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眼睛紅腫痛!鼻竇炎拖久未治療,小心眼、腦出現併發症❗❗❗
前陣子一位病人來診,主訴自己最近兩個月總是喉嚨發癢、咳嗽、喉嚨一直卡痰,以為是過敏引起。雖然有到幾間診所就醫,但這些診所因考量疫情而未提供檢查,醫師憑靠初步問診後,有的說是慢性咽喉炎,有的說是胃食道逆流,吃了藥卻仍不見改善。
待他描述完畢,在完整防護下我還是按照以往的程序一一做耳鼻喉的理學檢查,且肺部聽起來並無異狀,但是在做喉嚨與鼻腔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右側上頷竇開口處有一條非常明顯的黃鼻涕往鼻子後方倒流。
「原來是鼻竇炎!害我白白吃了兩個月胃藥。」經開立
抗生素並指導他在家搭配正確沖洗鼻腔,約莫一週時間便解除了困擾病人已久的問題。
⭕鼻竇炎常見症狀是哪些?
所謂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一種疾病,依症狀持續的時間可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目前門診以急性鼻竇炎病患為大宗。而急性鼻竇炎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便是感冒,因此打噴嚏、流鼻水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
臨床上針對成人鼻竇炎的診斷,須符合以下4項主觀症狀至少兩種:1.鼻塞、2.濃黃鼻涕、3.臉部脹痛、4.嗅覺減退或喪失,同時需再搭配醫師以鼻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檢查
來幫助確診。
上述病人說原以為症狀一直沒好是過敏,事實上過敏者流出的鼻水通常較為清稀,與前列之濃黃鼻涕的典型鼻竇炎表現並不相同,且過敏通常也不會有臉部腫脹或嗅覺等問題。另外,經醫師檢查後若發現鼻道內有鼻息肉或中鼻道黏膜有水腫現象,診斷為鼻竇炎的機率較高。
⭕治療急性鼻竇炎一定要用抗生素嗎?
「#急性鼻竇炎」是指病程少於12週,和感冒一樣,病原也可分為細菌性或病毒性兩種,因此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1. #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竇炎最普遍的發生原因,一般若感冒症狀持續超過兩週、甚至一個月,就必須留意可能已轉變為急性鼻竇炎。病毒性鼻竇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會開立抗組織胺、去充血劑、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藥物治療,或者使用鼻內類固醇噴劑、搭配鼻腔鹽水沖洗等,皆有助減輕症狀;補充適量的維他命C或鋅也會有幫助。
2. #細菌感染:通常是病毒性鼻竇炎持續5天以上且症狀惡
化演變而來,所以醫師會視症狀認為有細菌感染的跡象,這時才會開立抗生素。要注意的是,一旦服用抗生素必須吃完10~14天的完整療程,若未按醫囑回診或任意停藥,可能會很快復發且讓細菌對原本使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導致下次醫師必須得開立更強的抗生素。假使這樣反反覆覆,最後生存下來的細菌就會變得十分頑強,可能產生有抗藥性,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感冒、鼻竇炎勿輕忽!變成慢性恐難根治
持續有鼻竇炎症狀者,若是拖延或未經妥善醫治,就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了,這是指病人發炎症狀超過12週。當無法控制或改善病情時會考慮動手術處理過度阻塞的鼻竇開口,與移除病變的黏膜。
有別於傳統需翻開兩邊嘴唇,於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上頷骨敲開刮除黏膜的Caldwell-Luc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則是直接從鼻孔進入,外觀不會留下傷口,也不容易產生併發症,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手術。假使是鼻中膈彎曲導致鼻竇開口阻塞的病患,不僅需使用內視鏡治療鼻竇炎,同時也應接受
