本沒有錄影,始源的意思就此流失了......
問題與答案的相對,聽眾與表演者的互動;
殊不知受訪者與攝影師的真實對話,原來要等待攝影機沒電源的一剎。
最真實的那段,始終都不會上演。
註:本片將以紀錄片手法,拍攝一群學生拍攝紀錄片剪接交功課的過程。
招募對象:
受訪者A -(視覺年齡四十多歲,為樂隊圈內前輩,語重心長)
男學生A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多口四眼仔,分析獨到卻自信不夠)
男學生B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型略胖,為樂團領導者,鼓手)
男學生C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愛攝影,更愛捕捉真實感)
女學生D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材中等個性開朗,迷戀Kpop同時愛許冠傑)
女學生E -(視覺年齡二十多歲,身材中等性格內向,時刻阿愁上身)
*以上片段來自真實故事,那塊牌真的每晚也在這裡,而每個早上便消失了。
片長:20至25分鐘
試鏡日期:11月
有意者請把個人資料 (姓名,年齡,身高,聯絡資料,電郵,演出經驗等) 及兩張正面近照(全身及半身),電郵至 jasonchy@gmail.com。
如有任何查詢及疑問, 歡迎致電: 62930728
*截止申請為 8/11 23:59
編劇、導演:張匡佑
攝影:李卓軒
素來素往下午茶時間 在 素來素往Simple me - 不限時‼️下午茶超抵素食自助餐 的推薦與評價
不限時‼️下午茶超抵素食自助餐✨ 下午茶嚟喇‼️依家星期一至五,下午3點至6點特設下午茶素食自助餐 $58就可以任飲任食慢慢歎✨而且唔限時間添啊❤️ 仲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