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53 | #509兩週年 #希盟國盟誰更有希望?
》#民主轉型非直線而是螺旋發展
**今早早起,聽了一場精彩的線上演講《馬來西亞民主化的經驗與前路》思考:希盟倒台=我國民主轉型失敗嗎?未必。講者說,民主進程並非“直線”,而是“螺旋式”發展的,民主轉型過程,新政權政權會倒台是常態,回看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埃及政變後,新政權也是不到兩年就倒台;而民主轉型,可能會前進,也可能會倒退,這也是必然的。
》#希盟倒台因權力轉移佔太多時間
**509終結了巫統的執政“神話”,但是政黨輪替後“黨國體制”(軍警、公務員、王室、宗教等...)並沒有因此解體,讓很多馬來菁英開始緬懷過去一甲子的威權。
**希盟被批評,只當政府,沒有全面執政,沒有連結“執政同盟”(支持希盟的社會力量)的支持,讓舊政權找到機會,操弄宗教民族的不安情緒,進而對輕敵的希盟形成巨大的政治“反撲”。
**講者提到,希盟在“權力轉移”在敦馬和安華身上、解決公正黨內鬥耗了很多時間,在民主化轉型上沒有掌握到契機,沒有回應社會所期待的整套政治論述所以倒台。
》#馬來菁英要走老路但不一定通
**台灣政治學者解釋,馬來西亞多元社會中,有多個族群、多個板塊互相競爭,A state with Too Many nations,族群間用不平等的交換關係來維持穩定,再把族群隔離做到“制度化”,讓弱勢無法成為主體,是具有殖民性的“適從主義”。
**但經過509後,馬來菁英要走回老路也不一定行得通,也就是說,巫統千方百計要“走後門”奪權,不一定能笑到最後。新政體必須提出更進步的價值,來爭取執政同盟的認同,政權才會穩定。
**Umno + PAS模式肯定會成功嗎?雙方在政治光譜上是互相抵銷的,支持PAS可能只是厭惡巫統的一種選擇,社會中還有很多中間選民,是到選舉前才看整體風向來投票的。
》#經濟命題或可為全民新共同想像
**講者說,回看1990年大選,當時華裔選民對時任首相敦馬投了不信任票,不過在1991年提出“2020宏願”,1992年奪下湯姆斯杯,經濟進入盛世等因素後,1995年大選,反對黨的華裔支持只剩下40%,再延續到後兩屆政局。
**所以“經濟命運共同體”是有可能可以變成“政治命題”,開啟“新族群想像”的,但同樣一套,會有可能在未來復刻變成“新馬來西亞論述”嗎?
》#民主不是一昧純情鄉愿
**有講者認為,民主進程需要公民社會參與,但大部分公民都在“看好戲”,停留在監督和批評上,角色的錯位對鞏固民主力量沒幫助。民主是需要大破大立地“解放”,不能只是比過去更開明就好的“純情”、鄉愿式理解。
**馬來西亞在“不流血”中換了兩次政府,從今爾後,希盟還是不是唯一的替代選擇?民選政府終究須還政於民,“民”將可以有更多認同和選擇的空間。
重溫演講 | https://bit.ly/3fzR808
經濟命題或可為全民新共同想像 在 葉浩/「全民基本收入」的烏托邦 劇本寫好了,你準備好共同 ... 的相關結果
「全民基本收入」 (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個正在席捲全球的社會改革方案,其主要倡議者,也是《基本收入:建設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基進 ... ... <看更多>
經濟命題或可為全民新共同想像 在 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 一本讀懂經濟學的優劣與局限, 剖析政府 的相關結果
經濟 學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更引領著政府政策的方向,而其精髓是帖良藥,但它不一定苦口,可以變得比想像中更有趣,也更具啟發性! ◤經濟思考的最佳入門. ... <看更多>
經濟命題或可為全民新共同想像 在 第一講見樹又見林:社會學的想像 的相關結果
更根本的經濟制度的安排,可以是合. 作經濟或是社會經濟,像是彭婉如基金會推動的非營利幼兒園、或是丹麥與德. 國的公民電廠。另一方面,當公民社會的組織原則影響政治制度 ... ... <看更多>