鼻中膈成型術同步處理鼻中膈問題。
「為什麼我的鼻竇炎不會好?」臨床上碰到不少病人說自己幾年前得到急性鼻竇炎後,至今仍經常被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所苦。事實上,有一部分鼻竇炎的確是很難根治。慢性鼻竇炎又可分為合併有鼻息肉及無合併鼻息肉兩種
長有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通常只要將鼻息肉取出,使鼻竇內鼻液的引流順暢,原則上便可痊癒。而沒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竇炎,則多因感染造成,代表病人本身鼻黏膜發生病變,清除能力不佳,本身體質容易有發炎反應,致使細菌容易附著於鼻竇,此時單純透過手術治療較難以根治,術後還需搭配抗生素治療,生物製劑,鼻腔沖洗,局部類固醇等藥物降低復發機率。
沒治好不只造成鼻竇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失明、腦膜炎
有些病人錯將鼻竇炎誤認為感冒或過敏,或因症狀時好時壞而忽略了鼻竇炎的診治;還有少數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後,出自某些原因不考慮手術,要注意病情惡化將容易造成腦部與眼睛的併發症,例如眼窩蜂窩性組織炎、失明、腦膿瘍、腦膜炎、海綿靜脈竇栓塞等。其中,當慢性鼻竇炎病患同時又有較嚴重的感冒,相對出現併發症的機率較大。
因此,要是感覺眼睛腫脹帶有疼痛感,或有複視、視力下降、劇烈頭痛、發燒等情況,可能都不是單純鼻竇炎引起,必須盡快就醫檢查。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鼻竇炎,因此要預防鼻竇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加強免疫力,盡量避免感冒上身。即使感冒,若症狀未改善或有新變化時,都應提高警覺。另外,由於臨床上每個月總會碰到一兩位齒源性鼻竇炎的病人,所以特別叮嚀要是拔牙後突然出現黃鼻涕,尤其是拔除上方牙齒,因牙根十分接近鼻竇,當牙齒細菌入侵鼻竇時也會感染導致鼻竇炎喔!
#鼻竇炎 #鼻塞 #鼻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細菌性心內膜炎症狀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再怪過敏!經常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
「醫生,我鼻子過敏,之前去別家做了過敏原檢測都說找不到,可能沒檢查好,你幫我再做一次!」
臨床上遇過不少像這樣一進到診間,就說自己過敏的病人,彷彿所有讓鼻子不舒服的症狀,都是過敏惹的禍。
鼻炎≠過敏!鼻子發炎原因有哪些?
大家所說的鼻過敏,醫學上稱為「過敏性鼻炎」,僅是十幾種鼻炎分類當中的一個類型。所謂「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因某些因素刺激而產生一系列發炎反應,常見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子癢、眼睛癢,甚至頭痛等症狀。
讓鼻黏膜發炎的原因有哪些?若以「非過敏性鼻炎」而言,較常見的是以下幾種:
感染性鼻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如鼻病毒感染(就是我們常講的感冒),或是受到細菌、黴菌感染導致。
非感染性鼻炎:包括女性懷孕時因荷爾蒙變化引發的「#妊娠性鼻炎」,因使用藥物造成的「#藥物性鼻炎」,對室內溫差或室外氣溫變化較敏感的「#血管運動性鼻炎」,鼻子容易發臭的「#萎縮性鼻炎」,以及老年人因鼻腔黏膜退化而引起的「#老年性鼻炎」等等。另外,過去也有患者因鼻炎症狀不堪其擾來就醫,詳細問診後發現他原來只有上班時才會打噴嚏、流鼻水,終於揪出讓他反覆發作的元凶──存在工作環境裡的化學物質。誘發這類「#職業性鼻炎」的因子,包含化學溶劑、粉塵或甲醛等。廣義來看,「職業性鼻炎」也可以說是一種過敏性鼻炎,但這種過敏原目前透過一般過敏原檢測尚無法被測出。
眼鼻有搔癢感,是過敏性鼻炎典型症狀
至於「過敏性鼻炎」,則是因為鼻子吸入某些會刺激鼻腔的外來物,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釋放組織胺而有發炎反應。鼻過敏一開始確實很容易與感冒混淆,必須根據患者的年齡、用藥史、過去的疾病史、症狀發作頻率與時間做全盤性的了解,再搭配理學檢查觀察鼻子黏膜狀況,才能做出準確的鑑別診斷。當然,進行過敏原檢測也是一個協助判斷的方式,最常見的過敏原有塵蟎、寵物毛髮與灰塵。通常,過敏性鼻炎除噴嚏、鼻塞症狀外,鼻腔流出的液體也會偏清澈水狀,且比較容易發生眼睛、鼻子、喉嚨等部位發癢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鼻炎有很多類型,又可粗分為「非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但也常碰到同時發生的狀況。比方過敏性鼻炎患者就很容易合併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因為過敏病人在鼻水貢貢流時,又一面用手擦拭而帶入病毒;加上因鼻黏膜一直處在發炎狀態,增加了微血管的通透性,病毒便容易從鼻黏膜跑到鼻子,再進一步入侵至上呼吸道引起。
長期鼻炎未妥善治療,拖久恐有併發症
然而,無論是過敏或非過敏性鼻炎,若有反覆發作或是未接受完整治療的情形,就容易演變為慢性鼻炎。假使變成了慢性還是置之不理,或仍未經適當處置,便可能發生問題:
如果因為鼻黏膜發炎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產生細菌性感染而併發鼻竇炎,此時需要施以抗生素治療。要是只把它當作過敏性鼻炎來處理,更嚴重的話可能會侵入相鄰的眼睛和腦部,恐有失明、腦膜炎、腦膿瘍風險。
當鼻子始終處於黏膜腫脹的慢性發炎狀態下,耳咽管開口也容易產生阻塞,要是再來個小感冒又拖延不管時,也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導致合併發生中耳炎。
鼻塞是慢性鼻炎中十分常見的症狀,過去曾有病人自述從小都是透過嘴巴呼吸,對小朋友而言會嚴重影響發育,包括容易小下巴、暴牙、臉部變形等,也會因為睡覺經常打呼沒有得到充分休息,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而成人則會有口臭、睡眠中止症、嗅覺喪失及黑眼圈等現象。
因此特別提醒,當你深受鼻塞或過敏性鼻炎所擾時,千萬不要自己買成藥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讓未來治療變得更棘手,甚至需要手術才能改善了。
鼻炎如何治療?藥物效果不佳時需考慮手術
根據引發鼻炎的原因不同,治療方式也會略有差別。
像是引發細菌感染的鼻竇炎,必須口服抗生素且吃完一個療程;治療藥物性鼻炎則需從病人原本服用的藥物下手,調整用藥情況。至於過敏性鼻炎在症狀開始出現的急性期,和治療感冒的用藥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異,主要目的都在緩和病人鼻子發炎的不舒服症狀,大多會開立抗組織胺和局部去充血劑等口服藥物來達到救急的效果。
不過,藥物終究只能作為輔助,慢性鼻炎患者在治療上需要有耐心,配合醫師一起把病因找出來,也要做好「持續治療一段時間才能良好控制」的心理準備。假使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已嚴重到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可能就要考量透過手術方式治療了。但大家也要有一個認知:手術是幫助病患把鼻子回復到未接受外界刺激且產生發炎的狀況,可是鼻炎的發生都有其根本原因,即使動完手術,仍要根據個人體質照護,例如正確沖洗鼻腔、改善生活作息或使用鼻噴劑、益生菌等做好平日保養,有助讓鼻子保持在比較健康的狀態,避免復發。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醫生看病有如偵探辦案,除了透過理學檢查或各項檢驗之外,還必須透過詳實的問診來判斷,根據病患所提供的線索不同,做出的診斷也會不一樣。因此建議大家在就醫之前稍微紀錄或回想自己的症狀,像是何時發生、通常是早上或晚上、是季節性或常年都如此、單純只有鼻塞或眼、鼻也會發癢等等,這樣到了診間後就能更順暢地和醫師溝通討論,對釐清病因、縮短病程及緩解症狀會很有幫助哦!
想看更多: https://reurl.cc/1YZ4jX
#過敏鼻塞 #鼻炎症狀 #鼻炎治療 #鼻炎鼻竇炎 #長期鼻炎 #鼻炎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台中耳鼻喉科
細菌性心內膜炎症狀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次記者問可以跟國外買疫苗回來,培養後分裝嗎?
我翻翻我的疫苗發展與技術實驗課程有介紹~
我就想來科普一下~沒那麼簡單一言以蔽之~~
疫苗的發展與應用是人類在對抗傳染性疾病的一個偉大成就。從英國醫師Jenner發現接種牛痘病毒,可以預防人類天花病毒的感染,確立了疫苗的概念,到至今疫苗已有200年歷史。
傳統疫苗包括:
1. 不活化疫苗:又稱死毒疫苗,但疫苗效力下降。
2. 減毒疫苗:可能有毒力回歸的危險性。
傳統疫苗穩定性較低,有些疫苗「抗原」不易培養製造,導致價格高;或有的抗原需要使用動物臟器培養製造,導致品質不易管制,因此如何改善這些缺失,一直是科學界的目標。
近三十年來,由於分子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有別於傳統疫苗的新型疫苗陸續被研發出來。
疫苗的分類如下:
1. 活疫苗:有分減毒活疫苗,跟異質性活疫苗(例如牛痘病毒可作為人類天花病毒的疫苗)
2. 死疫苗:有分 死毒疫苗、死菌疫苗,跟次單位疫苗(又分 類毒素疫苗、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疫苗、胜肽疫苗、基因轉殖植物性疫苗、遺傳型疫苗/非遺傳型疫苗)
3. 多核甘或DNA疫苗
4. 載體疫苗
5. 標記疫苗
要了解疫苗就要先了解抗原是什麼~
#抗原: 一種分子被一個動物體的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物,而在該動物體內能激發免疫反應這個分子被稱為抗原。
蛋白質是很好的抗原因為穩定性高分子量大,許多微生物及其分泌物都是蛋白質,可做為抗原,例如細菌毒素、細菌鞭毛、病毒蛋白外衣以及原蟲的細胞膜等,其他物質例如蛇毒、血清蛋白、乳汁、食物蛋白、荷爾蒙以及抗體本身的分子,都可作為蛋白質抗原。
構造簡單的多醣體,不是一個穩定抗原,因為太容易被代謝了,構造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有抗原性,但如果與蛋白質結合就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例如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紅血球的血型抗原。
脂肪也不是一種穩定的抗原容易被代謝掉,但如果與蛋白質或多胜肽結合,可以成為一種穩定的抗原,脂肪常常扮演一種半抗原,與載體結合可以激發良好的免疫反應,但半抗原本身無法激發免疫反應。
核酸也不是穩定的抗原,因為構造簡單容易被破壞,但如果把核酸與具有免疫抗原性的分子載體結合,則可以激發免疫反應,例如某些動物體內存在一些抗核酸的自家抗體,這個核酸抗體常破壞自己的細胞導致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人類的全身紅斑性狼瘡。
#人用疫苗有分:
1. 細菌性疫苗:卡介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疫苗、肺炎球菌疫苗、B型嗜血桿菌疫苗、腦膜炎球菌疫苗。
2. 病毒性疫苗:小兒麻痺疫苗、麻疹疫苗、德國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流行感冒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水痘疫苗、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
我覺得病毒比較有趣所以簡介一下人用病毒性疫苗:
1. 小兒麻痺疫苗:目前有兩種型別疫苗,一種為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俗稱沙克疫苗,它是將病毒培養於動物細胞內增殖,再收穫的病毒經福馬林不活化處理而得成,安全性高但需要注射三次才能獲得有效抗體,常常與其他疫苗做成混合疫苗使用,因製造的成本高,所以有另外一種減毒的口服疫苗俗稱沙賓疫苗來取代,因為口服很方便還可以引起腸胃道疫苗之免疫反應,但可能因為馴化的病毒突變而使毒性恢復,造成小兒麻痺症狀之副作用但機率非常小,因此有些國家建議前兩劑使用沙克疫苗而後再用沙賓疫苗較安全有效。
2. 麻疹疫苗:是一種減毒活性的病毒疫苗,預防效果可以達95%以上,麻疹疫苗是將疫苗株之病毒接種於動物細胞中繁殖,病毒收穫後凍結乾燥而成的活性病毒疫苗,孕婦不可以施打,免疫功能不全者也不可以打。此疫苗常與德國麻疹及腮腺炎疫苗合成三合一疫苗稱MMR。
3. 德國麻疹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製造方法與麻疹疫苗相似。
4. 腮腺炎疫苗:是將疫苗株培養於動物細胞,添加安定劑經凍結乾燥之減毒活性疫苗,有十幾種病毒株被採用為生產疫苗之種毒。
5. 流行感冒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目前使用的疫苗是一種裂解型的病毒成分疫苗,僅含有抗原成分而沒有病毒殘餘。每年需要更新病毒株,如果病毒株的預測對了,保護效力可以打70到90%,尤其是老年人可減少50到60%以上罹患嚴重流行性感冒及併發症。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極大,幾乎每年都發生變異,原施打的疫苗對不同型的病毒不具免疫力,因此疫苗成分每年均會變更,建議每年都要接種一次。
6. 日本腦炎疫苗:此疫苗有不活化疫苗以及減毒疫苗的兩種型別。除了中國以外的國家均使用鼠腦之不活化疫苗,因其將病毒(北京株或中山株)培養於鼠腦再經純化精製,再以福馬林不活化處理,使用此疫苗應避免與含有佐劑之疫苗同時注射,以防止因鼠腦殘餘蛋白引發之過敏反應。中國所使用的日本腦炎疫苗均以動物細胞為基質,生產病毒,但未經純化精製,有一種不活化之疫苗,其免疫抗原性比較差,需要施打四次,另一種減毒活疫苗病毒株SA14-14-2,為凍結乾燥劑,需二到三次的皮下注射效果才會好。
7. 水痘疫苗:此疫苗可以預防水痘病毒引發的水痘以及帶狀皰疹症。是一種活病毒疫苗,目前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株Oka株是日本大阪微生物研究所高橋博士,由水痘患者分離水痘病毒經不同細胞傳代馴化而成,疫苗副作用小保護效果達90%以上。此疫苗為凍結乾燥保存,但效價降低速度比麻疹疫苗快,僅保存於冷凍庫中,因疫苗價格很貴目前是自費。
8. B型肝炎疫苗:第一代的B型肝炎疫苗是由B肝帶原者的血漿中分離,經福馬林不活化製成,另一種是利用遺傳工程方法以酵母菌或其他細胞培養,而大量生產B肝表面抗原(HBsAg),效果好而且更安全,冷藏保存。台灣使用B型肝炎疫苗自1979年實施新生兒接種至今,已使國小一年級學童之帶原者由10.5%降到1.7%。
9. A型肝炎疫苗:製造方法類似於沙克疫苗,將病毒株培養於動物細胞,再精製純化後以福馬林不活化,是一種不活化且經呂膠吸附之製劑。
10. 狂犬病疫苗:可以在感染之前預防也可於被狂犬病動物咬傷感染後再注射,以預防感染引起的腦炎。是一種不活化之病毒疫苗,是將狂犬病毒株接種於動物細胞,收穫再精製純化經福馬林不活化而得。
#疫苗之檢定
包含特性、無菌、防腐劑含有量、真空、純度、含濕度、病毒迷入、毒力試驗、發痘試驗、抗原阻止試驗、安全及效力等項之檢驗。
因應大規模疫情,許多國家均在考慮提供緊急授權讓 武漢肺炎疫苗能盡快應用,原本疫苗臨床有一、二、三期,在目前緊急狀況下有可能會幾期合併,疫苗上市一定得經過很多嚴格的審核,並不會因為緊急使用就放鬆過關,民眾多關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報告的資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